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話:悟空》製作人馮驥發文薦書

《黑神話:悟空》製作人馮驥近期在社交平臺推薦了一本名爲《比山更高》的紀實文學作品,引發了玩家對遊戲未來DLC內容的猜測與討論。

《比山更高》

三月初去了一趟廣西旅遊,結果不巧一直下雨,大部分時間只好呆在陽朔的一家酒店裏,靠讀這本書打發時間。

奇妙的是,書中提到了陽朔正是中國的攀巖聖地,很多攀登者正是從這裏相遇相識,再走向了西北方向那些更遠更高的大山。

讀的過程中,我不時抬頭看看周圍的峯林,感覺那些角色與故事就發生在我的周圍,但他們也像這些山峯一樣,似乎近在咫尺觸手可及,又云霧繚繞難以看清。

這種矛盾感貫穿了整個閱讀過程:一方面我對書中很多人生活狀態很是嚮往,還有幾分羨慕與遺憾,感慨自己或許也有一顆狂野的心,但已絕無可能去過他們那樣暢

快而純粹的人生。另一方面則是一種獵奇的刺激與由此而來的隱隱愧疚,因爲高水平的阿式攀登遠比一般的運動危險係數更高,絕非普通人能夠輕易投入其中。而作爲一本紀實報告,那些人類勇氣讚歌與豪邁開線名字背後,充滿着大自然不確定性的殘酷,以及與對抗現實重力的痛苦與無奈——而我是否只是在輕飄飄地消費它

們?

但我還是要推薦這本書,它的確是我讀過最好的紀實作品之一。

有一句廣爲流傳的話是“電影發明以後,人類的生命比以前至少延長了三倍”,書籍同理。之前雖然也看過不少有關攀登的電影與紀錄片,但《比山更高》帶給我的實感超越了那些影像,這也許就是文字的魅力:人不得不依靠腦補來完善文字之外的內容,然後腦補這個行爲本身又進一步強化了內在感受。

這是一本對中國某個小衆人羣的記錄文獻,這羣人中的大部分並不爲大衆熟知。而作爲一個長假七天不下樓的阿宅,我從沒去過真正的高海拔,沒有踏足過雪山,沒有體驗過缺氧,甚至沒見過冰鎬……但正因如此,閱讀他們的故事反而是一種更加驚心動魄的獨特體驗:我從不同的攀登者身上,看到了同樣對意義的迷茫,對結果的渴望,對自由的貪慕,對過錯的悔恨,對失敗的恐慌,對進退的彷徨……這些人性中常見的掙扎與矛盾,在刀鋒般的山脊間顯得無比鋒利,也無比真實。

缺乏實際攀登經驗的讀者如我,與這些自由攀登者哪怕只有1%的共情,我相信這1%仍是足夠強烈,足夠完整的。

人與人之間沒有那麼大的差異,每個人都在攀登生命中不同的山,只是少部分人選擇了更險的路。

勝利從來很奢侈,唯有努力做到誠實。

看完微博內容,去搜了一下這本書,92.5%的好評,簡介如下:本書講述了過去二十年來,中國自由攀登者用攀登書寫各自的命運,在山上跨越生存和死亡的故事。

自由攀登者是中國特有的一羣人。他們只有寥寥幾百人,卻是中國死亡率最高的運動羣體。遇難者的平均年齡僅有31歲。本書作者通過採訪大量人物、挖掘大量碎片化資料,站在每一個年輕命運的人生十字路口上,記錄中國自由攀登者的真實故事,通過他們的生命軌跡透視他們生活過的那個時代,書寫了一部不爲人知的登山史詩。這不只是一組登山者的羣像,更是一個個不同時代的理想主義者在死亡的懸崖邊追尋自由與自我的故事。他們在身體力行地告訴世界,他們甘願用死亡的風險與代價換來可以超越一切的自由意志。

馮驥在推薦《比山更高》時,特別提到書中描述的攀登者故事與自身旅行經歷的共鳴,並強調“比山更高的是人直面內心恐懼的勇氣”。這一表述被玩家視爲潛在隱喻,尤其是在回覆網友“DLC打上天庭救四妹”的評論時,他未直接否認,反而以哲理性的語言回應,進一步激發了玩家對DLC劇情可能與“攀登”“勇氣”等主題相關的聯想。

有玩家推測DLC可能延續主線“天命人繼承大聖事業”的留白,通過新角色或支線任務拓展世界觀,甚至涉及“大鬧天宮”等經典場景的重新演繹

馮驥的回應常帶有文化隱喻,如“都在歌裏了”引發玩家對遊戲音樂或敘事線索的解讀。此次薦書事件也被視爲延續了這一風格,可能暗示DLC將探索更深層的哲學或情感主題,例如角色內心掙扎或對“自由”“意義”的追求。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