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一生都在與死亡抗爭的硬漢

海明威的一生都在與戰爭和死亡打交道

他早在14歲時,就在拳擊場上被對手打成重傷,險些喪命;16歲時在一次訓練中左眼受傷。

1918年,19歲的海明威志願參軍,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在這個殘酷的戰場上,海明威目睹了太多的死亡和暴力,深刻地感受了戰爭的殘酷和破壞性。正是在這個戰場上,海明威在一次炮擊中身負重傷,親身體會到了死亡的威脅。至此,海明威對人生和世界有了不同的認識,產生了獨立的戰爭觀和死亡觀。

1928年,海明威的父親用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帶給他很大的觸動。他說:“我父親是自殺的,我年輕的時候,還認爲他是一個懦夫。但是後來我學會了正視死亡。”

1930年,在打獵時受重傷。

1936年,西班牙內戰爆發,他以戰地記者的身份兩次去西班牙報道戰事,再次親眼目睹殘酷的戰爭和大量的死亡。

1939年在威尼斯附近打獵時被子彈碎片擊中眼睛,險些死於丹毒。

1944年,在倫敦乘坐的汽車意外失事,頭部及下肢受傷,幾家報紙甚至刊登出他的訃告。

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又一次以戰地記者身份遠赴歐洲,並親自參加瞭解放巴黎的戰鬥,對戰爭和死亡,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他還曾經到過二戰中的中國,看到了戰爭對中國人民的傷害。

1953年,前往非洲狩獵,乘坐的小飛機兩次失事,第一次肝部和腰部被震裂,第二次受到非常嚴重的腦震盪,但都奇蹟生還;平時,他在雷雨天打電話時,數次被雷擊中,所幸無生命危險。

這些經歷給海明威的心靈造成了極大的觸動,也許正是這些經歷驅使他創作了大量與戰爭和死亡相關的文學作品,深刻地闡述了自己對戰爭的厭惡和對死亡的恐懼。海明威一生負傷多次,很多炮彈碎片無法自身體取出,病痛的折磨使他對人生充滿絕望。

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美國愛達荷州的寓所中用那支自己心愛的獵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享年62歲。

他的死因多年來一直是個謎,坊間也流傳有各種猜測。海明威的好友、劇作家艾倫·愛德華·霍奇納日前在《紐約時報》發文披露,海明威並非像外界猜測的那樣因爲人格障礙或抑鬱症自殺,而是死於美國聯邦調查局(FBI)之手。

海明威曾對霍奇納說過,自己的生活“恐怖得就像地獄”,聯邦特工對他進行24小時監視,他的車被盯梢,電話被監聽,郵件遭攔截,FBI特工還在查他的銀行賬戶。但是當時的霍奇納並不相信海明威的話,直到上世紀80年代,FBI披露了一份有關海明威、有120多頁之多的檔案,證實由於懷疑海明威與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的關係,FBI確實對他實施了監控,還將報告直接送交時任FBI局長埃德加·胡佛。

埃德加·胡佛

根據《信息自由法案》,霍奇納看到了更多有關海明威的機密檔案,終於恍然大悟——從1940年代初開始, FBI局長埃德加·胡佛的確曾派人對這位知名作家實施暗中監控。在海明威逝世半世紀之際,霍奇納稱他經常後悔自己沒有相信老友的話,他也堅信是FBI將自己的老友逼上了絕路。

海明威的全部著作,幾乎可以編纂一部“死亡學”的詳盡註解。他的作品並不是簡單地羅列死亡的現象和場景,而是對死亡更深層的思考和探索。海明威曾經對自己父親的自殺難以接受,認爲是懦夫的表現,後來他明白父親是因爲不堪生活的重負和妻子的羞辱而選擇了逃避,慢慢理解和同情父親的選擇。晚年的海明威,身體被酒精、車禍和戰爭傷害到無以復加的地步,13次手術,體內200多處傷痕,多次生命危險,加上FBI的監控帶來的精神重壓使他創作靈感喪失,導致他用最心愛的雙管獵槍打爆了自己的腦袋。

無論是海明威的人生還是小說都在直面死亡,不斷與死亡抗爭。小說《乞力馬紮羅的雪》中,主人公哈里身體患上重病之後,身心非常痛苦,靜靜地等待着生命的結束。哈里面對死神的到來,內心的恐懼慢慢變得豁達,進而發展到超脫與嚮往;《過河入林》中的坎特威爾最終成爲自己命運的掌握者,超越死亡獲得了精神上的勝利;《打不敗的人》中鬥牛士曼奴埃爾被牛抵成重傷,仍拼盡最後力氣將牛殺死,臨死前保持着永不放棄的“優雅風度”;《老人與海》中,桑提亞哥老人勇敢地與孤獨、絕望和死神抗爭,在他身上,深刻體現了“硬漢子”氣概。

死亡也許是逃避各種苦難的最好方式。但這並非鼓勵人們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以自殺方式選擇逃避,而是告訴我們,當一個人生命質量和生命價值很低,身心遭受極度痛苦的時候,爲了人的尊嚴,無痛苦的死亡或許是一種最好的選擇。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