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啊,這裏是肥狗,好久不見,今天和大家聊聊我和RTS遊戲的一段有趣的歷史。
讓我們沿着時間線回溯到十七八年前,在距今已經相對久遠的2004年,那個時候的我剛剛四歲,家住在一個二線城市的農村,而我也順理成章的上了村裏公辦小學的幼兒園。
由於上幼兒園也沒啥學業壓力,沒什麼事情的時候我就會從村裏的幼兒園偷溜回家裏,自己一個人有樣學樣的插上音頻視頻線偷偷玩表哥的遊戲機,之後的日子裏,我陸陸續續的遊玩了諸如《熱血籃球》(算是對《熱血足球》的承接)、《公路賽車》、《雙截龍》、《古巴英雄》等經典的紅白機遊戲。但最終我遇到了我再RTS遊戲世界的引路人,也算是RTS的鼻祖級遊戲——《沙丘2》。
初見這款遊戲還是在村裏小賣鋪的老闆兒子在那裏,說實在的當時就玩過一些動作遊戲的我,一看到控制一個個士兵攻城略地,操作戰車長圖奔襲,看着基地版圖不斷擴大,造防禦塔等一系列操作從和小夥伴的打仗遊戲中搬到了電子顯像管屏幕上,我直接就走不動道了,兒時誰還沒有一個指揮千軍萬馬征戰沙場的夢呢?在幼小的我的眼裏,這小兵+戰車,這建築建造,這戰爭迷霧,太有感覺了,只是那個時候的我也不敢說話,生怕打攪到他就不玩了我也沒得看,就湊在一旁安安靜靜的看着。
可能是當時我那個傻不拉幾的樣子太明顯了,也可能是我被爺爺叫回家喫飯的次數太多了,小賣部老闆發現了這個被《沙丘》迷住的小屁孩,以一個大人的視角幾乎一瞬間就明白了我久久駐足的原因,或許是對我癡迷的同情,亦或是同鄉人之間的熟絡(現在我猜更多的是對他兒子學業上的鞭策與拷打),這張卡帶在他兒子上學之後幾經大人之間的輾轉最終到了我的手上。可惜的是時間真的有些久遠,卡帶也隨着搬家遺失。
站在十幾年後的今天回看,《沙丘2》確實也是一衆遊戲中鶴立雞羣的存在,在相對受限的圖像和計算性能的前提下,《沙丘2》能做到不同車輛兵種,防禦建築,資源採集,甚至多線操作、超級武器,這都是年幼的我難以想象的事物,同時大家或許也能想象到我如獲至寶般信息若狂的表情,玩的時間長了,“Our base is under attack!”這句語音也牢牢地烙印在了我的心裏。(只能說西木工作室在RTS遊戲領域確實很強,EA確實也不做人)
隨着時間不斷流逝,家裏遊戲機被有“大後腦勺”(電子顯像管顯示器)的電腦取代,家裏也隨即通了網。那個時候我爹還是一個30出頭的小夥子,爲了追隨潮流,腦子一熱花了一大筆錢自己攢了一臺臺式電腦,有着在當時超大的200多M內存,光驅軟驅一應俱全,還有一個用料相當奢華的帶有一個巨沉中控的電腦音響,最重要的是,隨機附帶了兩張光盤,一張是《抗日·血戰上海灘》、一張則是《帝國時代黃金版》,它們爲我打開了電腦遊戲的大門。
在那個上網需要用電話線,家裏固定電話一響就直接斷網的時代,我真的沒有什麼能夠在網上下載遊戲的印象(當然也可能是年齡還太小),絕大部分遊戲都是通過哥哥或者我爹買來的一般10塊到15一張的盜版遊戲光碟進行接觸的。當年我爹也算是較早一批的遊戲愛好者,買電腦估計也是想玩遊戲,技術也相當過硬,早年間我還曾經見證過他一命通關血戰上海灘的壯舉,要不是他老人家,或許我也不會這麼早的去接觸電腦遊戲。
電腦剛到家裏那會基本上都是我爹佔着電腦玩,每天就在那裏悶頭打小日本,偶爾累了的時候就會把在一邊看着的我抱在他腿上,手把手叫我打血戰上海灘,怎麼用鼠標,怎麼按鍵盤上的123456換槍,也算是對我進行最初的電腦使用技能的培訓(我現在覺得他是想向我媽較差:看,我這半天遊戲沒白玩,至少我教會兒子怎麼用電腦了)。當我熟悉了操作可以自己一點點開始玩了之後,他就不用再一邊看着給我指導了,累了就躺在一旁的牀上睡大覺,稍微有點精神了就他一命我一命交換着來玩。
只不過那個時候我對FPS遊戲沒啥天賦的問題已經顯現了,即使是開了簡單難度我也老被舉着武士刀的武士左右橫跳然後近身亂刀砍死,別說預瞄了,定點的鼠標定位都還不能做到十分的精準,甚至人一多都不知道誰在打我。印象中血戰上海灘裏有一個日本武士的boss,站在我的頭頂左右移動搓刀召喚分身下來砍我,我就在那裏拿着衝鋒槍突突突亂掃,然後子彈用完了就剩個小手槍被亂刀砍死,卡關了無數次之後破防大哭,一度也被我爹當作飯桌上的玩笑談資。(似乎我也是在上了初中之後,有一次玩心大發,重玩這款遊戲開了“god_on”作弊之後才通了關)。
既然在《血站上海灘》上喫了癟,那我就換一個遊戲玩,這個時候金色的《帝國時代黃金版》就成了我的心頭好,可早些年的帝國時代漢化都是繁體字,雖然國內讀起繁體中文來並沒有太大障礙,但對於一個正在識字的小屁孩來說還是有着不小的挑戰。然而對新遊戲的探索欲驅使着我,讓我求我爹教我操作,根據自己學過的漢字來猜繁體字的意思(畢竟有些字繁簡差的不多),碰到實在不會的字就問我爹或者自己去翻字典,磕磕絆絆中我逐漸一點點上手了《帝國時代黃金版》。
站在現在來回看這部帝國時代,那張光盤裏所謂的黃金版,其實應該是Age of Empires和Age of Empires:Rise of Rome Expansion兩個版本的整合,畫質不能說是很好,也是真心有些簡陋了,但帶給我的震撼其實絲毫不差於在遊戲機上初見《沙丘2》。
兒時的我,對於RTS實際上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判斷標準和認知,只是簡單地把在遊戲機上玩過的《沙丘2》、和發小用玩具兵人擺出來的沙盤、和小夥伴們玩過的打仗遊戲籠統的歸在了一起,我享受這種步步爲營,調兵遣將,擴張領土,最終兩軍決戰的感覺,滿足了年幼的我的征服欲和領導欲。而在初次體驗《帝國時代黃金版》之後,與上文這些娛樂活動完全不同的體驗重新豐富了我對RTS的認知。
首先是從2D到2.5D視角切換帶來的視覺衝擊,單位變得更加立體了,細節也比《沙丘》更加豐富(雖然還是像素畫),建築也有着各自文明的特色。除此之外,相比於手柄操作需要左右搖動搖桿來鎖定單個單位進行操作,鼠標則可以框選全部單位集體行動,執行效率就高上許多,遊戲體驗也好。印象最深的是在那個版本里造的投石車可以站在城牆後面隔牆輸出,而且石牆相當的堅固,於是我特別喜歡從家裏修城牆修到AI家門口,然後把AI圍起來外面放上一圈投石器,一個建築一個建築挨着拆,相當的過癮。
同時,《帝國時代黃金版》也是我第一個玩過的有着不同資源採集的RTS遊戲,只不過那個時候的我對採集資源的農民數量分配並沒有一個詳細的規劃,想來就是水多加面面多加水,哪裏不夠採哪裏,記得有些地圖上會隨機分佈一些大象之類的野生動物,遊戲裏的農民能三兩下把它弄死採集肉,着實令我大開眼界。
可能是年齡小沒啥複雜想法的緣故,也可能是修城牆給我的正反饋太多,我玩黃金版時並沒有去學習諸如騷擾、雙線甚至多線操作,補農民拉戰線等現在RTS遊戲的基本操作,往往是攢上一大波步兵騎兵戰車戰象一股腦all in式打法,也不知道及時補兵,有的時候能夠正義一拳打贏AI,有的時候就會被普通AI拉扯耗盡兵力然後反打,雖然屢遭失敗也不想着提升技術,偶爾的一局險勝都會讓我高興好久。
當然隨着我的年齡也不斷增長,遊玩時間不斷增加,技術也自然而然在提高。繼黃金版之後,我也陸陸續續接觸了紅色警戒共和國之輝、尤里的復仇,驚歎於只有一種資源,建築轉好直接建造的暢爽操作的同時,又聽到了早在沙丘時就深刻在記憶中的“Our base is under attack!”,曾經也和我爹浩方上聯機北極圈2打6家冷酷,看着那個時候的我爹熟練的坦克拆橋,工程師+防空車偷家,拖着我這個菜雞贏下比賽,現在看來屬實是感嘆不已。同樣的,我也體驗遊玩了諸如要塞、近距離作戰等遊戲核心玩法各不相同的即時戰略類遊戲,這些風格內容迥異的遊戲極大的拓寬了我的電子遊戲視野(至少是RTS一類的遊戲視野),它們支撐起了我豐富多彩的童年時期(雖然我FPS仍然很菜,CS1.6還是被暴打)。
時間來到07年,我上了區裏的一所公辦小學,家裏的電腦也插上了網線,固定電話也變成了小靈通。在我爹的指導下我學會了二指禪打字和網上衝浪,更高的帶寬和早年間相對友善和大佬雲集的遊戲論壇爲我開闢了一個全新的天地。印象中52pk成了我最常使用的下載網站(似乎那個時候P2P下崽器好像還沒有那麼猖獗),迅雷還有mini迅雷版本,貼吧有着整理完備的攻略帖子,而在這樣一個黃金時代,我接觸到了《帝國時代》系列的第二部作品《帝國時代2:征服者》,那個藍帽子圖標直到現在還讓我記憶猶新。
雖然在此之前我已經玩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紅色警戒,黃金版簡陋的畫風已經沒有辦法入我的法眼,被我晾在一旁,打開遊戲的一瞬間有些許的緊張,但上手體驗之後,那種熟悉的感覺和對新內容的驚喜讓我懸着的心放了下來。
誠然,2代在當時一衆遊戲中的畫面上算不上頂尖,遊戲內貼圖有很嚴重的顆粒感,但相比於前一代作品的馬賽克堪稱質的飛躍。而個人體驗最佳的部分,當屬遊戲中的戰役內容,發黃的地圖上插有一個個旗子或者放置着物品,對應一個個關卡,一股濃郁的文化氛圍撲面而來。關卡在設計上也並非千篇一律的推平敵方基地、消滅全部敵人,而是有着特有的任務目標和注意事項,讓玩家在遊玩中不至於熱情消退。
不僅僅是戰役設計上的優秀,2代在新手教程上更是費盡了心思,小到單位移動、資源收集,大到分線對抗事無鉅細全都教給了你(印象最深的是2代似乎把資源收集專門做了一個教學關卡,只有蒐集到足夠的資源才能過關,當時我還疑惑了好久爲什麼逛遍了全圖都沒看見敵對勢力)。當然,2代最出彩的地方相比很多盒友已經知道了,就是那句“伐伐伐伐伐木工”(其實還有“建建建建建築工”),但對於我來說,這句鬼畜臺詞還在其次,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遊戲中每個文明對應的服裝和建築都有着現實文明的文化特色,單位集羣移動時會自動排列隊形,當你把騎兵,步兵,弓兵,戰車之類的戰鬥單位全部選中並移動時,他們會在行進過程中自動排成一個整齊的隊列,這樣的行軍方式讓我這種強迫症感到一種莫名的舒適。(可能是被紅警裏的鋼鐵洪流和蒼蠅的一樣的火箭飛行兵膩歪壞了......)
小學一年級的那段時間可以說是我最快樂的時光,每天放學回家草草寫完本就不多的作業,然後開始暢玩戰役,在瞭解了元代歷史之後,更是翻來覆去的去玩成吉思汗戰役,幻想着自己率領着鐵騎征戰四方的場面。
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再後來情況就急轉直下,上了二年級之後,我媽發現我老眯起眼睛湊在電視機前面看電視,去眼科醫院一查,近視+散光160度,直接完蛋,小小年紀做了散瞳然後帶上了一副眼鏡。爲了保護我的視力(可能我媽早就看我不爽了),家裏的電視和電腦就此封存,我爹也收手不玩,生怕我心裏不平衡,一年到頭可以玩遊戲的日子掰着手指頭都能數清,偶爾也會趁着父母外出偷偷打開電腦玩上一會,也不可避免的被發現然後受到皮肉之苦。上學時在閒暇之餘,我也會在作業本上畫出幾個拿着刀槍的火柴人,嘴上模仿着鐵器碰撞的叮叮噹噹聲,來腦補一場曠世持久的大戰。本以爲近視只是暫時影響了我遊玩遊戲的時間,可沒想到後來玩遊戲的機會卻越來越少。
再後來,上了初中,爲了我的前途,父母給我定下了考上重點高中的目標,我那個時候說實在的對自己的未來也沒啥明確的打算,渾渾噩噩的被動接受了爹媽的安排。隨之而來的就是愈來愈重的學業壓力,儘管家裏的電腦早已對我放開,但說實在的絕大部分的時間都奔波在各類輔導班中,僅剩的一點在家裏的時間也真的是有心無力,曾有一段時間聽說帝國時代3破解版很好玩,心動了好久,但一坐在電腦屏幕前眼皮子就開始打架,也就直接放棄遊玩了。偶爾看到我爹會自己打開紅警晚上一盤1v7的冷酷北極圈,好像他的操作也不像往日那麼犀利了。
經過初中三年的艱苦奮鬥,我如願考上了盒友耳熟能詳的衡水某中學。只能說上大當了兄弟們,在這裏沒有初中時爹媽描繪的鮮花與掌聲,有的是比我更聰明的學神,比我更卷的學霸,比初中更大的學業壓力,更嚴格的管理模式,以及一個虛無縹緲的名牌大學夢。那段時間真的很苦,別說遊戲,就是停下來喘口氣的想法也不敢有,因爲身邊的人都在卷,你時刻有一種被落下的恐懼。不過這段時間也算是我最爲純粹的時期,有的只是單純的學習和奮鬥,年幼時對遊戲產生的熱愛以及對RTS的執着被我深埋在了心底,但火種仍在,只要有了合適的環境,就會燃起熊熊的烈火。
終於,來到了大學,我擁有了人生中第一臺筆記本電腦,父母也開始讓我自己做決定,曾經埋藏在心中的那顆火種,讓我在大學選擇了計算機專業。好在高中老師沒有騙我,大學的生活只要你想輕鬆,那一定會過的十分愉悅。儘管與遊戲久別重逢這麼多年,但結果是好的,我也算知足了。
在這輕鬆快樂的四年中,我接觸到了steam這樣一個遊戲平臺,也明白了正版遊戲和盜版遊戲的區別,從一開始等着跟着史低買精挑細選遊戲到第一預購《2077》,見證了帝國時代2決定版的發售,也看到了星際2的停止更新,雖然我的遊戲操作早已不復當初,但我對帝國時代的熱愛依舊不減當年(同樣的FPS還是和小時候一模一樣的菜)。
時間來到一年前,2021年的10月,帝國時代4在steam上發售,
雖然2017年我上高中沒有趕上科隆遊戲展《帝國時代4》的公佈,但也在上了大學之後第一時間添加進了願望單。在解禁之後進行遊玩時,或許是我錯過了《帝國時代3》和2代決定版的緣故,4代的畫面竟然給了我一種最熟悉的陌生人的感覺。遊戲界面的質量比印象裏的二代好上了不止一個檔次,細膩的油畫風格質感主界面讓習慣了老版本顆粒畫風的我產生了些許的不適,流暢的菜單切換動畫效果和鎏金質感的文字以及圖案說明讓我不由得感嘆:時光荏苒,歲月境遷。十幾年的時間,遊戲在畫面表現上得到了質的飛躍,當然這一方面受益於當今計算機硬件的突破和提升,另一方面也離不開負責製作本作的水雷社在藝術設計上的用心程度。
當然,僅僅從菜單界面看上一眼就開始稱讚總會有尬吹的嫌疑,但遊玩過戰役之後玩家們或許才能懂得製作組的用心良苦,早在《帝國時代2》的戰役中,開發組當時使用的是滾動文字+朗讀的方式,在每一場戰役開始之前簡要介紹本次戰役的歷史背景,讓玩家通過腦補來補全整個故事。但《帝國時代4》的戰役可以說是“買紀錄片送遊戲”,在每一場戰役的開頭和結尾都會有一段相當高質量的視頻素材,其中包含着各種史料和實地拍攝視頻。
這些過場視頻使用類似AR的技術,在現代的場景中模擬出了千百年前的戰鬥場景,和2代讓玩家代入角色不同,4代通常以一種觀察者的角度來敘述整個歷史。你可以看到士兵武器的製作過程,甲冑的每一處細節,歲月帶給溫莎城堡的變遷,文明的崛起與衰落,當然你也可以找到渝李紀串串香飯店(不是)。每一場戰役的勝利帶給玩家的並非是力挽狂瀾的成就感,更像是歷史重現一般的深邃和震撼。(此外吐槽一句,儘管我打贏了紅警裏的每一關新戰役,但是爲啥我的陣營還是節節敗退啊)
不僅僅如此,遊戲全程本地化的配音更加拉近了玩家與遊戲之間的距離,在一款國外製作的遊戲中聽到一聲熟悉的普通話真的讓人大爲振奮。你以爲這就完了,而當你進入遊戲之後,你會發現,不同文明對應單位的語音製作組也花費了一大番力氣,單拿中國陣營舉例,在4個不同時期,單位的語音會從古漢語逐漸過渡到貼近普通話。這種對細節的打磨纔是真正讓玩家感動的地方。
當然,出彩的配音並不意味着完美無缺,雖然配音花費了不少心思但說實在的,中國單位語音的文本還是透出一股弄弄的機翻味道,“我們必須守護我們的土地”、“要動身了”如果翻譯爲半文言文可能表現效果會更加出色。
在細節部分的努力,並不意味着核心玩法的縮水,《帝國時代4》並沒有因爲在細節部分花費過多的精力進而影響遊玩體驗,遊戲在繼承了核心玩法的同時又進一步進行了創新。《帝國時代》系列熟悉的肉、木、金、石四種資源得到了保留,同時兵種更加豐富,每種文明也有了更具特色的外觀,每個文明的特性也更貼近自身文化特點。蒙古的所有建築都可以變爲小車拉走,中國可以建造村落(外觀看上去好像客家土樓)來提供大量的人口。除此之外,每個國家都擁有不止一個自身文明的特色兵種,例如中國擁有一次性可以連續發射3跟弩箭的諸葛弩兵和移速更快的盛唐武士。
在繼承了核心玩法的同時,帝國時代4又在2代傳統征服勝利和奇觀勝利的基礎上對玩法進行了創新,4代的地圖上大致對稱的分佈着數座“心靈信標”——聖地,當一方玩家使用宗教單位佔據全部聖地之後,會出現類似紅色警戒蘇聯方新戰役“大蘋果”一關一樣的倒計時,在倒計時結束後防守的一方成功守住所有的聖地,則會開啓全圖的“心靈控制”,並獲得勝利。多樣的勝利方式讓遊戲中的對局有了更大的戰略縱深,並不會讓我孫哥“一切戰術轉換家”的思想大行其道(但是仍然有用)。
而在遊戲實際畫面表現部分,水雷社對遊戲也進行了深度的優化,遊戲在全高與全低畫質下的佔用資源量有着顯著的差異。爲了儘可能的提升性能,全低畫質在建築物的細節上做了很大程度的捨棄,甚至不惜直接替換模型。這樣做雖然更加費時費力,但是換來的是即使並非一線配置的電腦,在4v4全200人口依然能夠保持流暢的對局體驗。
可以看到在高畫質情況下,麥田坐下的這個樹被替換爲了一顆細節更豐富,顏色形狀都不同的模型,同樣的其他建築的細節和建模差距也相當明顯。
當然,雖然遊戲在畫面表現、玩法創新、遊戲體驗上都做出了一定程度的努力,但也並非盡善盡美。遊戲中我個人認爲每一個文明陣營的平衡還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間。作爲一箇中國玩家,在選擇文明方面當然經常選擇養育自己的“聯通”(帝國時代4中中國陣營的標誌物選擇了中國結,與國內三大運營商之一的聯通一致,因此帝國時代4中國玩家常常戲稱自己是聯通玩家)。
但即便是有一定RTS經驗,並且知道中國文明需要前期抗壓的我,在1v1的多人遊戲中,也是被高貴的法國騎士、燒家的蒙古騎兵、手長還能造攻城器械的英國長弓兵打的喘不過氣來。由於在設定上中國陣營的大部分特色單位都被放在了後面兩個時代,前期的對抗能力實在是不盡人意。在遊戲剛發售時還沒有天梯,似乎也沒有官方的統計數據,但但是看着B站帝國時代4教學裏評論區玩家一半在說玩中國被暴打,一半在說別玩中國,可見平衡性工作仍然任重道遠。
不過這種問題肯定不會對我造成多大的影響,在學習了一段時間B站大佬們的思路之後,我總結偷學了一手中國無金狗官上宋金馬一波(星際玩家可以參考兩礦狗一波),主打一個前期騷擾然後前中期正義一拳一波推平。在那個大部分中國陣營玩家都在門口拍大地堡(烈日甕城)主打城市化的大背景下,這種偷雞策略往往能打對手一個出其不意,也獲得了不少勝利。
當然了,中國在1V1雖然弱了些,但在2V2、3V3、4V4這種人數越多的對局中的表現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更多的玩家意味着更大的地圖,更復雜的地形。由於《帝國時代》在時代上的設定,沒有空中單位,也就意味着玩家們集結部隊和轉移戰線需要更長的時間,也就給了前期弱勢的中國更多的發育空間。
當時我找到了一個同樣是RTS愛好者的學弟,他主玩法國蒙古這種前期強勢陣營,而且操作不俗,我們兩個強弱互補(實際上是他一個拖我一個只會種田不會運營的菜雞),在多人遊戲中收穫了不少的歡樂。
可惜的是,歡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我們兩個人的配合還沒有打磨至臻,過年之後接踵而來的畢設,答辯,收拾行李等一系列的事情陸續到來,佔據了我近乎全部的業餘時間,很多時候忙碌了一天疲憊不堪的我坐在電腦前,看着QQ上學弟發來的邀請,也只能苦笑一聲找一個理由推脫,繼續去忙着自己的事情,《帝國時代4》也在不久之後被我卸載靜靜的躺在庫裏喫灰。
之後時間就到了現在。
大四畢業之後我開始準備考研,爲了收心也就很少打開steam玩了。這次正趕上小黑盒的《帝國時代4》的評測,於是有感而發。心血來潮登上steam重新下回來這個遊戲,發現剛好是一週年的時間,多了兩個文明,中國的村莊不再受到時代限制開局就可以建造了,火長矛被削了,諸葛弩被加強了,天梯有了排名,不出所料官方統計數據中中國陣營在新手階段勝率確實是墊底,還是一如既往的前期弱勢。然而再次上手開啓了一盤4V4,8個玩家還是有5個聯通。
然後就是熟悉的被暴打,雖然在韓服但是聊天框裏都在用中文交流,再看看好友中的那位學弟,兩個月前打完了全部的戰役之後再也沒有上線。
寫到這裏,看到疫情被隔離在家的我爹用我剛上大學的筆記本還在玩着xp時代的紅警,一如既往的1v7北極圈,一如既往的拆橋,防空車+工程師偷家,只是按鍵盤鼠標的手速早已不復當年。
一切都是那麼的熟悉,但又讓我實實在在的感受到了歲月的變遷。有些東西似乎改變了,有些東西似乎
始終如一。
最後感謝小黑盒提供的激活碼。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