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NVIDIA GeForce RTX 4070 FE公版解禁一天後,終於到了各家AIC解禁非MSPR(建議售價)產品的時候,更高的價格往往意味着更豐富的設計、周邊搭配、性能釋放。坐擁強勁風冷稱號的iGame Vulcan自然不能錯過這場盛宴,多次霸榜GPU頻率榜單的成績證明了iGame在性能釋放上的實力。顯然,眼前的iGame GeForce RTX 4070 Vulcan OC可不是好惹的。
從GeForce RTX 40系列開始,iGame Vulcan迎來了全新的散熱與外觀設計,盡顯肌肉和金屬外骨骼的設計,不僅讓其賽博朋克風格十足。在公版GeForce RTX 4070體積明顯縮小的情況下,iGame GeForce RTX 4070 Vulcan OC維持着雙卡槽和已經跨出ATX主板的348.5mm的長度也暗示着性能不凡。事實上iGame RTX 4070 Vulcan OC也是目前少有的幾款默認OC頻率設定爲2625MHz的顯卡,比公版的GeForce RTX 4070高出了150MHz。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RTX 4070能夠輕鬆在DLSS 3的加持下2K光追最高畫質輕鬆以100+FPS運行,那麼這款來來自於iGame Vulcan,對性能釋放、溫度控制有着頗深理解的iGame GeForce RTX 4070 Vulcan OC,還會將性能邊界推向何方?首發評測就此奉上。
給AD104上個Buff
在首發iGame GeForce RTX 4070 Ultra W V2的時候我們提到過,GeForce RTX 4070系列使用的是AD104-250-A1核心,採用4個GPC結構,並在其中的1個GPC中屏蔽了1個TPC,從而獲得了23個TPC,46個SM,共計擁有5888個CUDA Core,184個第四代Tensor Core和46個第三代RT Core,以及184個紋理單元和64個ROP Units。
與AD104其他同門師兄一樣,君採用臺積電4N英偉達定製工藝打造,芯片尺寸295mm²,晶體管數量爲358億個。因此AD104也保留了Ada Lovelace架構的完整結構,即GPU中包含了若干個GPC(Graphics Processing Clusters,圖形處理集羣),GPC下包含若干個TPC(Texture Processing Clusters,紋理處理簇),再往下就是SM、CUDA、RT Core、Tensor Core等等。每個GPC之間包含的TPC數量相等,當GPU進行定位區分的時候再進行GPC、TPC的物理屏蔽實現。
隨着架構和設計的提升,iGame GeForce RTX 4070 Vulcan OC擁有龐大的36MB L2緩存,相當於RTX 3070 Ti的4MB L2緩存的9倍。更大的L2緩存有助於提高隨機存取的命中率,而更快的L2緩存能提升運算單元的效率。AD104中所有GPC都需要通過L2緩存完成所有訪存操作,因此龐大的L2緩存搭配每個SM下均包含4個第四代Tensor Core,1個第三代RT Core,爲後續遊戲實時光線追蹤和DLSS 3性能提升打下基礎。
同時iGame GeForce RTX 4070 Vulcan OC還擁有6個32-bit內存控制器組成的192-bit內存接口,並搭配12GB GDDR6X顯存,顯存帶寬與GeForce RTX 4070 Ti是相同的504GB/s。但需要注意,了與Ti進行區分,在iGame GeForce RTX 4070 Vulcan OC視頻編解碼引擎上僅使用了1個第八代NVENC和1個第五代NVDEC,雖然同樣擁有12GB顯存,但無法開啓雙AV1編碼器。這樣的設計主要用於區分不同定位GPU之間的專業創作性能,例如專業版的AD104中會給與2個NVENC和4個NVDEC以加速視頻編解碼性能,但對於遊戲玩家而言這樣的影響不大。
因此iGame RTX 4070 Vulcan OC最厲害的地方是擁有一個超頻的GPU、供電設計和散熱設計。其中GPU核心頻率在默認狀態下爲1920MHz到2475MHz,而一旦按下一鍵超頻按鈕,最高頻率則可以擴展至2625MHz,處在AIC首發的超頻顯卡陣營中相當靠前的位置。
不僅如此,圍繞AD104 GPU打造的周圍電路還包括14+3供電,在超頻狀態下16pin(12VHPWR)接口可獲得最高250W的供電支持,比公版Founders Edition多出了50W。不過需要注意的是,iGame GeForce RTX 4070 Vulcan OC本身的效能比非常高,在多數遊戲情況下,GPU功耗會在150W到200W之間浮動,也證明了其可超頻的潛力。
性能上的跨越也註定對散熱提出更多的需求,而這也是iGame GeForce RTX 4070 Vulcan OC着力點,也是賽博朋克新設計的由來。
賽博朋克新勢力
全新的賽博朋克設計最早出現在iGame GeForce RTX 4090 Vulcan OC和iGame GeForce RTX 4080 Vulcan OC上。iGame GeForce RTX 4070 Vulcan OC的賽博朋克散熱裝甲略有不同,使用的是雙卡槽設計而非三卡槽,348.5x159.5x60.5mm的尺寸給機箱減輕了不少負擔,讓箱內空間有更多冗餘佈線,同時外骨骼設計拉滿了整張顯卡的格調感。
但不能忽視的是Vulcan終歸是集iGame設計與技術的大成者,尖銳的三角形元素配合紮實沉穩的整體設計,用視覺語言暗示着iGame GeForce RTX 4070 Vulcan OC不容小視。爲其打造的旋渦Vortex散熱裝置包含了異形切割的鏤空背板,加強的金屬中框,以及4x6mm+2x8mm熱管和導流鰭片組成的導熱設計,並配合全新的“聚風鐮環”扇葉。
其中正面的三個風扇使用了100mm大直徑設計,在旋轉時形成旋渦吸入,以提升風壓。“聚風鐮環”扇葉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iGame爲葉片之間做了相連設計,加上9翼扇葉鋒利厚實,獲得了很好的氣流效果。
與此同時,三個風扇採用了雙滾珠軸承設計,確保風扇能夠長時間穩定順暢運行,並延長使用壽命。而下方的散熱模組則使用了最早出現在高單價的服務器中的導流型鰭片,並配以4根6mm+2根8mm熱管,“迴流焊”工藝使熱管與鰭片緊密結合,提升散熱效率。
此外超扁平的密閉腔體內還充滿冷凝液,吸收熱量後通過相變原理散發熱量,配合散熱的金屬中框同時也能做到加固的效果。而在實際壓力測試中,可以看到GPU核心溫度僅在67℃左右,比RTX 4070 Founders Edition和iGame RTX 4070 Ultra W V2都要更低,在紅外線測溫下,顯卡外裝甲在室溫22℃的環境下保持着清涼的狀態。
iGame GeForce RTX 4070 Vulcan OC最大的差異還要屬Vulcan全新的智屏功能,相比上一代的側屏,智屏分辨率不僅從480x128升級到了800x216,並且背面使用了吸附設計,允許屏幕側插或者豎插在顯卡上方。
當然,智屏的玩法其實還可以更大膽一些,配合附送的智屏底座,利用USB線連接到電腦,就能直接將智屏脫離顯卡,以45度的仰角放到桌面上,可隨時觀察GPU頻率、溫度以及其他硬件狀態,直接變身監控副屏的效果。
與此同時,iGame還貼心的多準備了一個燈光組件,當智屏移至桌面之後,燈光組件可以填補智屏的空缺,繼續提供顯卡的RGB的氛圍效果。
另外iGame Center中也配合智屏提供了獨立的選項,可選設置全屏及雙屏模式,包括GPU與CPU的運行狀態,可選擇輪播順序,顯示更多內容,也可以導入圖片,做個性化自定義。
順帶一提iGame Center在超頻以外的玩法也不斷得到完善,比如對現有硬件環境遊戲性能的預估,遊戲日誌、實時監控等等,已經是一款相當好用的控制中心了。
值得注意的是,iGame GeForce RTX 4070 Vulcan OC的附加值還不侷限於如此,在隨機包裝中還包含了顯卡支架、裝機螺絲刀,甚至裝機手套,再配合上格調滿滿的外包裝,非常對得起iGame Vulcan的定位。
遊戲性能至上
可以這麼說,iGame GeForce RTX 4070 Vulcan OC設計之初就是爲了強力的遊戲性能表現而生的,現在讓我們進入喜聞樂見的遊戲環節,按照慣例這裏先放出一套不拖後退的測試平臺,包括英特爾Core i9-13900K,七彩虹CNV DDR5-6000 16GB x2,CVN Z790D5 GAMING FROZEN V20,1250W電源作爲基準參考。
同時我們也會將iGame GeForce RTX 4070 Vulcan OC開啓一鍵超頻模式,讓GPU頻率達到2625MHz,並引入GeForce RTX 3080、GeForce RTX 3070 Ti、GeForce RTX 2070 SUPER根據情況進行對比。
在檢驗DirectX 11和DirectX 12項目中,主要使用3DMark Time Spy,3DMark Time Spy Extreme,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3DMark Fire Strike Ultra,Port Royal進行對比。可以看到iGame GeForce RTX 4070 Vulcan OC在對比RTX 3070 Ti表現非常明顯,至少有21%的提升,對比RTX 2070 SUPER,差距更大,平均提升接近92%。
非DLSS 3遊戲基準測試同樣如此,可以看到iGame GeForce RTX 4070 Vulcan OC在對比RTX 3070 Ti的提升大概22%左右,對比RTX 2070 SUPER提升則可以達到100%以上。
但我們知道,全新的3A大作已經開始是DLSS 3的天下。目前爲止已經有超過50款遊戲宣佈支持DLSS 3技術,並有超過30款遊戲上市,其中大部分遊戲均爲3A大作。如果算上以往對DLSS支持的遊戲,則已經超過260款。這正因爲如此,我們也經常建議在選擇中儘可能考慮新推出的顯卡,以確保遊戲的體驗性。
DLSS 3與我們以往所認知的DLSS不同,它包含了一套提升遊戲幀率、降低系統延遲的完整解決方案。它通過引入光流加速器(Optical Flow Acceleration,OFA)與DLSS相結合的辦法,構建出了一個更爲立體的分析方式,將卷積自編碼器的輸入源擴展到幾個部分,分別是:之前幀與當下幀,由光流加速器生成的光流場、遊戲運動矢量和深度等數據。這時候DLSS 3甚至承擔起渲染過程中7/8的工作,讓CPU和GPU進完成其中1/8的渲染即可,從而節省出大量的計算資源專注到更有用的地方。
這意味着遊戲一旦支持DLSS 3,那麼效率將是成倍的提升。但也需要注意,DLSS 3運行的前提是GeForce RTX 40的第四代Tensor Core,第三代以及第三代以前Tensor Core僅能支持到DLSS 2.X,即實現DLSS 3的部分功能,幀率提升雖然也很明顯,但幅度沒有DLSS 3來得更爲誇張。
在3DMark DLSS 2 2K、3DMark DLSS 3 4K、3DMark DLSS 3 8K的測試中,能夠明顯發現iGame GeForce RTX 4070 Vulcan OC不僅在基礎性能上領先於自己的前輩,特別在開啓DLSS 3之後,比只能開啓DLSS 2的RTX 2070 SUPER與RTX 3070 Ti在8K分辨率下分別高出900%和450%以上的性能,在2K和4K分辨率下也有非常明顯的提升,這是相當離譜的。
在實際遊戲測試中,iGame GeForce RTX 4070 Vulcan OC相對RTX 3070 Ti提升有22%左右的提升,而相對GeForce RTX 2070 SUPER,提升則可以來到53%到122%。
DLSS 3帶來的另一個厲害之處則是降低系統延遲。DLSS 3在實現AI插幀的同時,勢必會導致系統延遲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導致關鍵操作和關鍵幀排在渲染序列尾端。不過NVIDIA在降低系統延遲上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原本獨立於DLSS的Reflex技術直接集成在DLSS 3,也就是遊戲在開啓DLSS 3的同時,Reflex也被默認開啓,而不需要單獨設置。
特別是在競技遊戲中,DLSS 3不僅帶來更高的幀率,關鍵的Reflex技術加持讓其獲得雙重降低系統響應延遲的效果,對於毫秒必爭的網絡競技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狠抓創意
NVIDIA一直努力通過NVIDIA Studio驅動推動GeForce RTX的內容創作表現,iGame GeForce RTX 4070 Vulcan OC同樣也不例外。前面我們提到,GeForce RTX 4070保留了1個NVENC和1個NVDEC,包含了AV1編解碼器的功能,AV1編碼器能比H.264編碼器效率高出40%。這意味着AV1編碼器能夠利用現階段可以進行1080p串流視頻的帶寬,實現1440p甚至更好的畫質,比如同樣的帶寬佔用下,在嗶哩嗶哩可以輕鬆播放2K或者4K的視頻,而播放4K的帶寬也將可以用來播放更高分辨率的內容。
同時這也僅僅是其一。在4月12日以後的更新中,NVIDIA控制面板首次加入了RTX視頻增強功能。顧名思義,這是利用RTX Video SUPER Resolution (VSR)技術,通過AI、TensorCore來增強視頻播放質量,讓低分辨率視頻在4K分辨率屏幕上獲得更好的顯示效果,以增強視頻觀看體驗。
現在這項功能已經可以在4月12日更新以後的VLC播放器實現,並且效果立竿見影。在4K屏幕下,我們播放一段之前錄製的1080p分辨率喫雞視頻,並重新進行錄製,對比兩者之間的效果。這時候會發現開啓VSR之後,GPU的佔用率會來到50%左右,但畫質有了明顯提升。
左爲VSR OFF,右爲VSR ON
這裏我們不妨在將錄製的畫面放大到細節,左側原畫質下字體顯示模糊,而一旦VSR ON之後,字體立馬清晰了很多。
左爲VSR OFF,右爲VSR ON
另外一個不得不提的就是NVIDIA Omniverse Create。NVIDIA Omniverse作爲視覺和數字孿生工業模擬應用的入庫哦,已經打破了諸多專業軟件之間不兼容的限制,旨在統一虛擬空間下模擬與現實相同的環境與場景,加速工業、創意、內容製作的效率。
不僅如此,NVIDIA Omniverse Create還引入了已經在好萊塢付諸應用的通用場景描述(USD)格式,並不斷添加更多的通用素材包,使得創作變得更爲輕鬆。因此NVIDIA Omniverse也被認爲是構建元宇宙最理想的入口之一。
這裏我們主要使用NVIDIA Omniverse Create分別在2K、4K分辨率下對Campfire、Flowers4、Incense、Jade Tiger、Warehouse五個場景進行預覽測試,並計算平均值,可以看到在2K分辨率下,iGame GeForce RTX 4070 Vulcan OC相比GeForce RTX 3070 Ti性能提升接近200%,相對GeForce RTX 3080 10GB提升也有90%,主要原因是DLSS 3幫助加速了整個創作場景的運行。同樣在4K分辨率預覽模式下,iGame GeForce RTX 4070 Vulcan OC相比GeForce RTX 3070 Ti性能提升150%以上,相對GeForce RTX 3080 10GB提升也有100%以上。
接下來是畫面渲染測試。我們先使用了Blender Benchmark檢測iGame GeForce RTX 4070 Vulcan OC的輸出能力,在Moster、Junkshop、Classroom三個場景中,可以看到iGame GeForce RTX 4070 Vulcan OC相比GeForce RTX 3070 Ti性能提升40%以上,相對GeForce RTX 3080 10GB提升爲20%以上。
同樣在V-Ray 5 Benchmark中會分別考驗CUDA和光線追蹤性能,iGame GeForce RTX 4070 Vulcan OC相比GeForce RTX 3070 Ti性能提升25%,相對GeForce RTX 3080 10GB提升大約爲10%。
Octane Render RTX是同樣是測試GPU的光線追蹤性能表現,在一個複雜場景下考驗GPU每秒產生的樣本率,iGame GeForce RTX 4070 Vulcan OC相比GeForce RTX 3070 Ti性能提升40%,相對GeForce RTX 3080 10GB提升大約爲10%左右。
SPECviewperf 2020則是通過建模對象或渲染體的旋轉和縮放檢視,來檢測在各種專業設計領域(包含能源勘探、醫學、建築設計、機械設計、汽車設計、飛機設計等各種領域)的圖形性能,也是工程人員在日常中最常遇見的場景,其中包括3dsmax、Catia、Creo、Energy、Maya、Medical、SNX、Solidworks等主流軟件。可以看到iGame GeForce RTX 4070 Vulcan OC相比GeForce RTX 3070 Ti性能提升200%,相對GeForce RTX 3080 10GB提升大約爲10%左右。
AI新賽道
最後是近期火熱的AI話題,如果近期你在瀏覽B站,會發現相對應的AI創作內容和經驗分享已經越來越多,一套高性能的PC成爲在家快速部署AI應用的必要前提。特別是在GeForce RTX 40系列發佈之後,基於PC本地的深度學習與AI創作變得更爲輕而易舉。比如通過AI快速的創作全新內容,通過簡單的文字描述在本地繪出需要的創作場景圖片,並隨着AI工具交互設計愈發人性化,每個人觸碰AI幾乎變得唾手可得。
這裏我們以Stable Diffusion 2.1爲例作爲參考。Stable Diffusion是2022年推出的深度學習文本到圖像轉變的AICG工具,這套工具由初創公司Stability AI和非營利組織、學術人員共同合作開發,因此它相對需要收費的Midjourney有更好的開放性和擴展性,並提供一系列的插件實現更多功能,比如AI圖片修復、文本提示引導圖像,甚至是圖像翻譯等等,可以預見在未來會不斷融入更強大的功能。
Stable Diffusion運行的前提是需要至少8GB以上的顯存vRAM和AI性能足夠強勁的GPU進行,否則本地體驗不如直接購買雲端服務來的直接。
這裏我們利用一段固定的文字描述來引導Stable Diffusion 2.1爲我們創建20張符合描述的建築風景圖片。在UI界面中設置iGame GeForce RTX 4070 Vulcan OC一次同時運算2張圖片,一共運行10次,即20張。每張圖片分辨率爲768x768分辨率,採樣步數設置爲50。
文字描述參考如下:
beautiful render of a Tudor style house near the water at sunset, fantasy forest. photorealistic, cinematic composition, cinematic high detail, ultra realistic, cinematic lighting, Depth of Field, hyper-detailed, beautifully color-coded, 8k, many details, chiaroscuro lighting, ++dreamlike, vignette
在對比中,我們使用了iGame GeForce RTX 4070 Vulcan OC與GeForce RTX 3070 Ti、GeForce RTX 3080 10GB進行參照,記錄下每個GPU花費的時間,並進一步推算出每分鐘生成的圖像效率(Images Per Minute)。在實際對比中可以看到,iGame GeForce RTX 4070 Vulcan OC能夠輕鬆實現於GeForce RTX 3080 10GB的性能,並且相比GeForce RTX 3070 Ti提升40%以上,也意味着同樣的成果,可以爲我們節省40%的時間。
另外一項AI測試則是基於AI提升圖像分辨率的ON1 Resize AI 2022,原理是對低分辨率圖片無損提升至高分辨率圖片,用於巨幅海報輸出,依靠AI性能可以獲得更快的出圖,並計算生成圖片的時間,數值越少意味着效率越高。
在實際測試中可以看到,iGame GeForce RTX 4070 Vulcan OC相對GeForce RTX 3080 10GB提升15%以上的效率,而相對GeForce RTX 3070 Ti,效率更是能夠提40%以上。可見iGame GeForce RTX 4070 Vulcan OC上的第四代Tensor Core搭配大容量L2緩存表現是相當出衆的。
寫在最後:遊戲與AI的雙重進階
可以看到iGame GeForce RTX 4070 Vulcan OC給予的豪華做工更進一步發揮了RTX 4070的性能。在遊戲下,一旦開啓DLSS 3,2K光追最高畫質100FPS以上的遊戲幀率輕而易舉,看來在升級GPU的同時,也應該考慮購置一個2K高刷新率的遊戲顯示器了。
滿足遊戲需求也僅僅是iGame GeForce RTX 4070 Vulcan OC的開始,伴隨着NVIDIA Studio驅動和支持軟件的日益強大,以及AI性能的不斷增強,我們在iGame GeForce RTX 4070 Vulcan OC看到了內容創作、AI加速等強大且酷炫的能力,即便是放在五年前,這樣的內容創作方式是不敢想象的。
相比起公版RTX 4070,iGame GeForce RTX 4070 Vulcan OC給予了我們一鍵超頻、高性能和更好的散熱表現,讓這塊GPU展現出更好的實力。再配合上玩法豐富的iGame Center,以及給桌面增添格調的智屏設計,如果你有興趣打造一臺主流級且充滿個性的PC來滿足你的遊戲和創作需求,那麼這塊iGame GeForce RTX 4070 Vulcan OC是一定要考慮的。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