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每年的 618、雙十一都是裝機的好時節。從我的經驗來看,選購電腦配件通常 618 更爲實惠,不過因爲挖礦的緣故,一直到今年上半年才顯卡價格開始有所緩和,遠沒有回到衆玩家的期待價位。下半年顯卡價格一路走低,加上 Intel 14代酷睿處理器的發佈,很多朋友開始打算在這個雙十一組件電腦。經常裝機的我也藉着這個機會,和大家分享幾款主流的電腦配置。
PS:本文推薦配置全部以 Intel 平臺爲主,不是 AMD 不香,實在是 Intel 太保值了。
PS:價格爲 10.31 日京東到手價格,其他平臺會特別註明
入門級|家庭娛樂以及 1080P/2K 遊戲體驗
配置單1
【方案說明】
處理器是英特爾i5-12490F,10 納米工藝,六 核 十二 線程,基礎主頻爲3GHz,睿頻最高達到 4.6GHz,三級緩存20MB,注意帶 F 的版本都是沒有核顯的。
重點說說顯卡,本機定位家庭娛樂、以生產力爲主兼顧遊戲,作爲 INTEL 最強的獨立顯卡,A770 支持完整的 AV1 硬件加速,比軟件加速快 50 倍,主流的 Adobe Premiere Pro、達芬奇等軟件均已支持,在生產力方面有一定優勢,還有視頻欣賞帶來的加成。
遊戲性方面 A770 對標 AMD RX6600XT ,略遜於 4060,對老遊戲兼容性略差,不過應對主流級別的單機網遊問題不大,在支持 XeSS 技術的遊戲上有性能加成,比如地平線5在 2K 分辨率依然能提供 87FPS 平均幀數 。
內存沒啥啥說的,DDR4 內存哪個便宜買哪個。整機功耗不會超過 400W,來個 650W 的長城 X6 是綽綽有餘。板U 套可以換成 TUF GAMING B660M-PLUS WIFI D4重炮手主板+英特爾 i5-12400F ,到手1726。總價能便宜 300 多。
配置單2
【方案說明】
12代酷睿只有中高端型號纔是混合架構,13代則是 13400 這個級別就能享受。搭配的主板七彩虹 CVN B760M FROZEN WIFI D5 V20,是我認爲七彩虹 CVN 系列性價比最高的型號。 12 + 1 + 1相強化供電,銀白塗裝高貴大氣,尺寸規格在同系同價位主板中也絕對屬於豪華陣營,配合 2000 左右的顯卡已經能做到 2K 通殺。
▼RX 6750 GRE 可以看做RX 6750 XT的降頻版,性能略低於 4060ti,價格持平 4060,單機大作能保持 2K@60FPS,妥妥的甜品卡。至於選擇訊景海外版的原因很簡單,最便宜的 5 熱管散熱。雙十一到手價 2299,曬單還返 50E卡。
▼黑刃系列是金百達的高端型號,定位遊戲電競以及追求高品質的 DIY 用戶。採用的顆粒是當前超頻性能最好的海力士 A-Die ,時序低至 C34。這對條子我之前做過測試,8000MHz 平穩過測。關鍵這貨價格便宜啊,雙十一直接幹到 599元,就問還有誰?
▼電源做了升級,主要考慮到 DDR5 內存強悍的超頻性能,而且電源壽命較長,後期升級顯卡也不會存在瓶頸。DQ750M-V3L 通過了 80PLUS金牌認證,全日系大電容和全模組、 LLC 諧振 + DC to DC 穩定架構,典型負載效率可達到92.6%,幾乎做到了白金牌標準,7年質保讓後續更換平臺也能繼續使用。
配置單3
【方案說明】
▼華碩 TX GAMING B760M WIFI 天選本質就是重炮手的二次元版,12 + 1供電、雙 8pin 接口、雙 PCIe 4.0 ,內存頻率支持 DDR5 7200,。特點是顏值出挑,二次元元素拉滿,甚至連 BIOS 都是天選姬主體,最逆天的是價格比重炮手還便宜,板U 套到手 2500不到。
▼顯卡升級 RTX 4060TI,這塊卡雖然天梯圖排位和 6750XT 差不多,但遊戲體驗上會好不少。31 號晚上顯卡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調價,2900 的價格算是近期比較實惠的了。
▼電源升級爲華碩 PRIME 750W,主要是考慮到低U高顯的用戶。我之前做過測試,13490F 搭配 4070 級別顯卡都不存在性能浪費,電源採用黑白雙色設計,旋轉外殼即可調整顏色表現,適合匹配不同機箱,設計還是挺有心的。雙滾珠軸流風扇提供超長壽命,80PLUS 金牌認證,符合 ATX3.0 供電標準,8 年超長質保支持個人送保也從側面展示了品牌信心,結合其 一 元 一 瓦 的價格,在一線大廠的 ATX 3.0 電源裏都算是性價比極高的型號。
▼機箱這塊我無腦推薦華碩 AP201,也是我現在使用的機箱。它最大的特點就是能裝,定位雖然是 M-ATX,但是能夠支持全長顯卡 、360 水冷 以及 ATX 電源,而且是少有的是能在不拆卸 360 冷排的情況下取下主板的機箱。其次全網孔設計散熱給力。安裝便捷度也很高,側板頂板前面板都可以自由拆卸,卡扣加定位釘的固定方式無需任何工具就能輕鬆卸下。
▼別看機箱價格不高,做工是真的凸顯大廠品質。漆面均勻,倒角圓潤,細節也是逼死強迫症。我有兩個很大的感觸,一是機箱前面板接縫處孔位堪稱完美對應,二是機箱的腳墊,透明磨砂的PC材質使得機箱有種懸浮的質感。講真這個價位,這個細節處理,這個做工工藝完全稱得上超值。而且新版採用了玻璃側板,燈效表現更加出色。
性能級|4K 級別遊戲兼顧顏值品質
配置單1
【方案說明】
▼雖然 14代酷睿已經發布,但相比 13代核心數量並沒有提升。作爲當前性比價最高的 13600KF,31號甚至做到了 1600 的好價。不過估計此文出現時好價已不再,搭配華碩 TX GAMING B760M WIFI 應該也算好價。
▼7800 XT 對標 N 卡 4070,定位 1440P@60,不過 4K 級別 3A 大作也沒啥問題。訊景這塊海外版屬於旗艦型號。31 號晚上疊加信用卡支付能做到 3400 以內,性價比極高。顯卡設計功耗 260W 左右,加上處理器的 125W 功耗,搭配 750W 的 華碩 PRIME 很完美,同時也是官方推薦的標準。
▼宏碁掠奪者 GM7 採用的 MAP1602A 的國產聯芸無緩方案,順序讀取速度高達7200MB/s,順序寫入 6300MB/s,隨機讀取990K IOPS,性能和價格很匹配。
配置單2
13 代 K 系處理器最佳搭配是 790 主板,帶寬不會浪費。如果能拿到 1600 的 13600K,搭配 1449元 的七彩虹CVN Z790D5 巡洋艦,3000 出頭拿下板U還是很划算的。這塊主板我之前也寫過評測,不玩極限超使用體驗很完美。18相供電、 20 條 PCIe4.0 通道,也就意味着能滿足更多支持 PCIe4.0 協議的硬件。 4 個 PCI-E 4.0 + 六 個 SATAⅢ,存儲陣列也是直接拉滿。
▼顯卡方面。相較於 7800 XT , 4070 性價比實在不高,兩者在天梯圖排名相近,實際遊戲區別還是比較明顯。這塊櫻瞳花嫁 顏值不錯,31 號利用湊單的形式可以做到 4100 之內,價格還是比較香的,不知道後面還會不會出現。
▼4070 功耗爲 200W,不玩超頻可以繼續用 750W 的 華碩 PRIME 。但是既然都上了 Z790 和 DDR5,想來願意折騰的還是不少。TUF GAMING 裝彈手 850W 採用的主動式PFC + 半橋LLC諧振 + 同步整流 + DC-DC 架構,搭載 ROG 產品線雷神、雷鷹同款 135mm Axial-Tech 軸流風扇,並且通過了 80 Plus 金牌,支持 ATX 3.0 標準,更適合搭配 40 系顯卡,其獨特的三防塗層,對抗灰塵,潮溼,海邊鹽鹼環境有更好的防護效果,長期不維護也能穩定工作,比較適合極端環境。
▼主板是 ATX 版型,所以機箱選擇的 TT 鋼影·透海景房,配件也是帶燈的黑刃,水冷是利民的 360 冰封棱鏡,鋼影·透定位中塔,寬裕的尺寸使其在硬件兼容性上相當不錯,最大支持 E-ATX 主板,支持雙 360 水冷,風扇至多可以安裝 14 把,顯卡更是可以支持到 425mm,連 HDD 硬盤都有 3 個獨立位置,空間方面可以說超級給力。
▼Frozen Prism 冰封棱鏡是利民今年推出的新品,有 240 / 360 兩種規格、黑白雙色可供選擇,硬件上採用第四代水泵專屬構架,水泵冷頭一體的方案,搭載磁吸式頂蓋,支持 神光 ARGB 幻彩同步,顏值頗高。
配置單3
▼ROG ROG STRIX Z790-A GAMING WIFI 吹雪也是明星級主板了,吹雪家族標誌性的銀白戰甲,並加入新潮的賽博朋克元素,顏值很高。16+ 1 供電模組,雙8 Pin 高強度供電接口、4 個M.2 PCle 4.0 插槽,內存支持到 DDR5 7800MHz、搭載 ALC4080 音頻芯片、支持 AI 智能超頻以及定製化 BIOS,可以很充分釋放第 13代 英特爾處理器潛力。
索泰 RTX 4070Ti TRINITY OC 月白款,配色素雅,和主板內存都比較搭,價格 6000左右
▼阿斯加特吹雪是與華碩的聯名款,DDR5 6800 頻率,時序爲 CL34-45-45-108,電壓 1.4V,海力士 A-Die 顆粒加持,10層強化 PCB,1.8mm 鋁合金馬甲,超頻性能極爲強悍。內存採用雙導光設計,8 個獨立燈光控制區域可以精細調節燈效,乳白半透明膠體讓燈效更加柔和不刺眼。
▼華碩TX360 ARGB一體式水冷隸屬於天選系列,和主板內存的搭配可謂相得益彰。水冷頭採用定製的低噪音高性能水泵,配合強化版高靜壓風扇,能夠保證低噪音運行時噪音極低。運行時噪音極低。純銅底座、400mm 編制保護套水冷管、支持神光同步的 X 形 ARGB 燈效更容易營造光影氛圍。
▼GT502 彈藥庫無界版是老款升級,保留左右雙倉設計的同時取消了側面立柱,讓內部配件展示更爲全面,燈效更加出彩。機箱大量使用卡扣式固定,裝拆尤爲輕鬆。內部空間寬大,最大支持 ATX 主板、顯卡支持 400mm 長度(支持豎裝)、風冷限高 163mm、電源限長 200mm、最大支持 4 個 360 冷排,風扇最多能安裝 13 把,可以說是很能裝了。經典的手提設計也是特色之一。
發燒級|14代酷睿,頂級體驗
這套配置基本就和性價比無緣,適合預算充裕,追求性能的用戶,不管是遊戲玩家,還是作爲生產力工具都能勝任
▼14700K 是 14 代酷睿性能提升最大的型號,從上代(13700K)的 8P + 8E 增加到了 8P + 12E,多了 4 個能效核, L3 緩存也從 30MB 增加到 33MB。14代酷睿性能提升不算大,但新特性倒是蠻讓人期待的。首先是更高的內存頻率支持,酷睿 14 代處理器的原生內存頻率已經達到 6400MHz,配合主板廠商對 DDR5 內存的調教日益精進,加上 DDR5 內存本身不俗的超頻性能,所以理論上這代處理器更容易內存超頻;其次搭配 14 代酷睿的新一代 Z790 主板將開始支持 Wi-Fi 7 網絡,40 Gbit/s 的最大聚合比特率足以承擔更嚴苛的網絡需求。
▼ROG Z790DARK HEO 也就是大吹雪了,16+ 1+ 2 供電模組,雙8 Pin 高強度供電接口;板載 5 個PCle 4.0 M.2、12 個 USB 接口;雙通道內存插槽支持 DDR5 8000,至高192GB 容量,支持AEMP II;搭載 2.5G 網口、支持 WiFi7 協議。顏值方面完全不用擔心,要永遠相信 ROG 的審美。板U套更划算。
如果對雙內存槽主板不感冒,那可以考慮 ROG ROG STRIX Z790-A GAMING WIFI S吹雪,作爲老款升級,主板在配色方面有了變化,加入了雪武戰姬剪影,配置方面 PCIe 4.0 M.2 升級爲 5 個,支持內存頻率更高(DDR5 8000 MHz),此外這塊主板也開始支持 WiFi7 了。搭配 14700K 套裝價爲 6400。
▼4090 被禁售這個風聲一出來, 40 系顯卡都有不同程度的漲價。RTX RTX4080 性能相比上代3080 提升了 1.45倍左右,也是目前能買到現貨的旗艦級顯卡。索泰 RTX4080 AMP 採用臺積電 4nm工藝 的 AD103 核心,核心頻率爲和公版RTX 4080 一致均爲 2205/2565MHz,Boost頻率高出了60MHz。配備16GB GDDR6X顯存,位寬256-bit,顯存頻率22.4 Gbps,功耗爲320W,推薦電源850W起步。
▼主板只有雙內存插槽,那麼容量和性能都得考慮。新樂士雖然是個新牌子,但本身很有底氣,旗下全線內存產品都是海力士原廠特挑顆粒,超頻性能極佳。這套 24G X 2的內存組合採用海力士特挑 M-die 顆粒,XMP 頻率 7200MHz。比較適合追求大容量高頻率的用戶。
▼14代處理器都是大火爐,14700K 滿負荷狀態功耗能幹到 320W+ ,風冷完全可以 PASS,低端水冷乃至 240 水冷都壓不住。ROG 的龍神系列一直都在玩家中的口碑極好,ROG 龍神三代是剛上市不久的新品,有黑白雙色可供選擇。水冷頭採用 Asetek 第八代水泵,內部搭載三相電機、冷頭嵌入 VRM 風扇,自帶 三 把 ARGB 風扇,全新升級的磁吸風扇通過磁吸和觸針快速連接,多把風扇只需要一根外聯線材就能完成供電、燈光、轉速控制,極大的提高了裝機便利度。這段時間我裝了不少海景房機箱,採用這種拼接、磁吸連接的風扇是真的舒服。
▼冷頭專門設計了個包裹的鋁合金外框,四周鏤空斜紋格柵作爲進風口,內置軸流風扇加速風道循環,也就是說這個冷頭本身就是雙風扇的組合,頂級水冷實至名歸。水冷正面還搭載了塊 3.5 英寸的全綵 LCD 顯示屏可以自行定製動畫/壁紙,也可以作爲監控界面顯示實時頻率、電壓、溫度、風扇轉速以及水流等等,可玩性還是很高的。
▼之前我做過測試,14700K 最大功耗接近 350W,加上 4080 直接就是 700W了,所以電源直接 1000W 起步。TUF GAMING 裝彈手1000W 金牌支持最新的 ATX3.0 規範,提供了原生 12VHPWR 線材接口,無需轉接就能支持高端 RTX40 系顯卡,標配的壓紋線不僅美觀而且易於打理,大大降低了裝機走線的難度,安全性更是吊打所謂的第 三 方定製線。
▼機箱可以繼續使用 GT502 彈藥庫無界版,追求個性的朋友可以看看 ROG 的頂級機箱太陽神。一體式鋁合金外框、既有顏值又有實用性;對開式玻璃側板、拉絲鋁合金扶手、內置收納倉;機箱內置點陣風格燈板,支持主板神光同步,信仰燈光直接拉滿。
總結
今年雙十一應該算是這幾年比較值得入手的時段了,哪怕遇到 4090 禁售這種問題,其他顯卡也沒有很過分的漲價,唯一要吐槽的就是量太少。我推薦的這幾套配置都算不上極致性價比,畢竟我也認可電子產品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選購時大家不用完全照搬,拆分開來自由組合也是一種方法。
此外本文推薦的配置也都是獨顯主機,如果是考慮搭建核顯平臺的朋友,強烈建議將迷你主機作爲主選項。這兩年迷你主機市場也是卷的不行,自行 DIY 性價比太低不說,在緊湊性上更是被成品吊打,INTEL 都直接將這個業務甩給華碩了。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華碩破曉X,這個我之前做過測評,13700H 處理器性能不弱、細節設計、品質用料也是一流。特別是內部空間極致緊湊,拆機時給我感觸極深,所謂的“華碩品質”在這裏可以說是完美體現。
以辦公和輕度娛樂爲主的話可以看看零刻SER5 MAX 5800H,最高 54W 功耗輸出,性能釋放更爲給力,良好的溫度控制也使其可以承擔長時高效負載,不管是作爲娛樂機型還是生產力工具都能勝任,價格的話,16+1T 版本到手 1799元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