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很多軟件的消息提示上限爲99+或999+?

幾天沒登微信/QQ了,好傢伙,果然又有幾個羣聊消息提示99+

哎!看到99+或是999+,你是否在想一件事,爲什麼幾乎所有APP的未讀消息提示都停在99或999這個數字?

這背後是否藏着某種“刻意爲之”的設計邏輯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99+和999+到底有何等魔力?。

一.一個心理上的臨界點  

人類對數字的敏感度存在天然的閾值。

有心理學家發現,當數字突破兩位數或三位數時,人們更容易產生“失控感”。

比如,看到“99條消息”,大腦會默認“未讀消息接近三位數”,而“100條”則意味着完全跨入另一個量級。

這種設計並非隨意,而是通過模糊具體的數量,既暗示用戶“這裏有事需要處理”,又避免直接觸發焦慮情緒。  

此外,“99+”的顯示方式還暗合了心理學中的一種“未完成效應”——人們傾向於對未完成的任務念念不忘。

當數字以“+”結尾時,用戶的好奇心會被激發:“到底有多少條未讀?”

正是這種不確定性反而可能促使人們點開消息列表。  

二.技術與體驗的平衡  

據說,早期的軟件設計中,顯示位數受限於屏幕尺寸和設備運算能力。

例如,手機狀態欄的空間有限,兩位數“99”比三位數“100”更節省顯示區域。

即便如今技術已無硬性限制,但“99+”已成爲用戶熟悉的視覺符號,貿然改動反而可能降低辨識度。 

另一個隱藏的原因是在數據存儲成本上。

精確統計海量消息需要消耗更多服務器資源,而“99+”呢,只需記錄是否超過閾值即可。對於用戶來說,當未讀消息超過三位數時,具體數字的意義早已弱化——很少有人會真的逐條閱讀999條推送。  

三.商業的策略之一

消息提醒的本質是用戶留存手段。

數字越大,越容易讓人產生“錯過重要信息”的錯覺,從而頻繁打開APP。

但平臺也需權衡:假設說數字過於誇張(比如“9999+”那種),用戶可能因壓力直接關閉通知權限。

因此,“99+”是一個微妙的平衡點——既能製造緊迫感,又不至於讓人徹底放棄。  

有趣的是,某些工具類軟件(如郵箱)會選擇顯示具體數字,因爲它們需要用戶嚴肅對待每一條信息;

而社交娛樂類產品則更傾向於模糊化處理,畢竟“刷不完的動態”纔是它們的核心粘性來源。  

總的來說,99+不僅是技術限制的產物,更是心理學與商業策略的共謀

如果你有更多關於99+的看法亦或是關於99+的經歷,歡迎分享在評論區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