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F1的75週年,F1的中國大獎賽的辦賽時間也超過20年,周冠宇還成爲首位F1中國車手,最近幾年入坑的新車迷可以說是最幸福的一代!而隨着中國新能源車企的崛起,衆多車圈老闆推崇F1(比如雷軍多次現身F1上海站),很多新車迷也希望能在F1中看到中國車隊,今天來聊一個不算冷門的熱知識,即爲什麼這麼多年沒有一家中國車企可以在F1成立一支屬於中國的隊伍。
01 徳利賽車隊
還是老傳統,先問是不是,再問爲什麼。實際上,在上世紀70年代,是有一支由華人創建的F1車隊——德利賽車隊(Theodore Racing),車隊由葉德利(Teddy Yip)創立,葉德利是港澳商界傳奇人物,曾與“賭王”何鴻燊齊名。
塞納
1978年,德利賽車隊正式進入F1賽事,成爲首支也是迄今爲止唯一參加過F1的華人車隊。不過車隊的戰績一般,僅收穫2個積分,但是車隊曾吸引多位世界冠軍車手加盟,包括車神塞納、芬蘭飛人米卡·哈基寧、老羅斯伯格這些傳奇車手。
德利賽車隊以澳門爲“主場”,深度參與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並通過賽事推廣澳門旅遊業,這支車隊管理層幾乎完全由華人主導。在F1官方數據統計中,因爲德利賽車隊廠房位於英國,所以還是被標記爲英國車隊,接下來再來聊本文的主題。
02 F1賽車文化
F1的起源,其實與二戰後歐洲工業復興密切相關,1946年,國際汽聯(FIA)將最高級別賽車運動定義爲“一級方程式”,也就是如今的F1賽事,Formula規則在前,各家車企需要在統一的規則下,實現技術突破。
在這個過程中,賽車運動與歐洲工業精神深度綁定,例如法拉利“躍馬”標誌,成爲意大利機械美學的象徵,英國軍用機場改造而成銀石賽道,則成爲歐洲賽車工程師文化的聖地,F1車迷、工程師文化和賽車運動也在蓬勃發展。
對於各家車企來說,法拉利、奔馳這些廠商可以將賽事作爲尖端技術的試驗地,比如各家的空氣動力學設計、渦輪增壓技術,都可以反哺民用車的研發,F1也一直是以地表最強賽車的形象出現在公衆的視野中。
在歐洲車隊不斷發展的時期,我們的汽車工業才處於起步階段,既無技術積累,也缺乏賽車文化土壤,錯失了早期參與規則制定的窗口期,所以很難有車企能夠從零開始搭建一支完整的F1車隊,即使到了2025年的當下,F1賽車文化仍然比較小衆,在大衆視野裏可能熱度就和圍棋賽事差不多,屬於小衆體育類別。
03 F1的成本
第二點其實是成本考量。運營一支F1車隊的成本非常高,像梅奔、法拉利和紅牛這些頂級車隊年度成本一度突破5億美元,單單空氣動力學設計、風洞實驗研發費用就達到數億美元,還有人員薪資、運輸後勤這些日常開銷,連用來運F1的重卡都是高級貨(F1冷知識——價值上億的賽車,用什麼卡車運輸)。
在F1中,像哈斯這些小車隊的成本也有上億美元,所以到了2021年,F1仿照NBA推出了預算帽上限的策略,控制各家車隊的支出。雖然如今圍場有10支隊伍,但是能夠進入爭冠行列的並不多,下游車隊能拿積分就算過年了,對於新加入的車企來說,每年這麼大一筆固定投入,還不見得有成績,確實風險太大。
04 技術壁壘
F1對技術的要求極高,涉及發動機、空氣動力學、材料科學等多個領域,而且F1本質上還是一個相當歐洲、相當英國的賽事,大量F1車隊都會將總部設在英國,F1行業的技術人員基本上都集中在英國、意大利等國。
此外,F1雖然全世界到處跑,但是技術研發的圈子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全球化。從內燃機到混動時代,中國車企技術上的積累仍然不夠,而歐洲車企的技術積累可追溯至1950年代,我們在燃油車領域尚未形成類似沉澱。
當前國內新能源車企多數注重純電三電系統、智能駕駛這些領域,與F1的技術路線重合度不夠多,倒是電動賽事有中國企業參與,比如蔚來在Formula E的成績相當突出,15年小皮奎特還拿下FE歷史上首個年度車手總冠軍(他爹是老皮奎特是三屆F1世界冠軍)。
05 廣告營銷策略
從短期來看,投資F1是一件相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一輛F1賽車單臺研發造價高達8000萬至1億美元,這相當於蔚來2024年全年淨虧損的10%左右,當前很多新能源車企的目標是儘量多賣車進入盈利狀態,競爭尤其激烈。
對於年銷量尚未突破50萬輛生死線的車企,投入F1意味着將20%以上的年營收用於單一賽事,多數新能源車企沒有實力進入F1,而且也沒有這個必要,因爲投資F1與多賣車的營銷策略也是矛盾的。
國內車企多數的市場策略偏向短期回報,品牌認知度不足,首先需要專攻國內市場,當前中國的F1車迷並沒有那麼多,在風險遠超承受能力在這樣的情況下,短期內每年花費數億美元砸進F1,完全是用愛發電的行爲,F1更適合那些專注於長期主義擁有品牌文化積澱的企業,比如新加入的通用凱迪拉克車隊。
06 當下與未來
現在沒有不代表未來沒有,以新車隊通用凱迪拉克爲例,通用進軍F1還是因爲近年來F1大力投資美國市場,在美國新增拉斯維加斯等多站大獎賽,再加上通用本身也是賽車行業常客,目前已經控股了安德雷蒂環球車隊、韋恩泰勒車隊。
如今的F1凱迪拉克車隊也是填補通用系賽車運動生態的一環。中國車企進入F1需要的時間可能會比較漫長,但是與F1之間的合作還是可以慢慢推進的,比如奇瑞最近宣佈準備開發F1賽車用的混動小發動機,具體怎麼幹未知,餅反正先畫上了。
我認爲F1對於中國車企來說並不是必須要做的一件事,可能只是車迷朋友或者車企品牌粉絲的一種期待,如果中國車企要進入F1,也有很多方向可以走,比如先依託電池、輕量化材料這些中國的優勢領域,給中小車隊提供核心部件,隨着未來2026年F1新規動力單元電動化比例提升至50%,中國車企也可以慢慢與其他廠商合作研發混動技術,從技術合作到動力單元研發再到廠商車隊,這種漸進過程纔是最適合中國車企進軍F1的方案,期待未來這一天的到來!
F1入坑指南——5分鐘,帶你看懂 F1 比賽!
F1冷知識——價值上億的賽車,用什麼卡車運輸?
F1冷知識——車手奪冠慶祝音樂,F1片尾曲是什麼梗?
F1冷知識——奪冠開香檳的世界名曲,卡門
永遠的車神——塞納,F1歷史最偉大的車手!
盤點歷代F1遊戲封面:你是哪一年入坑的?
F1中國站——1/16的主場,皮亞奪冠邁凱倫一二帶回!
F1日本站——火星人擊敗火星車,維斯塔潘鈴鹿四連勝!
F1巴林站——皮亞杆位奪冠,拉塞爾第二、樂扣老四!
周冠宇——官宣續約,F1中國大獎賽見!
中國車手——周冠宇,最接近F1的男人!
創造歷史——周冠宇,中國首位F1車手!
澳門——賽車文化勝地,永遠的車神塞納!
賽車時代——飛馳人生,周冠宇與馬青驊
一文回顧周冠宇——從首秀拿分,到最佳車手!
F1重磅官宣——通用凱迪拉克,成爲F1第11支車隊!
F1 2024收官戰——邁凱倫時隔26年,奪得車隊世界冠軍!
F1 2023收官戰——法拉利3分惜敗梅奔,劉亦菲現場督戰!
F1 2022收官戰——老將維特爾退役,維斯塔潘衛冕年度冠軍!
F1 2021收官戰——恭喜維斯塔潘首奪F1車手總冠軍!
#F1 2024#
#gd體育雜談# #F1比賽#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