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召喚:現代戰爭III 2023》A卡測試和體驗,7700 XT可暢玩4K

你的COD情懷還在嗎

和去年一樣,今年的《使命召喚:現代戰爭III 2023》(以下簡稱COD20)也是隻要預購就能提前遊玩劇情模式,硬核也是早早就把它收入囊中,不過似乎“使命召喚”這個世界級IP也開始擺爛了,在進入遊戲之前,就聽到有不少玩家的負面評價,比如流程過短、關卡湊數、違背理念的開放式作戰任務等,從COD4就一直沒斷過這款年貨了,硬核撐着僅有的情懷,且滿懷複雜心情還是點開了遊戲。

經過半天時間,硬核已經通關了劇情模式,此時此刻只能用五味雜陳四個字來形容,在本文最後將會分享一下體驗感受,這篇內容也按照以往慣例,先針對A卡測試一下游戲的硬件需求到底是怎麼樣的。


硬件介紹和準備說明

第一款是來自旗艦級的藍寶石RX 7900 XTX超白金OC,外觀採用銀灰色金屬導流罩+兩側靈動島RGB燈條設計,擁有七根鍍鎳熱管、真空均熱板、鋁鎂合金框架等豪華用料,是目前AMD最強旗艦非公之一。

第二款則是定位次旗艦的藍寶石RX 7900 XT白金版OC,外觀風格主要是採用紅線點綴更爲簡潔,也符合AMD主題色,擁有14層PCB、鋁製電容、17相供電等高規格用料,4K玩家選擇它性價比挺高的。

第三款是高端定位的藍寶石RX 7800 XT超白金OC,外觀設計延續了這一代超白金家族金屬質感,設計有單側靈動島光效,還加持了5根鍍鎳熱管、快拆式飛翼軸流扇、合金框架等設計,用料做工也是相當不錯。

第四款則是中高端定位的藍寶石RX 7700 XT白金版,外觀還是採用白金版代表性的紅色元素進行點綴,大尺寸雙飛翼軸流扇的設計,也使之尺寸達到了280mm長,是一款精通2K分辨率的遊戲顯卡,4K分辨率尚可入門。

第五款則是定位中端的藍寶石RX 6750 GRE 12GB極地版,外觀採用完全純白的導流罩設計,加持刀刃式軸流扇、四熱管散熱系統,性能方面完全碾壓同價位的RTX 4060,至少能領先一個身段,是2K遊戲顯卡中相當不錯的性價比選手。

第六款是代表着中端級的藍寶石RX 6650 XT白金版,顯存頻率達到18 Gbps比之前6600XT高一些,外觀採用白金版黑底紅線的家族設計語言,雙風扇的規格讓它整體長度控制在240mm,主力1080P甜點,也可以作爲2K入門。

本次A卡測試當然還是在3A平臺下測試,處理器是銳龍7 7700X,搭配的主板是來自微星MAG B650M MORTAR WIFI迫擊炮,它整體採用了大面積黑色+灰色元素混搭,本身就不帶ARGB燈光風格低調,主板供電規模達到12+2相,其中CPU VCore部分最大電流支持到80A,可以完美帶動銳龍7000家族全系成員。

用來壓制銳龍7 7700X的CPU散熱器是微星MEG CORELIQUID S360,屬於目前微星旗下的旗艦級水冷產品,冷頭外觀採用鏡面形式的2.4英寸IPS顯示屏,可監測硬件的運行情況,內置水泵方案是第七代Asetek水泵,性能強勁可壓制高端CPU型號。

測試會使用到RX 7900 XTX這種級別的旗艦顯卡,這次平臺搭配的是微星MPG A1000G PCIE5這顆全模組金牌電源,它支持最新PCIe 5.0規範,擁有12VHPWR原生線纜最高可輸出600W,能滿足現階段以及未來旗艦級顯卡的供電需求,加上本身自帶十年超長售後質保,傳幾代硬件也是妥妥的。

測試自然涉及4K分辨率,這裏準備的微星MPG321UR-QD這款旗艦級顯示器來應對,它採用4K+144HZ高畫質電競屬性,支持G-SYNC技術,擁有原彩量子點技術加持,其P3色域高達97%,除了娛樂項目也能應付一些專業性需求,是一款全能型4K產品。

本次測試安裝的是AMD Adrenalin 23.10.2和23.11.1(最新)兩個版本的顯卡驅動,後者有針對遊戲進行優化前者則沒有,後面的測試環節將會看看兩個版本之間的幀數差異,操作系統是Windows 11 22H2最新版本,設置處理器銳龍7 7700X開啓PBO技術,搭配兩根DDR5 6000C34 16GBX2組成雙通道內存,並在BIOS中開啓Resizable BAR技術提升一些顯卡性能。


遊戲選項、FSR 2畫質對比和測試場景

來到畫面設置選項,印象中是從16代就一直是這種風格的UI設計,其採用的IW引擎和去年相比應該也沒有太大的變化,可調節的子選項超過20多個,畫質預設擁有最小、基礎、平衡、終極和極致五種方案可選,能夠覆蓋更多不同硬件階層的玩家,這一代也是沒有光線追蹤加持,硬核還記得只在16、17這兩代有加持光追,對於COD來說能去除光追其實也是正確的選擇。

COD20作爲最新的大作,最新圖像提升技術自然是加持了不少,它擁有INTEL XESS、NVIDIA DLSS、NVIDIA DLAA、NVIDIA NIS、AMD FSR 1.0、AMD FSR 2.1以及FIDELITYFX CAS,對於A卡來說,最好的消息莫過於遊戲現階段就能支持FSR 2.1,下面就來簡單對比一下FSR 2.1和原生的畫質區別吧。

遠景部分,截取4K分辨率,使用原生抗鋸齒無銳化

遠景部分,截取4K分辨率,使用FSR 2.1質量檔

從以上簡單對比就可發現,原生抗鋸齒的細節銳度是遠不如FSR 2.1質量檔,視覺上會有一種輪廓不夠清晰的感覺,甚至在一些線狀物品上不能很好呈現該有的樣子,比如建築物上電纜,FSR 2.1還能完整地渲染在畫面當中,而原生抗鋸齒是直接給抹沒了,當然對於一些年代過於久遠無法使用FSR 2技術的顯卡,也可以使用FIDELITYFX CAS來彌補一些銳度。

去年的COD19是內置了基準測試項目,而COD20目前屬於搶先體驗版本還沒有,硬核這裏就選擇了劇情模式中的冰原破襲關卡作爲測試場景,具體流程也很簡單,在雪地叢林中,首先給對面仍一顆閃光彈,然後架槍並使用熱成像瞄具掃清第一波敵人,這個場景幾乎是遊戲劇情中最喫顯卡資源的了,主要還是因爲光線會比較複雜,每一款顯卡均測試兩遍,取正常數據的平均成績。


三種分辨率及兩版驅動幀數表現

1080P分辨率,對於劇情黨來說,只需要RX 6650 XT就能滿足上百幀的幀數需求,FSR 2.1提升幅度在這些顯卡之中也是RX 6650 XT最大。而個人建議有條件最好上RX 6750 GRE 12,搭配入門高刷屏更爲穩妥,進階一點RX 7700 XT也足夠滿足了,畢竟平均幀數可是能達到200fps。

2K分辨率,只追求60幀基本流暢的標準,RX 6650 XT依然是能打的,追求入門高刷仍然可以選擇RX 6750 GRE 12或者RX 7700 XT這兩款, 尤其是前者性價比爆表。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分辨率中,RX 6750 GRE 12、RX 7700 XT和RX 7800 XT這三款顯卡開啓FSR 2.1質量檔,提升是要比1080P明顯不少的,證明特別適合2K環境中使用。

這款遊戲的4K分辨率同樣對顯卡要求不高,不是過分追求完美流暢的話,其實RX 6650 XT湊合玩一下劇情模式問題也不大,畢竟平均幀數也能有50fps,當然最好的性價比之選還得是RX 6750 GRE,想穩妥一點進一級的RX 7700 XT也就足夠了。要追求4K高刷效果的話,那就得RX 7800 XT以上級別了。

對於兩版驅動幀數而言,還拿了RX 6750 GRE 12和RX 7700 XT兩款顯卡單獨出來對比,可以看到1080P、2K和4K無論哪種分辨率,最新版本的23.11.1顯卡驅動均有明顯幀數提升,最新驅動版本最大提升甚至可達到15%,最小而也有6%左右,可見驅動更新對遊戲優化的重要性,建議大家一定得安裝最新版本的,尤其是以上這兩款顯卡。


槍械細節手感、電影級沉浸還在,其他一言難盡

COD20遊戲內容是包括劇情模式、多人模式以及全新的喪屍模式,如果你只衝着劇情模式去,遊戲高達446元的售價顯然不值,即便是老兵難度,再算上卡關的時間,遊戲時長也不過7個小時,和COD19相比簡直就是天差地別,幾乎是歷代COD中流程最短的一作,難怪被衆多玩家調侃本作是“大型DLC”,

而完成每一個關卡之後,還會給予一些用在其他模式的獎勵,很顯然動視的戰略方針早就轉移到其他模式中,精彩的劇本、龐大的故事、暢快的線性流程在劇情模式中已經不復存在,下面來簡單總結一下劇情模式的體驗感受。

劇本和上一作大致相同,還是那熟悉且老套的栽贓嫁禍引發戰爭作爲核心腳本,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即時渲染的CG效果,確實在業界之中無人匹敵,人物的質感是無限趨向電影級的,至於消費老角色賣情懷是肯定的,畢竟是吸引老玩家的重要手段。

在本作謝菲爾德這個老狐狸戲份終於多一些,但是始終無法感受他陰險毒辣的固有印象,主要反派馬卡洛夫的人物塑造還算湊合,至少他的形象刻畫在一開始某些對話中就埋下了伏筆,結局安排挺合適,反倒是114特遣隊主角團的演出是平平無奇。

除了驚爲天人的CG質量以外,COD20還能讓人着迷的之處就是槍械手感和一些軍事設定細節,劇情模式中基本上每一個關卡都能體驗到完全不重複的武器,槍械手感依舊一流,每一把武器都有自己獨特的韻味,畢竟COD固有傳統可是參考真實中的武器型號來定義手感和細節。如果你非常注重這一方面,COD20仍然是可以給予到最好的射擊體驗,除了戰地系列之外確實找不到第二款與之匹敵的。

至於槍械細節方面,個人挺喜歡手槍握着而主槍拿着的設定,這種狀態下兩者切換起來會比奔跑時更快,符合現實的戰鬥技巧設定,實際體驗也確實流暢自如——通常會在使用消音手槍暗殺下得以體現,有任何突發情況都可以快速切換到主槍,不至於多出一個笨拙的切槍動作,要知道在老兵模式下,敵人是有秒殺能力的。

本作依然是以CQB(室內近距離戰鬥)場景爲主,確實有那麼一點違背“現代戰爭”的定義,只能說想看大場面請出門右轉戰地2042,個人最喜歡的關卡就是蓋茲主導的“危樓險境”,從樓下一直慢慢摸索上樓殺敵,狹窄的空間不僅是架槍流暢,而且戰術道具可以運用自如。

除此之外,“猶如昨日”中在逃亡的人質羣中射殺敵人、“冰原破襲”中在迷霧中對抗大批敵人和狙擊手都有着不錯的體驗,炮艇空中壓制的關卡也有,新玩家可能會有新鮮感,老玩家就會覺得有點湊數,因爲流程短之餘還要塞下所謂的“開放式作戰任務”,潛行關卡就不說了,存在感非常低,還沒上一作的引導式潛行(幽靈那段)更貼合COD玩法。

“開放式作戰任務”在戰役中所佔比重非常大,已經超過一半關卡是該設定,起初還以爲是什麼創新設計,結果是隔壁家育碧用爛的據點套路,硬核還一度懷疑這些關卡是不是《戰區2.0》的新手教程,COD環環相扣的線性流程,不就是老玩家所追求的嗎,搞這麼多開放式地圖完全是格格不入,可笑的是開發組甚至爲玩家準備了滑索和降落傘,要知道這種開放式地圖對角線的直線距離走完也不會超過2分鐘,真是太“貼心”了。

說白了“開放式作戰任務”其實就是《戰區2.0》那一套玩法移植過來,多人模式套在劇情中真的合適嗎?最不能忍的是“戈拉水壩”這一關卡,可以說是把COD那種緊張刺激的代入感完全給拋棄掉,因爲硬核撿了一個“攻擊直升機”的戰術道具,想着反正據點模式沒什麼好玩,快速清掉敵人就算了。

結果不叫還好,一叫直升機那個肥皂突然就不緊不慢出現了,還說了一句“終於休息夠了”類似的對白,此時硬核的內心已經完全對開發組無語,這算不算是對玩家赤裸裸的嘲諷呢?除了普萊斯,其他141特遣隊友全程摸魚是吧。

當然,“開放式作戰任務”還可以在地圖一些區域更改作戰配置,前提是讓你去發現地圖的槍械和裝備,猜測初衷是卡關之後能讓玩家換一種搭配來作戰,或者重新遊玩該關卡時能用不同的玩法進行,個人覺得COD真不太合適去探索地圖,可能會有一些玩家喜好這方面。


結語

COD20劇情模式體驗下來,體驗完全不如上一代,除了僅存有的優秀槍械手感槍械細節、精緻的實時渲染CG以及小部分精彩關卡以外,都被“開放式作戰任務”這種格格不入的所謂創新設定給整壞了,如果你單純只想體驗劇情模式,個人不建議入手這款遊戲,接下來只能觀望下多人和全新的喪屍模式做得如何了。

當然,COD20的配置需求還是挺親民的,IW引擎優化是一如既往的好,在1080P分辨率下,只需要RX 6650 XT就能破百幀,而RX 6750 GRE 12和RX 7700 XT都能滿足4K基本流暢需求了,全程無任何掉幀情況出現。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