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小心!脖子上有個「死穴」,但很多人都不知道

在小說影視劇中,我們總能看到這樣的畫面:

武功高強的大俠,僅憑「手刀」就能讓人應聲倒地。

中招者,或短暫暈厥、或永世長眠。

這樣看似魔幻的武功,其實並非空穴來風,甚至還有科學依據。

奧祕就在於,大俠並不是隨意的手刀,而是精準擊中了脖子上的「死穴」——頸動脈竇

(普通人千萬不要學,隨意手刀不僅刀不暈別人,還會被警察叔叔帶走)

頸動脈竇是什麼?

仰頭,把手輕輕放到脖子上,你可以清晰感覺到兩側指尖有明顯的跳動。

這就是頸動脈,爲我們大腦供血的主要通路,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它卻不太懂得「保護自己」,生長在了頸部較爲表淺的位置,不僅能被摸到,有時用肉眼也能直接看到。

在尋找頸動脈竇的過程中,一定要輕柔、小心,避免用力按壓或刺激這個區域,以免引起不適或意外。

頸動脈之上,有一個稍微凹陷的區域,就是「死穴」所在之處——頸動脈竇。頸動脈竇爲頸總動脈分支處的一個膨大部,位於頸總動脈和頸內動脈交界處。

頸動脈竇內有特殊的感覺神經末梢,屬壓力感受器。當動脈血壓升高時可引起頸動脈竇擴張,刺激壓力感應器,自中樞發放神經衝動,通過中樞反射性地引起心跳減慢,末梢血管擴張,起到降壓作用。

簡單來說,它是我們身上非常靈敏的壓力感受器,隨時監測着我們的血管壓力的變化,幫我們及時調控血壓、心率。

可惜它並不完美, Bug 就在於:靈敏的它無法分辨血管壓力的來源。

當頸動脈竇受到外力壓迫時,它會誤以爲是你的血壓在升高,轉頭就指揮大腦擴張血管、調慢心率、降低血壓……

本質上,這屬於一種生理機制——只要「點穴」精準、壓力足夠,人人都可能中招。

而這樣突如其來的變化,往往會帶來或輕或重、不同程度的反應。較嚴重的,可被臨牀醫學定義爲「頸動脈竇綜合徵」

輕則可能讓你感到頭暈眼花、疲憊乏力。

生活中,很多朋友可能早已見識過它的威力。

最經典的就是「冬天一穿高領衣服就難受」,感覺像被人掐住了脖子、喘不上氣、頭暈眼花……反正哪哪都不舒服。

這時候,儘快鬆開衣領,不適感就會慢慢消失,對身體也不會有啥大的影響。

但如果壓力已經超出「死穴」的承受範圍,且不及時鬆開的話,則可能會帶來昏厥、心臟驟停。

這種現象歹毒地僞裝成「人畜無害」的樣子,反覆在新聞報道中出現,趁人不備就出擊偷襲——

誰又能想到,自己扣緊襯衫衣領、背掛在爸媽身上的孩子、朋友間的勾肩搭背……竟然會讓人暈倒呢?

暈倒後,一般幾秒鐘~幾分鐘,人就會緩慢甦醒,但也有少數「醒不過來」的危險情況。

(致死是少數情況,不必過度擔心~但還是給大家提個醒,處於精神亢奮狀態或本身就有心血管疾病的朋友,頸動脈竇受到重壓致死風險較高,更需要保護好自己的「死穴」)

雖然人人都有「死穴」,但每個人敏感度卻不太一樣。

這也是爲啥「死穴」的觸發概率不同——

有的人繫個圍巾、穿個高領衣服就渾身難受;而有的人卻安然無恙、毫無感覺。

頸動脈竇敏感的人,佔無症狀人羣的 5%~25%。

在冠心病、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患者中更普遍,並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多,老年人更常見。男性發生率比女性高 1~3 倍,50 歲以上男性需要尤其關注。

頸部結構異常、有過手術等損傷的人,或是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的青年女性,也可能存在頸動脈竇敏感的狀況,平時要細心呵護。

生活中請注意這 3 個細節!

脖子附近的衣物,別太緊!

衣物太緊太勒脖子,誘發的頸都動脈敏感帶來不適,已經普遍到有了自己的名字——衣領綜合徵。秋冬春季穿高領、戴圍巾保暖時,儘量讓衣物和脖子間留一個舒適的空間,避免勒脖子、壓迫頸動脈竇。

(同理,和他人摟抱接觸時也注意保護好自己的脖子,別被無意中的親密舉動勒到)

前脖頸部按摩,要謹慎!

單側的頸動脈竇按壓,就會讓人出現暈厥(迷走反射性暈厥);如果按摩師在你的前頸部「兩隻手共同開工」的話,則更危險。

同時按壓到雙側頸動脈,不僅可能導致血流中斷,大大提高暈厥發生的可能性;大力到把人按暈的程度,還可能導致頸內動脈夾層形成,讓人就此腦梗、中風。

「種草莓」,注意位置!

伴侶間的互啃,或許是一種生理性喜歡的表現、一種愛情的象徵。

但「種草莓」嘬肉瘋狂吮吸、使皮膚變紅的過程,卻可能給本身就處在皮膚淺表層的頸動脈竇帶來難以承受的壓力,甚至帶來「致命浪漫」。請牢記頸動脈竇位置,「種草莓」的時候記得避開~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