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欣賞。。上世紀三十年代女學生取名。

放一些我一見鍾情的女名:


龍白秋 古耀貞 冷慰慈 傅道昭 白如玉 嚴嘯泉 餘任難 歐堯生 葉雲樵

叔卿 劍秋 琚光 顯祺 漪白 麟容 道懿 宗塵 問桃 練青 貽書 墨聲 霞友 慎修 悅笙


還有幾個不在一個班,但一看就是姐妹的名字:

蕭乾看蕭坤則 易正崇易正本 繆劍秋繆敬秋


1924年建校的自貢蜀光中學。。感想就是文化底蘊太重要了。。沒有被用爛的重字或者敷衍的abb式取名。。而且有好多都可以直接代入武俠古風小說。。

在泛黃的校友錄扉頁,我遇見了這些名字——龍白秋三字橫空劈開暮色,恍見白衣劍客踏碎滿階玉露;古耀貞端方如青銅鼎上的銘文,暗藏周禮餘韻;冷慰慈三字更似一副雪中觀音圖,寒眉慈目,呵氣成霜。這些1924年誕於自貢井鹽煙氣中的名字,每個筆畫都滲着《說文解字》的骨血。


"傅道昭"三字如鐘磬齊鳴,令人想見晨課弟子臨帖的挺拔背影;"嚴嘯泉"則似見青崖白練間,忽有虎嘯震落松濤。最妙是"餘任難",將"任重道遠"化入姓名,三字便是一曲《廣陵散》的殘譜。那些喚作"劍秋""墨聲""霞友"的少女,名字本身已是半闕宋詞,在課桌間落下疏影橫斜的暗香。

姊妹之名更見匠心:蕭乾看與蕭坤則,取自《周易》"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一對姊妹便是天地初開的陰陽二儀;易正崇、易正本兄弟,名裏藏着"崇本守正"的家訓;繆劍秋與繆敬秋,一個劍氣縱橫,一個禮意端肅,恰似古琴的文武七絃。

這些名字在紙頁間構築的平行時空裏——白如玉臨窗摹寫《靈飛經》,葉雲樵的算盤撥弄着《九章算術》,叔卿烹茶時用的定是陸羽《茶經》古法。當"琚光""顯祺"們穿過巴蜀煙雨,她們布鞋踏過的青苔都帶着《世說新語》的清逸。


最驚豔是那些看似柔婉實則暗藏風骨的芳名:"漪白"二字便是月光碾碎在錦江的漣漪;"問桃"活脫脫崔護詩裏走出的絳衣少女;"悅笙"則讓人聽見《霓裳羽衣曲》的遺響。即便剛烈如"嘯泉""劍秋",也自有一派"木蘭不用尚書郎"的颯爽。

百年後的命名狂歡中,這些名字成了最後的雅言孤本。沒有跟風的"梓涵""浩宇",不見敷衍的"麗麗""明明",每個字都是經史子集凝成的琥珀。那個肯爲女兒取名"道懿"的時代,那個以"宗塵"喻禪機、"練青"狀丹青的時代,終究隨着蜀光中學的晨鐘暮鼓,消散在二十一世紀的霓虹裏。如今我們只能在殘存的名冊裏,打撈這些驚鴻照影的吉光片羽。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