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字節離職之際的一些話(一)

接前文34歲的我,進入了半退休狀態,我已多年不曾在網上寫過文字,實在未能想到能有這麼多點贊評論。看見評論區很多人有說在人生方向上很迷茫,便姑且拋磚引玉,一起討論。反正後續應該會陸續些很多隨筆,收集收集反饋倒也不錯。

一、正式離職

今天是正式離職的last day,而今以後,字節與我無緣。相關業務板塊的同事都很優秀,奈何上層無能,完全在靠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基本都是下屬撐着上面的人在飛,而不是管理者帶着下屬一起飛,工作多年的我第一次被這種情況震驚到了。我本人屬於好奇心和成就感來驅動工作,如此多而虛的彙報實在讓我難以忍受,包括各種文檔套娃,某些人的只做人不做事。離職之於我,算是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往事不可追,但人生路還要向前看。最近除了幫朋友做些定價規則規劃和指標體系建設,便是在看些視頻和文章,結合這些東西,說說個人想法,內容可能會有點無聊,雞湯和反雞湯都有。

二、工作的原始動力

與其他人之間充滿善意和富有內容的互動是美好的,你能夠幫助一個個活生生的心靈解開一個困惑,把你的能量傳遞給他人,本身也是一項成就,而在這個過程中你也在拓展思考,直達你生命覺知的最深處,從而獲益,這是最讓人慾罷不能的部分。

1.這世上本沒有什麼事是“應該”要做的

你不應該去寫作, 不應該去跑步, 也不應該去閱讀, 除非你能從中得到快樂。

應該做什麼,這種來自“超我”的自我監督,容易讓人感到沉重、有壓力、違背動物的“趨樂避苦”原則,容易讓人產生內外不一致的分裂煩惱。相比“應該”,是不是喜歡,是否覺得有趣,做這件事情的時候你是否快樂更重要, 這些纔會讓你感受到一致感。

忽略掉道德法治因素,你會發現,黃、賭、毒、酒精、菸草、遊戲這種非剛需且賺錢的行業都有一個共同點,即都會帶來即時的正反饋。純粹無慾望的人是極少的,大部分人主觀上就是會有原始動力去做一些事情的,除非,你被生活絆住了腳。


2.不要期待結果

我本人做數據分析這個工作,而數據分析的本質在於,我們所面臨的這個世界是複雜的,而我們通過數據指標的方式,將現實世界的規律,抽象成變量之間的邏輯關係。

以此爲基礎,做分析的時候,去論證因果關係,論證邏輯完畢後再去做事,那麼我們只需要做對相關的過程,那麼結果必然是對的。也就是以前我在美團的時候,美團所喜歡強調的“方法論”。

如果你過於迷戀“成功的結果” ,當反饋不及你預期的時候, 你就不想再堅持下去、會想逃避;

如果你過於迷戀“凡事一定要有一個確定性的結果”,你就不敢輕易去嘗試, 只能在原地徘徊。


3.先動起來

對於確定長期有價值的事情,開始行動,在過程中感受,好過一直想,它到底能給我帶來什麼。

做事情前,不要總想着它能給我帶來什麼,這種思維方式是被功利社會馴化而來的,是一種與“自我感受”的疏離。


靠,又寫了一千多字,還沒寫完,上學的時候寫800字都費勁。算了,剩下的放在後面再寫。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