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的某個城市角落,坐落着兩個有着十幾年血海深仇的黑幫家族,面對仇家,他們絲毫不留情面,甚至動不動會奔赴幾十里路去和仇家展開血腥火併。
奇怪的是當地人見此情景不僅不會四散而逃,反倒是嘴裏唸唸有詞,甚至還會一度湊上去看個熱鬧。
沒錯,這兩大家族就是新加坡街頭隨處可見的活寶——水獺。
估計這會有人就要說了:你管這麼可愛的生物叫黑幫?
但事實還真就是這樣,甚至一些媒體也都是用類似的詞條來形容他們的,在國際層面,他們的事蹟也得到了全球網友們的關注,而前段時間,這場家族間的恩怨情仇終於迎來了尾聲。
不過在正式開始之前,咱先簡單介紹一下水獺這種生物,它是全世界分佈最廣的哺乳動物之一,在歐亞大陸、非洲北部、東南亞部分島嶼都有分佈,以魚蝦蟹這類動物爲食,是淡水生態系統中的頂級捕食者。
水獺目前全球現存的共有13種品種,在我國境內有三種水獺的記錄:歐亞水獺、亞洲小爪水獺和江獺,而今天要說的主角就是其中的江獺,這是一個對環境適應性很強,大多數情況下都保持羣居,非常注重領地和家庭意識的物種。
上世紀60年代,由於新加坡進行了大規模的土地開發,導致很多水獺不得不背井離鄉遷至馬來西亞生活,而這一變化自然引起了當地政府的重視,在後續十幾年的維護下,新加坡的生態環境總算是得到了明顯改善,水獺們也再度迴歸新加坡。
前面也說了,由於江獺有着超高的環境適應性,再加上每年都會產胎,一胎有1-6個仔,於是很快便成了新加坡最大的一類水獺,可即便如此,江獺仍然被列在瀕危物種紅色目錄當中。正是因爲有了這種失而復得的經歷,所以新加坡人都會密切地觀察並照看這些小傢伙。
知道了這個大前提,接下來就可以開始兩大水獺家族的恩怨環節了。
2013年,在新加坡濱海灣金沙酒店附近的濱海灣碼頭,當地組織觀察到了一對水獺夫婦,它們在此定居並在隨後產下了五隻幼崽,組成了一支小規模的家庭,於是人類便用濱海家族(Marina Otter Family)的方式來稱呼它們。
2014年,人們又在碧山宏茂橋公園記錄下了另一組水獺家族,理所應當的它們就是碧山家族(Bishan Otter Family),由於被發現的時候它們是以五隻的規模出現的,因此人們通常會管這五隻叫做“碧山五人衆”。
從地圖上看,兩家的活動範圍都包含同一條河道,前面也說了,這種生物有着很強的領地意識,面對兩家重疊的那部分,自然會引發歸屬權的問題,而雙方的仇也就此結上了。
時間來到2015年10月20日,有網友拍下了這場曠世之戰,我們也得以親眼目睹兩大家族之間的首次戰爭(期間肯定打過很多次,但對我們人類來說就是首次)。
從視頻中能看到,濱海一家在河邊休憩玩耍的時候,被河對岸的碧山五人衆注意到了。
起初雙方還只是在隔岸觀火相互試探,見誰都沒有想離開的意圖,於是雙方便紛紛下場開始了河道團戰。
雖然只是5V5的小規模團戰,但還是能明顯看出雙方之間的差距的,濱海家這邊只知道一個勁的正面作戰,打着打着就變成了各自爲戰,反觀碧山家各個都訓練有素,假裝撤退實則是在打佯攻,每次都是抱團出擊將濱海家分散的成員逐個擊破。
最終,碧山家趕走了濱海家,以絕對的優勢取勝,經此一役碧山家的名號算是徹底打響了,就連維基百科上都有專門的介紹,而戰敗的濱海家則是被趕出了河道,很長一段時間不見其蹤影。
時間來到2016年,碧山家又迎來了五位新成員,由原來的五人衆變成了十人衆,對濱海家地盤的控制也愈發具備優勢,人們經常能在濱海灣附近見到碧山家的成員在此遊蕩,面對人數上的差異,濱海家不得已只能離開濱海灣,跑去東海岸尋求新的住所。
同年5月,濱海家也迎來了新的家庭成員,不幸的是其中一個剛剛出生的幼崽被遺棄在了出生地無人照看,差點一命嗚呼,好在這個可憐的小傢伙被新加坡野生動物保護組織發現,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這才度過了險境。
一個星期後,見小傢伙沒有大礙,工作人員便將它歸還給了濱海家,接下來的三個月它們依舊是隻能在東海岸猥瑣發育。
等到三個月後的八月,人們在濱海灣附近的某個公園中再次見到了濱海家的身影,貌似是想報仇雪恨奪回濱海灣。
然而還沒等它們駐足,就被碧山家的衆水獺發現並加以驅逐,可悲的是這次衝突使濱海家喪失了一位家庭成員,再度慘敗收場。
而命運的悲慘還不止於此,2017年,濱海家的教父疑似是誤食了老鼠藥不幸去世,官方給出的信息是享年7歲,家族的重擔全都落在了濱海家家母的身上。
這麼重磅的消息自然也是傳到了碧山家的耳中,正所謂趁你病要你命,碧山家打算利用這個絕佳的機會讓濱海家徹底消失在歷史的長河當中,一個家母要帶着十幾號孩子與人員全部健在的碧山家抗衡,怎麼想這都是毫無懸念的碾壓局,可能是身爲“高等文明”的人類有點看不下去了,違背自然規律介入了這場戰爭,最終成功趕跑了碧山家,濱海家得以幸終。
而除了關乎家族存亡這樣的大事件,2017年還發生了另一起頗具奇幻色彩的大事件。
這一年碧山家誕生了一隻母水獺,按照正常的劇本走,她本該接手家族“生意”成爲新一代的話事人,而這條世界線卻因某個“流浪漢”給擾亂了,這隻母水獺背棄了家族信念,和流浪漢私奔並組建了新的家庭。
雖然沒有實質上的證據,但是當地人都認爲那個流浪漢是之前濱海家族走丟的那隻公水獺,在各種人爲創造的藝術加工下,人們將這段戀情描繪成《獺密歐與獺麗葉》,因爲這兩個水獺最初的居住地曾是著名夜店Zouk的舊址,因此這個全新的家族就被人們叫做“祖克家”,那位原本屬於碧山家的女兒也因此得名“Zouk Mum”。
這個家族在人類世界中有着相當高的人氣,許多遊客都是慕名而來前來投餵,這就導致祖克家最不缺的就是食物,一些落單的水獺爲了能保證喫喝不愁,都紛紛歸於祖克門下,家族也在一點點擴大。
這邊的事可以先放一放,還是繼續兩大傳統家族的故事,2018年,碧山家名聲大噪的教父與世長辭,同樣享年7歲。
濱海家覺得是時候報仇,於是也想趁人之危對碧山家發起進攻,但是打了一生敗仗的濱海家仍然是沒學到任何教訓,第三次幫派火併依舊以失敗告終。
頭再鐵的人也會有撞南牆回頭的時候,在接下來的兩年,人類幾乎沒再看到它們火併的場景,直到2020年3月29日,兩年的寂靜終於在布拉德爾河被打破了。
這是人類記載的第四次水獺戰爭,既是雙方出兵最多的一次,也是歷代火併中規模最大的一場,左邊排出點陣型的是不勝傳說濱海家,總共出動11名成員;右邊排出大雁陣型的便是新加坡水獺界的戰神碧山家,總共出動15名成員。
雖然按我們人類的理解,它們好像都長一個樣,可能會出現誤傷友軍的情況,但仔細看的話就會發現,碧山家依舊是穩定發揮臨危不懼,大體思路還是先抱團出擊,找機會破壞對方陣型,再通過人海戰術將它們分成不同的個體再逐個擊破。
幹說起來可能有些抽象,不過只要結合網友手繪的圖表來看,一切就都一目瞭然了。
大戰過後的濱海家可以說是“死傷慘重”,瘸的瘸拐的拐,甚至在最後清點人數的時候連最初的人數都湊不齊,以至於到了2021年,濱海家總共就只剩下了7口人,連路邊的一條野狗都打不過,鑑定爲真·路邊一條。
2022年,碧山家的另一個傳奇,征戰了十幾年的初代家母壽終正寢,據官方介紹,她是所有記錄在案的水獺中,年齡最大的那一個,而老一輩人的相繼離世,似乎也在預示着兩大家族的恩怨即將畫上句號。
但是別忘了,還有一個一直悶聲發大財的祖克家。
在兩家明爭暗鬥的期間,祖克家的人數已經超越了碧山家,作爲後起之秀,它們憑藉着人數優勢在2022年奪下了濱海灣的領地控制權,如果祖克家的那位獺密歐真如大家所傳是濱海家走丟的棄子,那這下真可以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了,後來祖克家也成了濱海灣新的代名詞,甚至在橫穿馬路的時候,都有警察爲其保駕護航。
不過即便是祖克家也不可能一直順風順水,2024年獺密歐被曝神祕失蹤,再次被拍到的時候已經是6月27日了,身上有多處不同程度的傷,初步猜測可能是遭到了碧山家的暗算或是野生動物的攻擊。
而獺麗葉也在隔天,也就是6月28日與世長辭,本就是外來者居多的祖克家在初代始祖一死一殘的情況下,很難說會不會在未來出現內部分裂的情況,不過即便會發生,那也是屬於新時代水獺的故事了。
至於濱海家,它們最後怎麼樣了?
實際上自從第四次大戰後,人類就鮮有它們的消息了,不過根據2025年《博物》雜誌三月的期刊顯示,原濱海家水獺已經確認徹底消亡,這也代表着新加坡兩大“水獺黑幫”的戰爭徹底走向了完結。
覆盤這十餘年的戰績,除了那次高等文明的介入,碧山家可謂是真正意義上的未嘗敗績,它們有着對領地劃分的過度執着,對家族內部的地位有着明確的規劃,即便是火併也要強調“兄弟”之間的團結配合,這些行爲和意識形態都與現實裏的意大利黑幫如出一轍,所以你知道爲什麼很多媒體都會用“黑幫”來形容水獺們了吧。
話說AI山海經裏的Bobryto Bandito形象是不是就有參考這一設定呢?(雖然那是用海狸生成的)
但是不管怎麼說,碧山水獺依舊是現在新加坡最具代表性的一類水獺,畢竟能把名號打上維基百科的,還真找不出別家了,至於祖克家和碧山家未來會不會再度發生矛盾,估計我們得等下一個十年才能知道了。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