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個buff,本教程只適合不願意折騰、查參數,又想快速挑選適合綜合場景(日常使用、遊戲和辦公)的電腦顯示器羣體,個人愚見,大佬有意見可以在評論區指出。
對於電腦顯示器的理解,可以簡單從幾個方面入手,下面我會依次簡單講解
面板
色深
色域
響應速度
色準
認證
刷新率
一、面板
大致可以分爲LCD(液晶顯示屏)、OLED、視網膜屏和霧面屏、鏡面屏
本文主要探討LCD和OLED,後面幾個不做討論(出於普及和性價比一般不會選購)
1、LCD
LCD屏幕構造(網圖侵刪)
也就是常說的液晶顯示屏,需要背光才能發光,常見分類包括IPS、VA、TN。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市面上流行的Mini LED、Micro LED指的是背光技術,本質上依然是LCD屏幕
IPS面板:硬,對比度尚可,響應速度尚可,適合絕大多數場景;
VA面板:軟,對比度高,可視角度大,看字清晰;
TN面板:便宜、響應速度快;
常見的IPS面板,還可以細分一下,Nano-IPS、Fast-IPS、IPS-Black
Nano-IPS色彩好,Fast-IPS響應快,IPS-Black因爲夠黑對比度高
2、OLED
OLED屏幕構造(網圖侵刪)
OLED是有機發光二極管(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的縮寫,屬於一種發光器件,與LED不同的是,OLDE發光能夠獨立產生紅綠藍三色,因爲OLED點亮每個像素是基於每個有機分子,所以在顯示色彩以及信號響應速度表現上無疑是相當出衆的。但是更貴,壽命相對短一些。
二、色深
常見的有8bit、10bit以及8抖10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8bit是主流色深,滿足絕大部分場景,適合普通玩家;
10bit偏專業,適合對色彩有更高要求的生產力場景;
8抖10,通過FRC像素抖動技術,8bit模擬出10bit的色彩表現,不是原生10bit,可選可不選
三、色域
常用到的標準包括sRGB、Adobe RGB、DCI-P3、NTSC(過時標準不提)
下面我會簡單給出優秀顯示屏的數值參考:
sRGB:主流標準,≥99%優秀
sRGB色度圖(網圖侵刪)
Adobe RGB:出版印刷、打印圖像選,≥99%優秀
Adobe RGB色度圖(網圖侵刪)
DCI-P3:影視遊戲首選,98-99%優秀
DCI-P3色度圖(網圖侵刪)
四、響應速度
簡單提一下三種標準,
黑白響應:過早標準,只適用CRT屏,不用考慮
動態畫面響應(MPRT):沒啥意義,只是一種降低畫面模糊的技術手段,並不能讓拖影消失,1ms實際意義不大
鬼影、拖影示意(網圖侵刪)
灰階響應(GTG):主要參考這個數值,4-5ms一般,1ms優秀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五、色準
通常用ΔE量化顯示顏色與標準顏色之間的顏色差異程度,簡單分爲五個等級討論,數值越小色準越好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ΔE>6:能明顯看出顯示顏色與標準顏色區別;
3<ΔE<6:經過訓練的人眼能看出區別;
1<ΔE<3:人眼很難區分;
ΔE<1:人眼無法區分;
六、認證
這裏只提一嘴最常見的DisplayHDR認證,針對LCD屏幕和OLED屏幕有不同的認證標準,標準要求的具體參數我找了官網幾張圖,大夥可以簡單看一下:
針對LCD屏幕,有HDR400、HDR500、HDR600、HDR1000、HDR1400…
針對OLED屏幕,有HDR400 真黑、HDR500真黑、HDR600真黑、HDR1000真黑…
官網的性能標準參數表
七、刷新率
之所以放在最後來講,因爲大衆對刷新率的認知已經足夠了。
普通人對於幀率分辨極限在50-60幀之間,超過這個閾值就很難察覺出差別,所以不建議一味追求高刷。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刷新率≥60HZ:日常辦公、輕度遊戲完全足夠;
刷新率≥144HZ:可以應付絕大部分場景;
刷新率≥320HZ:FPS玩家爲了更絲滑的體驗可以考慮;
保持屏幕刷新率和遊戲幀數匹配,才能得到最佳使用體驗。不匹配可以開啓垂直同步來強制顯卡和顯示器同步,但可能會造成鼠標延遲響應,可以開啓NVIDIA的G-Sync,AMD的FreeSync,可以部分解決鼠標延遲、畫面卡頓撕裂等問題。
要測試自己的顯示屏刷新率可以去小飛碟網站:UFO Test: Multiple Framerates
好的,關於顯示器參數的簡單科普就介紹到這裏咯,希望能幫到你們
感謝能看到這裏,喜歡的盒右記得點點贊、點點收藏、電我牛牛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