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4年,蒙古国派出赫通汗率兵攻打日本对马岛。面对三十万蒙古大军,领主大人志村集结了岛上最后的八十名武士,其中就包括自己的外甥,也是本作的主角——境井仁,誓死保卫对马岛。志村高喊着武士道的精神,带领众人从山坡上一跃而下,这一战及其惨烈,小茂田的海滩都被染成了血红色。最终,志村寡不敌众被蒙军俘获,仁被一名叫结奈的女子救下,剩余的七十八名勇士全部战死。
八十武士
赫通汗,有传言称他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此次入侵对马岛也是成吉思汗的指示。和所有的侵略者一样,赫通汗生性残暴、嗜血如魔,经常设宴举行杀人比赛,还用长矛将死者的身体挑起来,插在地上震慑周围的百姓们。
赫通汗
为了能更好地征服对马岛,他还特地学习了日文的文化和语言,了解到了当时盛传的武士精神。在赫通汗看来,武士精神就如同小孩子过家家,他们迂腐、刻板、不懂变通、只会做着最愚蠢的牺牲,消灭他们不费吹灰之力。但是杀人容易征服很难,如何才能让对马岛的百姓们接受自己、接受蒙古国的统治,这时志村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赫通汗并不急于杀死志村,而是把他囚禁起来逼他投降,作为天皇钦定的对马岛一把手,如果他能投降,底下的百姓大概率也会跟着投降。到时候对马岛作为蒙古和日本之间的中转站,入侵本土便指日可待。
志村大人
另一边,仁在结奈的帮助下学会了暗杀,这与他从小接受的教育背道而驰,仁一时间难以接受。在暗无天日的岁月中,人们急需一个领袖带领自己走出困境,于是在一次营救任务结束后,结奈当着众人的面第一次将仁称之为“战鬼”,起初仁对于这个称号毫不在意,只要能救出舅舅志村大人,别人叫自己什么也无所谓。
结奈
随着战线北移,越来越多的同胞死在了蒙军刀下,许多人为了活命开始为蒙古人工作,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保家卫国可能过于遥远,能不能活到明天才是头等大事。看着百姓们流离失所,仁第一次开始思考起武士的意义,落后迂腐的武士精神在这个乱世里显得十分可笑,只有将敌人赶尽杀绝才能换来和平,只有将敌人打服了、打怕了、打死了才能拯救对马岛。
民不聊生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仁不再拘泥于武士刀,长弓、短弓、火药、苦无、毒针、风铃、烟雾弹,任何能杀死敌人的武器他都愿意尝试,进攻手段也不再是叫嚣着让敌方首领出来对决,暗杀、下毒、诱骗、放炮,因为他知道,死人不会拿着刀冲向自己的同胞。
境井仁
随着胜利的战果不断扩大,战鬼不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个符号,一个代表着反抗意志的图腾。越来越多的人被战鬼的事迹所吸引,人们将他的事迹改编成故事,甚至还有谣言称战鬼一晚上杀了一千多个人。遣川一战,面对数倍于己方的蒙军,仁化身厉鬼,手持武士刀冲向人群,一时间血肉横飞头颅满地,无数蒙军被这骇人的一幕吓破了胆子,纷纷后退想要逃离这个恶魔的追杀。经此一役,当地群众纷纷响应号召,全都加入到了反攻的队伍当中,仁自己也彻底接受了战鬼这个名号。
战鬼
救出志村大人后,众人开始准备对志村城发起总攻,然而生性狡诈的赫通汗可不会给志村这个机会,他将烈酒放在马车上,随即一把火点燃了马车,马儿受惊拉着烈酒四处奔逃,一头撞进了志村的队伍中。站在城墙上的志村和仁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不忍再让手下白白送死的仁提议他可以趁着夜色溜进蒙军的营地里,往他们晚上聚会的马奶酒里下毒,志村听后十分生气,这一行为不但违背了武士精神,还让他这个领主脸上无光。
用兵之道
回到营地后,仁再次提起了之前的计划,曾经将仁视如己出的志村大人再也忍不住了,反手一个巴掌打在仁的脸上。或许在他心里,武士精神永远都是最重要的,任何时刻都不能做出辱没武士的行为,即使是自己的亲外甥也不行。几十年的亲情在这一刻显得无足轻重,仁知道了舅舅的意思,他头也不回地推门离去,他要用自己的方法为死去的将士们报仇。
形同陌路
此时夜黑风高,蒙军聚在营地里忙着庆祝早晨的胜利,仁利用钩锁爬上悬崖,穿过栅栏来到了盛满马奶酒的酒缸面前。没一会宴会正式开始,看着这些侵略者们一个个被自己喉咙里的血液呛死,仁不由得想起了今早发生的事情,如果舅舅能适当地摒弃一些武士精神中的糟粕,结局可能又会不一样。
酒里有毒啊~
原本志村大人的计划是先将桥修好,等到天黑时再发起进攻,然而满地的尸体却在告诉他,仁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复仇。面对这个多次忤逆自己的逆子,志村紧紧地握住仁的肩膀,想要让他当这全军的面亲口承认自己是志村仁,是一名堂堂正正的武士,至于下毒这种卑劣的手段,全是旁边这个出身下贱的小偷结奈逼着他干的。只要仁亲口承认他是武士,一切都可以既往不咎。此时游戏里的氛围达到了最高潮,在BGM的烘托下显得尤为悲壮,不出意外的,仁说出了那几个字。
舅舅还是心疼外甥
“我 是 战 鬼!”
志村扭过头不愿再看仁一眼,他来到火堆前,颤颤巍巍地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那封本该寄给天皇的信。志村在信中写道:在面对侵略者时,仁奋勇杀敌、毫不退缩,完全是一位合格的武士,自己年事渐高很多事情已经力不从心,希望天皇能够批准自己将仁收为义子,成为志村家族的下一位家主,同时也是对马岛的下一位领主。
恩断义绝
火堆中升起一缕青烟,伴随青烟一同升天的还有这段几十年的亲情,志村下令将仁流放到北疆,同时命令营地内所有武士,一旦看见仁,格杀勿论,不用向他通报。
北疆,这里是终年飘雪的严寒之地,同样也是距离日本本土最近的港口。当得知赫通汗准备乘船前往本土时,仁在队友的掩护下爬上了蒙古战舰,与赫通汗展开最终对决,仁将武士刀插进赫通汗的胸口,直接把他顶在了船梁上。自知大势已去的赫通汗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强撑着对仁说自己死了也无所谓,他们注定会名垂千古,此时的赫通汗就如同那些被他杀死的武士一样,骄傲地走向死亡。而曾经的武士——仁,却变成了当初的蒙军,为了杀人无所不用其极。
对马的命运
鲁迅曾经说过:“如果我俩角色互换,我会让你看看什么叫残忍!”
伴随着赫通汗的死亡,剩余的蒙军作鸟兽散,击败他们也只是时间问题,然而战鬼的名号实在是太响了,响到连天皇都知道有这么个人了。有蒙军时,大家同仇敌忾一致对外,现在蒙军被打跑了,天皇绝对不允许有这样一只不在自己掌控范围内的军队,于是志村大人成为了执行者。
回到过去
在故乡的枫叶树下,二人并排而坐,仁十分感激志村这些年的养育之恩,可以说没有舅舅的帮助就没有如今的自己。战争爆发后,蒙军残暴无道、滥杀无辜,武士的那套做法无异于是排队送死,自己从来不后悔成为战鬼,只有成为战鬼才能拯救对马岛。
志村之死
志村说了很多,他一直把仁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希望他长大后可以继承自己的衣钵,成为对马岛的新一任领主。曾经的对马岛强盗四起流寇遍地,是那些悍不畏死的武士们来到此地将他们打跑,从此武士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武士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可如今,自己的亲外甥,却舍弃武士之名不要,以战鬼的名号集结了一大批群众老百姓,他知道仁这么做是为了对马岛,但是这种行为在上面看来这就是造反,说罢二人起身朝着相反的方向走去。
武士之名
冬天马上就要到了,树上的叶子落在地上铺成了一张厚厚的红毯。仁抽出武士刀,给了志村最后的荣耀,一名真正的武士理应战死在沙场,志村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人们不会忘记不负武士之名的志村,更不会忘记那个叫战鬼的男人。
最后的荣耀
一、 缝合怪?全缝了!
《对马岛之魂》作为开放世界游戏中的集大成者,玩家能在里面找到许多其他游戏的影子,每当在我操控仁攀爬神社的时候,总会忍不住感叹一句:这地方就算劳拉来了也跳不过去,包括在刺杀时也能明显地感觉到在致敬某些游戏。坏消息这是个缝合怪,好消息全缝完了。
二、过目不忘的美术风格
游戏中极其优秀的美术风格同样令人眼前一亮,真正做到了“每一帧都是壁纸”,尤其是开场动画中仁骑着骏马来到芦苇地时,配合上恢弘大气的BGM,将一位末路武士的悲壮之情刻画的淋漓尽致。玩的游戏越多,这种感觉就越明显,现在很难再有一款游戏能让我体会到当初劳拉爬上信号塔时那种激动的感觉,然而对马岛它做到了。无论是皑皑雪山还是荒漠戈壁,无论是小溪流水还是竹林落叶,每一次都是对心灵的洗涤。
三、极简化的UI设计
游戏里的界面UI也是值得称赞的地方,干净的界面设计大大加深了玩家游玩时的沉浸感,尤其是过场动画中21:9的电影镜头,大开大合的场景配合上颇具书法味道的镜头文字,键盘上的F12都快被按烂了。同时游戏中的地图引导也是不得不说的点睛之笔,不同于传统游戏在屏幕上方打个大大的问号,《对马岛之魂》巧妙地将引导和地图设计融为一体,依靠“风”这一自然元素,将目的地的方向通过风向指示出来,可以说是浑然天成画龙点睛。
四、别出心裁的支线任务
《对马岛之魂》中有相当一部分支线任务都是为主角战斗服务的,很多强力技能和武器都需要完成特定的任务才能获得,偶尔听听其他地方的传说故事也是不错的选择。还有一部分支线任务则是专门讲某个人的故事,这些人往往都是主线里面的重要人物,其中就包括前文提到的结奈。总的来说《对马岛之魂》中的支线繁而不杂,人物故事层层递进十分条理,看得出开发团队在上面下了一番功夫。
这里要点名批评《刺客信条:起源》,那破支线任务不是谁家猫丢了就是给某某某传话,好不容易耐着性子做完了,最后给的任务奖励更是逆天,拿去卖破烂都嫌麻烦的垃圾武器。
五、简洁明快的战斗系统
战斗系统里最难的应该就是格挡的时机了,只要练好了格挡,《对马岛之魂》可以说直接变成了一个爽游。暗杀有暗杀的乐趣,正面硬钢也有正面硬刚的乐趣,每一次招架配上金属碰撞发出来的火花,每一次对峙快速拔刀时眼前闪过的刀光,无一例外都在刺激着我的肾上腺素,仿佛自己也回到了那个混乱的年代。
六、罐头?就好这口!
难得有如此美味的罐头,实在是让我欲罢不能,不怕你问号多,就怕你没问号,再多还能比《断点》多?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