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献记载的龙

龙,这个谜一样的生物,纵横了中华上下五千年,当今对于龙的存在,上至文章下至贴吧网络,各有各的说法,有的人说老人家见过,有的人说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生物根本就是臆想,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本文不会下定论,毕竟我也没见过,所以阅读前,先看须知:

1.本文可以说是《龙:一种未明的动物》一书的摘抄,这本书作者从各个古代文献寻找蛛丝马迹,客观去判断,感兴趣的可以直接阅读原著,非常有考究,后面还有近代的黑龙江坠龙案例,作者亲自和当事人家人访问,真实性比较高。

2.本文不带有任何迷信思想

3.纯娱乐文,全程没几张图,文末最后附上一张推断图

一、那些夸大其词的古代文献

这些文献,基本没有参考价值,乍一看很猛,其实无用,完全是杜撰,比如汉章帝强行让牛马们干出绩效:

凤凰、黄龙所见亭部无出二年租赋;加赐男子爵,人二级;先见者帛二十匹,近者三匹,太守三十匹,令、长十五匹,丞、尉半之。

见到凤凰,黄龙的,加官进爵,加奖金,于是短短三年,各地上报见到凤凰一百多起,见到黄龙四十多起,赢麻了,这种纯捡钱的活动,可能火烧云就是看见凤凰了。

另外一些,其实是自然灾害,比如龙卷风:

《隋书·五行志下》:“普通五年六月,龙斗于曲阿王陂,因西行,至建陵城,所经之处,树木皆折开数十丈。”

这种大树被吹飞了,龙卷风也能做到,并不一定是龙,而且,古代管龙卷风叫龙挂,有些地方简称为龙,乍一看,龙给大树卷上天了,咋回事儿?其实是给龙挂简称了龙:

光绪七年(1881年)夏五月,有龙起君山,蜿蜒云际,迤西北至五牧村,卷水沸波,大风猝发,一农民吹入空中数十丈所,方坠下。

这条光绪年间的纪实文献,基本就是龙卷风给一农民卷飞了。

除了这些自然现象,还有一些,是不明飞行物,是不是UFO不知道,但对于这种奇异现象,认知匮乏的古人肯定会联想到神兽:

1.文帝元嘉十三年(436年)九月己酉,会稽郡西南向晓,忽大光明,有青龙腾跃凌云,久而后灭。

2.正德七年(1512年)六月,山东招远县夜有赤龙悬空,如火,自西北转东南,盘旋而上。

3.崇祯十六年(1643年)八月十四日夜,星月皎洁,绝无云雷,而一龙蜿蜒上天,金光昭耀,户牖皆黄。

4.癸酉(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六月廿四日,平湖小圩地方,大风雨,有火龙一条,紫火绕身,经过田禾,一带数百亩俱被烧焦。

5.同治十一年(1872年)夏六月,有赤龙夜见空际,自城南飞向城北羊头山去,随身烈焰,火星爆出,有光烂然烛地。

在明清时期,不明飞行物是达到了高潮,这些发光喷火的飞行器,无一例外都写成了是龙。还有一些啼笑皆非,大蟒蛇吃牛,吃鹿,正好牛头鹿头漏在外面,人们看见好像看见了龙。

二、近距离看见龙的古人们

相对于以上来说,近距离看见龙的,算比较真实,肯定真实到算不上:

1.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乐侍郎宅旁池中,有巨蟒突睛炯炯,鳞甲爪距灿然如金,雷雨大作,乘云直上。

这段直接写出来,这条龙像蟒蛇,身上的鳞片是金色的,平时就在水里面呆着,遇见风雨就会飞起来。


2.德兴崌山,亘百余里,有三潭,龙螭所藏。其在桃源坞者,时现光怪。顷岁,一村妪过之,见异物如牛,卧潭侧,鳞甲熠熠,每片如斗大,其长夭矫数丈许。妪狼狈奔归,尚能为家人道所见,即死。

这段写出,可怜的老妇人,见到传说中的怪物,头像牛,身子比牛长,可能有犄角,身上覆盖着闪闪发光的鳞片,老妇人回到家就吓死了。


3.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丰黄河在县南邵家口,有一物逆水而上,昂首数尺,约长六七十丈,面黑须白,额止一角,鼻嘴类牛而大,有时吐舌,舌纯红,长尺余,双目炯炯射人,身尾或隐或浮。舟皆避匿,两岸观者如堵。自华山至许家楼而没。

这段对于长度,实属夸大,六七十丈,一丈按3米算,这条龙一百多米长,头一样像牛,长着一只角,但这条龙在水里,可能对于长度判断并不是那么精准。


4.汉元和元年(84年),大雨,有一青龙堕于宫中。帝命烹之,赐群臣龙羹各一杯。故李尤《七命》曰:“味兼龙羹。”

这一小段,汉章帝纯MVP,因为在所有坠龙案例中,汉章帝给龙做成了龙羹,还分给大臣们一起吃。


5.“龙肉以醯渍之,则文章生。”

这是张华在博物志描述的龙肉,就是说,拿龙肉用醋腌,肉会产生花纹。


三、千奇百怪的坠龙案

坠龙案,近代以来,最出名的无疑辽宁营口坠龙案,黑龙江坠龙案等等,这些坠龙案要么有照片但看不出来是什么,要么没照片只有见证者口述,那么看看古人记载的这些坠龙案:

1.成化(1465—1487年)中,丹桂乡民田苗甚蔚。一夕雷雨大作,有巨物压苗,横数亩,乃坠龙也。越旬日,鳞肉腐尽,民拾齿骨归。

雷雨大作,一条龙掉下来压坏了数亩田地,这个数亩感觉不到什么,但是按明清一亩二百多方步算,这条龙应该在十五六丈,也就是四十来米左右,这是相当费解的一种生物了,这种大家伙能从天上掉下来。


2.康熙六十年(1721年)六月,有龙悬学宫旁,腥气逆鼻,焚香祷之,腾空而去。

如果说可能古人是把一些大鱼,鳄鱼等动物当成了龙,那显然不对,因为这段完全说了,这种动物,不仅能从天上掉下来,还能从地上飞上去。


3.至元二十年(1283年)六月,大雨,河西乡农家王氏,甫夕,黑雾四塞窗户间,寒凛不可胜。观之,有苍龙蜿蜒在气中,起而复堕者再。时王氏女惊仆于地,救之乃甦,问所见,亦同。少顷,霆震雾散,失所在。明日,视其地,鳞鬣印泥宛然。

3.1、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冬,大城东门外遥见一物如蛇,围可五六尺,长可十余丈,横跨田中,自鸡鸣至微亮犹见。顷之,雾大作,咫尺不辨人,及霁,而失所在矣。

看来龙不是想飞就能飞,它需要特定条件,这两段都是有同一要素,那就是有雾气,但对于是不是龙,还判断不了,因为没有详细的外观,只说像蛇,本书作者也发出疑问,会不会是雪茄飞碟,起飞时造成的烟雾被认作是雾气。


4.大明蚕神三姑庙旁近龙见,横卧三草舍上,观者数百人。见龙鳞甲中出黄毛,其形如驼峰,头与一大树齐,腥臭不可近。既堕,夭矫不得上,良久云雾复合,乃去。时己酉岁七八月间也。

4.2、咸丰间,龙降蒋墩。时五六月间,夜半狂风陡作,屋撼有声。俄而风息,腥闻扑鼻不可耐。有老妪早起,拾后园坠桃,拔关,见树桠一物,首如牛,目炯炯视人。大呼,惊集四邻,环视不动,举闩挑之亦不怒,觉重逾九鼎。视其身之脩短,则僵卧屋面,委蛇至三四家。约一炊许,有片云自箬帽峰来,徐徐举首起,蜿蜒而上,荡漾空际,若不遽逝者然。俄而得云则瞥焉不见,视其卧处,瓦无碎璺,整齐如故,而仅有余腥。或曰:此道光时事。

这两段,简单来说,直接近距离观赏到了龙,头像牛,有鳞甲,更主要的,两段全有一个特征,那就是龙的散发出来一种腥味,这种腥味相当难闻,也是非常巨大,4.2这条龙盘了三四家的屋顶,瓦没碎一块,一样有腥味。


5.万历戊戌(1598年)之夏,句容有二龙交,其一困而堕地,夭矫田间。人走数百里,竞往观之。越三日,风雷挟之而升。

5.1、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冬十二月,龙见丰城田中,身长四十余丈,头似麟。七日后,飞翔挟风雨而去。

5.2、癸亥夏,高川之北堕一龙,里人多目睹之。姚安公命驾往视,则已乘风雨去。其蜿蜒攫拿之迹,蹂躏禾稼二亩许,尚分明可见。

5.3、北直界有堕龙入村。其行重拙,入某绅家。其户仅可容躯,塞而入。家人尽奔,登楼哗噪,铳炮轰然,龙乃出。门外停贮潦水,浅不盈尺。龙入,转侧其中,身尽泥涂,极力腾跃,尺余辄堕。泥蟠三日,蝇集鳞甲。忽大雨,乃霹雳拏空而去。

这四段全部是坠龙,前两段与上面互相印证,龙想飞起来,需要一个关键的道具,那就是水,要么起的水雾帮它飞起来,要么下大雨让它飞起来。

后面两段,说明了龙掉在地上战五渣,蹂躏禾稼,这条龙在田里滚了好几圈,就是飞不起来,走也走不动,5.3这条坠龙,行动很不方便,看得出来很大一只,在某绅家被赶出去后,找了个小水塘,有水了,但不多,飞起来又掉下来,然后苍蝇铺满了鳞片,还是说明龙的腥味,直到下了大雨这条龙立马精神了,直接起飞。


6.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光州大旱。忽大雷震,堕一龙于东乡去城十余里某村,村屋崩塌。蛇然而卧,腥秽熏人。时正六月,蝇绕之。远近人共为篷以避日。久不得水,鳞皆翘起,蝇入而咕嘬之,则骤然一合,蝇尽死。州尊亲祭。数日,大雷雨,腾空而去,又坏房舍以千百计,闻篷席有飞至西乡去城数十里外者。

6.1道光十九年(1839年)夏,有龙降于乐亭浪窝海口,寂然不动。蝇蚋遍体,龙张鳞受之,久而敛以毙焉。因覆以苇棚,水浇之。如是者三日夜。忽风雨晦冥,雷电交作,龙遂升天去。

6.2康熙乙巳(1665年),杭郡北关纸侩朱仰亭家,龙降于厅事之东柱下,其身大于斛,盘旋曲屈,弥塞半屋。甲如蛇而方,张偃不常,色正青,日每吸水四五石。家人骇愕,远迩聚观,可月余。一夕风雨,龙乃从东牖徐出,升瓦飞去。

这三段,不仅印证了龙确实需要水,还详尽的描述了龙鳞,龙的鳞片,能自己控制张开闭合,然后是方形的,第一条龙腥味是让人直接受不了,苍蝇往鳞甲里面钻,第二条也好不到哪去,但这条龙的操作跟第一条一样,都是张开鳞甲让苍蝇进去,然后合上拍死,原来龙鳞有苍蝇拍的效果,不过苍蝇遍体,确实需要拍死,谁也受不了这玩意儿。

四、龙

以上,基本节选自书中一些比较奇特的文献,原著还有一堆坠龙案,感兴趣可以读一读,那么我们现在可以根据这些似真非真的文献推论一些龙的特点:

1.龙脑袋像牛,有的一根犄角,有的俩,身子非常长而巨大。

2.龙的鳞片颜色金色居多,但它能自己开合鳞片

3.龙有一种独特的气味,腥臭无比是可以确定了,人完全接受不了

4.龙离开水活不了了,在地上几乎没什么动作,这些文献没有一个写龙在地上跑,龙在地上猛的一批,相反的是龙在地上好像连狗都打不过,而有了水,龙立马精神起来,尤其下大雨,直接起飞。

5.天上能掉下来龙,但没几个文献写天上看见龙,写出来也是非常夸张,神一般,真实性对比这些坠龙案例高下立判,这些坠龙案更像纪实手法,更偏真实性,没有一条坠龙显示出来神性,反而狼狈不堪。

对于龙到底存不存在这个问题,五岁小孩都能问出来,因为现代没有人见过,但是看了古代文献记录,抛开那些夸大其词的文章,我存疑这种生物不存在,因为一篇杜撰,不可能所有都杜撰,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对于龙的细节描写全部一样,类似都算不上,一模一样。

这本书作者后面以书信形式采访了任青春的父亲,这位老爷子对于坠龙的描述基本和以上总结一样,鳞片的开合,腥味,下完雨不见了,在地上根本动不了,满身都是苍蝇,这些特征一模一样,对于外观的描述,脖子像马,头像牛,一根犄角,鲶鱼嘴带很多须,整体看差不多12米,就是一只巨大的大马蛇子,也就是东北对于蜥蜴的别称:


对于龙到底存不存在,只能说存疑,毕竟谁都没见过,按照文献来看,这种巨大的生物应该能用现代的技术手段捕捉,但遗憾直到今天也没有,而中国龙的形象,在世界各地壁画,雕塑上,一直有相似的痕迹,希望有一天真能看见这种神奇的生物。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