在網易遊戲的版圖中,總有一些作品承載着“下一個爆款”的期待。
2024年7月,名爲《七日世界》(Once Human)的開放世界生存建造網遊橫空出世,帶着“10億級戰略產品”的光環,以及“不賣數值”的豪言壯語,迅速吸引了全球玩家。然而,僅僅九個月過去,這款曾被寄予厚望的遊戲卻遭遇了滑鐵盧,玩家流失率高達86%,日活從巔峯的23萬斷崖式下跌至3萬。
這,究竟是怎麼了?
從“天胡開局”到“人間蒸發”
2024年7月10日,《七日世界》帶着網易的雄心與“新怪談”的怪誕魅力,在Steam平臺橫空出世。遊戲以獨特的設定和精良的製作迅速吸引了全球玩家的目光。公測首周,日活躍用戶(DAU)直逼23萬,Steam在線人數峯值達到24萬,一舉衝進全球熱銷榜第7位。
遊戲媒體IGN爲《七日世界》打出了8分的高分,稱讚其“怪物設計是今年最優秀、最古怪的”。在Steam平臺上,12萬條評價中,73%的玩家給出了好評,近30天的好評率更是攀升至80%。遊戲以其獨特的末世世界觀、深度的建造系統和不賣數值的承諾,贏得了玩家的初步認可。
好景不長,9個月後,遊戲內的世界頻道從曾經的熱鬧非凡變得冷冷清清,PVE服務器的分線數量也從15個縮減至6個。曾經被寄予厚望的“10億大作”,如今卻顯得格外寂寥。
五年磨一劍,網易的“新怪談”野心
《七日世界》的研發歷程堪稱網易的“鉅艦計劃”。歷時5年,從2019年立項開始,網易內部對這款遊戲寄予厚望,開發團隊從最初的20餘人逐步擴充至300人,,研發成本超過10個億。這樣的投入規模,在網易遊戲史上並不多見。
在遊戲題材上,《七日世界》選擇了當時興起的“新怪談”文化。遊戲中的世界被一種名爲“星塵”的神祕物質侵蝕,變異紅綠燈、長腿巴士等怪誕生物層出不窮。這種獨特的設定不僅吸引了大量玩家,也爲遊戲增添了濃厚的科幻色彩。
在公測前,《七日世界》就已經在Discord上引發了熱烈討論,參與討論的玩家多達32萬。遊戲以其“不賣數值”的承諾和獨特的玩法,被玩家視爲“良心版”《明日之後》。然而,才僅僅九個月,這款曾被寄予厚望的遊戲卻逐漸失去了它該有的光芒。
不賣數值的“良心”標籤,真的能打動玩家嗎?
相比Steam上同類的生存射擊類競品,《七日世界》的一個最大優勢在於它既免費、還是個網遊。在生存射擊類遊戲中,《七日世界》以“免費網遊”的身份脫穎而出。玩家無需自建服務器,即可享受PVE/PVP分流的多元玩法。更重要的是,遊戲延續了網易近年來在網遊領域提倡的“不賣數值”的路線,商城僅售皮膚,核心裝備通過遊戲內代幣“星之彩”獲取。
《七日世界》的末世世界觀充滿了怪誕與科幻色彩。外星生物“星塵”的入侵,導致物體發生變異,形成了聚光燈人、長腿巴士等獨特的怪物。這些怪物不僅設計獨特,還與遊戲環境產生了互動,增強了玩家的代入感。
遊戲的建造系統深度十足,玩家可以從簡單的庇護所開始,逐步建造出功能齊全的生存點。藍圖保存與一鍵搬家功能,更是提升了玩家的便捷性。資源循環優化、自動採礦機、雨水收集器等設備,減少了玩家的肝度,讓生存建造變得更加輕鬆有趣。
在武器與戰鬥方面,《七日世界》提供了百種槍械藍圖,覆蓋手槍、狙擊槍等類型。改造系統支持玩家個性化搭配,打造屬於自己的專屬武器。此外,“異常物”捕捉系統,讓玩家可以收集怪物協助戰鬥或勞作,被比作“末世版寶可夢”。
致命缺陷:從“良心”到“涼心”的轉折
最大的之一在於,短期目標導向流程公式化,缺乏長期目標。遊戲的核心玩法以短期目標爲導向,流程公式化嚴重。玩家在短時間內即可完成開荒、刷本、賽季重置等流程,缺乏長期目標。這種玩法設計,讓玩家在體驗完初期內容後,迅速感到乏味。
極爲重要的是,貨幣貶值活動過量,需求壓縮,投入回報失衡。爲了降低玩家負擔,遊戲頻繁贈送高級貨幣“星之彩”,導致貨幣貶值。同時,藍圖轉換功能使一把武器畢業即全畢業,玩家失去肝度動力。異色裝備爆率極低,玩家投入大量時間卻可能獲得低價值裝備,投入回報嚴重失衡。
它在設計缺陷是,場景與美術城市單調,審美爭議,動作流暢度問題等最多問題。在遊戲場景與美術設計上,城市單調,混凝土覆蓋過度,缺乏《最後生還者》級場景細節與氛圍。部分皮膚設計被吐槽“審醜”(如修女皮膚),影響付費意願。動作流暢度問題,如角色移動卡頓、操作反饋延遲等,也影響了玩家的沉浸感。
另外還有,產能不足團隊分流,內容匱乏,依賴月卡與皮膚。由於團隊分流和產能不足,內容更新緩慢。新劇本推出週期長達3-4個月,地圖、玩法缺乏創新。官方內容產出有限,未開放玩家創作工具,導致遊戲缺乏可持續活力。依賴月卡與皮膚的銷售模式,也加劇了遊戲的營收壓力。
玩家流失和遊戲內容匱乏,讓《七日世界》的玩家生態逐漸惡化。世界頻道冷清,服務器分線縮減,社區負面情緒蔓延。玩家吐槽“肝度無意義”“內容重複”,期待值持續降低。
移動端與長期策略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掙扎
爲擴大用戶羣體,《七日世界》開發了移動端版本。然而,遊戲的肝度與手機體驗存在明顯衝突。長時間的操作需求、續航限制和屏幕空間不足,讓移動端玩家難以獲得良好的遊戲體驗。
與《我的世界》等依賴社區的遊戲相比,《七日世界》缺乏可持續的UGC生態。官方內容產出有限,未開放玩家創作工具(如地圖編輯器、模組支持),導致遊戲缺乏長期活力。
生存遊戲的宿命是內容消耗與商業化的平衡
生存遊戲有些通病——生存遊戲的核心問題在於內容消耗快、重複性強。玩家在短時間內即可體驗完所有內容,缺乏新的玩法和挑戰。爲了維持遊戲的生命力,開發者需要通過UGC(用戶生成內容)或高頻更新來提供新的內容。
然而,過度追求全平臺和“良心”標籤,犧牲了核心玩法的深度和商業化平衡。遊戲在初期以“不賣數值”爲賣點吸引了大量玩家,但長期缺乏深度內容和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導致玩家流失和營收壓力。
若需破局,《七日世界》或許需開放玩家創作工具(如地圖編輯器、模組支持),讓玩家參與內容創作,形成可持續的UGC生態。然而,在當前惡性循環下,遊戲的前景仍存疑。玩家流失、內容匱乏和營收壓力,讓《七日世界》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
網易救活了《射鵰》,《七日世界》又會怎麼救?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