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斥巨資91億!買育碧子公司25%,爲何要做筆虧本買賣?

2022年9月12日,我寫了一篇長達6000字的文章,來詳細探究爲什麼騰訊能再次伸出援手救育碧?都說再一再二不在三,但騰訊對阿碧是父子情,如果說第二次還有想拿代理原因的話,這第三次就沒有考慮賺錢的事情,騰訊滿腦子都是先救吾兒!

簡要概括下事件:

騰訊以11.6億歐元(約91億人民幣)注資育碧新成立的獨立子公司,獲得25%股權。該子公司估值達40億歐元(約313億元人民幣),主要整合了育碧旗下三大旗艦IP《刺客信條》《孤島驚魂》《彩虹六號》及其全球開發團隊覆蓋蒙特利爾、巴塞羅那等六大工作室,並擁有這些IP的全球獨家永久授權。

首先要明確一點,我在找資料時發現很多作者直接認爲這11.6億歐元(換算91億人民幣)是投資給現在新子公司拿育碧IP使用權的,並且因爲子公司40億歐元,所以騰訊買25%股份很合理,但其實不是這個邏輯關係。

育碧2024年淨負債達12億歐元,市值縮水超50%,根據育碧公告,並明確表示將用這筆資金償還其12億歐元的淨負債。所以準確來說是騰訊給了老育碧把24年的舊賬還清了,育碧再把新子公司的25%的股份轉讓給了騰訊。

而且這個所謂的IP永久授權也只能算是這次投資硬隨便找,且不論現在騰訊早就跟育碧有着深度綁定關係。

2018年

育碧因法國維旺迪集團的惡意收購陷入危機。騰訊以每股66歐元的價格收購育碧5%的股份,幫助其維持獨立性。這次之後騰訊就獲得了中國市場優先發行權。

 2022年

再次注入資金3億歐元,持股達到9.9%,也就是外部持股上線,成爲育碧第二大外部股東,這時候騰訊在育碧的這邊已經是大金主地位了,育碧也幾乎雙手奉上了自己的IP。

不管是在22年開始開發《彩虹六號》手遊,還是《全境封鎖2》國服代理,還有之前天美工作室負責開發《刺客信條:代號JADE》,昨年爆料的由祖龍娛樂開發,騰訊代理發行的《阿凡達:重返潘多拉》,再算上第一次投資後《跳一跳》《戀語集:織夢書》這些周邊小規模遊戲,騰訊早就有已經有着幾乎所有育碧IP的授權。

並且騰訊要是真的眼裏只有育碧的幾個IP,那也沒必要這麼大動干戈了,現在育碧整個公司市值才只有19億歐元,騰訊花將近60%的土豆價格,買育碧子公司25%的股份,並且這個子公司目前只有《刺客信條》,《彩虹六號》,《孤島驚魂》這三個IP,要知道騰訊這三次投資分別是3億歐元,3億歐元,11.6億歐元,這基本就相當於現在一個完整育碧的市值的價錢了。

 往騰訊方向說

騰訊在主機端,單機市場缺乏擴張發展能力,而育碧的《刺客信條》《孤島驚魂》等系列在歐美市場擁有龐大用戶基礎。並且育碧蒙特利爾、巴塞羅那等工作室在動作捕捉、面部表情渲染等領域的積累,遠超國內團隊。通過綁定育碧頂尖團隊,騰訊可快速補足技術短板,縮短自研週期。

而且這次因爲是通過子公司架構進行的注資行爲!騰訊還可以規避直接投資老育碧從而觸發的歐盟審查情況。

往育碧方向說

先將投資用於還清外債,便於之後開展開闢子公司的目的,並且子公司開闢出來後帶走了最核心三個IP《刺客信條》《孤島驚魂》《彩虹六號》這基本上上育碧最穩定且收益最高的三個IP,再劃分了30%的核心人員前往子公司以保證子公司的IP開發。

這樣做不但方便了外部注入資金,最重要的是解決了育碧的臃腫問題,這一直是個大麻煩,育碧近些年的創意不足問題很大一部分原因來源於臃腫問題,開發人員過多過雜導致核心人員創意決策權喪失。

現在這些高風險IP如《幽靈行動》留在母公司輕裝上陣,專注顛覆性技術研發。《刺客信條》這種看家IP則由子公司開發走穩定路線,降低風險的同時提高遊戲開發創意。

客觀來講

《刺客信條:影》首周玩家數突破300萬,首日銷量創歷史第二,PS商店單日銷量破紀錄,玩家累積時長超4000萬小時。

證明了育碧還有投資價值,並且影的強大畫面表現能力也是看的不少人眼饞,但是其完全獨立的開發環境,和育碧的自研引擎根本不可能讓同行輕鬆復刻同樣的畫質兼同樣的優化水平,

這種物理引擎技術正是騰訊急需的“硬通貨”。通過綁定蒙特利爾、巴塞羅那等頂尖工作室,騰訊可快速縮短自研週期。之前騰訊幾次立項的大製作遊戲全部都沒了聲音,如《王者榮耀:世界》都是在研發的中期階段就胎死腹中了,如果能讓這種技術力下但缺錢的育碧幫忙,相信結果會有所不同。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現在我的很多論點都是建立在之前騰訊與育碧的關係,育碧近期的發展,騰訊的需求來推測得出的,等到2025年年底育碧完成這次轉型後,我再好好梳理分析下其中內容吧!

———愛喝粥的魚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