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路武士的救贖之路

1274年,蒙古國派出赫通汗率兵攻打日本對馬島。面對三十萬蒙古大軍,領主大人志村集結了島上最後的八十名武士,其中就包括自己的外甥,也是本作的主角——境井仁,誓死保衛對馬島。志村高喊着武士道的精神,帶領衆人從山坡上一躍而下,這一戰及其慘烈,小茂田的海灘都被染成了血紅色。最終,志村寡不敵衆被蒙軍俘獲,仁被一名叫結奈的女子救下,剩餘的七十八名勇士全部戰死。

八十武士

赫通汗,有傳言稱他是成吉思汗的孫子,此次入侵對馬島也是成吉思汗的指示。和所有的侵略者一樣,赫通汗生性殘暴、嗜血如魔,經常設宴舉行殺人比賽,還用長矛將死者的身體挑起來,插在地上震懾周圍的百姓們。

赫通汗

爲了能更好地征服對馬島,他還特地學習了日文的文化和語言,瞭解到了當時盛傳的武士精神。在赫通汗看來,武士精神就如同小孩子過家家,他們迂腐、刻板、不懂變通、只會做着最愚蠢的犧牲,消滅他們不費吹灰之力。但是殺人容易征服很難,如何才能讓對馬島的百姓們接受自己、接受蒙古國的統治,這時志村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赫通汗並不急於殺死志村,而是把他囚禁起來逼他投降,作爲天皇欽定的對馬島一把手,如果他能投降,底下的百姓大概率也會跟着投降。到時候對馬島作爲蒙古和日本之間的中轉站,入侵本土便指日可待。

志村大人

另一邊,仁在結奈的幫助下學會了暗殺,這與他從小接受的教育背道而馳,仁一時間難以接受。在暗無天日的歲月中,人們急需一個領袖帶領自己走出困境,於是在一次營救任務結束後,結奈當着衆人的面第一次將仁稱之爲“戰鬼”,起初仁對於這個稱號毫不在意,只要能救出舅舅志村大人,別人叫自己什麼也無所謂。

結奈

隨着戰線北移,越來越多的同胞死在了蒙軍刀下,許多人爲了活命開始爲蒙古人工作,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保家衛國可能過於遙遠,能不能活到明天才是頭等大事。看着百姓們流離失所,仁第一次開始思考起武士的意義,落後迂腐的武士精神在這個亂世裏顯得十分可笑,只有將敵人趕盡殺絕才能換來和平,只有將敵人打服了、打怕了、打死了才能拯救對馬島。

民不聊生

爲了實現這個目標,仁不再拘泥於武士刀,長弓、短弓、火藥、苦無、毒針、風鈴、煙霧彈,任何能殺死敵人的武器他都願意嘗試,進攻手段也不再是叫囂着讓敵方首領出來對決,暗殺、下毒、誘騙、放炮,因爲他知道,死人不會拿着刀衝向自己的同胞。

境井仁

隨着勝利的戰果不斷擴大,戰鬼不再是一個具體的人,而是一個符號,一個代表着反抗意志的圖騰。越來越多的人被戰鬼的事蹟所吸引,人們將他的事蹟改編成故事,甚至還有謠言稱戰鬼一晚上殺了一千多個人。遣川一戰,面對數倍於己方的蒙軍,仁化身厲鬼,手持武士刀衝向人羣,一時間血肉橫飛頭顱滿地,無數蒙軍被這駭人的一幕嚇破了膽子,紛紛後退想要逃離這個惡魔的追殺。經此一役,當地羣衆紛紛響應號召,全都加入到了反攻的隊伍當中,仁自己也徹底接受了戰鬼這個名號。

戰鬼

救出志村大人後,衆人開始準備對志村城發起總攻,然而生性狡詐的赫通汗可不會給志村這個機會,他將烈酒放在馬車上,隨即一把火點燃了馬車,馬兒受驚拉着烈酒四處奔逃,一頭撞進了志村的隊伍中。站在城牆上的志村和仁親眼目睹了這一切,不忍再讓手下白白送死的仁提議他可以趁着夜色溜進蒙軍的營地裏,往他們晚上聚會的馬奶酒裏下毒,志村聽後十分生氣,這一行爲不但違背了武士精神,還讓他這個領主臉上無光。

用兵之道

回到營地後,仁再次提起了之前的計劃,曾經將仁視如己出的志村大人再也忍不住了,反手一個巴掌打在仁的臉上。或許在他心裏,武士精神永遠都是最重要的,任何時刻都不能做出辱沒武士的行爲,即使是自己的親外甥也不行。幾十年的親情在這一刻顯得無足輕重,仁知道了舅舅的意思,他頭也不回地推門離去,他要用自己的方法爲死去的將士們報仇。

形同陌路

此時夜黑風高,蒙軍聚在營地裏忙着慶祝早晨的勝利,仁利用鉤鎖爬上懸崖,穿過柵欄來到了盛滿馬奶酒的酒缸面前。沒一會宴會正式開始,看着這些侵略者們一個個被自己喉嚨裏的血液嗆死,仁不由得想起了今早發生的事情,如果舅舅能適當地摒棄一些武士精神中的糟粕,結局可能又會不一樣。

酒裏有毒啊~

原本志村大人的計劃是先將橋修好,等到天黑時再發起進攻,然而滿地的屍體卻在告訴他,仁已經完成了自己的復仇。面對這個多次忤逆自己的逆子,志村緊緊地握住仁的肩膀,想要讓他當這全軍的面親口承認自己是志村仁,是一名堂堂正正的武士,至於下毒這種卑劣的手段,全是旁邊這個出身下賤的小偷結奈逼着他乾的。只要仁親口承認他是武士,一切都可以既往不咎。此時遊戲裏的氛圍達到了最高潮,在BGM的烘托下顯得尤爲悲壯,不出意外的,仁說出了那幾個字。

舅舅還是心疼外甥

“我 是 戰 鬼!”

志村扭過頭不願再看仁一眼,他來到火堆前,顫顫巍巍地從懷裏掏出一封信,那封本該寄給天皇的信。志村在信中寫道:在面對侵略者時,仁奮勇殺敵、毫不退縮,完全是一位合格的武士,自己年事漸高很多事情已經力不從心,希望天皇能夠批准自己將仁收爲義子,成爲志村家族的下一位家主,同時也是對馬島的下一位領主。

恩斷義絕

火堆中升起一縷青煙,伴隨青煙一同昇天的還有這段幾十年的親情,志村下令將仁流放到北疆,同時命令營地內所有武士,一旦看見仁,格殺勿論,不用向他通報。

北疆,這裏是終年飄雪的嚴寒之地,同樣也是距離日本本土最近的港口。當得知赫通汗準備乘船前往本土時,仁在隊友的掩護下爬上了蒙古戰艦,與赫通汗展開最終對決,仁將武士刀插進赫通汗的胸口,直接把他頂在了船樑上。自知大勢已去的赫通汗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強撐着對仁說自己死了也無所謂,他們註定會名垂千古,此時的赫通汗就如同那些被他殺死的武士一樣,驕傲地走向死亡。而曾經的武士——仁,卻變成了當初的蒙軍,爲了殺人無所不用其極。

對馬的命運

魯迅曾經說過:“如果我倆角色互換,我會讓你看看什麼叫殘忍!”

伴隨着赫通汗的死亡,剩餘的蒙軍作鳥獸散,擊敗他們也只是時間問題,然而戰鬼的名號實在是太響了,響到連天皇都知道有這麼個人了。有蒙軍時,大家同仇敵愾一致對外,現在蒙軍被打跑了,天皇絕對不允許有這樣一隻不在自己掌控範圍內的軍隊,於是志村大人成爲了執行者。

回到過去

在故鄉的楓葉樹下,二人並排而坐,仁十分感激志村這些年的養育之恩,可以說沒有舅舅的幫助就沒有如今的自己。戰爭爆發後,蒙軍殘暴無道、濫殺無辜,武士的那套做法無異於是排隊送死,自己從來不後悔成爲戰鬼,只有成爲戰鬼才能拯救對馬島。

志村之死

志村說了很多,他一直把仁當成自己的親生兒子,希望他長大後可以繼承自己的衣鉢,成爲對馬島的新一任領主。曾經的對馬島強盜四起流寇遍地,是那些悍不畏死的武士們來到此地將他們打跑,從此武士文化在這裏生根發芽,武士精神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可如今,自己的親外甥,卻捨棄武士之名不要,以戰鬼的名號集結了一大批羣衆老百姓,他知道仁這麼做是爲了對馬島,但是這種行爲在上面看來這就是造反,說罷二人起身朝着相反的方向走去。

武士之名

冬天馬上就要到了,樹上的葉子落在地上鋪成了一張厚厚的紅毯。仁抽出武士刀,給了志村最後的榮耀,一名真正的武士理應戰死在沙場,志村完成了對自己的救贖。人們不會忘記不負武士之名的志村,更不會忘記那個叫戰鬼的男人。

最後的榮耀

一、 縫合怪?全縫了!

《對馬島之魂》作爲開放世界遊戲中的集大成者,玩家能在裏面找到許多其他遊戲的影子,每當在我操控仁攀爬神社的時候,總會忍不住感嘆一句:這地方就算勞拉來了也跳不過去,包括在刺殺時也能明顯地感覺到在致敬某些遊戲。壞消息這是個縫合怪,好消息全縫完了。

二、過目不忘的美術風格 

遊戲中極其優秀的美術風格同樣令人眼前一亮,真正做到了“每一幀都是壁紙”,尤其是開場動畫中仁騎着駿馬來到蘆葦地時,配合上恢弘大氣的BGM,將一位末路武士的悲壯之情刻畫的淋漓盡致。玩的遊戲越多,這種感覺就越明顯,現在很難再有一款遊戲能讓我體會到當初勞拉爬上信號塔時那種激動的感覺,然而對馬島它做到了。無論是皚皚雪山還是荒漠戈壁,無論是小溪流水還是竹林落葉,每一次都是對心靈的洗滌。

三、極簡化的UI設計

遊戲裏的界面UI也是值得稱讚的地方,乾淨的界面設計大大加深了玩家遊玩時的沉浸感,尤其是過場動畫中21:9的電影鏡頭,大開大合的場景配合上頗具書法味道的鏡頭文字,鍵盤上的F12都快被按爛了。同時遊戲中的地圖引導也是不得不說的點睛之筆,不同於傳統遊戲在屏幕上方打個大大的問號,《對馬島之魂》巧妙地將引導和地圖設計融爲一體,依靠“風”這一自然元素,將目的地的方向通過風向指示出來,可以說是渾然天成畫龍點睛。

四、別出心裁的支線任務

《對馬島之魂》中有相當一部分支線任務都是爲主角戰鬥服務的,很多強力技能和武器都需要完成特定的任務才能獲得,偶爾聽聽其他地方的傳說故事也是不錯的選擇。還有一部分支線任務則是專門講某個人的故事,這些人往往都是主線裏面的重要人物,其中就包括前文提到的結奈。總的來說《對馬島之魂》中的支線繁而不雜,人物故事層層遞進十分條理,看得出開發團隊在上面下了一番功夫。

這裏要點名批評《刺客信條:起源》,那破支線任務不是誰家貓丟了就是給某某某傳話,好不容易耐着性子做完了,最後給的任務獎勵更是逆天,拿去賣破爛都嫌麻煩的垃圾武器。

五、簡潔明快的戰鬥系統

戰鬥系統裏最難的應該就是格擋的時機了,只要練好了格擋,《對馬島之魂》可以說直接變成了一個爽遊。暗殺有暗殺的樂趣,正面硬鋼也有正面硬剛的樂趣,每一次招架配上金屬碰撞發出來的火花,每一次對峙快速拔刀時眼前閃過的刀光,無一例外都在刺激着我的腎上腺素,彷彿自己也回到了那個混亂的年代。

六、罐頭?就好這口!

難得有如此美味的罐頭,實在是讓我欲罷不能,不怕你問號多,就怕你沒問號,再多還能比《斷點》多?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