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流:單套件無光199元 RGB219元 成品279起 單模壓鑄鋁坨坨
今天要介紹的鍵盤可能會有些許不同,不是因爲別的,就是因爲這個配置。放眼目前已經出了的一些性價比很高的鍵盤,即使成品一套全算下來,也只需要200甚至不到,更別說配置上也基本是拉滿了,而這個鍵盤你額,光是套件就需要快二百塊,更別說還沒算上軸帽,這也就算了,還是沒有RGB和三模的套件。
這放在之前或許還有人買,但在今年各家的卷王都出來過後,應該是銷量慘不忍睹?不,反而在前幾個月上架即脫銷,後面也都是每補一次貨上線就沒。相信說到這裏即使是不怎麼關注鍵盤的盒友也都知道是什麼鍵盤了,沒錯就是來自LEOBOG的首款鋁坨坨鍵盤——LEOBOG HI75:
開箱:
這個外包裝是我目前測評過的鋁坨坨中包裝最好的,沒有之一。中間點明瞭鍵盤的型號以及賣點,旁邊則是有太空的一些團點綴,至於爲啥會有這個元素呢,我們後邊再說。
配件:
- 防塵罩*1;
- 說明書*1;
- 拔軸拔鍵器二合一*1;
- 編制彈簧線*1;
- 一些雜七雜八的裝飾*1;
- 同款增補軸體*2。
打開盒子後首先看到的就是位於下方的那張卡片,但注意別丟掉,上邊有關於旋鈕的說明;其他配件也都挺不錯,尤其是數據線,給的是一個淡灰色的編制彈簧線,即使是做裝飾也不會顯得很難看。
鍵盤本體:
HI75採用的是75%配列,也是目前低價位鋁坨坨中最實用的一款配列(另外一款配列是65%),在鍵位上採用的是81+1的排列,即81顆按鍵+1旋鈕。
旋鈕方面採用的依舊是之前K81的方案,整體採用的是兩層結構,中間LOGO部分和外層轉動的部分是分開的,好處就是中間的LOGO不會隨着撥動旋鈕而轉動,壞消息是如果想換的話非常麻煩。整體轉動的手感有點類似之前講過的S75的錶冠級旋鈕,但這個的表現會稍微松一點;按壓的手感還不錯,但因爲編碼器是固定在PCB上邊,如果按壓旋鈕的話旁邊的按鍵也會隨着下陷,這點比較差。
旁邊的編輯鍵是保留了四個,一列排開,沒有佔用F區的位置,這點很好,旁邊就是指示燈的位置,整體從觀感來說比較片上,而不是目前常見的適中的位置,看久了感覺比較奇怪。
方向鍵照例是做了下沉處理,旁邊的功能按鍵保留了三顆1u長度的。
比較與衆不同的點在ESC旁邊,能看到加了一個金屬銘牌,上邊的圖案就是剛講到的外包裝上面的太空元素。
邊框處能看到,邊上是沒有做倒角的,只有四個角上能看到偏圓滑,如果手腕上期壓在這裏的話可能會比較難受。
後側面沒有什麼圖案或是裝飾,只有靠右側的位置有一個Type-C口,旁邊空了這麼多難免會讓人聯想到後續會不會推出三模版本。
背面中間的位置,由原先的貼紙換成了帶有星環的星球圖案,貼紙當然也沒少,只不過跑到下面去了,旁邊還是K81的設計語言,兩個大腳貼+兩個小腳貼,沒有雙段腳撐。
覺得太單調的話可以考慮把附贈的裝飾貼紙貼上,或者自己購買一些喜歡的進行DIY。
鍵帽:
鍵帽目前只有一個選項,就是這套奶白紫,實際上配色應該都已經審美疲勞了,但沒辦法,確實百看不厭。
鍵帽整體是三拼色的色彩搭配,材質爲PBT,工藝則是雙色注塑,高度方面有兩個版本可選,一種是原廠高度,另一種就是我這款MDA了,這一套也是之前說過的偏矮的MDA球帽,無論是看還是用都非常不錯,但如果是用習慣別的高度的鍵帽了再用這一套鍵帽可能會覺得不太適應。
軸體:
軸體方面同樣是有三種可選,分別是新出的冰青軸以及之前備受好評的靈動軸V3和積木軸V2,這三款軸體可以說各有各的優點,分別是有聲段落軸、線性軸和提前大段落軸體。
我這一款是靈動軸V3,也是這裏邊唯一的線性軸體,整體的順滑度非常不錯,搭配HI75套件的填充所展現的聲音也很不錯,但並不是目前很火的麻將音之類的,如果想要麻將音可以換一套聲音偏悶的軸體。
拆解:
HI75外殼沒有螺絲孔還是很不錯的,固定方案是採用了K81的方案,需要將鍵帽拔掉才能看到螺絲,再將旋鈕撬開就可以繼續拆了。
結構:
- 旋鈕;
- 上蓋;
- 橫向開槽PP定位板;
- 單鍵開槽PCB;
- 底殼。
旋鈕正如上文所說,是單獨的兩個零件,要拆下來的話需要一點技巧外加一點力量,整體手感方面很不錯,不過唯一可惜的就是編碼器是直接集成在PCB上,按壓的時候會晃動。
外殼方面,HI75採用的是先壓鑄後CNC的鋁合金外殼,表面顏色是使用噴塗工藝進行上色,細膩度方面會略差一點,但整體能更好的突顯是金屬材質也還算不錯。
定位板方面應該是這款鍵盤爲數不多的一個小缺點,也不算是很大的缺點吧,但還算比較難受的一點,在裝軸的時候有可能因爲力氣過大而使定位板產生形變,畢竟是PP材質。開槽方面選用的是目前最主流的橫向開槽,在軟彈性以及手感和聲音方面有所提升。
衛星軸方面採用的是LEOBOG自家的鋼板衛星軸,整體的素質很不錯,雜音以及鋼絲音基本是聽不到的,同時可以看到空格處填有棉條,能有效抑制敲擊空格時產生的空腔音。
PCB方面選用的是單鍵開槽,外加全鍵軸座熱插拔+RGB的方案,也是目前最主流的方案,軸座方面,選用的是LEOBOG自家的軸座,之前似乎沒在其他鍵盤上搭載過,但作爲日常使用沒事換個軸的話也夠用。燈位方面,選用的是下燈位,注意有無光和RGB版本,無光版本是沒有RGB的。
雖然是隻有一個Type-C口,但LEOBOG還是做了分離小板,通過螺絲固定在底殼上,用排線連接PCB,要是旋鈕也可以做成這樣就更好了。
填充:
- PORON夾心棉;
- PORON軸下墊;
- PET聲優墊(僅RGB版本);
- PORON底棉;
- PET底墊。
填充方面,沒有因爲價格低而進行閹割,可以說是目前最頂級的填充之一,不過要注意的是PET聲優墊僅搭載在RGB版本上,無光版本是沒有的,我個人更建議+20上RGB版本的。軸下墊採用的並不是常見的IXPE而是PORON,這種材質的軸下墊能讓聲音更悶,而不是IXPE的脆響。
延遲:
總結:
作爲目前可能是價格最低的鋁坨坨套件(成品),HI75各個地方的表現都是很讓人滿意的,無論是聲音亦或是手感,HI75都能讓人滿意。雖然外殼是壓鑄,但結合整體的外觀以及表現,似乎也不是不能接受,更何況最重要的還是199起售。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