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社区环境而跳过一款游戏,是否值得?

你会因为社区的好坏从而决定是否购买/入坑一款游戏呢?

崩铁中一个角色曾经说出了一句相当一部分人都认可的一句话:“游戏就只是游戏,仅此而已。”,这跟“游戏只要好玩就行了”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

该观点出自该角色

假如......世界都如此单纯就好了......

2020年,美国末日2在ps4上发售,因其极高的rpg要素和质量获得了媒体的一概好评,但玩家自己上手后却因为游戏内充斥着各种dei内容而感到不适,一时间游戏界集体哗然,“私货”这种东西第一次走进大众玩家的视野,玩家与游戏媒体在这个问题上第一次撕裂,也第一次直观感受到了“游戏可不仅仅只是游戏”。

名场面

是的,无论如何去回避这个问题,游戏它始终归类到“文艺作品类”。而只要是文艺作品,那就天生带有制作人的主观色彩。

这半年多时间来,黑神话海内外狂揽2000w销量,漫威争锋抢占ow赛道,湮灭之潮仅靠一个pv就吸粉无数,让老外问出了一个我也一直想问的问题:“这些雨后春笋般的中国工作室到底哪里冒出来的?”这些游戏傲人的出海成绩恰好伴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猛涨的时期,给老外来了点“小小的东方震撼”。不过在这其中,总得混入些意外。

国产单机游戏《苏丹的游戏》近日发售,该游戏由前乙游工作室“双头龙”开发,由之前发布过《饿殍》的发行商2Pgame营销和发布,一出销量就达10w余,仅次于同时期发布的《无限机兵》与《三国》。因其暗邪游戏内容更是被评价为“混沌邪恶乐子人主场”。

因发行商相同,《饿殍》制作人前来庆贺

如果故事就这么结束,那么这篇文章也不会出现。在发售几天后,有mod作者上传了能够避开“某种支线”的全女mod,让其真正喜欢这款游戏的玩家能够避开lgbt的选项,使其不被干扰,在我看来这mod是能与消光2拉万换脸一样可以“封圣”的mod。然而此mod一出,该作者遭到了该游戏一小撮群体的口诛笔伐,其中不乏有一些诸如“顺治”,“劳保”之类的字眼。在这件事情扩大发酵后,一场“国产游戏内该不该有lgbt要素”的讨论开始了。

该mod制作人发言

在骂战开始后,秉持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原则,我亲自试了试这款游戏。可能是因为处女作的原因,这款游戏在某些游戏逻辑如卡牌难度渐进上把控的不是很好,游戏内容上比起“策略卡牌”的标签更像是一款“经典rpg”。玩家执行下一步行动的驱动力并不是好玩的游戏运行逻辑,而是用丰富庞大和有趣的文本量去让玩家点一下看看“究竟会发生什么”。此次节奏中心的“成都”问题,甚至都占不到整个文本或支线的5%。但众所周知,导火索和主要冲突大多时候都无法完美契合到一起,就如同那个叫普林西普的小伙子没想过斐迪南大公的死能够牵延出一场大战。现在问题核心早已不是“游戏内容是否合理”,而是“中国游戏社区是否应当接受lgbt”,与“玩游戏是否需要关注社区”的争论。

这个游戏鼓励玩家走不同的“人格九宫格”

一、lgbt内容究竟是否能被接受?

能啊,至少对于我而言,当然能。甚至比这恶劣的多的暗邪游戏一抓一大把。那为什么此次节奏如此之大呢?

在川普上台后,dei部门据说得到了整治。但令我匪夷所思的是,《苏丹》评论区下聚集了大量的lgbt追随者,对正常取向人的攻击言语不堪入耳。这款游戏正在被性少数群体当成根据地,以可能并不是它们贡献的多数的销量作为武器,来抨击正常向的玩家。我霎时间感到有些恍惚,至少在东大,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性少数群体压倒正常人的。当然也有人可能会说“这款游戏的剧情内容就是混沌邪恶的”,“lgbt内容在这款游戏里甚至不值一提”“这种体裁的游戏古已有之”。确实,我玩过许许多多的游戏,作为一个在黄油、单机、手游、网游甚至页游上都有涉猎的老玩家,“暗邪游戏”对我来说并非不能接受,甚至我自己在游戏中的人格也是混沌恶。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理性的思维,你能够分得清虚拟与现实,不代表它们可以。热衷玩大战场的fps玩家现实中不会去真的端枪走上战场,p社玩家现实中也不会去当一个罪恶的战争贩子,给他爱的五星好市民甚至绝大多数都是遵纪守法的。游戏对正常人来说不过是一种不一样的生活,一种供消遣与娱乐的方式,正是因为社会中不能、抵触这些内容,这些“暗邪游戏”才会出现构建一个虚拟的世界。到现在,《苏丹》这款游戏社区真正的毒点暴露无遗,该游戏玩家的部分群体正尝试将这些为社会所抵触的“暗邪内容”洗白、包装、美化,呈现在现实世界中。

几年前,“女装大佬”和“群主扮莲华”等还是群里的谈资,因为这本质上只是大伙臊皮的捉弄,大家只是想看到熟人难堪的模样,并没有谁会去当真。而现在,当真正的“药娘”出现在现实生活后,曾经可以无负担开玩笑的大家都噤声了。有些东西向来就只能将其留在虚拟世界中,这些纯粹的概念一旦大规模落地,对你我而言可能都是无法承受的。

当然也有人有不同的想法

二、玩游戏真的有必要关乎社区吗?

就我个人见解而言:需要,而且必要。

我最开始进入社区,是为了看这游戏是否能买。看玩过的玩家们的讨论,根据他们的评价来决定是否购买这个游戏,这也是游戏社区最基础的作用(毕竟谁都不想只看个简介然后开盲盒后买到cod21和nba2b2k)。

后来再深一步的探索社区是为了打mod和找秘籍,更改游戏可玩性。从小时候的少女卷轴、死宅之路,到现在的魂三远古王座、鬼泣五怪物锁血,找mod与打mod贯穿了我个人的游戏游玩史。好的社区环境会反哺游戏,为游戏性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也是玩家和厂商共创的美好。

然后,时刻关注社区是为了及时止损。众所周知,国内手游一直是卷款跑路的重灾区。玩家游玩信心与厂商的产出一直是相辅相成的,如果社区玩家付费意愿持续走低,那么厂商极有可能关闭服务器导致之前在游戏的充值付之东流。为了防止这类情况的发生,关注社区氛围对我而言尤为重要。

某游出现永久vip付费项目,玩家付费欲望骤然降低

到现在,我关注社区竟又多了一层可悲的理由:用钱投票与维护环境。曾几何时,失落之魂还被誉为是继黑猴之后的“国产第二光”。然而,从曝光“一黑十黄”到现在将近一年多,预售数量褒姒制作组才发文道歉,陈平安的含金量还在上升。如果不关注社区,仅仅只看重游戏质量,看游戏好不好玩而购买的话,我可能还真的会给像paradox这样傲慢的制作组送钱。我给游戏制作组的钱是我支持制作组的证明,而不是他们用来嘲讽玩家的资本。而在维护环境这方面,无期迷途的事件告诉我:一旦有不明生物想来圈地而大环境就决定你无法获胜时,你得有勇气执行焦土政策,即使破坏掉曾经的美好也别将其拱手相让。这必输的结果之下,“双输好过单赢”。

目前玩家缺乏有效反制厂商的手段,上图为例子

三、最后再来点闲谈吧,回答下你们可能会问的问题。       

Q:为什么游戏的评论区与评分很高?那些喷的人游戏的不买,他们的意见不构成参考价值。

A:纵然我现在对《饿殍》的营销与制作人的人品感到厌恶,但我对《饿殍》本体steam的评价依旧是“好评”。而且游戏风评是用来拓展更多的玩家基数,而不是用来左右评论区好评率的。“对游戏感到厌恶的人根本无法出现在评论区下”,仅此而已。

Q:博德之门与2077等也有大量的LBGT内容,为何这些游戏收到了称赞呢?

A:这些厂商在设置选项时选项的问题会非常的“露骨”,以防无法接受的玩家误入此处,即使误入也在游戏后面流程中有无数次的补救措施,换而言之,是将“选择权交给了玩家”。《苏丹》把这个选项“不露骨”模糊化,导致玩家选择了一个看似正常的选项“我一直将你视为兄弟”,结果的走向却毛骨悚然,导致了这场争吵。不知是“处女作无经验”还是“故意为之”,该选项在游戏逻辑上都不甚合理。

Q:游戏媒体和KOL今后是否可信?

A:在美末2之后,自己的主观感受才是最重要的,“you number one”。甚至包括我在内,大部分的游戏媒体和KOL在无法证明自己收到厂商“贿赂”之前,其话术对你而言仅剩参考价值。IGN的表现已经让大部分玩家对其祛魅,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则是树立起“玩家第一”的思想,这也是我放在最后说的原因。假如你对我上面所述具有异议,那么在你的心目中这些全都可以作废,不被KOL牵着走,在自己心中确立善恶尺才是当今所有玩家群体应当做的。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