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洗浴遇上語言壁壘:我的日本尷尬行

每一次外出旅行,都如同開啓了一段獨特的冒險,總會留下令人難忘的經歷。這種難忘,涵蓋着豐富的層次。接下來,我要講述的,便是我在旅行中一段既尷尬的難忘經歷,而這段經歷,也讓我深刻領悟到旅行中至關重要的一點。

記得高考剛結束,我如釋重負,卸下了三年來沉甸甸的學業重擔。僅僅一天後,我便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前往日本的旅程。母親在日本有不少朋友,因此,我們大部分行程都在他們的熱情引領下進行。在朋友的幫助下,語言不通的難題,暫時沒有給我們帶來太大困擾。

第一次去洗浴場所時,母親和她的朋友們同行,毫無問題。而我,只能獨自前往男澡堂。在日本,據我觀察,這裏不像國內常見的大衆洗浴場所,更多的是類似洗浴中心的佈局。與國內洗浴中心不同的是,日本的洗浴場所大多設有圖書區,許多人穿着浴袍,悠閒地在休息區閱讀。這些書籍大多與二次元文化相關,由此可見二次元文化在日本的盛行。

言歸正傳,接下來便是我的尷尬經歷。雖說我通過看日漫,掌握了一些基本日常用語。進入換衣間後,我像在國內一樣,脫下衣服,手裏拿着毛巾。可很快,我就犯了難:洗浴區究竟在哪裏?就在這時,不知是幸運還是尷尬,換衣間的工作人員注意到了不知所措的我,主動前來搭話。沒想到,竟是一位面容慈祥的老奶奶。我當時一絲不掛,腦海中瞬間閃過:日本男澡堂的打掃工作,怎麼會由老奶奶負責?她向我詢問了許久,可我根本聽不懂。無奈之下,我只能回了句“Chinese”。她似乎聽懂了,開始蹦單詞詢問我想去哪裏。我勉強聽出“廁所”這個詞,卻依舊無法準確回應。最後,我只好用手中擋在身前的毛巾,做出擦背的動作。老奶奶看懂了,爲我指明瞭浴室的方向。那一刻,我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儘管老奶奶或許見多識廣,但長這麼大,除了親人,我從未在異性面前如此暴露。

我走進浴室,裏面人不少,卻異常安靜,幾乎沒人交談。我參照旁邊人的動作,小心翼翼地泡完澡、洗完身,總算是有驚無險。走出浴室,看到母親和她的朋友們有說有笑,我心裏一陣委屈:合着就把我一個人扔這兒“冒險”了!

第二次去洗浴時,情況稍有不同。好消息是,這次我有同伴了;壞消息是,同伴是個在日本土生土長的小學生,儘管他母親是中國人。據他母親介紹,他會英語。於是,我嘗試用英語和他交流,可很快發現,我高估了一個小學生的英語水平。我說十句話,他有八句聽不懂,實在讓人無奈。不過,有他領着,至少不用擔心再陷入上次的窘境。只是,和這位日本小學生相處時,氣氛有些尷尬。泡在池子裏,我們大眼瞪小眼,不知道該聊些什麼。好在,這次沒再出什麼意外,順利洗完了澡。

這次旅行讓我深深體會到,出國旅行時,找一個會說當地語言的人同行至關重要。雖說英語是國際通用語言,但聽過日本人說英語的人都知道,他們發音時不太區分平翹舌。就拿我過海關時的經歷來說,工作人員讓我摘下眼鏡,說的是“glass”,而不是“glasses”,我愣了好一會兒,看到他的動作才明白過來,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


附錄:第一次在名古屋的一個縣,第二次在東京的市區,兩邊不是同一個朋友。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