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傳記」被上帝眷顧的天才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

克里斯托弗.諾蘭,一個從芸芸衆星中脫穎而出的天才導演,他的電影生涯並不長,但卻在短短的二十年間間創造出了無數的經典。

諾蘭拍出的十部長篇電影中,有八部入圍了IMDb Top 250,分別爲《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記憶碎片》、《盜夢空間》、《星際穿越》、《致命魔術》、《敦刻爾貝》。

如果你看過上述所提到的任何一部電影,那麼應該清楚諾蘭電影本身具有極強的吸引力與震撼人心的視聽體驗,這種吸引力來自於諾蘭電影中經常性出現的兇殺與敘事陷阱、又或是將看似複雜的邏輯理念以輕鬆易懂的方式貫徹,而在設置煙霧彈懸念的同時,夾雜着繁弦急管的配樂。

今天我將帶領各位深入諾蘭電影背後的奇思妙想,並挖掘其偉大、充滿傳奇色彩的電影生涯。

從超英電影到科幻鉅作——諾蘭的電影生涯回顧

諾蘭1970年出生於英國倫敦,由於母親是空姐的緣故,所以諾蘭經常跟着母親在美國與英國來回跑,也因此接觸了兩國不同文化的薰陶。

而稚嫩的諾蘭似乎從小就對電影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喜愛,他在年僅七歲時就已經開始搗鼓父親的超8攝影機,並以自己的玩具拍攝了第一部短片。

自此之後諾蘭便鍾愛拍攝短片,在大學期間,諾蘭與同樣熱愛電影的朋友創辦了社團,開始了自己長達四年的創作。

1996年是諾蘭的畢業之際,因不滿足短片的條條束縛,諾蘭開始了自己第一部長片的創作——《追隨》。

但因爲資金與場地的限制,影片的主角也都是業餘演員,所以拍攝週期磕磕絆絆,整整維持了兩年,由於拍攝進度過慢,期間諾蘭還自己拍攝了一部三分鐘短片——《蟻蛉》。

《蟻蛉》可以說直接展現了諾蘭拍攝電影的核心思想。

故事發生在一個男人的家裏,男人因爲討厭地上的螞蟻開始了自己的獵捕行動,而當他真正找到螞蟻時卻發現眼前是一個與自己動作和長相酷似的小人,但男人還是毫不猶豫的拿起拖鞋砸了下去,正當他高興之餘,遠處又一張大臉恍然出現。

短短三分鐘卻呈現出了一個完整的敘事結構,即以虛爲實,從一件微不足道、看似日常的小事開場,緊接着將玄機隱藏其中,例如短片中有一個鐘錶的細節,代表的是時間循環,結尾揭曉真相,狂收之前的伏筆,讓你細思極恐。

這部短片奠定了諾蘭的個人基調。

一年後,諾蘭的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電影——《追隨》上線。

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具有偷窺癖的男人逐步落入陷阱的故事,與《蟻蛉》的框架一致,小事物引入大伏筆,獨特的偷窺自白加諾蘭自身對人性的考究與認知,讓這部電影大獲成功。

雖然沒有豪華的演員陣容與成本,卻有着一流的劇本功底,諾蘭式敘事成功走入大衆的視野。

《追隨》的成功開了個好頭,爲諾蘭接下來的《記憶碎片》打好了基礎。

2000年,來到了好萊塢的諾蘭利用其獨特的敘事手法,結合自己弟弟喬納森諾蘭的小說改編電影《記憶碎片》,再次引起了電影界的轟動。

如果說《追隨》只是諾蘭本人的小試牛刀,那麼這部《記憶碎片》可以說是諾蘭最巨代表性的作品。

其大膽的倒序方式,結合主人公自身的十分鐘失憶症,營造出了一種絕佳的支離破碎感。

在這部電影中,觀衆不再是以往常規的上帝視角,轉而一頭栽進了迷宮,與主角一同尋找出路。

這種解密的快感甚至超越了"電影"本身帶來的樂趣,諾蘭反常規的用黑色來代表正序,彩色代表倒序,相互遞進,最終達到一個交叉點。

《記憶碎片》的敘事邏輯極爲大膽,但諾蘭卻做到了正倒敘交叉的同時不影響劇情的邏輯與觀感,如果你想鍛鍊自己的思維邏輯,那麼我極力向你推薦諾蘭的這部作品。

該片上映後口碑票房雙豐收,獲得了數不盡了獎項與讚譽,然而這位天才導演的傳奇之路纔剛剛開始。

2001年諾蘭拍攝了警匪電影《白夜追兇》(失眠症),該片講述了兩個警察受命來到偏遠的阿拉斯加調查一起少女謀殺案,這個地區的地理環境非常特殊,即使是到了夜晚太陽也永不落下,然而在追捕兇手的過程中,主角不慎打死了自己的搭檔,因此他開始分不清日夜,內疚感與黑夜白天的矛盾刺激着主角的內心。

這部電影延續了諾蘭一貫的風格,用支離破碎的片段組織故事,從人物的心理出發探索人性的深淵,不過劇情本身卻只能說是中規中矩,這也是諾蘭唯一一部沒有編劇權的電影,因此諾蘭日後的電影都堅決自己要有全部的著作權,要不然就會放棄製作。

2003年註定是一個不平淡的一年,DC的超英漫改電影陷入了死衚衕,而諾蘭則向華納拋出了自己的橄欖枝,並邀請當時正火熱的英國男性克里斯蒂安.貝爾擔當主角,指導蝙蝠俠系列電影。

眼看當時的好萊塢新星找自己拍電影,華納自然是樂開了花,果不其然,2005年《蝙蝠俠:俠影之謎》正式公映,該片獲得了3.52億美元的全球票房,榮獲了影迷與漫畫迷的一致認可,自此一個黯淡無光的悠久IP重新煥發色彩,蝙蝠俠再次火爆全球。

2006年,諾蘭在還未拍攝蝙蝠俠續作之前指導了另一部電影——《致命魔術》

這部電影原本只是諾蘭的一個過渡作品,但卻再次引發好萊塢的轟動,兩位魔術師的傳奇對決,其倒序加閃回的敘事手法,直接讓本片的劇情像魔術師一樣騙過了觀衆的眼睛,原來最偉大的魔術師不是影片的兩位主角,而是克里斯托弗諾蘭本人。

同時電影也道出了諾蘭電影的內核:

第一部分叫"以虛帶實",魔術師給你展示一個平常的事物,第二部分叫"驚人反轉",魔術師拿起那個平常的事物,用它做一些超乎尋常的事情,但這時候還不夠,因爲光把東西變不見觀衆只會目瞪口呆,所以還要把東西變回來,這就是爲什麼一個魔術要有第三部分,最難的部分,我們叫做"化腐朽爲神奇"。

2008年,超英電影的巔峯之作《蝙蝠俠:黑暗騎士》上映。

毫不誇張的說,直到今天也依然沒有哪部超英電影能夠超過《蝙蝠俠:黑暗騎士》,甚至我個人還有點憎恨諾蘭,因爲這部作品實在是太完美了,導致後續的超英總感覺差那麼點味道。

希斯萊傑本人無可挑剔的表演直接將把影片提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將邪惡變成了一種詭異"優雅"的藝術,而諾蘭對於人性的捉摸與揣測又讓影片的過程充滿着不少的變數與悲哀,這種來自智鬥與人性的掙扎是本片最大的看點。

事實上超英的上限似乎也僅限於此了,諾蘭憑藉一己之力,成爲了超英電影界的天花板,原來超英也能承載起對於社會與人性的思考。

2010年,正當人們還在期待《蝙蝠俠》的續作如何突破更高的上限時,諾蘭帶着他的《盜夢空間》來到了大衆的面前,這是諾蘭在商業領域內的一次全新嘗試,不出所料,影片獲得了全方位的成功,電影院內座無空席,人們在觀賞諾蘭極大腦洞的同時,被一次又一次的視覺奇觀刷新認知。

在電影發售的幾年後,人們都還在反反覆覆的討論電影的結尾,可見《盜夢空間》的影響力實在是驚人,說是諾蘭在當時最出色的作品也不爲過。

2012年,蝙蝠俠的最終篇章《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上映,作爲蝙蝠俠的收官之作,影片的重心完全放到了蝙蝠俠的身上,對於湯老師飾演的反派塑造略欠火候,整體節奏也因爲加入了大量的角色而慢了不少,不過對於結尾的處理依然令人震撼,該片狂攬了全球10.05億美元的票房,成爲影史上第十三部票房超過十億美元的作品。

時間來到了2014年11月7日,諾蘭和他的弟弟再次帶來了足矣在影史留下輝煌一筆的作品——《星際穿越》

"不要溫順的走進那良夜。"

這部《星際穿越》擁有着硬核科幻的外殼,內核卻依然是人類的情感,愛有時能穿越時間、甚至是維度,通過星辰與銀河的閃爍,映射人類孤獨且自大的渺小,人類彷彿身處孤舟,一遍又一遍的划着無知的漿,划進那虛無縹緲的黑暗。

對於這部電影我沒什麼可說的,誰看誰知道~

2017年,諾蘭又一次嘗試了一個新的領域,凝聚於戰爭的《敦刻貝爾》上線後迎來了無數人的讚譽,其龐大真實的戰場、誇張極端的音效、諾蘭慣用的敘事運鏡,讓《敦刻貝爾》雖然是一部寫實戰爭片,卻有一種滿屏的懸疑感,但因爲本身劇情遵從歷史的緣故,影片並沒有在劇情上有多大的創新,我個人看起來比較疲憊。

2020年的《信條》可能是諾蘭最飽受爭議的作品,因爲諾蘭這一次不再拘束於敘事結構上的塑造,轉而對其改造成更深層次的視覺表達,利用角色間正逆行動的表現來作爲影片的碎片化敘事,它不像《記憶碎片》那般黑彩色的辨識,而是要真正的去感受它,總而言之《信條》並不是一遍能看懂的電影,但它卻依然做到了諾蘭獨有的精彩。

諾蘭的影片爲什麼會有這麼大的魅力?

其實從我上述的影評不難看出,諾蘭習慣性的將電影的敘事部分拆開,一環套一環,營造出此情非此彼的觀感。

然而事實就是,有時事情的真相就在眼前,諾蘭幾乎所有的電影都會採用倒敘的方式,用線索填補觀衆的大腦,有時觀衆很難察覺線索的真實用意,也正是因爲倒敘,才能達到這種"蠱惑人心"的效果。

諾蘭本人也說過,故事情節如同一個錯綜複雜的迷宮,觀衆並非站在上帝視角,看着角色在裏面轉圈,而是走進迷宮,像是站在他們身後一樣,一起走錯方向,走進死衚衕,這也是他所有電影的方法,只是形式有所不同。

《盜夢空間》從一開始就展現了主角與另一個年老人的博弈,然而觀衆並不知道眼前的老人是誰,自然就會有一種老人是"壞人"的感覺,畢竟是主角的對立面,然後在進行記憶的閃回,中間爲觀衆展現敘事的宏觀與視覺的奇觀,通過線索的埋藏與臺詞的把控,讓觀衆始終與角色處於同一視角,甚至還要落後,這就會帶來更多的懸念,結尾最後揭曉老人的真實身份,原來是年齡帶來的相貌不同,觀衆恍然大悟,全片結束。

而所謂的全片結束並不代表觀衆的討論聲結束,因爲諾蘭的電影結尾總會留下新的懸念,比如《信條》最後尼爾的笑容,《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最終蝙蝠俠的黯然離場,都讓這種敘事迷宮的感覺在觀衆的腦中遲遲不散。

這種獨有的、帶動觀衆大腦思維的敘事方式,是諾蘭電影的精髓所在,即使是複雜的抽象概念,諾蘭也能化腐朽爲神奇,讓自己的電影具有商業屬性的同時不失電影的藝術性。

諾蘭的個人風格

諾蘭電影能成功的一部分,還在於他堅持不懈的個人風格,這種風格不光存在與電影,還在於拍攝電影的過程中。

比如諾蘭鍾愛於實景拍攝,當年爲了拍攝《蝙蝠俠:黑暗騎士》的蝙蝠車,諾蘭還真造了一輛出來。

而《盜夢空間》的走廊失重戲,也是通過真實的360°全方位旋轉酒店走廊來呈現的。

《星際穿越》中著名的五百畝玉米地也不是CG後期製成的,而是諾蘭派製作組花了整整半年時間種出來的,就是爲了營造氛圍感,後續一把火燒燬也是真實存在的。

諾蘭捨棄了較低成本的CG特效,轉而加大了製作組的人力和物力,不光是爲了體現電影的真實感與臨近感,更是爲了將演員的演技發揮到極限,因爲只有身處於一個真實的環境當中,演員纔會更高的表演空間。

所以諾蘭電影每一部演員的演技,都達到了一種以假亂真的效果,他們不再需要花費心思想象空間,在真實的環境中他們只需要做出真實的反應就足夠了。

又比如諾蘭從來不喜歡用第二攝影製作組,也就是所有的鏡頭與過長都由諾蘭本人親自監督完成,因此他對拍攝的要求也只高不減,這種帶點偏執性格的導演反而成就了不少的經典,也正是諾蘭本人的慣有風格,讓他的電影迄今爲止還沒有出現過任何一部爛片。

好萊塢最後的電影製作人

事實上我並不會刻意的把諾蘭捧上神壇,因爲這幾年關於諾蘭的質疑聲一直連綿不斷,但我們必須承認的是,諾蘭真的是現如今爲數不多的好萊塢導演裏既帶有個人風格,也有着高票房高口碑的導演了。

諾蘭本人的魅力就是將商業性與藝術性平衡的很好,而這種難能可貴的平衡,卻是現在許多的好萊塢電影所欠缺的。

諾蘭當然不是完美的,他動作戲拍的稀爛,單個電影的配樂水平雖高,但卻缺乏辨識度,也可能是因爲他大多數電影只請漢斯季默配樂的緣故吧...

但我還是很喜歡這位風格獨特的導演,至少在如今人人擺爛的好萊塢,克里斯托弗諾蘭任然沒有向流水線低頭。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