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全球最懂贴牌生意的企业是谁,南极人敢拍胸口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但若真论起百年老店如何彻底失去灵魂,飞利浦恐怕得亲自上场教学。
这家成立于1891年的荷兰老厂,起初是做碳丝灯泡的,慢慢混着混着,就成了欧洲最大的电气公司之一。你能想到的创新,它几乎都插了一脚:全球第一台医学X射线管、第一台电动剃须刀Philishave、第一盘磁带、第一张CD……哪一样不是当年的科技大事件?那个时候的飞利浦,是能跟西门子、GE正面硬刚的狠角色。
可谁能想到,这么一家创新发动机,最后却亲手把阿斯麦这棵摇钱树,像路边野草一样拔掉扔了。
上世纪70年代,飞利浦早早就摸上了半导体的门槛。1978年,他们已经搞出了光刻的早期雏形,本来有机会提前几十年吃下芯片制造的关键一环。结果高层一看:“技术是好,就是不赚钱,扔了吧。”于是1984年,飞利浦以象征性投入把光刻业务单独拆出去,连办公场地都没给,阿斯麦的第一批工程师只能窝在简陋的活动板房里干活。
这波战略性放弃,让飞利浦把最有前途的金矿拱手送人。阿斯麦最终成为全球唯一的EUV光刻机霸主,而飞利浦只能在医疗设备和剃须刀上苟延残喘。
更悲剧的是,飞利浦不仅错过了未来,还自己把脸给租出去了。近年来,飞利浦干脆转型成了一个贴牌工厂的logo供应商。飞利浦现在靠“卖名号”赚钱。中国市场上,随便搜搜,你会发现几十家贴着飞利浦logo的产品,空气炸锅、加湿器、音箱……然而没有一件是它自己造的。
更讽刺的是,有些小品牌借着飞利浦的壳在搞低价竞争,直接把飞利浦的“高端形象”打成地摊货。而总部却表示:“这很正常,我们靠授权费也能过得挺好。”——一句话暴露了所有野心的消失。
这跟联想还不一样。联想至少保住了PC和服务器的核心业务,把贴牌控制在非核心领域。而飞利浦呢?核心、非核心,统统出租。你只要交钱,飞利浦三个字就能贴你产品上。
要知道,当年飞利浦在全球专利榜上名列前茅,甚至还是日本企业眼中的技术偶像。可如今,它的“专利”,可能就只剩Logo的商标权了。
一边是阿斯麦年入千亿,站在全球芯片产业的金字塔顶端;另一边是飞利浦,忙着收授权费、靠品牌续命。这反转剧本要不是现实,编剧写出来都没人信。
百年辉煌,一夕成空。飞利浦本可以是西门子那样无所不能的科技巨兽,如今却混成一个高端点的“商标中介”。说到底,它败就败在对未来的短视、对品牌的滥用、对创新的麻木。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