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比較多,選材用料以低價爲主介紹
一、刻刀:30—150
爺的刻刀
日常5mm、3mm、1mm三把足夠用。
5毫米的選刀角在30度的合金篆刻刀,30元左右一把,是日常的主力刀,不過這個價位一般只有刀頭焊接上去的那部分用的是好鋼,正常使用不被摔的話甚至都不需要磨刀。
3毫米的就選刀口角度在25度左右的白鋼篆刻刀,整料20元左右一把,多用於修理細節或刻小印。白鋼刀刀口易磨損,頓了建議搭配金剛砂磨盤自己磨。
1毫米的用於清理印底,把那些麻麻賴賴的東西給剔掉,清理乾淨了不會掛印泥,省料省錢(
有時候一把刀到手用着不習慣,可以把原來的綁刀繩給拆了,自己拿用羽毛球手膠當纏刀繩,吸汗防滑,捏着還舒服。
我用過很多種刀,藍寶石的合金的白鋼的陶瓷的特種鋼材的大幾百的小几十的…只能說適合自己的纔是好刀,我平常就三把刀:四毫米30度、三毫米25度還有兩毫米20度的,都是pn90山特維克鋼材,平均一根整料在100多。一開始不用買那麼多稀奇古怪的,我踩了一堆坑,最後發現還是普通的好用,就按照30塊一把,不用買太貴的。
我建議可以多多嘗試,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處,用了才知道適不適合自己
先前雕鈕用到的工具
二、印石選擇:5—30—百元—∞?
手邊的小石頭
我首推 青田石新礦,一般直接稱呼新礦。印面2.5釐米的某寶四五塊錢一塊,一次性拿貨多的話可能均價更便宜。
平常打打草稿練練手,或者說想嚐嚐鮮入坑試一下,新礦還是非常合適的。刀感還算爽脆,石質細膩綿密,甚至可以說壓根不需要保養,不會有裂紋!而且礦源充足,完整的大料還非常多,別說正常刻印章,拿這個刻一些圖案也是最合適不過。
青田石,最近越賣越貴,原來價位買來的質量大不如前
(注意,青田石新礦和青田石沒有任何關係,據說最初只是一個賣青田石的石商,發現了這種料子然後蹭青田石的熱度取了這麼個名字,新礦是內蒙料,青田石產自浙江省青田市)
浙江紅石,價格比新礦稍微高一點點,但是相對來說更軟一些,質地比較粗糙但是不至於掉渣掉粉,拋拋光打打蠟還是很好看的。有人拿浙江紅打着壽山石的名義坑騙小白,這完全沒有做回頭客生意的可能,他倆壓根沒有可比性。壽山石有蘿蔔絲紋,有絲有隔過度自然,但凡正兒八經買一塊會發現浙江紅壓根對不上座。
老撾石,一般正常使用的料子在20~40元之間,追求更好一點的價位也不過百元左右。它顏色豐富鮮豔明麗,質感多樣,紅黃粉白黑紫棕應有盡有,不論是冰的透的還是色彩均衡厚重的又或者是刻起來粉的脆的軟的硬的它都有。似乎還有人把老撾北部黃當成壽山田黃石賣高價,扯什麼這個叫老撾田黃石,賣的卻和壽山一個價。噱頭。
剩下的青田巴林昌化壽山就不再多說,祖宗優選(
我不推薦廣西凍石、橘子凍和水墨凍。價格比新礦貴,質量更比不了。廣西凍石很好看,質感也好,但是軟過頭了,刀放上去使點勁就陷進去了,甚至拿指甲都能摳得動;另外兩個粗糙的要命,拿油泡過了拍照片好看,但是一脫油壓根沒法看,拿手能摸一手渣,刀一碰四周全裂成粉,買了就是浪費錢。
之前有很多盒友問我這種藍藍的亮亮的石頭,這裏單獨拎出來,這個是產自雲南的 天青石,觀感水潤,質地溫潤,刀感爽脆,相對來說便宜點:小料五六十,大料小百價位。
雲南天青石
印石屆自古缺藍少綠,目前市面上常見的藍綠色印石有云南天青石,四川倔綠,雅安綠石,雅安新藍、老藍梅子青,艾葉綠什麼的。另外還有一堆奇奇怪怪的料子,打着這些名頭,實際上要麼是拿劣石染色,要麼就是不知道哪運進來的料子。這裏點名批評西峽藍, 就看得過去,但是挨都別挨浪費錢。
倔綠,中間大的是艾葉綠
印石是整個環節中最燒錢的部分,只能說價錢到位了,什麼都能搞定。的確好工好料誰看了都喜歡,但是賣什麼價全憑商家一張嘴,說到底只是比較軟的葉蠟石。買印石可以去某拍堂某音直播間或者直接加石商微信,多買多見識,沒誰不踩坑的。
三、打磨拋光:20
磨印石就買砂紙,100目和450目就來磨平和打磨印面;
1000目砂紙和10000拋光板用於對印章本體打磨拋光
我不喜歡那種金剛砂打磨板,用起來沒砂紙好用,但是可以買點高目數的拿來磨刻刀。
一般印石打磨好很漂亮,不需要上蠟。上蠟多用於青田石,一是可以鎖水防止開裂,二是有些細小的裂痕也可以就此被遮掩過去。
四、印牀:5—20—150
↑櫸木印牀 黃銅印牀↑
就是個固定印石的大夾子
這個是我的黃銅印牀,120多,能旋轉,自重大放的穩。
當然我建議還是選擇20來塊的這種木頭塊塊印牀,然後加個10來塊買一個轉軸,自己動手釘在下面。
我也見過那種5塊錢左右的塑料印牀,我沒用過,看着感覺不靠譜。
我之前鋸石頭也用過老虎臺鉗,但其實和夾在印牀上沒區別(
五、查字:10
可以買篆刻字典,但是一套大傢伙會比較貴。我用的是西泠印社出版的篆刻常用反字字典,買的時候一本也就幾塊錢還是順豐包郵!
也有網絡小工具以觀書法掌上碑帖什麼的,但我感覺還是字典好用。
怎麼查都無所謂,就是弄清楚字怎麼寫,重要的是你自己設計你要刻的內容怎麼在印面上排布。俗話說三分刻七分篆,設計稿過關了最後出來的效果纔可以。
六、印稿上石
這個時候就有盒友要問了:“lzlz,確定了印稿該怎麼把它弄到石頭上呢?”
我有四種方法:
第1種就直接反過來寫。可以寫在比較薄透的紙上,然後反過來對照着寫在印面上。
第2種是近些年的新方法,洗甲水上石。PDD上五塊錢三瓶包郵。主要是依靠洗甲水裏面乙酸丙酯這類易揮發溶劑。設計好印稿,調整好大小,用碳粉打印機打印出來,剪下來對準印面,沾點洗甲水,然後蓋紙摁壓,等洗甲水乾了之後揭下印稿會發現碳粉轉印到印面上了。這個時候也可以拿紅色記號筆在整個頁面上髹塗一遍,這樣的話刻的時候反差更明顯,看得更清楚。刻完了同樣也用洗甲水把多餘的記號筆印記、碳粉擦去。
洗甲水上石法
第3種是傳統方法,水印上石。需要準備濃墨、毛筆、連史紙。
連史紙
連史紙是竹漿製成的輕薄而有韌性的紙。先把連史紙覆蓋在印面上,按壓出印面大小輪廓,然後用濃墨把你要刻的內容按輪廓寫在連史紙光滑的那一面。等待墨跡乾透,再把有墨的那一面按照原樣給摁回石頭上,紙背刷上清水,蓋上兩層衛生紙,接下來就是使勁按壓,放肆大膽的按壓,壓一段時間把衛生紙揭開看到墨透過來沾到紙巾上了就可以把連史紙給揭開,這樣印稿就已經轉印上去了。(筆我用的是狼毫毛筆,毛比較堅挺有韌性寫的時候會穩一點;墨水寫個印稿幾滴就夠了,多了用不完)
水印上石法
第4種是使用膠帶上石。先在草稿紙上設計好印稿,然後扯一段款透明膠帶反着挨在上面,拿中性墨水筆再有膠的那一面描一遍印稿,最後對準印石把帶稿的部分粘上去,刮一刮壓一壓,再把膠布撕下來就大功告成。
膠帶上石法
七、印泥:10—50
爺的印泥
首先快乾印臺肯定是不行的,我這裏直接推薦買散裝硃砂印泥,我用的大概在兩塊錢左右一克,買30克就夠用了。
10塊錢也能買來合用的書畫印泥,和貴一點的區別就在於這種蓋出來會滲油會跑色,硃砂顆粒沒有那麼細膩,或者壓根就是混的顏料不是硃砂。
如果你買來的印泥一攪動發現聚不成團,一碰全是散的,印章戳上去粘半天不沾色,那麼就意味着印泥裏用的骨料是短纖維的棉花而不是艾絨。
自己再多花個10塊錢配一個高蓋的印泥瓷盒,時常找個直尺、棍子翻一翻拌一拌(我首推瑪瑙棒,不會把印泥切斷,用完也能擦得乾淨)。也可以稍微加點價買朱膘印泥或者黃膘印泥,顏色更鮮豔,更細膩,是水飛硃砂法取上面更細的硃砂粉末製成的印泥。
瑪瑙刀攪拌印泥
我倒是覺得沒必要花大幾百買上了添加了什麼名貴香料的藕絲印泥,畢竟我是用不到。
最近也有廠家生產了各種各樣顏色的印泥,都挺可愛,我也有一小碟粉色的。
或者想蓋出其他顏色的印花,也可以選擇直接蘸蓖麻油蓋印,然後往上撒鹽料粉末。比如PDD上幾塊錢就能賣50克金粉顏料,一大瓶呢。
八、其它妙妙小工具
牙刷,鈐印板和接灰的墊子
接灰的墊子:20
不用花大價錢買大牌或者專門掛名說是篆刻工具的墊子,直接搜吧檯防水墊,就是這種硅膠材質有很深的凹槽的,像個盤子一樣可以把你刻下來的石頭粉末存起來不會亂跑。
還要準備一個小刷子,不用特地買,舊牙刷就可以,刻印章時出現的石渣碎屑千萬不要直接用嘴吹,吸入口鼻可就不好了,就拿小刷子把它刷到旁邊去。
鈐印板:5—30
蓋印時桌面不夠平整就需要下面墊一個東西。
一般就是在紙下面墊一層衛生紙、布之類的,但是印章剛看出來想要看一些細節的地方,就需要印得清楚,我就喜歡在下面墊一個玻璃板蓋一下然後反過來細細刮蹭,或者是用這種竹皮做的板子,蓋上去後多刮蹭兩下,讓紙和印面充分接觸。
關於現成的印稿我會整理一份放在評論區,有需要的自己拿
很久沒寫這麼長的文章了,大部分只是我自己的碎碎念,大家看的滿意還請電電我的🐮🐮
勿侖制印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