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計劃入手英特爾14代酷睿i5-14600K,想簡單折騰超頻,不想用水冷,還想省點預算,散熱應該怎麼選?單塔風冷行不行?正好新近入手了一款超頻三RZ400 V2風冷散熱,帶着前面的疑問,直接裝機實測走起。
風冷簡單開箱
鈦灰配色的外包裝,質感還不錯。
直接開箱,包裝內在細節也很贊。
全平臺扣具,外加一管導熱係數14.8W/(m·k)的高導熱硅脂。
風冷三圍:130*155*80mm,整體設計相對簡約,啞光黑配色爲主,頂部三角幾何裝飾搭配一抹橙色,設計感拉滿。其實還有白色版本,只怪下單時被豬油蒙了心,含着淚也得裝好測完。
塔體採用偏置單塔設計,通過鰭片後移將散熱器的風扇側空置出來,可以更好地避免跟內存衝突。50層鋁合金材質的散熱鰭片之間採用了扣Fin+折Fin的工藝進行連接,並通過穿Fin的工藝與散熱器熱管連接在一起。
塔體鰭片採用了三角波浪矩陣設計,不僅可以有效的減少風切噪音,也讓塔體更具設計感。
塔體頂部,是一塊經過CNC陽極噴砂工藝處理過的鈦灰色頂蓋。鋁合金材質既可以輔助散熱塔體提高散熱效果,也可以遮住塔體頂部的熱管末端,美化散熱器的外觀。搭配上頂蓋上的“三角幾何”開槽以及隱藏在開槽內部的橙色裝飾條和陰刻在頂蓋上方超頻三“LOGO”,進一步拔高了散熱器整體的顏值與質感;
4根6mm高導熱自研純銅熱管,在熱管逆重力技術的加持下,可以保證風冷無論是在水平安裝還是垂直放置,都能發揮出最佳的解熱性能。同時,熱管以中心對稱的排布方式,均勻的覆蓋到了整個散熱器底座,直觸式設計,可以讓散熱塔體更快地將處理器的熱量傳導出去;
風冷標配了一把型號爲F5 R120的PWM風扇。純黑配色,四角配有橡膠減震墊,金屬的軸心加入了類似CD紋路的星環設計進行點綴。風扇邊框的兩側,也同樣採用了標誌性的“三角幾何”元素,用以標明風扇的進風方向與葉片的旋轉方向;
風扇內部採用經過m/g級的動平衡矯正處理的FDB動態液壓靜音軸承,大大降低了風扇運行時產生的共振。風扇內置的高轉速馬達最高可以達到2200RPM的轉速,搭配上9片流線型高強度扇葉和聚流形風扇邊框設計,最高可提供86.73 CFM的最大風量,以及3.2mmH2O的最大風壓,可以保證風扇能夠充分吹透散熱塔。
測試平臺準備
完整配置單:Intel i5-14600K處理器、微星Z790MPOWER主板、影馳RTX 4070TiSuper星曜OC顯卡、HOF Pro D5-7000MHz 16G*2內存、星曜7000 Plus 1T M.2固態硬盤、超頻三臻黑海RZ400V2黑色單塔風冷、安耐美 REVOLUTION D.F.12 850W ATX 3.1 金牌全模組白色電源、喬思伯Z20 橙白拼色版側透機箱、影馳夢境Pro 白色風扇*3...有一說一,直接照抄作業也問題不大。不過風冷記得換成白色版本的,整機效果會更好看,我這完全是個意外。
i5-14600K處理器,14核20線程,最大睿頻可達5.3GHz,同時還內置了Intel UHD 770核顯。處理器基礎功耗爲125W,最大睿頻功耗爲181W。但請注意,即便是搭配B760主板,也可能會出現200W+功耗。
帶K的i5處理器,還想着要折騰超頻,當然必須得上Z790主板了。綜合比較下來,時下最值得推薦的Z790主板,微星這款Z790MPOWER絕對是前排的存在。
M-ATX版型,緊湊型裝機環境也可以輕鬆應對。豪華的12+1+1相智能供電設計,搭配Z790芯片組,可以輕鬆拉滿14代酷睿全系處理器性能。同時,CPU直連的雙槽內存設計,也讓主板可以輕鬆達成一鍵8000MHz高頻D5的成就。關鍵,價格對比傳統的ATX主板還便宜。
好U配上好主板,內存當然也得跟上逼格,海力士A-DIE顆粒加持的名人堂 HOF ProD5-7000MHz 16G*2內存,在今天這套平臺上,一鍵OC 8000MHz也不是難事。
硬盤的話,基本就看個人實際需求,當然時下可能更考驗錢包厚度。咱測試平臺使用的是滿血的pcie4.0固態,星曜7000 Plus1T M.2固態硬盤。
風冷安裝,進機箱前就鎖好其實裝起來更簡單。
一般選單塔風冷,多半也會追求緊湊型機箱,咱今兒的機箱選擇的是時下機箱界的小網紅,喬思伯Z20 橙白拼色版側透機箱。(當然,主要是我手上沒得黑色版本,只能湊合用先)
Z20最大的弊病應該就是使用常規ATX電源容易侵佔顯卡安裝位,不過咱有短款ATX電源的絕對擔當,安耐美 REVOLUTION D.F.12 850W ATX 3.1 金牌全模組白色電源。
今天的這套配置,顯卡也值得高配,選擇的是一片影馳RTX4070Ti Super星曜OC顯卡,沒有安裝兼容性的後顧之憂,性能方面也能實現4K分辨率下主流遊戲爽玩的小目標。
有一說一,今兒這小主機顏值還是絕對在線的。風冷換白色版本,或者機箱換黑色版本,顏值表現應該更佳。
點亮主機,看看效果。(請在內心,將風冷想象成白色,謝謝配合)
20L大小的緊湊型小機箱,小桌面也能輕鬆駕馭。
性能實測
CPU自動睿頻狀態下,魯大師整機測試得分255W分,CPU得分96.2W分;
OC至5.6GHz後,魯大師整機測試得分269W分,CPU得分99.2W分;
CPU-Z基準測試,自動睿頻,CPU單核得分865.9分,多核得分10117.4分;
OC至5.6GHz後,CPU單核得分875分,多核得分10428.7分;
Cinebench R23基準測試,CPU自動睿頻狀態下,CPU單核得分2111 pts,多核得分24927 pts;
將處理器OC至5.6GHz後,CPU單核得分2149 pts,多核得分25376 pts;
室溫26°,機箱內環境,待機狀態下,CPU封裝溫度爲35度左右,功耗20W左右;
單烤FPU測試,自動睿頻狀態下,烤機10 Min,CPU溫度85°左右,功耗爲170W左右;
解鎖溫度牆,並OC至5.6GHz後,再次烤機10 Min,CPU溫度95°左右,CPU功耗爲190W左右;
繼續將處理器OC至5.7GHz後,烤機5 Min,CPU溫度96°左右,CPU功耗爲200W左右;
在《PUBG·絕地求生》遊戲中,遊戲時間持續1個小時+,4K分辨率下,遊戲平均幀率基本保持在210FPS以上,CPU溫度則一直維持在55°左右;
實測點評
通過上文實測可以得出明確的結論,即便是OC至全核5.7G的14600K,單塔4熱管的超頻三RZ400 V2風冷,也應對得遊刃有餘(因CPU體質、電壓等的不同,14600K功耗拉上200W+其實也很常見)。而官方宣傳的理論解熱能力其實高達240W,也就意味着面對更高階的酷睿i7處理器日常遊戲娛樂時的散熱需求,也能應付(烤機就別想了)。當然,個人並不推薦這樣的組合。綜合來看,這顆單塔四風扇的風冷,處理器上限建議還是帶K的酷睿i5即可。
聊回整機配置,這款風冷實際入手價也就百元左右,對比240水冷性價比肯定更高,但省得也並不多。而14600K+4070TiSuper+高頻D5內存這樣的配置組合,4K分辨率下的遊戲能力以及包括AI創作在內的生產力都有着不俗的表現。當然,如果實在想要控制預算,換成B760迫擊炮+6400MHz的DDR5這樣的組合,性能差距也不會太大,對於不喜歡折騰的玩家來講,也是不錯的選擇。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