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龍7 7800X3D採用高效率的全大核Zen4架構、配備超大的96MB三級緩存,是大多數玩家公認的最強遊戲U的稱號,而目前Intel方面全新登場的酷睿14代i9-14900K也擁有“開箱即用的6GHz處理器”稱號。如此一來,對於追求頂級遊戲性能的發燒級玩家來講,在打造旗艦遊戲主機時可能會糾結到底選它們之中哪一款更合理。我們不妨從各個方面來詳細分析對比一下。
比規格:銳龍7 7800X3D全大核+超大緩存更適合遊戲應用
銳龍7 7800X3D採用5nm Zen4架構,配備了包括64MB 3D V-Cache緩存在內總共96MB的超大三級緩存,而超大的緩存無疑能大幅提升遊戲幀率,因此它相對Intel上代旗艦i9-13900K高出了大約10%的遊戲性能。而且,它擁有8個全規格大核,不存在大小核調度的問題,因此在任何遊戲中都能充分發揮性能。同時,銳龍7 7800X3D因爲採用了大幅增加緩存來提升遊戲性能的設計,因此不需要盲目提升頻率,從而大幅降低了功率,實現了遙遙領先的能效比。
而Intel新推出的i9-14900K實際上僅僅是相對上代提升了200MHz的大核頻率,其它硬件規格方面並沒有實質性的升級。從首發測試的情況來看,它的遊戲性能也不過是相對i9-13900K平均提升了3%、最高提升了接近5%而已。所以,從i9-14900K這個提升幅度來看,想要挑戰銳龍7 7800X3D最強遊戲U的地位恐怕還有些難度。當然,i9-14900K的大小核調度在某些遊戲中的效率問題也是存在的,Intel甚至不得不開發了一個新的應用優化器工具來改善此情況,但是該工具目前只支持兩個遊戲。此外,i9-14900K簡單地通過拉高頻率來提升遊戲幀率也導致了功率的進一步增加,這無疑給供電和散熱帶來了更大的壓力。
另外,還有一個細節規格值得注意,那就是處理器內置的PCIe 5.0通道數量。銳龍7 7800X3D內置24條可自由支配的PCIe 5.0,除了顯卡可以使用的16條通道之外,還可以最多支持擴展兩個PCIe 5.0×4的M.2 SSD。而i9-14900K內置的20條PCIe通道中只有16條是PCIe 5.0直出給顯卡使用。因此,如果要擴展PCIe 5.0 SSD,勢必導致顯卡無法使用全部的16條PCIe通道,從而影響系統的遊戲性能。
因此,從處理器的硬件規格來看,銳龍7 7800X3D明顯更適合遊戲應用,畢竟是專門針對遊戲設計的處理器。而i9-14900K的定位更加寬泛,大小核架構刷分雖然厲害,但面對遊戲顯然就不及銳龍7 7800X3D好使了。
比實戰:銳龍7 7800X3D綜合領先7%,遊戲性能更勝一籌
遊戲性能實戰對比方面,從16款遊戲大作的測試結果來看,16款遊戲中,銳龍7 7800X3D有10款領先,兩款打平,綜合領先幅度大約爲7.03%。可以看到i9-14900K相對i9-13900K確實縮小了和銳龍7 7800X3D的差距,但是它依然弱於銳龍7 7800X3D。
具體遊戲成績方面,銳龍7 7800X3D在《地平線:零之曙光》和《荒野大鏢客:救贖2》中的優勢很大,分別達到了大約26%和23%之多,幾乎相當於升級了一檔顯卡。在《看門狗:軍團》《博得之門3》《孤島驚魂6》《DOTA2》中的優勢也超過了10%。當然,我們也看到i9-14900K通過犧牲能效、增加功率提升的200MHz頻率,在《原子之心》和《彩虹6號:圍攻》中還是有一點戰果的,已經可以和銳龍7 7800X3D打平了,此外,它還在3個喫頻率的遊戲中擁有微小的優勢。
總的來說,從遊戲實測可以看到,銳龍7 7800X3D的全大核+超大三級緩存設計確實能夠在更多的遊戲中帶來優勢、對遊戲的適應性更好,因此綜合下來相對i9-14900K能擁有超過7%的優勢。因此,即便i9-14900K相對i9-13900K有少許升級,但綜合遊戲實戰性能依然不是銳龍7 7800X3D的對手。
比能效:
銳龍7 7800X3D功率不到i9-14900K一半,供電散熱更輕鬆
銳龍7 7800X3D採用TSMC 5nm工藝,而i9-14900K還是採用的Intel 7(10nm)進階版工藝。這10nm工藝再怎麼“進階”,也是無法與5nm工藝相提並論的。因此即便是在大家都使用8個大核玩遊戲的情況下,i9-14900K的功率也遠超銳龍7 7800X3D,甚至高出了100W左右,很難想象它倆居然是同一遊戲性能量級下爭高低的對手,這能效比水平怎麼看都不像是一個時代的。很顯然,i9-14900K更高的功率會對供電和散熱造成更大的壓力,玩家不得不買更高級的旗艦級散熱器與豪華主板、高功率電源,裝機成本飆升。銳龍7 7800X3D則完全不用擔心供電與散熱的問題,一個百元級風冷散熱器加上幾百元的主流A620主板即可搞定,別說是發燒級玩家,就算是普通用戶,也可以輕鬆享受銳龍7 7800X3D旗艦級的遊戲性能。
比裝機:銳龍7 7800X3D平臺立省4000元,性價比完勝
再來看看性價比的對比。按照前面16款遊戲大作的測試成績來看,銳龍7 7800X3D的綜合遊戲性能領先i9-14900K大約7.03%,如果再把價格因素考慮上,銳龍7 7800X3D的每元人民幣性能大約是i9 14900K的205.87%,因此性價比堪稱完勝。
主板平臺方面,AMD 600系產品最近的價格都非常給力,銳龍7 7800X3D搭配的B650/A620都有價格非常實惠的選擇(最高都不到900元,有些型號甚至不到700元),而且得益於銳龍7 7800X3D對供電的低要求,玩家選擇這些主板完全可以放心使用而不用擔心供電與散熱的問題。而要給i9-14900K搭配主板可就沒那麼輕鬆了,畢竟i9-14900K滿載輸出輕鬆超過300W,供電普通的主板根本HOLD不住,而可以輕鬆提供300W+供電的豪華版700系主板價格幾乎都要2000元往上了,裝機成本可以說是飆升。
實戰裝機部分,從兩款主機的配置單就可以看到,在裝機成本方面銳龍7 7800X3D的優勢也非常明顯,光是處理器就相對i9-14900K有2400元的優勢,再加上它對主板與散熱器的要求也很親民,總體的裝機預算就可以進一步降低。從裝機總價對比可以看到,銳龍7 7800X3D整機價格相對i9-14900K整機有高達4060元的優勢,同時整機遊戲性能還更強,我想玩家顯然很清楚該選誰了吧。
總結:旗艦級遊戲裝機,銳龍7 7800X3D依然是當之無愧的霸主
最後總結一下我們對比的結果。
硬件規格方面,銳龍7 7800X3D全大核+超大三級緩存的設計明顯更適合遊戲應用,同時大緩存相對超高頻率的設計方式也更好地控制了功率,在5nm工藝的支持下更是帶來了業界領先的能效比。i9-14900K大小核設計依然在某些遊戲中存在調度效率的問題,而且高頻率對遊戲幀率的提升效果並沒有大緩存適應性廣,10nm工藝和16個在遊戲中不能提供幫助的小核也導致了功率的大幅增加,PCIe 5.0通道不足的問題也使得它在未來升級PCIe 5.0 SSD時面臨影響顯卡性能的情況。
遊戲實戰性能方面,測試結果表明銳龍7 7800X3D依然擁有當下一流的遊戲性能,相對i9-14900K的平均幀率優勢超過了7%,最高平均幀優勢甚至達到了25%以上。i9-14900K雖然頻率相對i9-13900K有小幅升級,但這點提升幅度還不足以趕上銳龍7 7800X3D的遊戲性能水平,無法撼動銳龍7 7800X3D最強遊戲U的地位。
性價比方面,從前面的裝機對比大家也看到了,由於主板、散熱器要求更寬鬆(最近AMD 600系主板的價格也非常給力),銳龍7 7800X3D整機相對i9-14900K整機省下了足足4060元,這性價比是i9-14900K完全不能望其項背的。更何況銳龍7 7800X3D整機遊戲性能還更好,選誰已經是顯而易見了。
總而言之,目前要打造一套專業遊戲電腦主機,銳龍7 7800X3D依舊是各方面都更值得選擇的處理器。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