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消失的中國餅乾

現在你的身邊,還有那些老餅乾的身影嗎?

相信廣東孩子一定對這樣的畫面記憶尤深:

你總能在家裏的某個角落翻出那些生着繡的花花的餅乾鐵罐,奶奶千叮萬囑這東西扔不得,裏面整整齊齊放好的都是票據、針線和存摺,甚至小孩子都愛拿它來裝零錢。

一盒藍罐曲奇,年初一媽媽把它當年貨送人,年初二在姑媽家,年初三在大伯家,年初四又回到自己家。所以廣東小孩又總結出一個規律:揀年貨就挑自己愛喫的,反正最後都會回到自己懷裏。

不只是廣東的小孩,放眼全國,餅乾都是80後、90後快樂的童年記憶。

上世紀80年代,曲奇由歐美傳入中國,在21世紀初在香港、澳門、臺灣等地掀起熱潮,也在內地逐漸流行開來。

“想氹人歡喜,送藍罐曲奇”,小時候零食沒有現在豐富,逢年過節,香港親戚帶回來的藍罐曲奇,總是最快被小孩子消滅。

圓盒的藍罐曲奇,裏面有不同形狀和口味的餅乾,我最喜歡的就是嵌着提子乾的曲奇,一口下去脆脆的餅乾,黃油的奶味在嘴裏融化,提子乾又會卡在牙齒裏,持續着輸出它的甜韌。

最快樂的莫過於喫完第一層,把雪白的紙一個個悄悄挪開,還能在下面開出自己喜歡的口味“盲盒”。

香港的嘉頓、臺灣的汪汪,也共同組成了廣東人童年過年過節的零食回憶。

旺旺經典的仙貝和雪餅,我總更喜歡仙貝,那焦黃橢圓的身板上躺着的鹹鹹的醬油粉,是我們撕開每包仙貝時的最大動力。

嘉頓的新年戰場屬於紅罐什錦餅乾,日常則被威化餅統治。從巧克力味、牛奶味、花生味開始,威化餅的口味一路進化,不變的,是蓬鬆輕盈的威化餅皮和夾住的綿綿夾心。



小時候,在小賣部還有一種散裝賣的餅乾,名叫花佔餅(潮汕人叫它“羅d”)。一塊小圓餅上有粉色、綠色和黃色的糖花,經常要把那朵花用舌頭舔到化了,才一口吃掉小圓餅。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我都將這種包裝樸素的餅乾看作是國產零食,直到長大後,在進口零食店裏再次偶遇它,才發現它的“洋餅乾”身份——它,正是出自新加坡“餅乾大王”周子敬1947年創立的康元餅乾廠(80年代初在深圳設廠)。

康元最知名的餅乾還屬它的手指餅。硬脆的口感,帶着淡淡的甜香和麥香,絕對是孩子消磨時間最好的“磨牙棒”。

當然,廣東本地也有很多著名的餅乾廠,其中就包括從江門開平走出來的嘉士利餅乾。

還記得這種像藕夾的孔洞裏擠滿糖漿的果醬夾心餅乾嗎?它正是出自嘉士利餅乾廠。一口咬在餅心,拉絲的果醬夾心會頑固地黏住你的牙。

還有揭陽產的綠豆片、豬耳朵、水泡餅,馬來西亞在汕頭設廠生產的咪咪,這些童年零食,甚至還會被潮汕人拿來拜老爺。

跟廣東人一樣有馬口鐵盒情結的,肯定有上海人一份。

印着喜慶的紅底金雞,或是找到書畫大師專爲出口定製的黑底牡丹花紋……這些上海泰康食品廠曾推出的什錦餅乾鐵罐,極具海派風情,哪怕放到現在也是時髦單品。

由泰康生產的萬年青餅乾,包郵區的朋友更是不會陌生。

麥穗花鑲邊的小圓餅裏,中間是凸起的萬年青盆栽。

果紅葉綠,到春節也並不凋零的萬年青,寓意萬古長青。據說這是新中國成立第十年,泰康食品廠工人研發出來的獻禮餅乾。

當年被一起用來獻禮的,還有上海乒乓球廠製造出的、爲紀念容國團在那年爲新中國奪得第一個世界冠軍的國產乒乓球——紅雙喜。

後來,上海的三牛、南通的蘇琪也生產萬年青餅乾,但上海孩子還是一口就能喫出它們的差別——三牛比泰康的萬年青小一圈,蘇琪萬年餅乾上零星嵌着點蔥花,泰康的蔥油鹹香裏混合着奶香的甜。

萬年青餅乾紮實的奶油和植物油,讓它放在紙上都能印出一圈圓形的油漬,於是還被人稱作“餅乾界的布里歐修”。

如果說廣東孩子的動物餅乾記憶是裹着巧克力餡兒的小熊餅,北京小孩就是造型多樣的動物餅乾。

青蛙、兔子、小馬、小羊、河馬、北極熊……它甚至還擔當着給北京孩子識別動物的智力任務。

義利的黃油餅乾也同樣超具童心。可愛的花邊和復古的字樣,入口酥酥軟軟,可以在嘴裏快速化作一團水油糖混合物。

在“舔一舔,泡一泡”的奧利奧餅乾出現之前,山東人早就參透了餅乾蘸牛奶的美味公式。

很多山東人回憶說,小時候姥爺姥姥會用擀麪杖把餅乾擀碎加奶粉衝給他們喫。在他們看來,能長成一米八的大高個,全憑從小就炫鈣奶餅乾。

在困難時期,全國糧食短缺,很多嬰幼兒的營養都跟不上。

但孩子是民族的未來,生產食品的青食就想了一招:把含鈣的骨粉加到餅乾裏,泡給小孩喫能補營養。後來經過改進,骨粉換成味道更好的葡萄糖酸鈣。

青食也成爲國內第一家生產鈣奶餅乾的餅乾廠。

當時的牛奶還是稀缺物資,鈣奶餅乾喫酥脆,又能泡着溫水喫,是那時候的嬰幼兒界的“硬通貨”。

雖然是工業製品,但老餅乾卻是名副其實的零食之光。

不管是在戰時保證前線軍隊的糧食供給,還是饑饉年代裏,作爲補充油水的果腹食物,進入中國不過百年的老餅乾,卻陪伴人們度過了並不富裕的漫長歲月。

從國慶獻禮的國貨萬年青,到“洋餅乾”藍罐曲奇;從方正質樸的鈣奶餅到造型千奇百怪的動物餅乾,從硬脆的手指餅到能印出油圈的酥式餅義利黃油餅乾……老餅乾也一路陪着中國孩子長大,保管着我們的童心。

千禧年之後,老餅乾逐漸褪去光環。

被印上喜慶花卉、可愛動物的馬口鐵盒,與其說是餅乾避免受潮的安身之所,不如說它是月光寶盒,爲我們永久留存一小塊凝固的時間。

還記得那些陪伴你長大的老餅乾嗎?

你的家鄉,還有哪些不爲人知的寶藏餅乾?

歡迎在評論區告訴我們,

一起分享那些逐漸變淡的餅乾滋味。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