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目击者称,日前其在途经位于巴斯克大桥以北的亚瑟·摩根之墓时,目睹了一桩怪事——亚瑟·摩根复活了!
虽然本报创办不久,但有赖于诸位有识之士的信赖与偏爱,相信本报能够持续走下去。本报绝不企图通过制造噱头,以污染诸位的眼睛。同样也绝不是要给从睡梦中尚未清醒的诸位,来上一段恐怖故事。叫醒诸位的应该是咖啡、面包,还有迫不及待听到爱人的柔语,以及某处工作间的呼唤。相信诸位正是由于本报实事求是的风格,而在这个一边抱怨人心不古,一边抱怨顽固不化的阵痛年代,选择了本报。本报荣幸之至!
本报起先也怀疑该事件的真实性,之后目击者拿出了以下跟踪亚瑟·摩根所拍摄的照片。
其中一张照片就是亚瑟·摩根于墓前立马。另外两张,诸位见多识广,肯定能轻松地认出拍摄地点:亚瑟·摩根在矿泉里骑马、亚瑟·摩根骑马行走在圣丹尼斯外围的铁轨上。
本报相信即便在这样一个年代,也不只有本报以及诸位,保持着质朴真诚的生活态度。同时考虑到技术问题。照片作假这种在未来世界可能广泛存在的问题,在今天还是一件稀罕事儿,而这样充满着欺骗气息的事情,不该也不会发生在你我身边。如果真的发生了,那么这个世界对于真诚的人们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人生的意义,如果一个人永远不会死,那确实不用考虑意义。关于哲学就说到这里吧,有机会本报会就此问题对复活的亚瑟·摩根进行深度交流。希望诸位能够喜欢。
虽然诸位相信本报,本报又因为诸位的信任,进而相信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但仅凭几张照片,一位陌生的目击者的嘴巴,仍然无法打消疑虑。
来访的目击者似乎意识到了本报的疑虑,只见他立刻去掉了伪装,瞬间一个活生生的亚瑟·摩根就站在了本报几位工作人员的面前!
冷静下来,主编先生出去到杂货店请来老板,即当时范德林帮的大厨史密斯·皮尔逊先生,进行辨认。他一眼就认出了,来访者正是亚瑟·摩根。史密斯·皮尔逊先生的品行,在镇上是出了名的奉公守法、恪守道德规范,做生意价格公道,童叟无欺。因此有理由相信史密斯·皮尔逊先生是对的。
至此,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答,即如果来访者,即目击者,即亚瑟·摩根,那么照片是谁拍摄的?
亚瑟·摩根本人坚持没有任何人协助拍摄,而对于具体拍摄过程,他表示这是专利。一个往日杀人放火的土匪,竟然要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岂不是令人笑掉大牙!但随后,他表示这也是他日后谋生的手段,至少在认为自己身上的血债没有完全消除之前——而且他反复强调,恐怕永远无法消除——他会主动减少走进别人的生活,以免污了对方。或许这就是在他死了之后,有人为他感到惋惜的原因之一吧。
亚瑟·摩根来访的目的,并非要吓唬谁,又因为明知自己没理由求得原谅,所以也不会借着复活给哪位虔诚的基督徒以“上帝原谅了这个罪人!”的错觉;他仅仅是为了说一声,以免谁碰到他时,吓到了,或者恶心到了。
相信诸位会好奇,现在墓里有什么。等我,对,诸位没有看错,就是等我——亚瑟·摩根本人,改天路过时炸开墓确认一下。
如果墓里躺着就是我,那么现在复活的我是谁呢?这是一个问题。
我希望墓里还躺着一个我。
祝诸位好运!
特约记者亚瑟·摩根报道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