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话:悟空》制作人冯骥近期在社交平台推荐了一本名为《比山更高》的纪实文学作品,引发了玩家对游戏未来DLC内容的猜测与讨论。
《比山更高》
三月初去了一趟广西旅游,结果不巧一直下雨,大部分时间只好呆在阳朔的一家酒店里,靠读这本书打发时间。
奇妙的是,书中提到了阳朔正是中国的攀岩圣地,很多攀登者正是从这里相遇相识,再走向了西北方向那些更远更高的大山。
读的过程中,我不时抬头看看周围的峰林,感觉那些角色与故事就发生在我的周围,但他们也像这些山峰一样,似乎近在咫尺触手可及,又云雾缭绕难以看清。
这种矛盾感贯穿了整个阅读过程:一方面我对书中很多人生活状态很是向往,还有几分羡慕与遗憾,感慨自己或许也有一颗狂野的心,但已绝无可能去过他们那样畅
快而纯粹的人生。另一方面则是一种猎奇的刺激与由此而来的隐隐愧疚,因为高水平的阿式攀登远比一般的运动危险系数更高,绝非普通人能够轻易投入其中。而作为一本纪实报告,那些人类勇气赞歌与豪迈开线名字背后,充满着大自然不确定性的残酷,以及与对抗现实重力的痛苦与无奈——而我是否只是在轻飘飘地消费它
们?
但我还是要推荐这本书,它的确是我读过最好的纪实作品之一。
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是“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比以前至少延长了三倍”,书籍同理。之前虽然也看过不少有关攀登的电影与纪录片,但《比山更高》带给我的实感超越了那些影像,这也许就是文字的魅力:人不得不依靠脑补来完善文字之外的内容,然后脑补这个行为本身又进一步强化了内在感受。
这是一本对中国某个小众人群的记录文献,这群人中的大部分并不为大众熟知。而作为一个长假七天不下楼的阿宅,我从没去过真正的高海拔,没有踏足过雪山,没有体验过缺氧,甚至没见过冰镐……但正因如此,阅读他们的故事反而是一种更加惊心动魄的独特体验:我从不同的攀登者身上,看到了同样对意义的迷茫,对结果的渴望,对自由的贪慕,对过错的悔恨,对失败的恐慌,对进退的彷徨……这些人性中常见的挣扎与矛盾,在刀锋般的山脊间显得无比锋利,也无比真实。
缺乏实际攀登经验的读者如我,与这些自由攀登者哪怕只有1%的共情,我相信这1%仍是足够强烈,足够完整的。
人与人之间没有那么大的差异,每个人都在攀登生命中不同的山,只是少部分人选择了更险的路。
胜利从来很奢侈,唯有努力做到诚实。
看完微博内容,去搜了一下这本书,92.5%的好评,简介如下:本书讲述了过去二十年来,中国自由攀登者用攀登书写各自的命运,在山上跨越生存和死亡的故事。
自由攀登者是中国特有的一群人。他们只有寥寥几百人,却是中国死亡率最高的运动群体。遇难者的平均年龄仅有31岁。本书作者通过采访大量人物、挖掘大量碎片化资料,站在每一个年轻命运的人生十字路口上,记录中国自由攀登者的真实故事,通过他们的生命轨迹透视他们生活过的那个时代,书写了一部不为人知的登山史诗。这不只是一组登山者的群像,更是一个个不同时代的理想主义者在死亡的悬崖边追寻自由与自我的故事。他们在身体力行地告诉世界,他们甘愿用死亡的风险与代价换来可以超越一切的自由意志。
冯骥在推荐《比山更高》时,特别提到书中描述的攀登者故事与自身旅行经历的共鸣,并强调“比山更高的是人直面内心恐惧的勇气”。这一表述被玩家视为潜在隐喻,尤其是在回复网友“DLC打上天庭救四妹”的评论时,他未直接否认,反而以哲理性的语言回应,进一步激发了玩家对DLC剧情可能与“攀登”“勇气”等主题相关的联想。
有玩家推测DLC可能延续主线“天命人继承大圣事业”的留白,通过新角色或支线任务拓展世界观,甚至涉及“大闹天宫”等经典场景的重新演绎
冯骥的回应常带有文化隐喻,如“都在歌里了”引发玩家对游戏音乐或叙事线索的解读。此次荐书事件也被视为延续了这一风格,可能暗示DLC将探索更深层的哲学或情感主题,例如角色内心挣扎或对“自由”“意义”的追求。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