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提肛30次,成爲國際象棋大師

文/Naglfar

在9月19日舉行的國際象棋世代杯第六輪的比賽中,當今國際棋壇等級分最高的挪威特級大師馬格努斯(Magnus Carlsen)面對積分39位的美國棋手尼曼(Hans Niemann)時,在對局開始後僅僅下了一步就令人驚詫地果斷投子認輸,放棄了比賽。

馬格努斯

由於比賽在線上進行,你能夠從賽事錄像中很清晰地看到這場鬧劇的全部過程:尼曼執白挺兵先行,馬格努斯將馬躍出,尼曼再次挺兵——此時馬格努斯立馬關閉了攝像頭、迅速離開了對局,只留下面無表情的尼曼和兩位震驚的解說,其中一位難以置信地搖着頭喃喃自語着“No way”。

馬格努斯在尼曼走出第二步之後立馬放棄了比賽

比賽後,馬格努斯並未對此事發表任何公開言論,只是向賽事組委會確認他會參加餘下的比賽;但許多人相信這是因爲馬格努斯認爲尼曼在比賽中作弊、不屑於與其對弈才作出的驚人舉動。

這件事要追溯到幾周前的國際象棋世界賽。9月6日,世界賽五連冠、此前毫取53連勝的馬格努斯出人意料地在與賽事排名非常不理想的尼曼的對局中“翻車”,令包括其粉絲在內的許多國際象棋愛好者大跌眼鏡。

世界賽上兩人的對局

在輸棋之後,馬格努斯立馬退賽,並且在推特上轉發了知名足壇主帥穆里尼奧的名場面“如果我說了,我會有大麻煩”,似乎在暗示比賽存在問題。

從那時候開始,關於尼曼在比賽中作弊的推測就在外網逐漸發酵。一個看似離譜的理論被提出,隨後瞬間在社交媒體上大放異彩:有人認爲,尼曼在比賽中使用了“肛珠型”智能計算機——他通過括約肌有節奏地張弛收縮吧把信息傳遞給直腸裏的AI,後者分析比賽,再用有節奏的震動刺激尼曼的直腸神經,指引他進行下一步的動作。

這一理論有許多支持者。日本國際象棋特級大師中村光在賽後與大主播xQc連線討論相關問題時,兩人表示“肛門理論”並非看上去那樣牽強;後者甚至喊話組委會“好好檢查每位選手的屁股”;

日本大師、現爲TSM簽約選手的中村光

而樂子人馬斯克也迅速參團,引用叔本華的名言“人才可以擊中別人達不到的目標,而天才,可以擊中別人看不到的目標”,暗示“看不到的目標”就在尼曼的直腸裏。

馬斯克

儘管尼曼向媒體發誓他未在比賽中作弊、組委會也給出了“沒有證據表明尼曼作弊”的聲明,這場關於他直腸的討論依然沒有結束的趨勢。由於尼曼12歲時曾在國際象棋線上排位賽中作弊、16歲時又在直播其他遊戲時開掛,人們並不相信他所謂的“清白”——儘管尼曼發誓說:“如果要我脫光衣服下棋?我也不在乎,因爲我知道我很乾淨。”

組委會的聲明

在馬格努斯第二次在於尼曼的比賽中退賽後,這種討論呈現出一種愈演愈烈的趨勢,終於順利出口,在中文互聯網登上了熱搜。

人們煞有介事地討論着“肛珠型”智能計算機的可行性:有人通過計算,得出了每步棋尼曼需要讓括約肌收縮舒張14次的結論;另一位選手通過優化邏輯,將數量降低到了10次。

但不管怎麼想,每走一步棋就要準確而快速地提肛10次,那一場棋局下來尼曼怕是早就不受控制地失禁、“揮灑”當場了。

這樣看來,想要成爲國際象棋大師,練出高穩定性的直腸肌肉就顯得尤爲重要了。

當然,關於“肛珠型計算機”的指控都是沒有證據的猜想。客觀來說,這場起源於Reddit的鬧劇只是一場沒有證據的陰謀論罷了。

儘管有作弊的前科,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尼曼在這次比賽中使用了AI;它得到如此廣泛的傳播,還是因爲這個梗很好笑,且非常不基德。人們樂着尼曼的直腸,說着什麼“萬萬沒想到人工智能控制人類不是通過大腦,而是通過肛門”,就像講那些大家熟知的地獄笑話——我想這其中的心態是一樣的。

推特網友的梗圖

但當事人應該是樂不出來的。很難想象若是確實沒有利用其他手段作弊,尼曼面對互聯網鋪天蓋地的“肛珠計算機”言論時會是怎樣的心情——當一名男性棋手總是被與直腸聯繫在一起,他在往後比賽上的精神壓力是可想而知的。

尼曼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在國際象棋比賽中作弊”,這一看似困難的行爲在近年來成爲了令比賽組委會困擾的問題。這種困擾一方面來源於疫情導致的、難以完全檢查的線上比賽,一方面是因爲,在國際象棋上作弊的成本實在是太低了。

卡斯帕羅夫與“深藍”的對弈

事實上,自從1997年卡斯帕羅夫鏖戰6局不敵人工智能“深藍”之後,國際象棋這種運動幾乎已經被計算機全面掌握了。經過二十餘年的進化,當下的AI已經能夠輕鬆擊敗最優秀的人類棋手。這種便利性不但讓大量水平一般的棋手通過各種輔助參加正規度不高的賽事贏取獎金,連久經棋壇的大師都耐不住誘惑,落了個晚節不保的下場。

2019年7月,58歲的世界級國際象棋大師伊戈爾斯·勞西在在法國斯特拉斯堡舉行的一場國際象棋錦標賽中途去洗手間休息,被人拍到在馬桶上使用象棋軟件作弊,最終他灰溜溜地簽署了一封承認自己存在不正當行爲的信,離開了棋壇。

伊戈爾斯·勞西

在2021年11月,印度億萬富翁卡馬斯在一場在線慈善活動中,出人意料地擊敗了久負盛名的國際象棋大師阿南德,在印度互聯網上引發了轟動。幾天後,尼基爾表示自己在對局中使用AI作弊,並非真的擊敗了大師。阿南德並未對此作出任何評論,而印度國際象棋聯合會在認可慈善事業的同時,隱晦地譴責了這種作秀的行爲。

儘管目前正規的、大型的國際象棋比賽會利用各種技術分析棋手是否作弊(包括棋路是否詭異、攝像頭中的瞳孔是否在觀察其他地方),甚至在有所懷疑時會要求搜查選手的住處,但完全杜絕作弊還是難於登天。

正是由於能夠擊敗人類棋手的AI所需的成本太低,“肛珠計算機”的猜想纔有了傳播的土壤。

在如今,歷史悠久的棋類運動正在被計算機完全統治。在邏輯計算的領域,有限思考速度的人類顯然無法與高速運轉的人工智能相提並論。綿延千年的人類智慧、和這些智慧凝聚出的各種棋譜已然經歷了一次痛苦的祛魅。

很難說這種進化帶來的是好影響還是壞影響。在小時候,我常常在電視上看圍棋比賽——在那時候,解說總是能夠分析白方想幹什麼、黑方在如何應對,選手下出意料之外的一手時他們還會發出驚歎,然後在幾步之後洞悉到棋手的真實意圖,嘖嘖稱奇。

現在圍棋比賽的解說通常自帶AI,口中說着“這一步和AI的契合率是85%”,彷彿一切都在掌握之中——人們假借機械到達高位,居高臨下地評判着在棋盤上努力的凡人,就像傲慢的小孩在一隻破碗裏鬥蛐蛐。

看《女王的棋局》的時候,儘管我從未認真瞭解過國際象棋的規則,但我依然被貝絲·哈蒙的故事所打動,被劇集中體現出來的、屬於天才的煩惱和掙扎深深地吸引。

美劇《女王的棋局》

即使故事處於冷戰時期,美國人和蘇聯人也能夠在對弈中碰撞出難以言喻的感情——這是國際象棋本身的魅力帶來的故事。

令人嘆惋的是,這樣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在當下,AI主宰了國際象棋,能夠被AI代替的天才又如何能稱作是天才呢?

美劇《女王的棋局》

當一塊手錶大小的計算機就能隨便虐殺大師,那段被虛構的、有規律地發送着信號的直腸似乎成爲棋壇唯一具有禪意的地方——這真是令人遺憾的現實。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