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諡號歷史——乾隆,你滴章總無限純真!

在中國古代名人去世後,一般都會享有“諡號”,因爲他們一生會經歷很多事情,往往不是隻言片語就能敘述清楚的,所以就用“諡號”來概括人物的生平歷史;發展到今天就有點像乾隆外號“章總”,因爲他生前酷愛寫詩,喜歡蒐集字畫在上面蓋章,但章總其實還有一個比較冷門而且在史書中非常正式的稱謂。



諡號“純”

乾隆是章總在後世最廣爲流傳的代稱,但他本名弘曆,生於1711年9月24日,登基後改年號爲“乾隆”,寓意“天道昌隆”;明清以前的每朝年號不止一個,比如大家熟悉的李隆基不止一個年號,既有“開元”盛世,也有“天寶”之亂,形成極大反差,所以後世多用“唐玄宗”來代指他。

“玄宗”爲最廣爲流傳的廟號之一,除了老李家外,也只有安南黎家用過,乾隆的廟號爲“高宗”,比較出名的有唐高宗李治、宋高宗趙構,可以視爲祖之後承上啓下守成的人物,但叫“高宗”的真實人物也算譭譽參半。在年號、廟號外,還有一大重要代稱就是“諡號”。

以清高宗乾隆爲例,他兒子嘉慶給他定諡時,給到了“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的超長諡號,不過一般來說大家也就用諡號的最後一個字“純”來代稱,把章總全稱打出來是“清高宗乾隆純皇帝”。



諡號含義

清史大家提到“純皇帝”一般都是指代乾隆,明朝也有一位“純皇帝”,他是大明戰神堡宗的兒子朱見深,年號成化,廟號明憲宗,諡號“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聖孝純皇帝”,在即位前一度被廢,不過也可能也是歷史上運氣最好的廢儲。

不僅自己轉了正,老爹也轉了正,成化帝還沒上位前喜歡上了大齡宮女的萬貞兒,憲宗很懂得感恩,而且也特別癡情,上位後就封她爲萬貴妃,在感情上還真的比左手還“純”,以至於只有一個宮女偷生的孩子成功長大,其他妃嬪懷上的孩子都被專寵而妒的萬貴妃打胎打掉了。

萬貴妃劇照

實際上諡號裏字的含義,和今天的理解不太一樣,這些字都是根據諡法裏來的,比如上面的“純”字,正精粹曰純;見素抱樸曰純;安危一心曰純;志慮忠實曰純;至誠無息曰純;內心和一曰純;治理精粹曰純。



諡號起源

一般來說,諡號傳統來自西周早期,《逸周書·諡法解》中提到的周公制諡,也有說是西周中期,總而言之諡號距今的歷史已長達數千年之久,周王室和春秋都沿用諡法制度,不過秦始皇認爲諡號有“子議父、臣議君”的僭越嫌疑,直接停了。

而且始皇帝還廢了廟號,胡亥直接叫秦二世,類似於西方xx二世,不過秦國是按照絕對順序來排序,西方是重名才叫x世。到了漢唐時期,年號、諡號和廟號聯繫起來,都可以作爲代指的稱號,其中漢朝最爲特殊。

漢倡導以孝治天下,所有諡號前面要加個“孝”字。比如孝惠帝、孝文帝、孝景帝,甚至曹操給配的漢獻帝,諡號全稱都是孝獻帝,而且“獻”並非獻土的意思,聰明睿智曰獻,獻是“聰明睿智”的意思,可以看出曹操確實認爲獻帝比較聰明睿智。



孝文

提到千古最仁慈對老百姓最好的漢(孝)文帝,據傳他對母親薄太后早晚請安,殷勤侍奉,甚至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湯藥非口親嘗弗進,恪守孝道;漢亡後的三國兩晉南北朝亂世時期,強大的北魏同樣喜歡在諡號前面加“孝”。

一說是孝文帝拓跋宏大興儒學、議定雅樂,極力推崇漢化思想,頗有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感。不過北魏末代孝武帝被宇文泰所殺,北魏分成東魏(北齊)、西魏(北周)後,東魏孝靜帝被高洋所殺,這兩位諡號都是宇文氏和高氏給追加。

按理來說,都是父親去世後,兒子會極力美化父親,加上“孝”的美諡,改朝後讓宇文泰和高洋這樣追加“孝”的諡號,也有一種皇權的諷刺之感;不過諡號確實也有貶損的,這還得追溯到周朝時期,諡法在西周初起時,只有“美諡”、“平諡”,沒有“惡諡”,其中平諡多爲同情類的諡號,比如一些年齡小的少帝廢帝。



美諡

但是到了周厲王時期——“Fang Min之口,甚於Fang Chuan”,這位老哥喜提惡諡“厲”,暴虐無親曰厲,確實ma人還不帶髒字;另一個惡諡“煬”也是引起衆多討論,爭議人物楊廣喜提諡號“煬”,好內遠禮曰煬,諡法中確實偏貶義,楊廣本人雖然暴虐,但功績也是有目共睹的,瞭解一個歷史人物應讀史料自行探索,畢竟諡號都是後面的人給取的,“煬”到底客不客觀也是楊廣表兄李淵的問題。

歷史上美諡最常見的無非是“文武”,經天緯地曰文,克定禍亂曰武;文有,周文王姬昌、漢文帝劉恆、魏文帝曹丕、晉文帝司馬昭、隋文帝楊堅、唐文帝李世民、明成祖文皇帝朱棣、清太宗文皇帝皇太極;大臣也是有諡號的,唐宋,一個“文”單字最珍稀,只用過五次,韓愈、白居易、王安石、朱熹都諡號“文”,其他的比如“文正”地位也極其崇高。

武有,周武王姬發、漢武帝劉徹、漢光武帝劉秀、魏武帝曹操、晉武帝司馬炎、宋武帝劉裕、梁武帝蕭衍、太武帝拓跋燾。後面還有唐武宗李炎、明武宗朱厚照等等,武到了正德這裏其實略帶貶義;前面的稱祖稱宗,很多廟號含金量高,特別是西漢配享太廟的位置都很金貴。

以前周文王、漢武帝,到了武瞾時期各種追封加尊號,到了後面的朝代什麼阿貓阿狗都能進太廟了,諡號也是一樣,以前一個字就完事了,後來越搞越長花式吹捧,太長了根本沒人看,最後就成了自吹自擂的東西,最後到清登峯造極,既要文又要武啥都要,嘉慶給乾隆搞了“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一大串諡號,一般來說以最後一個字爲準,按照前人的慣例,後人可以叫乾隆“清純帝”。(注:本文爲極簡濃縮版,大家可以評論區訂正補充)


往期文章:

文起八代之衰——韓愈,文人風骨

寒食帖——蘇東坡,天下第三行書

明太祖——朱元璋臉上,真的有72顆麻子嗎?

大明王朝——明帝國的財政與衛所制

萬曆十五年——高育良最愛的“歷史書”講了什麼?

馬友友——大提琴聖經,巴赫無伴奏組曲

三國官制——大司馬的前世今生

泉州申遺——世界文化遺產,你去過幾處?

嫦娥奔月——姮娥與后羿的神話傳說

博物館日——那些大名鼎鼎的鎮館之寶!

話劇藝術——意難平,暗戀桃花源

話劇藝術2——愛求而不得,戀愛的犀牛

二十四史——埋下一顆歷史的種子

刺客信條王朝——大唐刺客靠譜嗎?

百家講壇——那些值得做成遊戲的中國歷史

中國廟號歷史——你滴Xun宗,無限猖狂

世界讀書日——不那麼功利地讀幾本冷門好書

#gd的ai&遊戲雜談#

#gd歷史雜談#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