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呐,又让我玩到了什么神奇的游戏?
为了防止你没见过僵尸娘摇花手,给你开开眼:
不对啊亲,你是中国的僵尸啊!
Made in China的中式僵尸不应该手绷直、跳着走路吗?
林正英老先生看了都得直呼:好厉害的僵尸!
嗷呜~
不过比起研究“中式僵尸摇花手是否科学”,我更在意的是:这僵尸娘怎么感觉好像在哪见过呢?
这下看懂了,原来是知名恋爱漫画!不能说长得很像,只能说一模一样!
原来头上符文内容是世界统一的吗?
不过其实仔细看还是能看出区别:彩色僵尸娘没有僵尸獠牙。
虽然她可能几百岁了,但还是请各位收回自己大胆的想法,会被拖到地府里砍头的。
这个僵尸娘来自于单机游戏《我在地府打麻将》(简称我地麻),内容就是玩家在地府里和各种各样的鬼打肉鸽麻将。
但这个地府有一点特殊——
地府里阴气太重,目之所及全是女鬼!
↑这是很多人都熟悉的黑白无常。在很多影视作品里是长得比较阴间的形象,穿着黑/白色的长袍。
但在《我地麻》里,挑染纤发细柳腰、铁索勒腿红线绕,不得不说制作组里是有高手(lsp)的!
↑这是地府四大判官,全员御姐阵容,一看就是在岗年份超过上千年的老员工,给大家拜个早年!
你猜猜钟馗是其中的哪个?
我kao,你一个打麻将的游戏把对手画成这样成何体统?
都怪这游戏害我视力严重受损:对面往桌上一坐,我根本看不到手牌。
如果这游戏只有一两个女鬼,其他都是些骷髅哥布林等非人生物充数,那我会觉得它想搞擦边,它低俗;
但如果这游戏全是这样的女鬼,还全部拥有3D建模,对不起,玩这款游戏的动机已经变了,我愿称其为游戏“特色”。
老师我悟了,这就是高中哲学“量变引起质变!”
除了3D建模外,这些女鬼在麻将胡牌时会做出一个结算动作
比较正常且具有魅惑性的是察查司,摘下面具之后金色异瞳优雅而又妩媚(可惜没有稍微笑一下)
但在《我地麻》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怨念女鬼”:这个女鬼一袭红衣、披散黑发,脖子上还栓了根绳子,看样子可能是吊死的怨灵。
结果她胡牌后的动作你绝对想不到!她,吊回去了!
我的对手...她胡上天了!
这个笑话放地府里都还是太阴间了一点
如果说一系列的角色立绘以及动画让我产生一种“人在地府乐此不疲”的灯红酒绿感,
那么游戏的BGM和动画结合在一起,绝对会让你觉得:这哪是地府,这简直是迪斯科厅!
不信?请看视频(第14秒记得调小音量,有一个突然很大声的音效)
这古筝和琵琶摇起来是真的一点不输西方乐器啊!
我真求你们下载免费试玩版demo听一下BGM,反正demo不要钱,能不跟着音乐摇的是这个👍🏻(视频里的可能是早期版本BGM,现在版本里的更带劲一点)
老祖宗:好消息,好歹是让人传下去了。坏消息,是让歹人传下去了。
尤其是到了地下三层,这背景跟2077的赛博霓虹灯牌有的一拼:这哪是地府阴间,这简直就是大唐不夜城!
中国鬼不蹦洋迪!
想必看到这里还会有人好奇:“为什么《我地麻》的地府里只有女鬼?”
我觉得罪魁祸首是孟婆:在《我地麻》里,她除了做孟婆汤还做奶茶。
孟婆
我严重怀疑:孟婆给她们的孟婆汤里掺了优x美。
诶,那掺奶茶粉关女鬼什么事?
因为这张梗图的另一个版本是往里面倒戊酸雌二酮醇片(雌性激素)
也许,可能,大概,
是孟婆不小心倒错粉了吧。
不得不说,这或许是我玩过最“不成体统”的麻将游戏,实在是太潮啦!
同时,《我在地府打麻将》也是我玩的第一款麻将游戏。
作为麻将新手,我很害怕自己在牌桌上理牌思考太慢,浪费了同桌人的时间;
但如果是单机,我就能有足够时间悠哉地思考。
大家都喜欢的牛头人
《我地麻》得分遵循了麻将的基本胡牌番型——如果你对麻将有一定了解,那大概很快就能理解基本规则——
即使你一窍不通,游戏也提供了详尽的教程和新手保护期:这或许是一款不错的麻将入门游戏。
但它并不是一款正儿八经的麻将,而是在其中加入了肉鸽元素(以及大量女鬼)
以下内容以demo版本撰写,请以游戏实际为准。
麻将+肉鸽打造的《我地麻》有点像德扑+肉鸽打造的《小丑牌》:是否一样上头还有待考证,但玩起来的感觉很相似。
它的地图虽然采用了爬塔类游戏的分岔路线(比如杀戮尖塔),但不管哪一条路的最后都是有且仅有的一场boss战,看起来又像是小丑牌的盲注。
与此同时,在这些事件里,你可以对自己的牌做出各种各样的强化:
给他们附上牌灵:牌上会趴着一只小妖精
让牌变成宝牌:宝牌会变成特殊颜色
给特定牌型加分:胡牌时这些牌的底分更高
同时可能会有人注意到桌面上左边一堆像娃娃一样的可爱灵俑:他们就像小丑牌一样可以给玩家提供构筑效果。在前期可以靠牌技和运气打麻将,但在后期就必须靠它们去提升分数。
所以你如果玩过《小丑牌》,会发现这些规则自己可太熟悉了:游戏的框架设计很相似。
那么以麻将为载体的《我地麻》有什么独特的爽点吗?
其中一点是,对手和你的互动感更强,双方的牌彼此能杠能吃。
如果你注意看的话,还会发现黑无常在看到手牌稀烂时会频频摇头嫌弃;
而僵尸娘会在你打出她想要的牌时两眼发光。(小馋猫)
再比如,女鬼们的主动被动技能设计比较复杂,动不动给你使坏,需要玩家在战前仔细阅读做好对策(就像《超时空方舟》,特殊机制设计比较多)
而另外一点则是属于麻将本身的快乐:做牌、凑番型,胡好几票大的。
在单机肉鸽玩法下,你可以频繁改动自己的手牌,所以一些正常麻将游戏里很难见到的好牌,在《我地麻》里可以轻松胡出来,配上BGM胡牌的那一刻绝对是爽飞了。
值得注意的是游戏的番型似乎是以国际标准来的,番型种类非常多。
玩家了解番型就好比厨师了解菜谱:拿到随机手牌(食材)时,脑子里马上能想到自己要做什么牌(菜)
它不像川麻一样可能看两把就能彻底精通,需要在游戏实战中进行大量的番型学习。
这一方面增加了游戏的可玩性,另一方面也稍微提升了新手的学习成本:上手容易精通难。
因女鬼而驻足,因麻将而上头,《我在地府打麻将》确实是一款有颜值又有实力的游戏:
在小丑牌的框架上以麻将为题材本身就是一个很具有可行性的创意,而游戏的3D建模与立绘表现以及魔改地府,又给这款游戏增添了辨识度很高的特色。
如果后续能更新好感度养成功能,以及在打麻将时触摸这些角色就好了:情圣摸X、牌圣摸头
不是怜香惜玉,而是想要嘲讽:老妹你牌技不行。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