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军之王3》:“黑暗”的中世纪,真的黑暗吗?

罗兰啊,罗兰,

你是帝国的光辉,

你的勇气和忠诚,

如星辰般闪耀。

————《罗兰之歌》


《十字军之王III》(英语:Crusader Kings III,又译作“王国风云III”)是由Paradox Development Studio开发,Paradox Interactive发行的一款以中世纪为题材的大型战略游戏。是2004年发行的《十字军之王》和2012年发行的《十字军之王II》的续作。


Paradox


作为著名大战略游戏公司Paradox(p社)的系列“四萌”之一


Crusader Kings Ⅲ


众所周知,“四萌”有五个


《十字军之王III》以其独特的游戏机制将自身与其他战略游戏区分开来,游戏更注重角色扮演与家族管理,更有相对复杂的宫廷与内政系统,动态的历史事件也让游戏体验大大增强。但你的终极目标不是控制多么庞大的帝国,因为再庞大的帝国也有崩溃的一天。你需要的是在游戏结束时间(公元1453年)之前,更努力的让自己家族开枝散叶,让你家族的美名从爱尔兰到契丹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芒斯特,梦开始的地方


从芒斯特开始,到最终让布里安家族、达尔-加什宗族成为永世传奇,相信这是许多新手玩家所游玩的经典回忆。



身为诸多帝国皇冠的持有者,在确保我的家族将千秋万代永垂不朽时,稳坐王位的我突然想到一件事。

有我如此贤明的帝王统治,我的人民们脸上应该时刻都洋溢着幸福才对。



这里的奴隶似乎也正是永远幸福。



我又想起了一路过来自己的离谱操作。



中世纪,这个时代,好像真的黑暗到无可救药了。

但黑暗真的仅存于这个时代,或者说,黑暗,是独属于这个时代的“桂冠”吗?


中世纪是何时代


首先,如果要讨论中世纪,我们要先了解中世纪到底指的什么时代。

中世纪末期,有人开始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古代、中世纪和近代,即建立在15世纪宫廷宣喻官中普遍流传的三分法基础之上。

在较为模糊的区分中,弗拉维奥·比翁多于1439年开始撰写的《自罗马帝国衰落以来的历史》,是首次将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的一段时期称为“中间时期”的作品之一,即自410年哥特人占领罗马开始到他生活的年代为止。

虽然大致确定了中世纪的存在,但关于中世纪的结束时间却至今依然存在争议。

一般认为,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中世纪的开始,被称为蛮族的日耳曼人开始逐渐登上欧洲历史舞台。然而,对于中世纪的结尾却有不同的说法:一些人认为是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另一些人认为是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还有一些人认为是1517年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



第一种说法更被史学界认可。游戏也于1453年结束。

而传统的三分法又将中世纪分为早期(公元5世纪末至公元10世纪左右),盛期(约公元11世纪至13世纪末

),晚期(约公元14世纪至15世纪末)。

在游戏中,将早期中增入了一个“部落时期”,以对应部分部落制国家的发展历程。


更熟悉的年代

为了让中世纪的年代更加直观,我们可以同向对比中国。

公元476年,中国大地上南朝宋和北朝北魏两朝对立,距离420年东晋灭亡已经过去56个年头,而离589年南北朝结束还遥遥无期。


公元476年


公元1453年5月29日的清晨,当由土耳其人、阿拉伯人、格鲁吉亚人、库尔德人等民族共同组成的奥斯曼大军涌入满目疮痍的君士坦丁堡,或者说伊斯坦布尔时,中世纪这段几近千年的历史最终落下帷幕。


他将如闪电般归来


上帝不允许我在没有帝国的情况下像皇帝一样生活。

当我的城市沦陷时,我也会随之倒下。

谁想逃,就让他自己去吧,谁准备面对死亡,就请他随我一起。

——君士坦丁十一世想对逃跑的人说


君の名は


景泰四年,也就是公元1453年,中国正处于明朝统治时期。三年前,明英宗在1449年因土木堡之变被瓦剌俘虏,其弟朱祁钰登基为景泰帝。

自476年开始至1453年结束,中国先后经历了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宋朝,元朝,明朝,此时期可谓时间跨度之长,时间经历之久。

所以细细想来,我们能随意的将人类文明史中占据如此长久的一个时代随意的归类为光明与黑暗吗?


中世纪的黑暗


猎巫运动

BBC《糟糕的历史》


关于中世纪的黑暗体现在哪些地方,我想信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了,诸如“猎巫运动”。

猎巫运动是指在中世纪晚期至近代早期,特别是15世纪末至17世纪期间,欧洲和北美洲发生的大规模迫害和处决被指控为巫师的人。这一运动涉及广泛的社会恐慌、宗教狂热和法律审判,导致了成千上万的人被审判和处决,其中约75-80%的被指控者是女性。

这一比例在一些地区甚至更高。而年老的妇女特别容易成为指控的目标,尤其是那些贫穷、孤独、或在社区中边缘化的人。

许多人将猎巫运动与中世纪混淆,可能是因为中世纪的宗教迷信和迫害异端的行为广为人知。但实际上,大规模的猎巫活动在中世纪晚期才开始,并在中世纪结束后(15世纪末)达到高峰。

1484年,教皇英诺森八世发布《巫术通谕》,授权教会官员调查和审判巫师。1486年,海因里希·克雷默和詹姆斯·斯普伦格出版了《女巫之锤》,成为猎巫运动的重要指南。如果按照1453年作为中世纪的结束,那其实大规模的猎巫运动真正展开已经距此三十余年了。

对猎物运动的解释,是因为这一时期的欧洲经历了瘟疫、饥荒、战争和社会动荡。人们试图通过寻找替罪羊来解释这些灾难,巫师被认为是这些不幸的罪魁祸首。而中世纪和近代早期的欧洲社会普遍相信巫术和魔法的存在,巫师被认为能够与恶魔订立契约,施行害人的魔法。

而其中比较关键的一个原因则是因为16世纪的宗教改革和反改革运动导致了天主教和新教之间的激烈冲突。各派宗教势力强调对异端和巫术的镇压,认为巫术是对基督教信仰的威胁。


宗教


深居罗马的教宗也能把手伸进我的口袋


说到欧洲中世纪,那么不得不提的就是基督教。关于基督教,我们事实上一般说的都是基督三大教中的天主教,因为中世纪西欧大多数国家都信仰天主教,如当时的法兰克王国,神圣罗马帝国,英格兰,意大利诸城邦和国家,西班牙等等。

中世纪的“黑暗”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宗教对社会生活和思想的严密控制上。教会不仅掌握了宗教事务,还深深影响了政治、法律、教育和科学,压制了许多不同的思想和信仰。

因为自丕平献土后,教权开始逐渐挑战王权的权威,教权与王权的对垒导致了频繁的政治动荡和战争,使得中世纪社会缺乏稳定和安全。封建割据现象严重,地方领主与中央权力的对抗加剧了社会的分裂和混乱。教会为了维护权威,对异端和巫术进行了严厉的迫害,导致大量无辜的人被审判和处决。经济困难、瘟疫和饥荒等社会问题加剧了社会矛盾,人民生活在恐惧和不安中。

而臭名昭著的宗教迫害更是中世纪的常客。


十字军对阿尔比人的屠杀


如阿尔比十字军,是由教宗英诺森三世为铲除法兰西南部朗格多克的卡特里派所发动的长达二十年的军事讨伐。1208年,教皇英诺森三世号召十字军镇压卡塔尔派,将他们视为对正统教义的重大威胁。十字军在南法各地展开屠杀和焚毁行动,不分男女老少。1209年,在贝济耶,十字军杀死了估计多达2万人。


又比如更加著名的圣女贞德


抱歉,放错了


圣女贞德


贞德是出生于法国农村的少女,13岁时声称在村后大树下受到天使圣弥额尔、圣玛加利大和圣加大肋纳的“天主启示”,要求她带兵收复被英格兰占领的法国失地。1429年,她解奥尔良之围并促使查理七世加冕,成为法国女英雄。1430年,她在贡比涅被勃艮第俘虏,随后被英格兰以重金购得并由宗教裁判所以异端和女巫罪判处火刑,于1431年5月30日在鲁昂处死。1450年代,贞德的母亲说服教宗重新审判,贞德于1456年被**。

其实宗教迫害不仅仅发生在西欧,同时期的其他国家也有所体现。

如阿拉伯帝国阿巴斯王朝时期,穆斯林统治者对异教徒增收的“吉兹亚”,即人头税。

12世纪末古尔王朝的将领穆罕默德·古尔在征服北印度的过程中,摧毁了大量的印度教和佛教寺庙,建立清真寺和***宗教学校。

公元841-845年,发生了“会昌法难”,即唐武宗灭佛。唐武宗发布诏令,开始大规模的佛教迫害行动,拆毁寺庙、焚毁佛像和经书,迫使僧尼还俗。同时,他也对道教和景教(基督教的一个分支)进行限制和打压,但主要目标是佛教。


道德习俗


一位维多利亚时代的艺术家的绘画,一个老人把他年幼的女儿带给他们的封建领主。


而有关黑暗的讨论也离不开性的自由。初夜权是指在封建社会中,领主对其领地内的新娘在新婚之夜拥有性权利的习俗或权力。虽然初夜权常常出现在文学作品和传说中,但历史学界对其实际存在性存在争议。

中世纪的欧洲实行封建制度,领主拥有对其领地内农奴的广泛控制权,包括土地、劳动和生活等方面的支配权。尽管有传说和文学作品描述初夜权,但在现存的法律文献和史料中,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这一习俗在欧洲中世纪普遍存在或被合法化。

作为一种性剥削,大多数学者认为,这类现象更多是局部的权力滥用和特定时期的社会乱象,而不是系统性或制度化的权利。在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有着类似的说法,只不过因为权利构造的不同,有时候并不需要特定的初夜权制度,领主、地主、酋长、皇帝等权利高层就可以使用类似权力。


哈布斯堡家族特有的“哈布斯堡下巴”

许多人对中世纪贵族盛行近亲结婚感到不适。虽然对经常用下半身思考的ck玩家们来说,这样的好处不言而喻。但无论是为了政治联盟还是保持血统纯正,现实中并不会触发“纯血”或“贵族血脉”的特质来缓解因为近亲结婚而导致的畸形。


  • 无情的繁殖机器


    作为古代稳固权力的一种手段,无论是西方的贵族还是东方的门阀,近亲结婚在历史上都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这种做法不仅有助于巩固家族内部的团结,还可以确保权力和财富不外流,维持家族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们无法用现代的道德观念去评判不同历史时代的人物和他们的选择。毕竟,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社会结构和生存环境,这些背景决定了人们在当时做出的决定。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看待历史。


    中世纪还有些什么


    作为一个跨度达千年的时期,中世纪当然也有其独特的文化瑰宝。


    教堂建筑

    中世纪的教堂建筑艺术独具特色,代表了那个时代宗教与社会的深刻联系。这些教堂通常采用哥特式和罗马式风格,展现出宏伟的结构和精细的雕刻。高耸的尖塔、飞扶壁和玫瑰花窗等设计元素不仅突显了建筑的壮丽,还象征了人们对神圣的追求与敬仰。内部的彩色玻璃窗、壁画和雕塑不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承载了圣经故事和宗教教义,使教堂成为中世纪文化与信仰的中心。


    游戏《刺客信条2》中的圣母百花大教堂


    从1296年由建筑师阿诺尔福·迪·坎比奥设计开始,到穹顶在1436年正式完成并进行了祝圣仪式,佛罗伦萨的圣母百花大教堂的建造历时将近140年,而外部装饰和其他附属建筑(如正面和门廊)继续建造了数个世纪,甚至直到1887年,教堂的正面才最终完成。


    游戏《圣殿春秋》中的王桥大教堂


    尖拱、飞扶壁和肋拱顶,再加上绞盘、滑轮、吊索等工具的使用,使得中世纪的教堂建筑在建筑领域“遥遥领先”。这些独特的建筑结构和复杂的施工技术,无论是在设计还是在数学理论的应用上,都展现了极高的智慧和艺术水平。在石匠、木匠、玻璃匠、雕刻师和画家等工匠几十上百年的努力下,一座宏伟的教堂才能最终拔地而起,成为历史和艺术的瑰宝。


    大学


    欧洲中世纪诞生的大学是现代高等教育的起源,它们奠定了许多今天大学仍在使用的学术传统和结构。

    如1088年建立的博洛尼亚大学、1150年左右建立的巴黎大学、12世纪早期建立的牛津大学、1160年左右建立的蒙彼利埃大学、1209年建立的剑桥大学等等,

    中世纪大学首创了学位制度,如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这些学位象征着学术成就的不同层次,成为现代大学沿用至今的重要制度。学位授予仪式和学术服饰(如学位帽和长袍)也源于中世纪大学的传统。此外,中世纪大学将学科分为文法、修辞、逻辑(艺术学科),以及神学、法学和医学等。这种学科分类方法逐渐演变为现代大学的学科体系,现代大学的文理学院、法学院、医学院等分支机构均可追溯到中世纪大学的学科设置。


    音乐


    中世纪音乐是古典音乐中的一个时代,包括用于教堂的礼仪音乐(亦称为神圣音乐),以及世俗音乐、非宗教音乐。中世纪音乐的种类包括独唱声乐,例如额我略圣咏(格里高利圣咏)和合唱音乐(由多个歌手同时唱歌的音乐)、独奏器乐、以及同时使用人声和乐器的音乐(人声通常配合乐器伴奏)。

    就音乐类型来分主要还是分为宗教音乐(格里高利圣咏,弥撒曲,奥尔加农)等,以及世俗音乐(吟游诗人音乐,民间舞曲等),使用维耶尓琴,鲁特琴,竖琴,长笛等乐器。而在部分远离中心欧陆地区也有其独特风格,如北欧音乐( 康特勒琴,哈登角琴等),凯尔特音乐(凯尔特竖琴,苏格兰高地大风琴,哨笛等)。

    中世纪的多声部音乐形式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复调音乐奠定了基础,而舞曲,弥撒曲等音乐形式也进一步发展,记谱法的出现也对古典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世纪的音乐创新和理论发展为后来的音乐在形式上不断丰富。

    不止古典音乐,中世纪音乐在而今的许多游戏中其实也都有体现。


    上古卷轴


    博德之门


    巫师


    许多架空世界的类中世纪背景游戏中的音乐都采用了中世纪音乐与传统音乐相结合的形式,如果说中世纪音乐比较遥远,那这些游戏中的音乐大家应该耳熟能详。许多架空异世界的动漫也经常使用具有中世纪音乐风格的中古调式与乐器,尽管可能结合了电子旋律与流行特征。


    无职转生


    fate



    文学诗歌


    十日谈


    公元1353出版的《十日谈》(Decameron)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作家乔万尼·薄伽丘所著的一本写实主义短篇小说集,其写实主义文学风格,对后来西方文学发展影响甚大。开启欧洲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之先河。



    神曲(Divine Comedy),是意大利诗人但丁·阿利吉耶里创作于1308年开始创作,1321年前后完成的长诗。《神曲》被广泛看作意大利文学的经典及世界文学的瑰宝其想像世界开创了现代小说的写实主义和自我描摹传统。


    还有诸如《罗兰之歌》,《贝奥武夫》,《尼伯龙根之歌》,《亚瑟王传奇》等史诗或者诗歌我便不一一赘述了。中世纪的文学作品也塑造了骑士的理想形象,并促进了骑士精神的传播和发展,无论是对荣誉、勇气和自我牺牲的崇尚,还是将荣誉感、忠诚和责任感作为道德的基础。作为价值观的底色,无论而今是何,骑士精神一向是被称颂和赞誉的。


    末言

    其实虽然上文对中世纪至今仍有影响的一些文化价值做出部分举例,但中世纪的制度、经济等许多方面依然令后人诟病。可历史不是跳跃的,历史一段具有连续性的线,没有时代可以脱离历史的轨迹单独存在,片面的描述一个时代黑暗与否是不具备历史意识的偏见。


    弗朗切斯科·彼特拉克


    ”每一位我所重新发现的古代著名作者,都是上一代的新罪证和又一个不光彩行为的证明。他们不仅不满足于自己的无耻的无所作为,还任由别人思想的硕果和祖先辛苦的劳作和缜密的观察写就的作品因为他们令人不堪容忍的忽视而消亡。”

    自十四世纪的彼特拉克提出“黑暗时代”的观点后,中世纪就被牢牢地打了黑暗的印记。没错,如果就现在而言,中世纪的确黑暗无比,吃人的资......吃人的地主,悲惨的农奴,畸形的封建贵族。ck3的游玩中虽然我是上位者,但偶尔也会突发奇想,不论时代如何改变,不论战争如何惨烈,不论王位如何变换——国王永远是我,而奴隶永远是他们。

    然而,这种现象并非只发生在中世纪。门阀、豪族等社会阶层在其他时代也存在,并且在某些方面可能更为强大。如果把“黑暗”这一标签应用于中世纪,那么它也适用于其他时代,甚至不止于中世纪。

    自罗马帝国崩溃后,中世纪的历史在学者的笔下就变成了一个“V”。中间或许会有低估,但也绝少不了上升期,因为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也用不了“技术大爆炸”的说法来强行解释其是一蹴而就的。一定是缓慢的积累与萌芽的成长最终才能变成参天大树。我们无法忽视中世纪在其中的影响地位。

    而作为“人文主义之父”的彼特拉克,也急需用中世纪的黑暗来对比文艺复兴时期的光明与进步,也就是“以前人之愚昧,凸显后人之智慧”。这种方法其实在历史上早已见怪不怪。

    中世纪有其局限性和挑战,但它也不乏是一个多变的时代,值得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夸大将一个时代冠以片面的“黑暗”标签实际上是一种对历史的不负责任。

    正确理解时代背景是认可时代人物选择的关键。作为一款另类的角色扮演游戏,许多玩家对其中中世纪角色的做法早已司空见惯,甚至抱着“就应该那样做”的态度。

    我其实向对这些人说——

    没错,就该这么玩。尊重历史,认可时代,受绝罚私通变态食人通*的谋杀犯野种们,做的不错。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