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多利亞3》中的俄羅斯決議【高加索戰爭】歷史上是什麼樣的

《維多利亞3》中,俄羅斯擁有一項特殊國家議程《高加索戰爭》

高加索戰爭

俄伊戰爭(1722–1723)

1721年,伊朗城市沙馬基發動叛亂,幾位俄國商人在叛亂中殞命,彼得大帝爲控制裏海沿岸的貿易路線,指責薩菲王朝未能保護在其國土上進行貿易的俄國國民,以恢復秩序爲藉口向盟友薩菲王朝開戰。

俄國在這場戰爭中取得了勝利,薩菲王朝被迫簽訂了《聖彼得堡條約》,割讓了裏海西岸大片領土

薩菲王朝全盛時期

第六次俄土戰爭(1768–1774)

1768年,在波蘭的一場貴族叛亂中,支持波蘭叛軍的奧斯曼屠殺了一支支持波蘭國王的沙俄越境哥薩克騎兵團,並以此爲藉口向俄國宣戰。

俄軍在陸地戰場上很快擊敗了奧斯曼的軍隊。在海上戰場,俄國波羅的海艦隊於1770年的切什梅海戰消滅了奧斯曼海軍的主力,同時俄國在奧斯曼奧斯曼控制下的埃及和敘利亞策動了叛亂。

由於戰場的失利,最終奧斯曼被迫簽訂《庫楚克開納吉和約》,使沙俄獲得克里米亞的宗主權,以此切斷了奧斯曼與北高加索的聯繫。

葉卡捷琳娜擊敗土耳其人

高加索戰爭

自1812年沙俄擊敗拿破崙之後,便將擴張重心轉向南方疆域,高加索地區被沙俄渲染爲“未開化地區”,將對其的入侵稱爲“文明開化”。1817年,爲完全吞併高加索地區,沙俄派兵向車臣和達吉斯坦腹地推進。

遊戲高加索地區的切爾克西亞和高加索伊瑪目國

1828年12月,當地宗教領袖卡齊穆罕默德自命爲伊瑪目,號召教徒參加反抗沙俄侵略。後沙米爾建立“高加索伊瑪目國”,他整合了車臣與達吉斯坦的山地民族,在被沙俄長期封鎖之下以游擊戰對抗俄軍25年。1859年沙米爾兵敗投降,東高加索抵抗瓦解。

在與切爾卡西亞的戰爭期間,沙俄不承認切爾克西亞是一個獨立國家,它認爲切爾克西亞是被叛軍侵佔的沙俄領土,沙俄更是將當地居民稱爲山地人和土匪,並對切爾克斯人實施滅絕性清剿計劃,驅趕當地原民族,約150萬切爾克斯人被迫逃離至中東各地,史稱“切爾克斯大驅逐”。

高加索戰爭

俄伊戰爭(1826–1828)

爲遏制沙俄在高加索地區勢力擴張,英國爲波斯提供支持,鼓動波斯收復於1813年《古利斯坦條約》條約喪失的領土,1826年波斯在主戰派的推動下決定開戰,但是再次慘遭戰敗,雙方簽署《土庫曼恰伊條約》,波斯被迫割讓南高加索大片地區。

大博弈下的英俄在波斯地區的競爭

第九次俄土戰爭(1828–1829)

正值希臘獨立戰爭期間,英法俄均支持希臘獨立,並於納瓦里諾海戰覆滅了土埃聯合海軍。爲報復沙俄,土耳其船隻封鎖了達達尼爾海峽,沙俄隨即對土宣戰。

1829年沙俄撤換指揮官,後於巴爾幹半島的攻勢一往無前,並在1829年8月佔領埃迪爾內,威脅奧斯曼首都伊斯坦布爾,接連的慘敗讓蘇丹不得不向沙俄求和。 雙方於9月簽訂《阿德里安堡條約》,迫使奧斯曼割讓高加索地區的西格魯吉亞與黑海東岸港口。

第九次俄土戰爭

第十一次俄土戰爭(1877–1878)

沙俄以解放奧斯曼境內斯拉夫人爲藉口,在奧斯曼內部叛亂不斷時於1877年4月24日對奧斯曼帝國宣戰。

俄軍主力進入羅馬尼亞後,渡過多瑙河,12月攻佔土軍重要據點普列文,次年1月逼近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爾,土耳其被迫接受了俄國提出的《聖斯特凡諾條約》。爲遏制沙俄在歐洲的勢力過度擴張,列強均極力反對。最後於1878年以《柏林條約》取代《聖斯特凡諾條約》。

以紀念第十一俄土戰爭普列文之戰中陣亡沙俄士兵

通過此次戰爭,沙俄奪取了卡爾斯與巴統,徹底完成了對南高加索的控制。


後話

蘇解體後,高加索地區紛紛獨立,但由於當地民族文化結構複雜,各民族宗教矛盾從未停歇,加之大國博弈的勢力影響 ,因此高加索地區爲領土爭議而引發的戰爭接連不斷。

高加索地區諸國

文章內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