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份,許先哲老師創作的《刺客信條:王朝》漫畫全本完結了(《鏢人》粉絲:好耶!)。但是,中國刺客的故事並沒有結束,《王朝》裏相關人物的設定也成功地引起了我的興趣。今天,我就想和各位朋友聊一聊有關《王朝》主人公李萼的那些事。(以下內容含有大量劇透,請謹慎閱讀)
歷史上的李萼其人
正如我先前在《華夏刺客精神的起源》一文中提到的那樣,李萼並不是許先哲老師虛構的人物,而是有其歷史原型,他的事蹟可參見新舊唐書的《顏真卿傳》和《資治通鑑》的《唐紀·三十三》。
安祿山起兵之初勢如破竹,河北道諸郡相繼淪陷,唯有顏真卿治下的平原郡因爲防守嚴密而倖免於難。之後,先前假意逢迎安祿山的常山太守顏杲卿也與部下合力設計誘殺安祿山的大將高邈、李欽湊等人,控制了戰略要地土門關,使得位於洛陽的安祿山與自己大後方范陽之間的補給線受到威脅。如此一來,戰局發生了逆轉,河北二十四郡中竟有十七郡同日歸順朝廷,共推顏真卿爲義軍盟主。
根據《新唐書》的記載,顏真卿成爲盟主後,二十餘歲的清河人李萼受清河太守之來找他借兵。李萼先是高度評價了顏真卿的義舉,隨後具體分析了清河郡作爲北方交通樞紐和物資儲備地的重要戰略地位:
清河,西鄰也,有江淮租布備北軍,號‘天下北庫’。計其積,足以三平原之有,士卒可以二平原之衆。公因而撫有,以爲腹心,它城運之如臂之指耳。
此後,顏真卿又採納了李萼的建議,派出六千援軍配合清河、博平等地的軍隊一起進攻安祿山心腹袁知泰把守的要衝之地魏郡,取得了“斬首萬級”的大捷。
《資治通鑑》關於李萼借兵與獻計之事的記載則更富曲折性。在聽取了李萼關於清河郡地位的陳述後,顏真卿似乎不爲所動,以所募軍隊未經訓練,自保尚難爲由,沒有立即同意他的借兵請求,而是轉而問他借兵後有何打算。李萼也不甘示弱,聲稱向顏真卿借兵並非是因爲清河郡力量不足,只是想以此爲契機試探他是否名副其實,但是顏真卿看起來並沒有下定決心,因此李萼也不想魯莽地向他獻計。
聽聞此言,顏真卿大爲驚奇,當場便要借兵給他,然而其他人卻認爲李萼年輕氣盛,且分散兵力不合用兵之道,紛紛反對。無奈之下,顏真卿只好拒絕了他的請求。
回到館驛的李萼並不氣餒,繼續給顏真卿寫信,直言清河郡不可能孤立於義軍和叛軍之外,必然會挑選一方站隊。如果義軍不援助清河,那麼清河郡的大批錢糧兵器必然會被叛軍所得,那時就大勢已去了。醒悟後的顏真卿連忙趕往館驛拜訪他,許諾撥兵六千,並親自把他送到邊境,執手而別,臨行前還不忘向他請教行軍方略。
綜合這兩處記載,我們不難看出,年輕的李萼不僅具有高明的軍事戰略眼光,還擁有出色的遊說才能(比如善用激將法、欲情故縱等遊說策略)。只可惜,由於相應文獻史料的匱乏(或者乾脆說是史家的偏好),我們並不瞭解李萼此前的成長軌跡,對於他在借兵後的具體作爲也是不得而知。
當然,正如刺客信條系列一以貫之的“虛實相間”敘事藝術傳統(“歷史是我們的遊樂場”),史書的大量留白恰恰爲文藝作品的創作提供了極爲廣闊的空間。在瞭解了正史上作爲使臣的“清河客”之後,我們不妨再來看看身爲無形者的李萼的生平。
《刺客信條:王朝》裏的李萼故事線梳理以及隨想
由於《王朝》大量使用了插敘手法,加上刺客信條維基中的“李萼”詞條久未更新且缺乏漢化,我決定自己按照時間順序來梳理李萼的故事線。
被遺忘的戰爭,孤獨的倖存者
李萼是河北道清河郡人,出生於開元十八年,即公元730年。
這一年,吐蕃遣使求和,護蜜(在今天巴基斯坦的北部)國王羅真檀來朝,東、西突厥也同時入貢,大唐的形勢可謂蒸蒸日上。當時沒有人能預想到,僅僅在二十五年後,唐朝的國運就會由盛轉衰。
與崇文抑武的宋朝不同,唐朝崇尚武德,像初唐四傑之一的楊炯就留下了“寧爲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的詩篇。因此,在請顏季明代筆的信中提到自己是“一介白丁,才疏學淺,僅是勉強識字而已”的李萼,並沒有像顏真卿那樣走科舉道路或是像顏杲卿那樣因恩蔭而做官,更不可能像李白那樣因貴人(玄宗之妹玉真公主)推薦而被徵召,而是選擇了唐朝男兒最常見的另一條報效國家的道路——當兵。
公元751年,怛羅斯之戰爆發,這是唐朝與阿拔斯王朝(因爲尚黑也被唐人稱爲“黑衣大食”)這兩大超級帝國之間最大規模的交鋒,因爲戰爭的結果對雙方的影響都不具有決定性,因此它也被後世稱爲“被遺忘的戰爭”。指揮這場戰爭的唐軍將領正是四年後在潼關被枉殺的安西節度高仙芝,而二十一歲的李萼當時隸屬於安西都護府第七軍第十五隊,已經成長爲一位技術精湛的弩手。
雙方激戰良久,勝負難分。但是第五日,唐朝盟友葛邏祿部突然反叛,與大食軍一起夾攻唐軍,導致三萬唐軍死傷慘重,只有千餘人逃脫。高仙芝撤軍時,李萼自願與殘餘驍勇一起斷後並戰鬥到了最後一刻。本以爲必死的他被大漠裏的“無形者“(刺客兄弟會的前身)所救(在給高仙芝的信中,李萼稱他們爲“西域善人”),並因道路被敵軍阻隔而滯留在大漠深處,成爲了他們的一員。
大漠無形者的成員來自不同地方,有慄特人,有大食人,有天竺人,吐火羅人,也有像阿蓮娜這樣不願透露自己來歷的人(其實從口音可以得知她是波斯人)。儘管來自五湖四海,這些無形者們都秉持着共同的理念——對抗屠夫哈里發(即阿拔斯王朝的首任哈里發艾布·阿拔斯)和他的走狗,守護大漠的和平。他們接納了李萼這位“唐家子”,不僅教會他諸如信仰之躍一類的刺客技能,還向他傳授了無形者的信條,比如“萬物皆虛,萬事皆允”的世界觀,比如“絕不傷及無辜、絕不暴露行蹤”等“刺客三信條”。
這裏有一處細節,與初代遊戲中大部分刺客保留了左手無名指類似,大漠無形者也大都手指完好,表明切無名指可能是專屬於高階刺客的“殊榮”(比如阿泰爾)
在與無形者相處的日子裏,李萼不僅完成了由兵士到刺客的身份轉變,還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愛情。對於李萼而言,阿蓮娜不僅是救命恩人和良師益友,也是他的“意中人”,教他傾聽百姓們“微弱的聲音”。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在屠夫哈里發精心組織的一場圍攻中,阿蓮娜等人悉數戰死,拼盡全力也沒能救下他們的李萼也因此成爲了大漠最後一位無形者。
你個唐家子不厚道啊
花都刺客,折花長安
我的結社已經沒了。不過,即便是回到了我的故土大唐,即便是在這太平盛世,也依然有人遭受着不公和壓迫。他們的哭聲卻太過微弱,被喧鬧和繁華所掩蓋,沒有人聽得到。但我聽得到。只要我聽得到,就夠了。
之後,歷經艱苦,輾轉歸唐的李萼又恰好成爲了“杜陵村事件”的見證者。杜陵村因盛產花卉而著稱,效命於奸相楊國忠的移春檻車隊主人爲了在花卉盛宴中奪得花魁,不惜派手下殺死了十七名杜陵村花農並搶走了他們的花。爲了給這些無辜者討回公道,李萼前往長安並潛入皇宮,將這些惡霸盡數刺殺,實現了“長安折花”的意圖。
當然,和其他刺客信條系列作品一樣,身爲主角的李萼在花都長安的一系列活動也起了串聯各個歷史事件和人物的作用。
在長安酒樓上,李萼遇見了半醉的李白,並從這位已被“賜金放還”的大詩人口中得知了楊氏兄妹的發家史。通過晁衡寫給李白的信,我們又得知了中國上古維序者組織“金龜袋”的演變史及“佛祖舍利是伊甸碎片”這一有利於完善刺客信條系列世界觀的重要信息。
來到長安時,李萼已經切去了左手無名指
前往皇宮的路上,李萼又撞上了入朝的安祿山,並從議論的路人口中聽說了他的種種不臣之舉。
富有壓迫感的節度使安祿山,隱匿於人羣中的刺客李萼
“折花”成功,李萼準備“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從鳥瞰點縱身一躍,不料卻落到了顏杲卿之子顏季明的馬車車廂內,並在他的幫助下避開了軍士的盤查。至此,即將在安史之亂前期發揮重要作用的人物都陸續登上了舞臺。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爲輕。李萼後來果然兌現了自己的承諾。
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李萼回到家鄉清河,客居在墨家村。墨家村的主人裴旻年輕時曾是鎮守幽州的將軍,他的劍舞與李白的詩和張旭的草書被譽爲唐代三絕,還爲後世留下了射虎的佳話。
《王朝》裏的裴旻人設圖
然而,當時的李萼只知道裴旻的老將軍和劍術大師的身份,並不知道他還是中國刺客祕密府庫之一的“天下北庫”的守護者(反過來,裴旻很可能已經通過斷指等信息知曉了李萼的無形者身份),就像《刺客信條2》裏的e叔直到在威尼斯與“西班牙人”搶奪金蘋果時才知道自己的馬里奧叔叔和葆拉、沃爾佩等人都屬於意大利刺客組織。由此可見,大漠無形者和中國本土兄弟會此前並無太多交集,基本上處於各自獨立發展的狀態。
在墨家村的一年時間裏,李萼兼修文武,每日“練劍兩個時辰,讀兵法三個時辰,寫字一個時辰,制墨四個時辰”,但是這種寧靜而充實的生活卻被楊安二人矛盾的激化和安祿山的起兵打破了。面對如此百年未有之變局(《資治通鑑》記載:“時海內久承平,百姓累世不識兵革,猝聞范陽兵起,遠近震駭”),李萼當然不能袖手旁觀。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與此同時,顏季明和他的隨從陳伯也被顏杲卿祕密派往河北道各地以聯絡當地長官,商討組織義軍抗擊安祿山之事。只是各郡縣長官或是畏懼安祿山的兵勢,或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使得他們喫了一個又一個閉門羹。顏季明來到清河郡搬請救兵時,遭遇了叛將張萬頃派出的殺手,陳伯也身受重傷。尾隨他們多日的李萼及時出手相救,並把他們帶到墨家村去見裴旻。
裴旻回憶起自己年輕時與身爲“金龜袋”分冊成員的安祿山的交手經歷,表示他是一個“殘忍至極的怪物”。一旦他渡過黃河,天下百姓都會被戰火席捲,必然會導致生靈塗炭。但是墨家村裏住的都是老弱病殘和以制墨爲生的工匠,並沒有力量援助常山。這時,李萼再次挺身而出,表示願意陪顏季明一起去常山,陳伯則留在墨家村養傷。
雖萬千人吾往矣
清河·常山·太原
從清河到常山,一路上都是顛沛流離的難民和斷壁殘垣。更讓人李萼和顏季明震驚的是,安祿山的兵鋒已經直指東都洛陽了,當地的烽火臺竟然還在高舉平安火。其實又何止是一座烽火臺呢?整個河北道的烽火臺都是如此,畢竟“河北皆祿山統內。 所過州縣,望風瓦解,守令或開門出迎,或棄城擒匿,或爲所擒戮,無敢拒之者。”想要他們點燃烽火,確實需要非同尋常的勇氣。
不過這座烽火臺點燃平安火還有更爲直接的原因——守臺的兵士正是安祿山的親兵"曳落河"(在突厥語中意爲“壯士”)。於是,李萼開啓了自己的單刷烽火臺劇本。
但是這些身披重甲的精銳士兵戰鬥力非同一般,加上李萼因爲輕敵而低估了他們的人數,很快由潛行變成了無雙,也陷入了苦戰,關鍵時刻,顏季明鼓起勇氣走上了烽火臺,刺死了與李萼搏鬥的最後一位士兵,並親手點燃了烽火,揭開了河北義軍反抗安祿山的序幕。
來到常山後,李萼向顏季明傳授了用以防身的劍術“掀擊勢”,並認識了顏季明的妻子兼青梅竹馬——何紅兒。在太守府裏,李萼與顏杲卿等人一起商議破敵之計。顏杲卿先是指出了當前洛陽淪陷,潼關告急的危急形勢,隨後指出了土門關的重要地位和立即舉事的必要性,最後提出了聯絡潼關守軍的緊迫性。
如前所述,拿下土門關便能切斷安祿山後路並和屯駐潼關的官軍相互配合,將安祿山困在洛陽附近,形成甕中捉鱉之勢
不過,土門關有重兵把守,鎮守的將領更是安祿山的愛將高邈和李欽湊(《王朝》裏他們甚至還是安祿山的義子),拿下它並非易事。此外,常山與潼關相距千里,戰亂中來往甚是不便,在如此非常時期取得高仙芝和封常清兩位名將的信任更是困難。
但是有李萼在。他先是利用了自己身爲高仙芝舊部的特殊身份(畢竟顏杲卿是淪陷區的官員,寫信容易引起猜疑),用只有安西軍才知道的蠟丸傳書的方式取得了高封二人的信任。當然,封常清對士卒的熟悉也起了重要的印證作用。
因爲高仙芝是守關大將,不能輕動,封常清此前又因得罪了監軍宦官邊令誠而被降職,處於戴罪立功的特殊期,同樣不便外出,因此他們同意了主動請纓的右羽林將軍王承業的請求,派他帶救兵前往太原以接應常山義軍。
隨後,李萼又提出了“擒賊先擒王”的主張,與顏杲卿一起制定了奪取土門關的計劃:顏氏父子以犒軍爲名準備美酒佳餚,與隨行勇士一起前往土門關與高、李二將飲酒,趁其醉後殺死他們及其親信,隨後發出信號,與集結完畢並埋伏在土門關外的常山鄉勇相配合,裏應外合奪關。
計劃很完美,然而第一步就險些夭折了。高、李二人並非碌碌無能之輩,他們敏銳地覺察到了顏氏父子與各方人士進行串聯的行動,只允許他們二人進入關隘內,不讓僞裝成雜役的勇士們進來。好在擅長潛入的李萼躲在了酒罈裏,在殺死了巡邏的士兵後又先後用弩和橫刀(唐刀的一種)刺殺了高李二人,使顏杲卿得以降服叛軍。
正史上的高李二將倒是沒有這麼精明,他們誤以爲顏杲卿是真心投靠安祿山,糊里糊塗地在醉中做了刀下鬼
僅僅過了數個時辰,聽聞顏杲卿父子“叛變”的安祿山副將何千年就帶着手下的曳落河精銳騎射部隊前來馳援土門關。不知道土門關已經失守的何千年在途徑常山醴泉驛時遭遇義軍伏兵,在顏季明勸降未果後,他與手下的數千精銳部隊被伏兵的亂箭盡數殲滅。
於是,集齊三位叛將符信的李萼決定帶着這些信物前往太原並面見高仙芝派出的王承業,與他麾下的軍隊一起援救常山。在常山郡邊境,他與好友顏季明依依惜別。
不要亂立flag
從常山到太原有井陘驛道可走,但是太行山脈崎嶇的山路和緊急的軍情還是讓李萼的坐騎累倒在途中,使他不得不步行前往太原以搬請救兵。但是在太原府見到了王承業的李萼萬萬沒有想到,這位自告奮勇帶隊救援的右羽林將軍竟然也是金龜袋的一員。
楊國忠所統轄的狹義意義上的“金龜袋”和服從安祿山號令的“曳落河”都是廣義上的“金龜袋”(即中國上古維序者分冊)內部的不同派系。王承業全無救援常山的打算(因爲如果顏杲卿活到了戰後並因功勞加官進爵,會削弱乃至威脅楊國忠一派在朝中的地位),只是想用這三枚符信去向楊國忠邀功,以提升自己在金龜袋中的位階,他命令部下逮捕作爲“可疑人士”的李萼。
發現自己被背叛的李萼決意擊殺王承業,讓他爲自己陪葬。但是在奔波途中體力嚴重受損的他終究難敵王承業手下的衆多護衛,力戰被俘。急於得到楊國忠封賞王承業認爲李萼的存在是高仙芝和封常清“密謀通敵”的鐵證,讓部下將他押入西山監獄(也就是著名的蒙山大佛,也被稱爲西山大佛)嚴加看守,等自己回來後再將其明正典刑。
王承業按兵不動,常山義軍自然是獨木難支。天寶十四載十二月二十八日,遠在潼關的高封二將被聽信讒言的唐玄宗下詔誅殺。天寶十五載(756年)正月,安祿山在洛陽稱帝,史思明也幾乎在同一時間率領大軍攻打常山郡。向王承業求救未果的顏杲卿只得晝夜防守,拼死作戰。但城內兵員短少,寡不敵衆,禦敵物資也很快耗盡。
正月八日,城池陷落。俘虜了顏季明的史思明藉此逼迫顏杲卿投降。顏杲卿不肯屈服,顏季明被斬。隨後,顏杲卿被押往洛陽,因痛罵安祿山而被凌遲處死。
兵少,未及爲守計,求救於河東,承業前已攘殺賊功,兵不出。杲卿晝夜戰,井竭,糧、矢盡,六日而陷,與履謙同執。賊脅使降,不應。取少子季明加刃頸上曰:“降我,當活而子。”杲卿不答。遂並盧逖殺之。
杲卿至洛陽,祿山怒曰:“吾擢爾太守,何所負而反?”杲卿瞋目罵曰:“汝營州牧羊羯奴耳,竊荷恩寵,天子負汝何事,而乃反乎?我世唐臣,守忠義,恨不斬汝以謝上,從從爾反耶?”祿山不勝忿,縛之天津橋柱,節解以肉啖之,罵不絕,賊鉤斷其舌,曰:“復能罵否?”杲卿含胡而絕,年六十五。
李萼流出的汩汩鮮血,化作大佛的血淚
現實中的西山大佛
爲友復仇,爲民除害
我在《華夏刺客精神的起源》中提到,《刺客列傳》中的五位先秦刺客或是爲主人/知己復仇(專諸、豫讓、聶政),或是爲國復仇(曹沫),或是爲天下復仇(荊軻)。如今,李萼也將走上這些前輩走過的道路。
但是,他的當務之急是先從囹圄中逃脫。在蒙山大佛頂部的監獄裏,因重傷而神志不清的李萼感覺自己做了一個很長的噩夢。在夢裏,他看到了燃燒的常山城,看到了守城的軍士和百姓一個個被叛軍屠殺,其中也包括顏杲卿。但是在如山的屍體中,他並沒有找到摯友顏季明。
恍惚之際,李萼又看到了阿蓮娜的幻象。阿蓮娜安慰他,顏季明很可能逃過了這一劫,甚至整個夢裏的場景都未必是真實的。恢復了理智的李萼卻讓她不要欺騙自己了,其實他心裏很清楚,常山已然淪陷,顏季明也已經死了,就和阿蓮娜他們一樣。
追憶往事,認爲自己的無能應該爲大漠無形者的團滅和顏季明之死負責的李萼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之中。阿蓮娜告訴他,這一切都是必然會發生的事。即使顏季明沒有遇到李萼,他也會貫徹自己的意志。就算重來千百變,他也會選擇這條路,這就是“唐家子人”所說的“天命”。這裏,許先哲老師借阿蓮娜之口打破了第四面牆,實現了歷史與藝術作品的交融(畢竟歷史上顏季明確實沒有遇見身爲刺客的李萼),令我不禁拍案叫絕。
於是在阿蓮娜的鞭策下,醒悟的李萼也決定面對自己的“天命”——刺殺楊國忠、王承業、安祿山等人,爲摯友復仇,爲枉死的高封二將復仇,爲飽受兵災之苦的百姓復仇,爲支離破碎的大唐江山復仇(李萼的心中應該還是多多少少保留了對大唐的認同感),還天下一個公道和太平。他通過裝死的方法誘殺了兩名獄卒,隨後從大佛的眼部一躍而下,並在李白的幫助下走水路擺脫了追兵。
李萼在阿蓮娜幻象的指引下從大佛頭頂信仰之躍的情節,很可能是在致敬《刺客信條:啓示錄》cg裏的名場面
要刺殺防守嚴密的楊國忠、安祿山等人,必須要有精心的策劃和可靠的強援(畢竟在烽火臺上險些翻車和刺殺王承業失敗的前車之鑑不遠),因此李萼決定先去墨家村徵求裴旻的意見。在那裏,裴旻證實了常山淪陷和顏季明遇害的消息,並轉而詢問李萼的打算。
李萼明確地表達了自己決心殺死金龜袋所有成員的想法,悲憤的陳伯也想爲自己自家主人和公子復仇。見時機已經成熟,裴旻向李萼坦白了自己刺客祕府守護者的身份,並帶領他來到墨家村的地下祕府——天下北庫。
李萼之前刺殺王承業未遂,丟失了貼身短兵袖劍,裴旻便將府庫中保存的天王甲(“明光護身,堅不可摧”)、魚腸劍(專諸傳世殺器,袖裏藏刀,出其不意)以及名爲“荊軻”的長矛(魏羽行刺秦始皇的武器)等兵甲交給了李萼,之後建議他前往平原尋找顏杲卿的從弟顏真卿,推他爲盟主以組建義軍,對抗安祿山。
至此,通過怛羅斯之戰加入西域無形者李萼又知曉了中國本土刺客的發展脈絡,通過裴旻守護的天下北庫繼承了中國刺客的衣鉢(不僅是武器裝備方面,更是精神層面意義上的)。
接下來的事便順理成章了,顏真卿殺死了安祿山的使者段子光,用他的頭顱來祭奠兄侄的亡魂(其實歷史上顏真卿斬殺段子光時顏杲卿還沒有遇害,他祭奠是在洛陽被殺的忠臣李憕、盧奕、蔣清等人),並接受了李萼的提議。
作爲“君子”的顏真卿,負責在明處點亮燈火,凝聚人心,比如借兵六千派往清河,以平原和清河二郡爲腹心,橫絕燕趙,阻斷安祿山後路。再比如調配天下武庫的物資,提升義軍甲仗,招募鄉勇,加以訓練。而李萼則做“影子”,在暗處守住燈火(行於暗夜,侍奉光明),先去長安剷除朝廷內部的禍根楊國忠,再去洛陽刺殺僭主兼仇敵安祿山。
這一次,李萼並不孤獨。他吸取了之前自負輕敵和孤軍深入(重點是”孤“而不是”深“)的教訓,與陳伯、顏季明遺孀何紅兒和其他常山義士一同前往長安。
請注意這個“常山生還者“的自稱,《刺客信條2》的一個遊戲章節也叫”最後生還者/最後倖存者“,指的是在奧迪託雷家族滅門慘案中僥倖生還的艾吉奧。因此在我看來,這裏的”生還者“不僅意味着從常山圍城戰中倖存,也代表他們是顏氏父子精神的繼承者
不過,前線局勢的變化卻比刺客的行動更迅速。接替高仙芝的老將哥舒翰最終沒能守住潼關,二十萬官軍戰死,長安岌岌可危,玄宗皇帝和楊國忠等人只得倉皇出逃蜀中(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在馬鬼驛的密林深處,楊國忠與其他金龜袋成員舉行了祕密會議。在討論了戰局進展後,楊國忠再次把責任推到哥舒翰乃至太子(後來的唐肅宗李亨)處,甚至想構陷太子勾結安祿山。
突然間,風聲大作,楊國忠抬簾探望,發現一杆長矛正向自己飛來,原來是李萼刺客對金龜袋發起了突襲。他忙起身躲避,卻發現金龜袋大部分成員已被飛矢射殺。楊國忠一邊呼喚衛士,一邊慌忙逃竄,隨行的王承業也及時趕到並擋下了李萼的攻擊。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這一次,精力充沛且帶有長兵器的李萼在一對一的決鬥中擊敗了王承業,用長矛將他釘在了竹子上,一袖劍結束了他的性命。
其實正史中王承業並未死在馬嵬驛,而是擔任節度使一職。不過許先哲安排李萼在這裏對他實施復仇,也算是符合讀者閱讀心理和閱讀需求的合理改編。至於李萼的袖劍”失而復得“一事,可能是他重新定做了一把袖劍,也可能是他把身爲匕首的短小精悍的魚腸劍當作袖劍來用。
王承業和衆衛士不敵刺客被殺後,楊國忠慌不擇路,騎馬趕出了竹林,向禁軍龍武軍求援。早已對楊國忠不滿的龍武軍並未採取任何救援措施,而是冷漠地朝着楊國忠圍了上去。騎士張小敬首先發難,在馬上拉弓搭弦,一箭射楊國忠落馬,接着大呼“枉”。楊國忠在衆士兵的一片“枉”聲中,被士兵們亂刀砍死,屍體被梟首屠割。因此嚴格來說,楊國忠並不能算是被李萼所刺殺。
楊國忠被殺後,安祿山也離自己自己的末日不遠了。身在洛陽的他因爲眼疾和疥瘡,久居深宮之中,變得愈加殘暴多疑。他不僅濫殺無辜,還與自己的次子兼儲君安慶緒和謀士嚴莊產生了嫌隙,不許左右衛士近身。收殮了顏杲卿腳骨的李萼也趁此良機,攜帶着顏季明的頭顱潛入深宮中,利用弩箭無聲無息的優勢,搶先下手射中了安祿山的右胸。
儘管沒有護衛,身經百戰且武藝高強的安祿山實力仍然不可小覷。猝然遇襲後,他利用自己的體型優勢和胡旋舞的衝擊力加成,一刀斬斷了李萼手中的長矛”荊軻“(魏羽:李萼,你賠我的矛!),並隨後向他發起了狂風暴雨式的猛攻。在這場激烈的生死搏殺中,安祿山的腹部被斷矛捅入,李萼自己也受傷不輕。
雙方都在喘息之時,安祿山向門外的士兵求救,但他們看嚴莊的臉色行事,不願意進來。如前所述,此時的安祿山已經徹底成了喜怒無常的怪物,這些兵士也不想被”夢中殺人“。
安祿山又問李萼是誰派他來的,李萼並不作答,只是左手執袖劍/魚腸劍,右手握利劍,緩步向他走去。安祿山也將全身力氣集中在右手的刀上,準備做最後一搏,卻因爲眼疾和心魔的困擾,誤以爲李萼是高仙芝、封常清、張介然(被他殺害的河南防禦使)、顏杲卿、顏季明等人的鬼魂來找他索命,被李萼重創,流血過多而死。
自報家門,來去明白
補刀好評
創立無形者,信條長存
遇害的忠義之士化作了黃土,伏法的亂臣賊子也成爲了白骨,但是活着的人還要把自己的路走下去。
顏杲卿的長子顏泉明在常山淪陷時被俘,被史思明送至范陽,在安祿山死後獲救,將自己父親和弟弟的遺骨帶回家鄉安葬。顏真卿也痛心於兄侄之死,留下了字字泣血的”千古第二行書“《祭侄文稿》。
至於李萼,他則以常山倖存者和紅線女(即顏季明的遺孀何紅兒)爲骨幹,建立了大唐的無形者組織,並不斷吸收四海義士使其壯大,將大漠無形者扶危濟困的信條和華夏刺客的無畏精神一道傳承了下去。正如唐朝通過絲綢之路不斷吸取和融合西域文化,發展出開放包容的盛唐氣象。李萼建立唐朝無形者的文化背景也是反映了唐朝的特徵。
太史公爲古人作傳,常常會在傳記結尾給出自己的評價,如”太史公曰“云云。而我這篇《李萼小傳》寫到最後,因爲筆力不逮,只能以李萼的”主要成就“作爲收尾了。當然,如果這段整理與總結能爲刺客信條維基的”李萼“詞條的完善貢獻一份力量,或者說這篇雜談文章能激起你閱讀《刺客信條:王朝》的興趣,那麼我將感到不勝榮幸。
姓名:李萼
主要成就:
- 參與怛羅斯之戰,成爲是役爲數不多的倖存者
- 作爲僅存的大漠無形者成員,在”屠夫“哈里發的圍攻中存活,輾轉歸唐
- 潛入長安皇宮,刺殺移春檻車隊主人及其隨從,爲杜陵花農復仇,併爲李白的《俠客行》提供創作靈感
- 在清河救下顏季明,與其一同點燃烽火,揭開了了河北義軍抗擊安祿山的序幕
- 向顏杲卿獻計並助其刺殺高李二將,攻佔土門關,伏擊何千年,造成了河北二十四郡有十七郡歸附義軍的有利局面
- 作爲中間人聯絡潼關的高仙芝、封常清,奔赴太原府搬請救兵
- 從固若金湯的西山大佛監獄中逃脫
- 得到墨家村主人裴旻的信任,被他贈以”天下北庫“中的神兵利器,繼承了中國本土兄弟會組織的衣鉢
- 協助義軍領袖顏真卿,向其獻上利用清河郡”天下北庫“的重要地位之策
- 前往馬嵬坡刺殺羽林將軍王承業,引起馬嵬坡之變,間接殺死”金龜袋“領袖楊國忠
- 前往洛陽刺殺安祿山
- 創立唐朝本土無形者組織
往期回顧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