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 Deck使用两周体验

不知不觉,Steam Deck到手已经两周了。它闯入我的生活,却又无缝衔接于其中,似乎将生活中原本缺失的那部分填充了。它像是一剂电子伟哥,瞬间治好了原本电子阳痿的我。甚至于我现在就可以断定,它将是我这几年中买过最值最喜欢的电子产品了。与价格相近的Rog Ally一代相比,Steam Deck Oled有着更加舒适的握持体验,符合人体工学,电量和续航上也更加出色,但在性能和屏幕分辨率上较Rog逊色了一个层次。但是权衡利弊过后,我还是选择了sd作为我20周岁的生日礼物。

到手后包装简洁的设计美学符合Valve“阀门”的公司人设,机子也大的超乎我的想象,比11寸的平板的长边还要略长三四厘米左右,手机在它的面前倒显得像个玩物。实际拿在手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压手,单手拿着有点重,但是双手捧着再结合它庞大的身躯,其实握持体验相当OK。两侧的手柄完美贴合我的手掌,后面的背键有点按不到,但在加了增高后摸起来也十分舒适(但是目前还没有玩到哪个游戏需要用到后面的四个背键)。

电池容量和充电速度都十分Nice,独立游戏CPU和GPU功耗在一到五瓦左右,大型游戏十到十五瓦左右,具体情况还要看设置的GPU频率、锁的帧数、画面设置和功耗设置,其他的耗电诸如散热和屏幕在六到八瓦上下,因此,玩一款独立游戏总功耗可能只有七八瓦,玩上五个小时以上绰绰有余(基本上也不可能一次玩那么久),大型游戏的总功耗在十五至二十瓦左右,续航也能够顶上两个半小时有余。

因为是第一次用Oled屏幕,连续玩一个小时眼睛会有些酸痛,再看其他地方会出现短暂的度数加深,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体质问题,但屏幕素质还是很不错的。

性能上有一丝丝遗憾,应该能在以后的机型补齐,《车祸模拟器》直接没法玩。

800p的屏幕其实分辨率刚刚好,玩《泰坦陨落2》可以跑满画质90帧稳定运行。

一些游戏没有适配好,《文明6》的适配几乎是完全无法玩的状态,倒不如直接照搬ns上的操作逻辑,流畅利索很多。

触控板基本上只会在需要鼠标操作逻辑时才会用到,但体感体验很不错,玩《泰坦陨落2》《辐射4》射击体验都很棒,很有沉浸感。

在sd上游玩时,电脑如果正在玩游戏会强制推出登录,但不在玩的话还能够保持登录。

下载和硬盘速度都十分顶,千兆网能跑到80Mb/s,起飞了。

散热十分无敌,热风呼呼的从上面冒出来,背板几乎没有任何温度,为了散热换盖板或者买散热器可以省省的。

帅就完了

页面的完成度很高,也很丝滑

久仰其开源的社区,因此一到手立刻搞了个《辐射4》的主题,加上一些界面优化,自认为十分完美。声音系统改用的《旷野之息》的声音包,在操作界面切换时是林克背包切换的声音,玩游戏时跳成就是林克发现包厢时的声音,体验相当不错。每个游戏都可以自己更换界面,更加美观。还可以安装Clash插件,直接访问需要用到GitHub的各类插件商店以及Steam商店。

总而言之,sd带给我的震撼完全不亚于五年前偷偷攒钱买下的nsl,当我习惯了sd的庞大身躯再回去摸nsl,觉得它小的有些令人不可思议。尽管网上对它骂声一片,我却对其视若珍宝,它曾给我带来的快乐时光是其他电子产品都无法比拟的。曾经,锁了门缩在被窝里沉浸于720p30hz的各类游戏世界中是我最开心的一段游戏时光,几次被父母没收又几次偷出来玩最后在高考后归还的经历也让我记忆深刻,但在拥有电脑后,曾经对游戏的激情似乎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莫名的虚无。但我想,游戏本就是生活的调味剂,游戏的快乐也不会彻底消失,而是在未来的某刻等着你,掌机的快乐就在于此,拿着它令我感到久违的安逸,而这份安逸绝非是强劲的性能可以带来的……

大大小小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