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些人不喜歡喫香菜?

香菜的學名叫芫荽(沒錯,聽起來有些像方言的“芫荽”二字纔是人家的正名),原產於歐洲地中海沿岸及中亞地區。

西晉的《博物志》中“張騫使西域,得大蒜、胡荽”記載了香菜是如何傳入我國。

到了南北朝後趙時,趙皇帝石勒認爲自己是胡人,胡荽聽起來不順耳,改名爲原荽,後又演變爲芫荽,就有了現在的叫法。

 

芫荽被用於治療疾病也有上千年的歷史,其根、葉、籽及全草都可入藥。

明代李時珍在其著作《本草綱目》中也稱芫荽“性味辛溫,香竄,內通心脾,外達四肢”。

表明芫荽除了可芳香健胃,驅風解毒外,還能利腸、利尿,對促進血液循環也有幫助。

香菜這麼優秀,爲什麼卻有些人不喜歡,甚至難以下嚥呢?

很多人表示,香菜的味道,在他們嘴裏豐富而多變:

前調:臭蟲味兒

中調:肥皂 + 泥巴味兒

後調:苦巴巴 + 黴菌味兒

那香菜聞着到底什麼味?

香菜中含有40多種化合物,其中82%是醛類,如苯乙醛、十一烷、癸醛、環癸烷、十一醛、十三醛、十四醛等等。

椿象(就是臭大姐)防禦或攻擊敵人時噴出的毒霧裏也有部分化合物,所以有人會覺得香菜是臭蟲味。

「反式-2-癸烯醛」,一些昆蟲的分泌物裏就有它。

巧的是,香菜的屬名Coriandrum來自古希臘語的koris,指的就是一種臭蟲,不知道是不是幾千年前,人們早已意有所指。

 

研究表明,我們的味覺和嗅覺受基因控制,反香菜黨的 11 號染色體上,有一段叫 OR6A2 的基因。

它會讓人對醛類物質更敏感,更容易聞出香菜裏的「臭蟲味」,還有一些苦味的味覺基因,也會影響香菜的接受度。

換句話來說,不愛喫香菜的小夥伴,不是挑食,而是命中註定鼻子和舌頭太靈敏了。

而且數據表明,在全世界範圍內,中國人的嗅覺和味覺對香菜最敏感。

從小就喜愛各種香料的中東裔,只有 3% 的人厭惡香菜,而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討厭香菜的比例高達 21%,五個人裏就有一個。

並且相比男性,更多的女性會識別出香菜的肥皂味,從而對香菜深惡痛絕。

然而,反香菜黨中有一小撮人,可能會在生命中的某一天突然發現:

香菜……還挺好喫的???

那可能是因爲:

  1. 討厭香菜只是小時候的「心理暗示」

  2. 你越來越喜歡「喫苦」了

  3. 你老老老老……了

味覺和嗅覺的敏感度會隨着衰老減退,寶寶一出生就約有 10000 個味蕾,對酸甜苦鹹鮮的高敏感,會持續保持到成年。(小時候挑食,可能真的不怪你)

成年後,隨着年齡增長,味蕾的更新能力逐漸降低、數量減少。當年齡大到什麼味都嘗不出來的時候,臭蟲味兒也挺不錯呢!

香菜喜好度與年齡的散點氣泡圖

另外,家庭、地區的飲食習慣,也影響着對食物的接受度。

不同地區對食物的感受差異之大,讓世界上出現了很多極具爭議的「美食」

  • 西南地區不可缺的折耳根,不少北方人一喫一個不吱聲;

  • 東方的腐乳 VS 西方的奶酪,真不好說哪個更「臭」一點;

  • 還有撇撒、老北京豆汁兒、蝦醬、納豆、甘草糖、鯡魚罐頭……

因此,我們對食物的喜惡,是先天的基因、後天的習慣、流逝的時間,共同交出的答案。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