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價鋼琴現在低價賣不出:家長教育觀念趨於理性

近年來,中國鋼琴市場經歷劇烈震盪,以珠江鋼琴爲代表的行業龍頭企業銷量斷崖式下滑。數據顯示,龍頭公司珠江鋼琴2024年銷量爲37743架,一年少賣了3.3萬臺鋼琴,還不足2021年銷量的三分之一。首次出現年度虧損2.36億元,淨利潤暴跌4108.2%。與此同時,二手鋼琴市場也陷入低迷,原價數萬元的鋼琴現以不足原價10%的價格在二手平臺拋售,卻仍難覓買家。

早期鋼琴市場的繁榮與教育政策密切相關。2008年前後,多地推行“鋼琴考級中考加分”政策,家長爲升學優勢大量購買鋼琴。但自2018年起,教育部逐步取消藝術特長生加分政策,2021年“雙減”政策進一步壓縮課外培訓市場,鋼琴作爲升學工具的功能被剝離,導致需求銳減。

例如,珠江鋼琴銷量從2018年的15.6萬臺驟降至2024年的3.77萬臺,行業整體產能過剩問題凸顯。

 

家長教育觀念趨於理性,從“雞娃”轉向注重興趣培養,鋼琴學習因成本高、見效慢而被其他樂器分流。二手平臺數據顯示,超半數出售鋼琴的家庭是因孩子中途放棄學習。

部分國產鋼琴通過國外註冊空殼公司、虛構品牌歷史等方式包裝成“進口琴”,利潤高達300%。琴行與培訓機構合作收取回扣20%-30%,誤導消費者購買劣質翻新琴,導致市場信任危機。例如,二手翻新琴成本僅幾百元,經虛假宣傳後售價近萬元,但音準、材質問題頻發。

二手翻新鋼琴缺乏統一行業標準,音板變形、部件老化等問題普遍,而消費者維權困難。例如日照市民王女士購買的翻新琴一年內需多次調音,最終因音板嚴重變形無法修復。此外,全國僅北京、廣州有權威鋼琴質量鑑定機構,糾紛難以解決。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