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了,難道你還在給自己的電腦硬盤做分區嗎?分區曾經是一臺電腦的《定律》,但到了今天就真的沒有必要了。再說爲什麼不需要分區之前,先來說說以前爲什麼會出現分區。
其實這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在八九十年代個人電腦剛剛開始流行時,主流的操作系統是DOS。而這種操作系統所採用的FAT16文件系統能支持的文件整理範圍只有2G,這就意味着它只能識別2G的硬盤大小。假如你的存儲設備有6G那剩下的4G就沒有辦法使用。
而要解決這樣的浪費問題,就要用分區把6G的硬盤拆分成3份,從而迷惑電腦,讓它能夠正常的識別整個硬盤。不過後來到了windows XP時代,NTFS文件系統已經可以支持15T的單個硬盤分區,等於徹底解決了文件系統這個“軟件”軟件問題。但分區這個傳統還是被機械硬盤保留了下來。
機械硬盤需要分區不是因爲人們習慣了分區,而是因爲它的物理特性。機械硬盤讀寫文件的關鍵部件是磁頭和盤片,盤片會在運行時高速旋轉,而磁頭可以通過在盤片半徑上的移動定位、盤片上指定的扇區進行數據讀寫操作。根據線速度與角速度的關係,是在盤片角速度固定的情況下,線速度和半徑成正比,這就意味着磁頭在盤片不同半徑上的讀寫速度是不一樣的。正是因爲這樣的讀寫方式,機械硬盤需要通過分區把文件集中在同一片範圍內,從而減少磁頭的擺動角度,加快文件讀寫的速度。
比如經常需要用到的操作系統,一般都是處於盤片最外層,也就是讀寫速度最快的扇區。如果不分區的話,磁頭就會因爲沒有區域限定而直接開擺。你永遠也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才能找到你的文件。而除了效率問題,硬盤分區其實還是在保護你的文件。
我還記得在大學時,自己的筆記本電腦藍屏送修,電腦城的老哥很快啊就幫我把C盤格式化了讓我辛辛苦苦幹了一下午的小組作業,和系統一起換了新。從那時候我才知道系統盤裏不能放別的文件,而分區其實也是在保護系統盤以外的文件不受影響。
但是分區要處理的這些問題,到了如今的SSD時代難道還會再出現嗎?不同於機械硬盤的機械部件,SSD是利用柵極捕獲電子來表示0和1,進而對文件進行讀寫。所以對於他來說,無論分佈分區都不會有速度上的差別。而且由於機械硬盤只有一個磁臂,所以碎片文件會影響到擺臂頻率。但SSD完全是電路操作,碎片文件的定位可以多次同時進行,影響的時間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不分區也完全不會影響到它的高速運行。當然如果有老哥像我一樣,因爲怕重裝系統時文件被格式化而專門分出一塊系統盤,當然也沒有問題。
但SSD的分區是虛擬分區,不會在物理層面上隔離磁道。用通俗的話來講就是這樣的分區和文件夾並沒有什麼區別。反而SSD主控很有可能會在處理虛擬的分區邏輯時,造成少量的性能損失。而且各位老哥放心,現在重裝系統已經沒有傷害到其他文件的風險了。從windows 7開始重裝系統已經不需要格式化分區。
官方的更新系統如果發現已經安裝過舊系統,就會自動把你C盤裏的program Files等四個系統目錄歸類到windows.old文件夾裏,把重裝系統的影響範圍從分區縮小到了文件夾。順帶一提,Mac OS也沒有分區的說法,但人家官網上可是直接寫明瞭重裝系統不會影響到其他數據。不過,如果你是個多系統玩家,想要Linux、MacOS還有windows 在你的電腦裏面三足鼎立,那就必須要區域。現在幾乎乎也只有這種情況纔是有SDD不得不分區。在科技浪潮的推動下,電腦硬盤一定要分區,這個曾經的定位正在慢慢消失。我看到的是科技技術,是電子產品更方便的使用,但對我來說,更多的是記憶的消散。
將近十年前,父親擰不過吵着要玩遊戲的我,給我留下了一塊只有30G大小的H盤分區,明明也裝不了多少大型遊戲,但我還是玩的津津有味。不過到了現在,1T 2T的硬盤空間任我使用,Steam裏也買了大把大把的遊戲,卻不知怎麼回事,我好像患上了電子陽痿,沒了要繼續玩遊戲的心思。這樣的故事也許還在很多個人的身上發生。所以即使已經沒有了分區的必要,也還是會有人默默的在自己的電腦裏留下那個只有30G的H盤。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