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產品線梳理清楚了,那誰來梳理一下紅米的產品線呢?

前言:在小米汽車發佈的節點,盧偉冰正式宣佈自己成爲小米手機總經理。而手下的王騰在河南的磨練過後也正式成爲了紅米手機的總經理。儘管有點出師不利,不過還算有驚無險。盧偉冰把自己KO的拳套交給你王騰,寓意接下來讓王騰繼續KO別人。可是後面的事情誰能預知呢?

在去年真我和一加的圍追堵截之下,一直作爲性價比的紅米經常守不住性價比的大門。k60時期科普的ip68、無線充等在K70上都消失不見,對於性價比用戶來說可能有點超綱了。不過好在沒有不好的手機,只有不好的價格。只要一降價銷量就蹭蹭的往上漲,只不過苦了衝首發的用戶。畢竟米衝高,關鍵年只能這樣安慰自己了。不過紅米的氣勢稍弱卻迎來了小米的銷量暴漲,小米13系列和小米14系列的成功讓小米的高端邁上了一個很高的臺階。

除了澎湃的改頭換面和手機基礎用料增加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小米產品線的成功梳理。之前小米爲了細分市場推出了很多系列:大屏幕的MAX系列、高端旗艦的MIX和note系列,其中的MIX系列由探索未知的全面屏甚至變成了摺疊屏。想法是美好的,但是用戶看了可能就發怵。到底該買哪個呢?機海戰術是好的,但是並沒有那麼好?

在市場的反饋下小米直接快刀斬亂麻,把這些盤根錯節的系列全部砍掉。如今只剩下了數字旗艦和civi女性手機,而且並沒有銷量的明顯下降梳理。除此以外後續維護起來也十分的方便,完全可以對標蘋果後續的系統推進。

小米作爲曾經的性比價衝高端,大家都理解。可是紅米作爲性價比機器,也需要區分那麼多系列嗎?盧偉冰時期紅米的產品線就經常讓大家摸不着頭腦,例如爲了對比榮耀推出的X系列。結果只有紅米10X這一款機器,後續該系列直接被廢除。

而在更早之前的還有雷總宣講的定位紅米高端的紅米PRO系列,也是隻出了一代就後遂無問津者了。在盧偉冰的K系列的K20Pro成功吊打小米9之後,K系列才正式成爲紅米的旗艦系列。

唯一不變的可能是作爲入門機的紅米數字系列,但是近幾年推出的系列卻有點讓人看不懂,紅米Note10Pro還能讓我窺見一二。但是之後Note 11T Pro和Note12 Turbo卻讓我有點摸不着頭腦,平常後綴加一個pro、s、plus和max,再不濟你來一個青春版和至尊版我還可以接受。現在搞成這樣,看手機型號如同閱讀理解一樣。實在讓人無法區分到底該選購哪個?

新官上任三把火,王騰的紅米和盧偉冰的紅米又有一些不同了。把後綴的turbo挪到了前面,而且單獨成了一個系列。turbo成了性價比機型,而原來K系列成了科技性能旗艦?難道紅米也有衝高的想法,到時候再切割出來一個性比價的藍米。我感覺目前的紅米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性價比的機器唯一的優點就是價格便宜,性價比的機器有必要區分的這麼細緻嗎?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