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回憶錄——上古網紅:叫獸易小星

“在短視頻盛行的今天,還有多少人記得‘叫獸易小星’這個名字?”

中國互聯網發展到今天,其實也不過二十多年,從最初的BBS文字論壇,到QQ空間裏的非主流圖文風,再到如今信息爆炸的視頻時代,每一次媒介形式的變化,都會帶出一批屬於那個時代的“網紅”。

文字時代,有靠《第一次親密接觸》火遍全國的痞子蔡;圖片時代,有靠“雷人自拍”登上熱搜的芙蓉姐姐和鳳姐;而進入2005、2006年,隨着優酷、土豆等視頻平臺的興起,自制視頻開始成爲潮流,那些最早拿起攝像機對着鏡頭自說自話的人,開啓了中國網絡視頻的“播客”時代。

那時候還沒有“up主”“博主”或者“自媒體人”這些名詞,他們被叫作“播客”——而說到播客,就不得不提到那個戴着A4紙面具、眼神猥瑣卻言辭犀利的男人。他是網絡視頻第一代代表性人物,是靠腦洞和毒舌打下江山的吐槽鬼才,是“短劇+奇想”組合拳的高手,是那個拍出《萬萬沒想到》的年輕導演。

他就是叫獸易小星。

叫獸經典形象

初代網紅的崛起:一臺電腦,一個面具,一羣朋友

叫獸易小星,本名易振興,湖南嶽陽人,中南大學畢業後考入北京電影學院,是一個學術型的“鬼才”。別看他後面玩得風生水起,一開始完全是土法煉鋼。

2008年,他上傳了自己的第一部搞笑短片,開啓了“叫獸教你XX”的系列宇宙——這是中國網絡視頻史上最早的爆款系列之一。在這些視頻中,他總是戴着一張用A4紙做的“表情面具”,用故作嚴肅的語氣教觀衆一些“正經的廢話”。比如《叫獸教你談戀愛》中,他一本正經地分析“如何用非主流照片征服異性”;《叫獸教你上廁所》中,他認真討論“上大號前應如何選擇最優蹲位”;還有那部經典的《叫獸教你看春晚》,直接用剪刀手剪輯,把春晚明星亂入到奇葩劇情裏,胡逼程度直逼早期鬼畜視頻。

在互聯網還不那麼“算法驅動”的年代,觀衆靠的是口口相傳、人人轉發,一個鏈接一個鏈接地在QQ羣、人人網、貼吧裏傳。他沒上熱搜,卻紅遍全國高校;沒流量投放,卻讓“叫獸”這個名號成了校園裏的熱梗。

也正是這種“野路子出圈”,爲他後面成立萬合天宜、打造《萬萬沒想到》打下了羣衆基礎和審美特色。

萬合天宜的崛起:從小片子到一支軍隊

2012年,叫獸易小星和一羣志同道合的朋友(劉循子墨、白客、小愛等)創立了“萬合天宜”,這也是中文互聯網短劇領域真正意義上的“內容工廠”。而《萬萬沒想到》--就是他們交出的第一份高分答卷。

王大錘,一個長相平平、腦回路清奇的上班族,時而幻想自己拯救世界,時而陷入被領導支配的恐懼。他的形象不帥,甚至有點傻,但觀衆卻被深深吸引。因爲那時候我們也正是畢業、找工作、做社畜的年紀——我們就是王大錘。

那一時期,《萬萬沒想到》靠輕巧的設定、密集的笑點、精準的共鳴,幾乎橫掃全網。每週更新,準時刷屏,各大高校宿舍、辦公室茶水間,都能聽到“王大錘”三個字。

接下來的《報告老闆》《名偵探狄仁傑》《高科技少女喵》等作品也各有亮點,讓“萬合天宜”成爲互聯網短劇的天花板。可惜的是,叫獸在2020年退出了萬合天宜,選擇了獨自發展。

萬萬沒想到宣傳圖

轉型的陣痛:從短視頻到電影的挑戰

2015年,《萬萬沒想到:西遊篇》上映。這是易小星首次執導的商業電影。

雖然最終票房達到了2.6億,在當年算得上不錯,但也有不少觀衆覺得:有點“失去味道”了。大熒幕對內容節奏的要求不同,再加上拍攝週期緊張、商業製片的限制,整部片雖然努力保留了“萬萬”的風格,卻少了網絡短劇那種“不計後果的瘋勁”。

易小星自己也在採訪中承認:“很遺憾,很趕,我們很多想法最後都沒法完整實現。後來的他,陸續嘗試了幾個不同方向:拍電影、寫劇本、做綜藝、拍新劇……但始終沒能再創一個像《萬萬沒想到》那樣現象級的高峯。

也許這是“草根導演”向“電影人”轉型過程中,難以迴避的一道檻。

萬萬沒想到電影宣傳圖

陪他一起長大的我們,也已經長大了

時光一晃十幾年,當初靠一張A4紙和幾個“土特效”走紅的叫獸易小星,如今也已人到中年;而我們這些看着他視頻長大的觀衆,也從學生時代一步步走入社會,經歷了成長的陣痛、現實的無奈與生活的妥協。

而今的我們,也已逐漸步入社會,做牛做馬,日常忙碌。在信息爆炸的當下,重刷那些印花質炸裂的視頻時,早已沒有了當初的那種興奮與狂喜。看到那個撫摸着水杯的猥瑣講師,看到王大錘頭頂馬桶勇闖異世界的劇情——我們依舊會笑,但笑裏多了一點溫柔與懷念。

因爲我們知道,無論是那張A4紙面具,還是“夕陽下的奔跑”,它們都不只是搞笑橋段,它們代表着我們的青春。

-------------------------------------------------

如果你喜歡這期內容,記得電電我的牛牛和一個免費的贊吧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