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绿联 DXP4800 迎来白色焕新版,NAS 颜值党的新选择
在 2020 年以前,民用级的 NAS 一直是比较小众的产品类型,彼时此类产品主要被群晖、威联通、华芸、铁威马等一线国际大厂占据主导地位。使用成本高、上手难度大也就成为了 NAS 的最大门槛。
作为一名比较资深的 NAS 用户,我也深度体验过数十款私有云产品,可以说见证了 NAS 产品的一路成长。总体来说,这些年的趋势是 NAS 的配置不断提升,功能愈发丰富,当然更重要的是【国产 NAS 的崛起】。
照理来说,NAS 这种外企耕耘多年的品类不应该被后来者居上,但事实是国产 NAS 品牌真的太卷了。特别是在易用性、内网穿透、硬件性能、本地化服务以及性价比等方面都有着相当的竞争力。
在一众国产 NAS 产品中,绿联无疑是热度和销量都比较高的品牌,特别是旗下的 DXP4800 更是多次拿下了四盘位 NAS 产品销量榜第一,那么这款 NAS 私有云到底有什么魅力呢?
目前绿联家族主要有 6 款主力产品,覆盖了 2 / 4 / 6 / 8 四种硬盘仓位,还包括了全闪雷电 NAS,其中 DXP4800 就属于目前 NAS 产品线中的甜品级定位。
绿联 DXP4800 隶属于四盘位家族,而且还是 4 个 SATA + 2 个 M.2 的理想硬盘位组合。硬件方面,DXP4800 搭载了英特尔® 酷睿® N100 处理器,还有双 2.5Gbps 网口、SD 读卡器、USB-C + 3 × USB-A 的端口组合,这在 2000 元价位真的无敌。
「型号」:绿联 DXP4800
「操作系统」:UGOS Pro
「处理器」:英特尔® 酷睿® N100( 4 核 4 线程 / 0.8-3.4GHz)
「RAM」:预装 8GB DDR5(单 SO-DIMM 插槽,可拓展至 16GB)
「ROM」:32GB eMMC 闪存
「接口」:2.5Gbps×2(可链路聚合)、USB-A(10Gbp)、USB-A(5Gbps)、USB-A(480Mbps)、USB-C(10Gbps)×1、HDMI 2.0×1、DC(12V)×1、SD 卡槽
「硬盘接口」:SATA 3.0(6Gbps)×4、M2.2280(PCIe)×2
「RAID 模式」:Basic、JBOD、RAID 0/1/5/6/10
「最大容量」:136TB(30TB×4+8TB×2)
「外壳材质」:铝合金
凭借着强大的产品力,绿联 DXP4800 经常成为京东四盘位 NAS 的销冠,所以绿联也乘胜追击推出了该系列的白色版本,当时在绿联总部的惊艳一瞥,没想到竟然真的上架了。
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款【绿联 DXP4800 白色款】,它确实是我用过的颜值最高的 NAS 产品。以往此类产品都是黑不溜秋的,一下子来了个“白富美”,还真是越看越喜欢。
首先它的包装就是白色的,产品也是纯白系,相比于冷峻的黑色,真的是居家百搭。材质方面,NAS 的外壳为铝合金,表面有着致密的喷涂工艺,触感可以说是非常光滑,同时侧面还印有“UGREEN”的字样。
正面除了 4 个硬盘位外,还有着按键和端口,左下角是电源 + 4 个硬盘指示灯,右边为 USB-C(10Gbps)和 USB-A(10Gbps)端口,还有一个在 NAS 中特别少见的 SD 卡槽,对于相机用户特别友好。
在绿联 DXP4800 白色款的背面,配备了丰富的 I/O 端口,包括两个 2.5Gbps 网口、1 个 USB-A(5Gbps)、2 个 USB-A(480Mbps)、HDMI 2.0 视频端口、Reset 重置键以及 12V DC 电源口
取出硬盘支架之后,还可以看到内侧的 4 个硬盘接口以及一个偌大的风扇模组,可以为 NAS 提供有效的散热。
在绿联 DXP4800 白色款的底部可以看到 4 个软胶垫脚,可以起到防滑和支撑的作用。最下方还有个产品的灰色标签,印有产品的二维码和序列号等信息。
中部还有一个可拆卸的盖板,取下之后就可以看到内部的两个 M.2 固态硬盘插槽,传输协议为 PCIe 3.0 x2,同时右侧为 SO-DIMM DDR5 内存插槽,可以看到下方还有一个内存的空焊位,这就是它和 Plus 的分水岭了。
在配件方面,绿联 DXP4800 提供了一个电源适配器、两根六类网线,不过比较遗憾的是配件依旧为黑色系,要是全套白色或者灰色那就真是封神了。
电源适配器采用砖块式构造,支持 100-240V 宽幅电压输入,搭配转换器可适配各国插座,其充电功耗为 12V / 10A = 120W。
另外,绿联 DXP4800 还配备了 1 把螺丝刀、2 条导热硅胶条、16 个螺丝,便于安装 M.2 和 2.5 吋 SATA 固态硬盘。
总体来说,绿联 DXP4800 同价位中的用料是极为扎实的,白色款的颜值让 DXP4800 的外观设计更上一层楼,相信能够俘获不少女性用户的芳心。
二、酷睿 N100 + 双 2.5Gbps 网口,绿联 DXP4800 的性能表现如何?
第二部分我们来聊聊绿联 DXP4800 本身的硬件配置和性能表现如何。我们首先分析下它的配置,核心的处理器为英特尔酷睿 N100。
它是英特尔在 2022 年 9 月公布的全小核处理器,属于Alder Lake-N 处理器系列,拥有 4 核心 4 线程,基础频率 0.8GHz,最大睿频 3.4GHz,搭配 6MB 缓存和 24EU 核显。TDP 为 6W。
作为英特尔 N 系列处理器的迭代产品,英特尔 N100 相比上一代 N5105 在单核性能上提升了约 34%,多核性能则与上一代较为接近。目前 N100 被广泛应用于软路由产品,产品的可靠性和兼容性得到了广泛验证,而绿联是最早把它应用于 NAS 成品中的品牌之一。
在内存方面,绿联 DXP4800 默认配了一根三星的 8GB DDR5 4800MHz 内存条,并且支持升级到 16GB。此外 NAS 还内置了 32GB 的 eMMC 闪存颗粒,作为系统盘。
在硬盘配置方面,绿联 DXP4800 白色款预留有 4 个 2.5/3.5 吋硬盘位和 2 个 M.2 2280 硬盘位,最大支持 136TB(30TB×4+8TB×2)的容量。如果容量堆满,大概要花 3 万元。
NAS 内置的硬盘支架也被刷成了浅灰色,而且它还有一个伸缩的卡扣设计,相比于过去那种需要上螺丝的硬盘支架可方便太多了。
为了更好的测试绿联 DXP4800 的性能表现,我选用了两块希捷酷狼(IronWolf)的 3.5 吋机械硬盘,型号为 ST2000VN003。
硬盘容量为 2TB,转速 5400RPM,缓存 64MB。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100 万小时,支持 3 年质保和 3 年 1 次的希捷原厂数据恢复服务。
两块硬盘使用的是绿联 DXP4800 的 1 号和 2 号硬盘仓位,我觉得这个数字编号真的很不错,过去每次拆 NAS 硬盘都要小心的按顺序摆放,现在有了编号真就省心很多。
因为单块希捷酷狼(2TB) 的传输速率为 180MB/s 左右,为了尽可能的拉满性能,所以我选择了 RAID 0 的存储池类型,可以让数据进行并行处理,使其顺序读写性能接近 360MB/s(两块磁盘性能之和),大于 2.5Gbps 的理论带宽峰值 312.5MB/s。
在网络方面,绿联 DXP4800 拥有两个 2.5Gbps 网口,我就为它搭配了一个 2.5Gbps 的交换机,可以看到两个网口均已正确识别。
此外这款 NAS 的双网口还支持链路聚合,我选择的就是「自适应负载均衡」,无需交换机支持。如果是轮询、平衡 XOR、动态链路聚合就均需要交换机具备该功能。
「自适应负载均衡 - bond6」:无需特定交换机支持,系统自动分配流量,能实现负载均衡和一定容错,不过性能提升非依赖极端高速传输。
「主动 / 备份模式 - bond1」:主要功能是容错,备用网口平时闲置,故障时切换,不以提升速度为目的。
「轮询模式 - bond0」:需支持静态聚合的交换机,多个网口同时分担流量,若网络环境和配置合适,传输速度提升明显。
「平衡 XOR - bond2」:需支持静态聚合交换机,通过特定算法分配流量实现负载均衡,但性能提升效果因网络场景而异。
「动态链路聚合 - bond4」:需支持 IEEE 802.3ad 且配置 LACP 模式的交换机,能动态协商链路聚合,实现负载均衡与容错,速度提升受限于交换机和链路协商情况。
可以看到链路聚合之后,在 NAS 的网络连接界面,网络状态已经变成 5Gbps,全双工了,这个时候它的上行和下行都是可以跑满 2.5Gbps 速率的。
首先通过 Windows 主机端测试了下传输带宽,因为绿联的操作系统默认内置了 iPerf3 工具,我们可以直接电脑端的命令提示符监听 NAS,可以看到实测下来的带宽为 2.37Gbps。
然后我在绿联 DXP4800 里面通过 Docker 安装了一个 LibreSpeed 的测试工具,通过它来测试,NAS 的上行带宽为 2514Mbps、下行带宽为 2495Mbps。
然后我把绿联 DXP4800P 的共享文件夹映射到 Windows 电脑里的网络驱动器,使用硬盘测试工具测试理论性能。可以看到,通过 CrystalDiskMark 进行测试,顺序读取速度达到 296.35MB/s,顺序写入速度为 295.4MB/s。4K 随机读取速度为 13.3MB/s,随机写入速度为 8.91MB/s。其中 RND4K Q32T1 随机读速为 60.54MB/s,随机写速为 8.91MB/s。
顺序读写次数分别达到 282.62 IOPS 和 281.72 IOPS。4K 随机读取次数为 3248.05 IOPS,随机写入次数为 2176.03 IOPS。其中 RND4K Q32T1 随机读取次数为 14781.01 IOPS,随机写入次数为 12520.51 IOPS。
ATTO 磁盘基准,可以看到最大的顺序写入速率在 280.70MB/s,最大顺序读取速率在 283.26MB/s。
随机读写方面,随机写入次数峰值 12.41K IOPS,随机读取次数峰值 12.19K IOPS。
最后,在 TxBENCH 测试中,128KB 顺序读取速度达到 295.999MB/s,顺序写入速度为 278.517MB/s,4K 随机读取速度为 12.838MB/s,随机写入速度为 8.124MB/s。
在实际文件读写测试方面,我选择了自己比较常用的工作流,使用 100 张索尼 A7R4 拍摄的 RAW 格式照片素材(单张容量 120MB),进行双向传输测试。
「NAS➡️电脑」:耗时 51.2 秒,平均速率 240.01MB/s
「电脑➡️NAS」:耗时 47.7 秒,平均速率 257.7MB/s
总体来说,这个速率已经是 2.5Gbps 网口的极限了,已经比很多的外置移动机械硬盘快上不少了,而且只要你的电脑有网就能用,相比于移动硬盘使用也更加灵活。
三、更适合中国宝宝的绿联 UGOS Pro 系统,玩出了什么花样?
第三个部分,我们来关注下 NAS 的系统体验。过去海外品牌凭借着深耕多年的 NAS 系统,占领了用户心智,甚至形成了路径依赖。作为后来者的国产品牌早期尚可以通过堆硬件来开拓市场,但想要将 NAS 成品推向市场,不断完善的系统体验一定是必经之路。
最近几年一线国产 NAS 品牌几乎都遇到过系统升级的大规模问题。有的品牌是软硬件兼容性冲突、有的品牌是数据丢失。不过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国产 NAS 系统已趋近于成熟。
绿联所使用的【UGOS Pro 系统】基于 Debian 底层,相比 UGOS 系统具有更高的定制程度,可在权限管理、安全保护、影音娱乐、办公备份等场景提供更加丰富细致的体验,目前已升级至 1.2.0 60218 版本。
对比我使用过的群晖和威联通来说,绿联这套系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本土化的应用适配、极为便捷的内网穿透、强大的影音应用和更加美观的图标 UI,非常符合国人使用习惯,而且在移动端的交互也是相当完备,而海外品牌几乎就没有好用的移动端方案。
比如系统内置的「AI 相册」功能就非常的好用,过去存储照片我往往会使用 iCloud,全家四个人每月 200GB 的空间一年就要花掉 252 元。如今我让家里人都在手机上安装了绿联云,通过自动同步就可以把照片都导入进去。
照片导入之后,绿联的 AI 相册还可以按照人物、位置、视频来加以自动分类划分,然后你就可以对 AI 识别出的人物加以命名,Ta 的每一张照片你都不会错过。
而且照片还支持按年龄进行照片排序,特别是有了小棉袄之后,各种宝宝的照片也可以轻松的归类。此外,相册还支持对特殊产品进行自定义学习,训练专属模型,方便你的查找。
对于喜欢旅游的用户,在绿联的 AI 相册中,它还能够根据照片 EXIF 信息中的 GPS 数据,在地图上为你标注照片的拍摄地址。这样一来,你就可以清晰直观的看到自己在国内大好河山上的行程记录,也便于你快速的找回旅游的美好记忆。
最后,相册里的照片支持快捷分享,别人可以直接通过分享的链接在网页中直接访问,不用安装 APP 也可以直接下载,并且还不会像网盘那样限速,免费且好用。假如你是活动/婚礼摄影师一类的工作,也可以高效快捷的跟客户分享素材了。
当我日常使用 NAS 时,经常需要人在外地,需要访问家里的 NAS 的情况,这就涉及到的「内网穿透」的体验,海外品牌因为服务器不在国内,所以内置的 DDNS 工具往往速率极慢,甚至经常掉线,同时第三方的 DDNS 服务也存在着收费和运营商风控的问题,我家就不幸被电信给断过网,只有删除 DDNS 才给解封。
而绿联的 UGREENlink 服务本身就支持内网穿透,所以只要登录了 ID 账户就可以通过绿联服务器实现数据中转。实测 UGREENlink 连接的速度是不错的,如果你有注册的 DDNS 域名,也可以体验到更高速的内网穿透。比如我在深圳机场用飞书撰写本文的稿子时,就是从重庆的绿联 DXP4800 中导入的图片。
「影音应用」也是绿联 UGOS Pro 系统的显著优势,因为内置了「影视中心」,你把下好的高清视频放进去,它就可以通过 TMDB 与智能识别自己搜刮影片信息,直接形成瀑布信息流。
打开其中任意一部影片,比如下图中就可以看到影片的海报、演职人员、视频规格(4K/DolbyVision/Atmos)等信息。如果因为搜刮的资源信息和片源匹配不正确,你还可以手动修改调整。
你要知道如今播放 NAS 本地的高清片源这项看似简单的功能,在过去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要么自己费神去折腾 emby 或者 Jellyfin,要么就额外花钱用 AppleTV + Infuse,导致了这项本该大面积普及的影音体验最终仅属于少数人的快乐。
而现在绿联直接打通了网页端、移动端和电视端,最关键的是它还免费,还支持硬解码,杜比视界(Dolby)都可以准确播放,简直就是科技平权的行业先锋。我媳妇现在追电视剧,就会让我直接下载到 NAS 中,她用绿联云 APP 就可以随时随地观影了,再也不用额外支出流媒体和网盘的会员费用了。
更绝的是绿联 DXP4800 自带一个 HDMI 2.0 端口,你可以用它直连电视,输出 4K/60Hz 的视频信号,如果像我这样只看本地高清片源,不用流媒体的用户,连 AppleTV 都可以省了。
当然它的使用体验和普通的电视盒子还是有点区别,因为没有配备遥控器,所以需要借助手机 + 绿联云的投屏功能,播放视频时选择「HDMI 播放」即可。
投屏之后,手机端还会变成一个虚拟遥控器,可以暂停快进快退、拖拽视频的进度条、播放倍速、内置的音轨和字幕也可以切换,当然它也支持多语言字幕的下载适配,再也不需要过去那般跑到射手网(伪)上去手动下载,再改名同步了。
除了这些基础玩法外,绿联 UGOS Pro 的应用中心还有着丰富的拓展应用,主要包含影视播放、数据同步、办公文本、设备管理等领域,基本可以覆盖绝大多数 NAS 的使用场景。并且以上软件都是小白式的一键安装,即装即用,相当省心。
如果以上应用还不能满足专业用户的需求,绿联也提供了 Docker、虚拟机等高阶玩法,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智能家庭组件「Home Assistant」了。
之前这个应用还需要通过虚拟机 + 官网下载镜像文件来进行复杂配置。教程都能写一整版,这高达几十步操作分分钟劝退新手小白,我的前几次尝试也都是以失败告终。如今你只需通过应用商店一键安装就可以搞定了,甚至都不用打开 Docker 这个软件,什么镜像 / 容器 / 端口根本不需要你操心。
去年底小米官方在 GitHub 上正式发布了 HA(Home Assistant)米家官方集成 (Integration),这样就可以把米家生态中的更多设备接入苹果智能家庭了。我们可以在 HA 的「设置」➡️「设备与服务」➡️「添加集成(页面右下角)」中搜索“xiaomi Home”。
在弹出的对话框里登录绑定小米账号,然后你米家旗下的设备就可以完整的同步到 Home Assistant 中了。建议使用 Windows 电脑,同时将网络检测地址改为“本地IP:端口”。
可以看到我家 64 个智能家庭设备都被完整的集成到了 HA 列表中,接下来我们就要把它们链接到苹果家庭中。
还是在同样的添加集成中搜索“Apple”,打开下拉菜单选择“HomeKit Bridge”。
然后你就会在页面左下角的弹窗中看到一个 HomeKit Pairing 的二维码和序列号,使用你的 iPhone 或者 iPad 扫描它就可以绑定到苹果家庭了。
你可以将 HomeKit Bridge 理解为一个虚拟的网关枢纽,它能够连接米家的产品。当你通过苹果智能家庭绑定该网关后,即可添加网关下的所有设备。
通过 HA + xiaomi 这种曲线救国的思路,我们就可以把很多原本不属于苹果智能家庭的设备联动起来,比如我家的餐厅吊灯是 Yeelight 家的仅支持米家,我的人体传感器又是 Aqara 的,完全不认米家,现在二者就可以通过 HA 进行联动了。
当然目前 HomeKit Bridge 也有一些兼容性问题,最典型的就是苹果智能家庭没有「按键」这个选项,它的「开关」并不能完全准确的控制部分设备,开关 2 次才能实现一次产品的启动和关闭,期待未来 HA 和苹果智能家庭的兼容优化了。
四、如何评价绿联 DXP4800 白色款的这款国产 NAS 产品?
经过本文的体验之后,我们来总结一下绿联 DXP4800 白色款的使用体验,作为绿联家族的第一款纯白色 NAS,它确实是我见过颜值最高的私有云产品之一,就像是工艺品一般,百搭各种使用环境。让本就产品力极佳的绿联 DXP4800 有了外观优势,相信它可以吸引到更多的潜在颜值党。
其次,绿联 DXP4800 白色款本身的 NAS 体验也是极为出色的,它拥有超越同价位的硬件配置,如英特尔 N100 + 8GB DDR5 + 32GB eMMC,还有 4 + 2 的硬盘仓位组合,为用户提供了丰富拓展潜力。
同时,绿联在 UGOS Pro 系统上进行了不断的完善,目前的 1.2.0 60218 版本的运行已经相当稳定,而且还会定期更新。同时 AI 相册、内网穿透、影视中心等绿联 NAS 的传统强项也表现出色,新手小白能够上手即用,感受 NAS 的魅力。此外绿联还提供了 Docker 和虚拟机的进阶玩法,可以满足专业用户的需求,特别是 Docker 应用的一键式安装,真的太省心了。
当然,出于精益求精的态度,我觉得绿联 DXP4800 白色款还有 3 点「升级期许」:首先是它如果能内置一套简易的电视系统,再配个遥控器,那真就是 ALL IN ONE 的无敌状态了。其次,HDMI 视频口如果未来能够支持到 CEC 或者音频直通,家庭影院爱好者一定能够爽翻。最后,希望充电器、网线等配件可以提供白色的选项,哪怕是付费升级,相信也会有我这样消费者愿意为颜值买单。
分享到此结束,我是 Geek 研究僧,我们下期再见!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