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戰錘全面戰爭乃至所有全戰系列都迎來打折季,很多萌新順勢入坑。然而全面戰爭畢竟存在一些門檻,不是Ctrl A然後直接全軍出擊就能解決所有戰鬥的。因此這篇文章我想寫一下全面戰爭系列戰術思想的基石——錘砧戰術,給需要精進全戰操作的萌新一些啓發。
錘砧戰術(Hammer and Anvil)是一種經久不衰的戰術,要訣在於機動部隊和主力部隊的配合運用。亞歷山大大帝以此戰術聞名,用馬其頓方陣和夥友騎兵的配合所向披靡,擊潰如日中天的波斯,打出了橫跨歐亞非的大帝國。漢尼拔在坎尼戰役中用錘砧戰術擊潰數量佔優的羅馬人,一戰成名。凱撒同樣用它擊潰龐培,爲羅馬帝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時隔千年,拿破崙戰爭的半島戰役因爲運用此戰術乾脆被稱爲鐵錘與鐵砧戰役。甚至直到二戰的諾曼底登陸,卡昂戰役中盟軍正是打出了教科書級的錘砧戰術,擊潰了納粹守軍。這種戰術在中國同樣流行,只是並不用這個叫法。李世民就是此中高手,幾場成名之戰他都在指揮鐵錘那部分。兵書裏也以“柺子馬”等形式將錘砧戰術記錄了下來。
那麼,錘砧戰術的具體內容究竟是什麼呢?這個戰術將部隊分成兩部分。主力部隊通常由緩慢但堅實的步兵組成,負責正面牽制敵人的主力,讓敵人集中於正面而忽視對側後方威脅的防範,被稱爲“鐵砧”。這支部隊不需要正面擊潰敵人,所以戰鬥力略低於敵人也無妨,只需要將扛線任務延續足夠長的時間。另一支機動部隊通常由高速高衝擊力的騎兵組成,負責在“鐵砧”發揮作用後,移動到敵人側後,在合適的時機衝擊敵人側後疏於防範的薄弱部分,與主力部隊完成對敵人的夾擊,被稱爲“鐵錘”。當鐵錘敲下,夾在鐵錘和鐵砧之間的敵軍只能捱打,很容易(甚至在仍有數量優勢的情況下)陷入崩潰,從而導致戰役失敗。
讓我們用發生在公元前216年的坎尼戰役爲例,看看錘砧戰術的具體運用。此役中漢尼拔的迦太基軍隊共50000人,其中40000步兵、10000騎兵。瓦羅的羅馬軍隊共86400人,其中70000步兵、6400騎兵、10000留守營房的駐軍。可以看到,羅馬人在步兵上有明顯優勢,迦太基的騎兵數量略佔優勢,總兵力羅馬佔優。
戰鬥開始時,雙方都使用了經典的步兵居中,騎兵位於兩翼的陣型佈置。不同的是,羅馬的步兵縱深更大,希望一舉擊潰迦太基的中軍。漢尼拔則將自己的步兵戰線拉長與羅馬軍隊相匹配,在兩翼佈置了更多騎兵。
隨着羅馬步兵的推進,迦太基的步兵一邊展開兩翼,一邊令陣線中部的步兵有序後撤。儘管羅馬步兵佔據着明顯優勢,但很難擊潰有序後撤的迦太基步兵,反而被迦太基步兵這一“鐵砧”粘住,陷入了持續的絞肉。同時,迦太基的騎兵從兩翼前進,與羅馬騎兵展開了激烈的騎兵戰,並迅速擊潰了羅馬騎兵。“鐵錘”已經蓄勢待發。
擊潰了羅馬騎兵的迦太基騎兵向羅馬步兵的側後方運動,並向羅馬步兵薄弱的側後方發起了衝鋒。“鐵錘”敲下,夾在“鐵錘”與“鐵砧”間的羅馬步兵腹背受敵,空間被擠壓,陷入了混亂。最終,士氣崩潰的羅馬人輸掉了戰役,幾乎被原本總兵力劣勢的迦太基人完整殲滅。此戰中羅馬軍隊陣亡和被俘達到67500-80000,而迦太基軍隊僅陣亡5700-8000人。錘砧戰術的魅力可見一斑。
全面戰爭系列自羅馬1戰術成型以來,歷代都是錘砧戰術的絕佳實踐對象。遊戲中各支部隊以百人左右的小隊供玩家調遣,指揮不會受到任何現實那樣的延遲,讓靈活指揮大量機動部隊成爲了可能。遊戲的士氣系統使玩家不用像傳統RTS那樣徹底殺死所有敵人,而僅僅需要打崩敵人的士氣就能取得戰鬥勝利。遊戲還貼心地設置了部隊收到側後方襲擊時士氣猛掉的機制,以及鄰近部隊士氣崩潰會引發連鎖崩潰的連鎖白機制,幾乎是鼓勵你使用錘砧戰術。這也使得錘砧成了每位全戰新玩家的必修課。學會了這個,萌新就基本掌握了士氣打擊的基本原理和機動部隊的使用方法,就可以繼續學習斜擊、拉衝等其他戰術了。
具體到戰錘全戰,機動部隊不止侷限於騎兵,也包括戰車、高速怪獸步兵、高速領主事務官巨獸等單體。無論什麼樣的鐵錘,只要能敲到鐵砧上,都能爲你贏來勝利。
(坎尼戰役的數據和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