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洞骑士》:无可争议的标杆之作

本文是笔者选修课作业,感觉写了这么多字,不发出来怪可惜的。应该不难看出本文参考了网上多篇《空洞骑士》的评测,如造成困扰请联系我删除。

一、游戏总览

《空洞骑士》(Hollow Knight)是一款由澳大利亚独立团队Team Cherry开发的硬核类银河战士恶魔城游戏,自2017年2月24日首发以来凭借其庞大而精巧的关卡设计、深度的角色成长系统、手绘艺术风格和动人的配乐,赢得了业界与玩家的一致好评,在steam获得了97%的好评率。

在游戏中,玩家将探索庞大的地下王国——圣巢,并逐步探寻圣巢的过去以及召唤着自己的真相。在进行了94个小时的游玩后,我可以毫不犹豫的说,《空洞骑士》绝对是一部难以超越的神作。它在各个方面尽可能地做到了完美,给我带来了一段令人享受的受苦之旅。

二、战斗操作简明不失深度

1.操作易于上手且丰富

本作的操作简单易于上手。在游戏最开始,主角仅能进行跳跃、攻击,这其实也就是《空洞骑士》最核心的玩法系统。随着游戏进程的推进,还会解锁冲刺、二段跳等能力。

战斗方面整体以钉武器基础斩击与魂能法术为主,同时通过命中敌人获得灵魂用于回血的机制,在高压之余为玩家提供喘息机会;后期解锁蓄力攻击与在冲刺、跳跃间出招的机制,为玩家提供多样化的进攻手段。游戏也能够进行拼刀格挡:对于部分敌人的攻击,玩家能够通过同时出招以规避伤害。

游戏全部操作系统都在这了

2.护符系统丰富战斗构筑

游戏中护符的存在极大丰富了战斗构筑。通过探索地图,玩家能够获得不同功能的护符。每件护符都会占用一定数量的凹槽,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某些护符能够增加你的攻击距离或者提升魂的获取量,一些更加强力的护符则具有双倍提升回血量等效果,还有一些护符则可能完全改变你的战斗风格。这些护符也并非单纯的技能,借助世界观设定,每个护符本身提供的能力及其获取方式,都对应了许多剧情寓意。

3.高难度BOSS战

游戏的战斗相对困难,在不熟悉操作和BOSS出招的情况下堪称痛苦。为了避免战斗陷入重复,BOSS经常有一些充满恶意的设计,比如漫无目的地跳一下,有些招式会预读玩家的走位,有些BOSS还有假动作(灵魂大师的下砸),一些BOSS甚至会像玩家一样拼刀弹反(大黄蜂、空洞骑士)。

想要击败强敌,你需要精确把握时机、熟悉进攻模式、快速做出反应。当然角色本身的实力也会不断提升。你可以增加主角的武器伤害,并提高他的生命值上限,还能通过护符来获得各种各样的进阶能力。但是归根结底,最核心的进步还是来自于玩家本身。

困难的战斗

4.精妙的跳跃和下劈机制

这款游戏的跳跃操作和下劈机制值得深入展开。

游戏根据你按下跳跃键直至松开时间的长短,主角也会起跳不同的高度,并且在跳跃中依然能够操作角色移动。这样的设计虽然需要一段时间适应,但显著提升了操作的上限。

它的下劈更是堪称天才的设计。在角色跳跃时可以向下进行劈砍,如果攻击到了可交互物(敌人、场景道具),角色不会下落而是会弹起,并且此次弹起视作一次新的跳跃。正常来说,游戏中冲刺和二段跳等能力一次跳跃仅能使用一次,这种直观自然的下劈操作无疑极大的丰富了游戏的操作上限。

三、世界观/叙事

1.昆虫王国背景丰富而立体

《空洞骑士》以“昆虫”世界为主题,既有源于现实的螳螂、蜜蜂、飞蛾等角色,也不乏纯粹幻想的飞虫、真菌骑士、大剑甲虫等奇幻生物,百余种形态各异的昆虫设计。游戏中的昆虫NPC每个人都有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剧情,为我们构建了一个丰富而立体的虫族王国。

白色芬达哥

2.碎片化叙事和颓败的氛围引人入胜

游戏的叙事手法借鉴了《黑暗之魂》的碎片化风格。所有关键事件——战争与英雄、爱情与文明、瘟疫与毁灭——都已成往事。玩家需要在地图中四处探寻,聆听NPC的零星对话,阅读道具描述,拼凑出圣巢的历史全貌。游戏衰败、哀伤的主基调也与《黑暗之魂》一脉相承,你能明显地感觉到一些伟大的事物在这发生过,但它已经不在了。尤其是在初入泪城时,绵绵不绝的细雨与低沉舒缓的钢琴曲相映,烘托出一种忧郁与寂寥,让人仿佛听见了整个王国的哀歌。

永不停息的雨和前辈雕像

碎片化叙事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将故事脉络藏在游戏的各个角落,能够有效的提升玩家的探索欲望;留白不仅能够提升故事的神秘感,某种程度上也能掩盖自身叙事能力的不足。但这样的叙事手段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细致的世界观设计和其他美术资产的配合,只会让玩家一头雾水。

幸运的是,《空洞骑士》完美发挥了碎片化叙事的优势。既保留了谜团与未知的魅力,也通过严谨的世界观和精湛的美术呈现,让玩家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步深入、渐入佳境,使得那些零星的线索得以拼接成一幅完整而动人的画卷。

3.有意为之的弱引导

《空洞骑士》叙事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将玩家的亲身体验本身也融入故事脉络。《空洞骑士》经常被人诟病的一点是缺乏新手引导,初来乍到的玩家往往在遗忘十字路四处漫游,既无方向感,又难以判断下一步该做什么;即使打败了第一个BOSS“假骑士”,仍旧不知后续任务的目标何在。

应该很多人都在这迷过路(感染版)

但我认为这是制作组刻意而为的,因为剧情上主角一开始也是迷茫的,从未知的源头出发,茫然探索,直到偶遇大黄蜂,才慢慢被引入真正的冒险之路。制作组希望玩家跟主人公一起体验一段同样的从迷茫到踏上正轨的历程,增强玩家的代入感,从而达到其叙事目的。正如游戏的高难度所传递的意义,只有经历同等的磨砺,一步步克服艰难险阻,才能真正体会《空洞骑士》所书写的圣巢史诗。

四、探索体验出色

1.类银式探索与极高自由度

《空洞骑士》无疑是类银河战士恶魔城的巅峰之作,它以丰富而巧妙的隐藏奖励、分支通道和多条可行路线最大化地调动了玩家的探索欲望。你可以在仅完成三分之一内容的情况下挑战终章,亦可选择绕远途、击败更多 BOSS,或直奔隐藏关卡取胜。当然庞杂的选项在某些时候的确会成为一种负担。打开地图,看着各种各样的支路,笔者也确实会纠结到底那条路才是“正确”的。但这种“对”与“错”并存的高自由度,正是《空洞骑士》的独特魅力。

庞大精美的地图

2.独特的手绘地图系统

本作地图系统十分有特点。地图不会在最初的时候就全部给出,每个区域的地图都要经由在地图商人处购买才可获得;同时,因为购买的只是草图,仅绘制了绘图师到过的区域,其他未知区域仍需要主角在冒险过程中,利用休息存档自行添加。玩家还可以使用各类标记针,在地图上标示休息点、商人位置或重要机关。这样的设计增加了不少探索时的未知性和难度,让每一次存档后,查看自己探索过的地图,都有种豁然开朗的喜悦和跨越万水千山的满足。此外,看地图时游戏并不会暂停,还可以边看边走,打开前还得找到安全的区域,这些细节都增加了探险的真实感。

3.被动探索和死亡惩罚

再有一些不友善但很有趣的设计,就是《空洞骑士》中多次出现的被动探索和死亡惩罚。

与传统游戏随时能跑回去存档不同,游戏中玩家会遭遇一些“背水一战”,进入完全未知、不可返回的领域,或是毫无预兆地陷入一场遭遇战。玩家必须强打精神,一路摸黑闯过去,过程艰辛。

在死亡惩罚这方面,《空洞骑士》有着浓浓的魂like风格。玩家死亡之后会掉落全部的魂,在上一处存档点复活,小怪全部刷新,并在原地留下一个深渊之魂。在跑尸拿回负担的时候,除了面对原本的敌人外,还会多出来一个和主角能力相似的深渊之魂,让难度再上升一个档次。

此处已联合虚空,深渊之魂不再进行攻击

五、美术音效堪称艺术品

1.画面表现优美流畅

《空洞骑士》以手绘暗黑风格(不知道这么说对不对)为基调,辅以层次分明的多层卷轴技术,营造出极具空间感和动感的横版场景。前景的枝蔓、斑驳的墙面与角色动作一同滚动,背景则陈列着隐约可见的古老建筑和幽深洞穴,光影与色彩在昏暗与冷色调间切换,让玩家仿佛行走于一座衰败而神秘的虫族王国。画面初看或许并不出彩,但随着游玩的深入,这种简洁但统一的美感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动画方面,每一种敌我角色都拥有流畅的动作与极富个性的表情,动作中的“弹性变形”与细节丰富的粒子特效(如挥钉时飞溅的细微碎屑、能量法术的光晕)让每一次攻击与闪避都充满“手感”,同时各种环境小物(摇曳的藤蔓、滴落的水珠)不断提醒玩家:这个世界是活的。

最喜欢的场景之一

2.配音与音效设计沉浸感十足

《空洞骑士》的配乐通过钢琴、弦乐与低沉的合成音层层叠加,精准刻画了每个区域的情绪——在泪城的持续细雨中,悠缓的钢琴与环境音融为一体,令人心头一紧;在灵魂圣所的圣堂回音里,肃穆的管风与颂唱又恍若置身礼拜堂。

音效设计同样细腻。脚步声会因地面材质不同而呈现出截然差异的回荡,风声、滴水声和远处敌人的嗡鸣时隐时现,为每一次前行加注了未知与紧张。虫语对话(所有角色以“虫语”演绎,仅靠字幕传达含义)的设定,不仅强化了世界的“他者感”,也让玩家在听觉上获得了新鲜感与沉浸感。

这里的音效给我留下了很大的震撼

六、游戏完成度高,设计语言一致而连贯

1.设计上的内在自洽

在《空洞骑士》的场景构建中,处处可见巧思与一脉相承的设计逻辑。以“泪水之城”为例:这个城镇即使位于地底深处,依旧持续不断地下雨。于是,团队顺势思考“雨水从何而来?”,最终在城镇正上方增设一片蓝湖,湖水渗透地层,化作绵绵细雨,为这一奇观提供了合乎情理的诠释。

奎若你带我走吧奎若😭

又比如新区域中的地图商人周围总散落着几页白色地图册页,背景音乐中也回响着他哼唱的小调。让玩家在细节中感受氛围,同时获得隐性提示。

2.敌人造型的区域适配

游戏中各处怪物的形态,与所在区域风格高度契合。遗忘十字路的虫壳行尸——灰色身躯、空洞双眼、行动缓慢,完美映衬了辐光感染的颓废氛围;水晶山峰无休止的矿工虫壳,头戴矿灯、手持鹤嘴锄,与晶体矿洞浑然一体......每一种敌人造型,都在空间感与叙事感之间取得了微妙平衡,让玩家在闯入新地图、迎战新敌人时,瞬间便能融入其独特的生态与氛围:“这个敌人就应该出现在这里,它就应该长成这样。”

3.剧情氛围的连贯铺陈

虽然小怪们并不会直接与主角产生剧情互动,但它们依旧承载了世界观的叙事脉络。被辐光侵蚀的圣巢居民沦为无意识游荡的虫壳;当封印被逐一解除,这些虫壳会进一步恶化,化身为会自爆的狂暴躯壳。在螳螂村,若主角未曾挑战三位领主,村民便将他视作“卑鄙外乡人”;当主角把三个领主都爆锤一顿后,村民立刻拥戴他为受人尊敬的武士,所有螳螂都对你鞠躬表示敬意。每一处环境、每一次战斗,都在无声中将玩家带入团队精心编织的故事之中。

恭敬的螳螂领主

4.一致性的艺术

《空洞骑士》一致性并不止在于画面风格的一致,更是一种内在逻辑的自洽——它让世界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好像源自同一个“生命体”,并且相互影响、相互呼应。Team Cherry 正是通过这种“细节产生新想法、想法反馈细节”的循环,构建起了一个既奇异又自然的虫族王国。设计上的一致使得《空洞骑士》不止是一个游戏,更像是一个真实的世界,一切都有迹可循,一切就应当是如此。

七、一些缺点

世界上当然不可能有完美的游戏,在吹了这么久之后也需要泼一泼冷水。

1.过于弱的引导

正如前文所说,游戏在新手阶段缺少有效的引导,玩家在初入遗忘十字路时常常无所适从。既看不到明确的目标,也难以分辨哪些路径是主线进程。这种设计虽能营造探索的未知感,但对于许多习惯于任务指引的玩家而言,反而容易产生挫败感,甚至在初次体验的关键阶段就选择放弃。

2.高难度的战斗和跑图体验

《空洞骑士》以挑战性著称,部分区域的难度陡增和大规模障碍配置(真菌荒地的巡航导弹、雾之峡谷的爆炸水母、深渊巢穴里昏暗的画面和大量的敌人......),使得战斗与跑图体验的流畅性受到影响。玩家需在敌群中闪转腾挪(恶心的碰撞伤害😡),又或是在充斥着恶意的地图中步步为营。再加上存档点之间经典的三百六十五里路,很容易就会让玩家红温。

当初送花在这死了好几次

3.高额的死亡惩罚

高难度的战斗和跑图体验已经让你叫苦不迭,那么高额的死亡惩罚机制或许会让你绝望。主角死亡后失去的大量资源需返回死亡地点取回,一旦再次陨落,所有进度将付诸东流。所有的小怪都会刷新,并且还有深渊之魂的阻挠。这种重压虽然提升了紧张氛围,但也容易让玩家因损失过大而放弃风险尝试,削弱了自由探索的乐趣。

4.过于高的质量

《空洞骑士》的艺术、关卡及剧情深度都达到了业界顶尖水准,但也因此成为高质量游戏的代表。游戏时长和内容密度惊人,不适合作为碎片化娱乐的“代餐”体验,而更像是一场需要长期投入的旅程,对时间有限的玩家而言,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完整体验。并且在沉浸游玩后常常会产生强烈的戒断反应,但却很难找到能媲美其精巧设计与情感体验的作品来填补空白。

八、总结

《空洞骑士》以惊人的完成度重新定义了类银河战士恶魔城风格的天花板。Team Cherry精心打磨出的圣巢王国,在碎片化叙事、战斗系统深度与视听艺术性方面均达到业界标杆水准。其精妙的非线性关卡构成哲学迷宫,手绘美术风格承载文明哀歌,共同铸就了这个充满诗意的受苦之旅。

虽然过高的入门门槛与严苛的死亡惩罚可能劝退部分玩家,但对于愿意投入时间解构其设计美学的玩家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款游戏,更是一场关于勇气、探索与文明宿命的交互艺术展。当最终直面辐光时,那些在迷雾中积累的挫败,都将化作理解这个衰败王国的钥匙。那时你也将真正理解深渊中的箴言:「没有可以思考的心智,没有可以屈从的意志,没有为苦难哭泣的声音,生于神与虚空之手。你必封印在众人梦中散布瘟疫的瘴目之光。你是容器。你是空洞骑士。」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