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硬件世界
無論從哪方面看,18A工藝節點都將是Intel歷史上的一個關鍵轉折點,對內對外都是如此,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Intel的未來,好消息是目前看來進展還不錯。
Intel此前已經官宣,18A工藝已進入風險試產階段,將在下半年量產,首款產品是代號Panther Lake的新一代酷睿Ultra處理器,明年還有代號Clearwater Forest的新一代至強處理器。
有說法稱,Intel產品採用自家工藝的比例將不低於70%,顯得信心十足。
再下一代的Nova Lake處理器,核心的計算模塊也不會完全外包給臺積電N2,仍會有一部分採用Intel 18A。
Intel 18A還是其首次全面對外開放代工的重要節點,事關Intel代工業務的未來。
根據最新報道,NVIDIA、IBM、博通、中國臺灣智原科技(Faraday Technology)等芯片廠商都在使用Intel 18A試產自家芯片,Intel也正在與他們密切合作,確保18A工藝能滿足業界標準。
技術之外,美國政府的迴流政策也在推動美國芯片廠商更多采用Intel代工,從而實現美國本土製造。
根據官方資料,Intel 18A有HP高性能庫、HD高密度庫兩種選擇,對比現有的Intel 3工藝,0.75V電壓下性能提升18%或功耗降低38%,1.1V高電壓下性能提升25%或功耗降低36%。
對比臺積電N2,Intel 18A看起來高密度庫落後較多,高性能庫差不多,能耗比彼此相當,綜合性能略高一檔。
此外,臺積電還公佈了最新的14A工藝,升級第二代GAAFET全環繞晶體管架構,號稱對比N2性能提升最多15%,或功耗降低最多30%,晶體管密度提升最多約23%,2028年量產。
Intel也有自己的14A,首次使用High NA EUV光刻機,預計2026年左右量產。
Intel正式確認,其下一代客戶端處理器“Panther Lake”的首個SKU將在今年底前推出,其餘SKU的上市時間則等到2026年一季度。
Intel產品主管Michelle Johnston Holthaus表示,Panther Lake處理器在性能和價格兩方面都很優秀,有望獲得市場的出色接受度。
此次優先推出“性能最高”的產品,也延續了前代產品的策略。
根據此前爆料,Panther Lake有三種不同配置,第一種4P大核、8E小核,以及12個Xe3 GPU核心,預計爲今年推出的SKU。
其PL1基礎功耗爲25W,PL2睿頻加速功耗有兩個參數,一是基準線55W,二是性能級64W。
第二種配置CPU部分相同還是4P大核、8E小核,GPU部分則減爲4個Xe3核心,它的PL1功耗也是25W,PL2功耗則固定爲64W。
第三種配置則只有4個P大核,以及4個Xe3 GPU核心,有兩種功耗級別,一是PL1 15W、PL2 44W,二是PL1 25W、PL2 55W。
Intel的晶圓代工正在快速追趕,Intel 18A比臺積電A16更早引入BSPDN(背面供電)技術,CPU也將以70%的自產率爲目標。
供應鏈消息指出,今年下半年推出的Panther Lake的重要Compute tile將採用內部Intel 18A製程,而Graphic tile及SoC tile則會由臺積電進行。
明年的Nova Lake則會擴大對外委託,部分Compute tile交由臺積電2納米制造,但仍有部分型號採用內部製程。
由於臺積電的A16製程預計要到明年下半年才推出,因此Intel的領先,加上價格和地緣政治因素,使其成爲芯片巨頭們的新選擇。
不過,Intel近期面臨芯片銷售的尷尬局面,其新一代AI PC芯片銷售遇冷,而舊款芯片卻產能告急。
英特爾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Intel 7工藝節點產能出現短缺,預計這種短缺狀況將在“可預見的未來”持續存在。
Intel當前一代的芯片實際上採用的是臺積電的工藝節點,而非英特爾自家的Intel 7節點,對此英特爾解釋稱,產能短缺的原因是客戶對舊芯片的需求大幅增加。
Intel首席財務官David Zinsner表示,Raptor Lake芯片的銷量高於Lunar Lake芯片,客戶更青睞2023年推出的Raptor Lake芯片,而非2024年9月發佈的Lunar Lake芯片。
英特爾產品主管Michelle Johnston Holthaus解釋稱,客戶對“N-1”和“N-2”產品(即上代、上上代的芯片)需求激增,因爲這些產品能提供更具競爭力的價格點。
她指出,宏觀經濟擔憂和關稅問題使得客戶對庫存需求持謹慎態度,而Raptor Lake芯片性能出色且成本較低,成爲客戶的首選。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