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锚点效应
把一个汉堡定价16块,包含这个汉堡在内的套餐定价为20块,这时你就不大可能会去选择汉堡,而是会选择套餐。这背后就有一个叫「锚点效应」的原理在。
汉堡的16块定价就是锚点,你一看到它,就把它作为参照点,而以它作为参照点,套餐20块当然很便宜。也就是说,人家给汉堡定价16块,也许就是为了让我们买套餐的。
2.布利丹毛驴效应
一头饥饿的毛驴站在两捆完全一样的稻草面前,因为犹豫不决不知道先吃哪捆好,最终竟被活活饿死了。
这个工作轻松,就是离家远;那个工资高,但是996,一直犹豫不敢决定,最终可能一份工作也得不到。
3.卢维斯定理
明明是王者,却撒谎青铜水平。如果被别人知道了真实水平,反而会显得不真诚。
谦虚是好事,但过分的谦虚反而是种虚伪,实事求是才是正确的为人处世方式。
4.信息茧房
现在的网络会自动过滤我们「不感兴趣」的事,所以刷到的都是爱听的歌单、爱看的段子、喜欢的爱豆,这是网络的彩色幻影,背后是几百人的团队整日研究你的喜好,揣摩你的心理,希望你能在他们的网页多停留一会。
所以,要时刻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如果只选择使自己预愉悦的信息,时间长了会将自己禁锢在蚕茧般的「信息茧房」中。
5.阿伦森效应
「阿伦森效应」就是指我们喜欢对自己赞扬、奖励增多的人或物。
一开始给你1块,再给5块,你会觉得对方很大方,以后还能给你更多钱;
反过来一开始给5块,第二次就1块了,你肯定觉得这人没诚意,也没有和他相处的欲望了。
总金额都是一样的,但逐渐增多和逐渐减少的感觉天差地别。
为人处世也是一样,刚认识就过分热情,之后回到正常水平,明明自己也是善良的,别人也会觉得你越来越没诚意。不如一开始适当友好一些,后面再多点热情,对方反而觉得你是个很不错的人。
6.三明治效应
把批评夹在表扬之间,更能让人接受。
比如今天这个菜真好吃!(表扬)
就是有点咸了(批评)
要是下次少放点盐我能吃一锅!(表扬)
7.提问原则
在提问前设定一个「框架」,在这个框架里提问,就会得到你想要的答案。
比如你想约妹子出来玩,如果问:你周日晚上有空吗,她肯定下意识选择最简单的回答:没空。
如果换成:周日晚上想约你出来玩,你想看最新上映的电影还是吃大餐?她绝对会考虑一下。
8.巴纳姆效应
有位心理学家给一群人做完「人格测试」后,拿出两份结果让参与者判断哪份是自己的结果。
事实上,这里一份是参与者自己的结果,另一份是多数人回答平均起来的结果,但大部分参与者竟然认为平均值更准确地描述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生活里的星座、算命、塔罗其实是一种「巴纳姆效应」,当给予一个非常模糊的人格描述时,人们会不由自主的把自己带入进去。
而且当内心缺乏安全感,有依赖心理时,更容易受到语言的暗示。只要给予情感安慰,即便说些不痛不痒的话也会深信不疑。
比如好朋友被渣了,你安慰她:天秤座的女孩就是非常善良,容易被骗。她绝对相信,心情也会好一些。
9.墨菲定律
正在处理的文件很重要,担心电脑死机,没想到一顿操作后真的黑屏了。
下大雪害怕堵车,巧了,这条路就是纹丝不动。
「墨菲定律」指你越担心什么,就越有可能发生什么。这种出错论,从来不是让我们沉溺侥幸,而是告诫我们要有「危机意识」,重视生活中随时发生的偶然可能。
10.南风法则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
北风凛冽刺骨,人们把大衣过得更紧了。
而南风温暖徐徐,人们觉得春意盎然就把大衣脱掉了,所以南风取得了胜利。
语言中也是如此,温暖的语气永远好过强硬冰冷,看到这里的你能不能也点个赞温暖一下我呀~
谢谢hym的支持
求攒求评论电电我吧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