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再來到Gdtop的古典樂系列,前兩天給大家介紹了《大明王朝1566》中的封神古典樂,張黎是中國最早、最擅長在電視劇中用古典樂的導演之一,而鬼才導演姜文,則是中國電影界最熱愛古典樂的導演,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姜文最經典的電影《讓子彈飛》裏的一個經典橋段——穆扎(莫扎特)!
01 鬼才導演姜文
姜文導演對莫扎特的偏愛近乎執念。在他籌備拍攝電影《太陽照常升起》時,姜文就曾找到日本作曲大師久石讓,以近乎“挑釁”的方式給久石讓提出標準:姜文將莫扎特的《安魂曲》第二樂章直接嵌入電影樣片中,並讓久石讓創作出類似意境的配樂,要求是比莫扎特好一點就行。
這個要求提出來後,一下子給久石讓的壓力拉滿,久石讓反駁:“那可是莫扎特!歷史上能有幾個莫扎特?!”甚至一度情緒崩潰,摔煙離開錄音室。姜文回憶這段往事則透露,當時對久石讓的要求並非刁難,而是試圖通過“對標莫扎特”來激發久石讓的創作潛能。
儘管合作過程略顯火藥味,但久石讓最終還是交出了《太陽照常升起》主題曲這樣封神級別的配樂,這首曲子後來也直接用在了《讓子彈飛》、《一步之遙》等多部電影中,成爲中國影史上最經典的合作之一!
02 讓子彈飛
到了拍攝《讓子彈飛》電影時,姜文導不單純是作爲背景樂響起莫扎特的音樂,,而是將這位西方音樂巨匠的意象直接融入到情節中,形成對人性與權力的隱喻性解構。影片中第一次出現莫扎特,是張麻子(姜文飾)在鴻門宴前播放莫扎特《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K.622》第二樂章的唱片——
這個場景是姜文對莫扎特的“情節化解構”,單簧管的哀婉旋律與黃四郎(周潤發飾)府邸的奢華形成反差,樂章出現的時候,六子還在和張麻子聊自己的未來,怎麼能夠有出息,張牧之告訴六子要多讀書,多聽聽這個(指留聲機中的莫扎特)。
張牧之給六子立下Flag,只要這單活幹完了,賺到了錢,就送六子去留洋,西洋三年、東洋三年、南洋三年,六子問留聲機裏的音樂是誰吹的,張牧之眉頭一皺,吸了一口煙,感慨說聽着像穆扎,“他們那邊叫穆扎,咱們這邊叫莫扎特。”
03 穆扎/莫扎特
六子問:“你還能聽出來是誰吹的呢?”張牧之回答:“得分時候。”六子:“什麼時候?”張牧之:“你上面印着他名字的時候。”六子繼續追問這個穆扎是怎麼把音樂吹進去的,張牧之說等六子留完洋就什麼都知道了,六子問這個穆紮在哪兒、留洋的時候要去哪兒找他,張牧之感慨,“他啊,離我們很遠......”
這裏各路影評人喜歡搞各種過度解讀,這裏我只能按照古典樂學界的一些研究給出解釋,歷史上歐洲對莫扎特名字的準確讀法還真有過討論,比如1919年的《語音詞典》中,記錄Mozart爲“z”音(如moZAHT),但是隨着時間發展,大家會把“z”音讀成"ts"。
早期歐洲潮流是把名字按照法語讀音來發音,在法語中Mozart讀出來就是moˈzɑːt,但是後來大家爲了給予尊重,更習慣按照莫扎特母語奧地利語/德語來發音,奧地利語/德語中“z”的發音類似於“ts”,而"s"的發音類似於"z",按照莫扎特出生地薩爾茨堡的發音就應該是moˈtsɑːt。
04 天鵝之歌
穆扎這個提法在早期外國人名翻譯也是有的,一些早期古典樂的書還會將莫扎特翻譯成“木扎”,而且繁中很多古典樂名確實也和簡體中文不一樣,我之前還待過清大的琴社,對岸的古典樂老師會把巴赫讀成巴哈,把德沃夏克翻譯成德弗札克(這裏也有札的讀音),類似的笑話還有將詭術妖姬樂芙蘭翻譯成勒布朗,而把勒布朗翻譯成雷暴龍......
《讓子彈飛》中的《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K.622》,是莫扎特生前的最後一部協奏曲,被稱爲“天鵝之歌”,爲單簧管演奏家安東·斯塔德勒(Anton Stadler)量身定製的曲子,第二樂章以單簧管獨奏的哀婉旋律開場,既有對生命終結的隱忍哀傷,又蘊含剋制的希望感。
斯塔德勒本人是莫扎特的好友之一,他將單簧管改良成巴塞特單簧管(比普通A調單簧管低四個半音),1791年9月至10月,莫扎特只花了9天時間就創作完《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K.622》,兩個月後便與世長辭,這部作品成爲他最後的協奏曲,也是唯一一部單簧管協奏曲。
05 生命終章
關於這首曲子的故事並不少,《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K.622》的原始樂譜最初被斯塔德勒典當了,後來失傳,現存最早的版本是1801年出版商安德烈修改後的版本,這些版本將獨奏聲部調整爲普通單簧管音域,導致低音區特色被削弱。
直到20世紀,學者通過考證同時期巴塞特單簧管作品(如蘇斯邁爾和艾伯勒的協奏曲)才逐步復原原版音域,現代復刻的巴塞特單簧管,得以重現莫扎特設計的深邃低音,這首曲子也並非第一次出現在影視作品中,之前就曾被奧斯卡獲獎影片《走出非洲》使用過。
歷史上《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K.622》也是單簧管的名曲,1902年,萊比錫《音樂廣訊報》稱其爲“世界上最重要的單簧管協奏曲”,美國學者愛德華·唐斯形容其“既非憂傷也非歡樂,既未嘲弄也未絕望”,展現了莫扎特超越個人苦難的“高貴純樸”。
進入本文的尾聲。綜上所述,姜文使用這首曲子設計這些橋段可能也沒有大家解讀的那麼深,《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本身很有名(單簧管考級曲目)是莫扎特的人生終章,是他在病痛中藝術精神的濃縮,以巴塞特單簧管的低音區爲筆,寫下對人性光輝的信仰,當單簧管的最後一個音符消散,留下的不僅是古典主義的完美樂曲,也是一個天才在生命終點時對世界的留念,正如赫爾曼·黑塞所言:“莫扎特的音樂彷彿來自永恆,又歸於永恆。”
往期古典樂合集:
漢密爾頓——傳奇“嘻哈”音樂劇,有生之年必看!
勃拉姆斯——我一生的音樂,都只寫給一個人
瓦格納——歌劇之王,小鬍子最崇拜的作曲家
李斯特——貓和老鼠,匈牙利第二狂想曲
貝多芬——月光曲與《四月是你的謊言》
莫扎特——《肖申克救贖》的配樂
門德爾松——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賞析
肖斯塔科維奇——第二圓舞曲欣賞
柴可夫斯基——天鵝湖芭蕾舞劇
天鵝湖——《周處除三害》尊者最愛的古典樂
拉赫瑪尼諾夫——《交響情人夢》,第二鋼琴協奏曲
德沃夏克——德九“自新大陸”,斯拉夫舞曲!
海菲茲——被上帝親吻過的小提琴手
裏赫特——深夜分享,德彪西的《月光曲》
德彪西——宮園薰的月光雙重奏
小施特勞斯——上流!你聽過維也納音樂會嗎?
巴赫——《荒野大鏢客》中的封神配樂
肖邦夜曲——2077最容易忽視的封神配樂
威爾第——茶花女,歌劇之王的天籟之音!
拉威爾——《數碼寶貝》百聽不厭的“冷門”神曲!
聖桑——音樂的力量,四月宮園薰的隨想曲!
薩蒂——愛情電影最佳古典樂,裸體舞曲
施特勞斯——《莎樂美》,從王爾德到進擊的巨人
馬勒——年輕人最不應該聽的音樂
克萊斯勒——四月是你的謊言,愛的憂傷
裸體舞曲——《大明王朝》中的封神配樂
悲慘世界——音樂劇入坑指南
馬友友——大提琴聖經,巴赫無伴奏組曲
坂本龍一——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
王羽佳——全球演出市場最火的演奏家!
梁祝——當民樂遇到交響樂
北京冬奧——開幕式古典樂欣賞
文明7 x 漢密爾頓——當遊戲遇到歷史音樂劇!
#gd古典樂#
#gd影視動漫#
#gd的ai&遊戲雜談#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