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蟹蟹寻宝奇遇》为啥要用寄居蟹做主角?

早在去年玩蟹蟹的时候,我就在想:

海洋环保的主题这么大,为什么游戏要从一只小小的寄居蟹视角展开叙事?

然而这个思考还是离我的实际生活有点遥远,再加上游戏里各种奇幻的场景、以及克里尔的冒险太过吸引我,以至于这个问题在脑海里一闪而过了。

今天一早看到蟹蟹迎来年度更新的消息,这我才又想起了这个问题。

那究竟是制作组剑走偏锋,还是有意为之的恰到好处,咱就接着往下看吧。


玩过《蟹蟹寻宝奇遇》的朋友应该也注意到了,克里尔有着各种各样的“壳”,比如碎灯泡、瓶盖、纸巾盒等等。

起初我以为这些是为了配合游戏主题,刻意搞出来的道具,并且我一度还觉得这些道具跟克里尔很搭。

就在我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整体环境科学》确实在去年的时候就已经研究发现:

现在大多数陆生寄居蟹物种正在使用瓶盖、灯泡、塑料杯等垃圾作为它们的外壳,这种现象甚至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

也就是说,克里尔的种种壳并不是刻意设置,而是对现实中寄居蟹生存困境的生动映射。

一方面,海洋污染对腹足动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们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繁殖能力下降,数量也因此锐减。

另一方面,绿色和平组织估计,1980年至2020年间,塑料产量激增900%,每年超过5亿吨,寄居蟹每12~18个月就要换壳,在没有太多天然贝壳可选的情况下,这些可爱的小生物也不得不把目光投向了“人造房”。

这下我也算是明白,为什么明明有那么多“好用的壳”,克里尔怎么就惦记他那个初始的小贝壳呢?

因为我是玩家,我不是克里尔,我要让克里尔愤怒,让他去完成冒险,那些好用的壳只是我的道具,却从来不是他的家。

说实话,《蟹蟹寻宝奇遇》是我通关的第一款魂游,不过更准确的说,应该是我通关了一款“第三人称射击游戏”,因为我大部分流程都是拿着小枪过的。

但这不是因为游戏太难,或是推图推不动之类的理由,原因只有一个:我太能带入克里尔的内心,太想知道这趟冒险的结局了。

去年我曾写过一篇关于蟹蟹“莫测地”的文章,我是那是这款游戏里我最喜欢的一张地图,因为整个游戏的故事代入感特别强,我也特别能和那个身处黑暗中、渴望找到出路的克里尔深刻共鸣。

想来能给玩家带来这么强烈的代入感,我觉得也是制作组选择从寄居蟹视角展开叙事所带来的功劳。

从游戏性的角度来说,寄居蟹是最能引入“换壳”这一核心玩法的选择,这既符合物种本身的特性,也能和游戏提倡的海洋环保主题契合。

当我们用克里尔在海底世界穿梭的时候,周围是五彩斑斓却又堆满垃圾的奇妙世界,平时我们注意不到的生活垃圾,在海洋世界里竟然是这样的存在。

特别是看到长老手里的拐杖是一根牙线时,那一刻我真的是又惊叹又有点心塞,人类制造的垃圾,竟成了海洋动物们争相抢夺的资源。

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独特的环境交互,的确让我更深入地感受到海洋生态的状态,因此这也很自然的让我将自己的生活,成功带入到游戏中。

从情感角度看,寄居蟹在海洋生物链中属于比较弱小的存在,当我看着克里尔一路战胜强敌、找寻真相、甚至是被人利用导致自己内心迷茫,至于我这个普通人而言,真的是极易产生共鸣。

我们常说“以小见大”,从寄居蟹视角看海洋污染,这何尝不是一种以小见大呢?

从一个独特的微观视角去看宏观的问题,往往很容易让个体在茫茫的宏观群体中,一眼望去,便能看到自己。

当我看到寄居蟹为了寻找一个安全的庇护所,不得不穿梭在堆积如山的垃圾之间,甚至因为垃圾的存在而面临生命危险时,那种对弱小生命的同情以及对环境破坏的无奈会油然而生。

这种情感共鸣使我不再仅仅是游戏的旁观者,而是成为了故事中的一部分,更加深入地体验到游戏所传达的情感。

所以你看,就是这么一只小小的寄居蟹克里尔,带入它的视角来看海洋世界,经历它自己的“宿命冒险”,你就会感觉《蟹蟹寻宝奇遇》是如此奇妙。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