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中除了序章劇情的井戶義廣,和田惟政是遊戲中我們擊殺的第一個BOSS。而遊戲中我們刺殺和田惟政的時間是1581年,那麼現實歷史中的情況如何呢?
答:1581年和田惟政已經埋了10年了,別說墳頭草了,樹都該亭亭如蓋了。
永祿八年(1565年5月),日本畿內霸主、有"副王"之稱的三好長慶養子兼繼承人三好義繼率軍攻入徵夷大將軍足利義輝所在的二條御所,成功弒殺將軍,史稱"永祿之變"。足利義輝之弟覺慶(法號)此時正在大和國松永久秀的監管下,後在足利義輝親信細川藤孝的營救下脫逃(另有史料記載松永久秀可能主動釋放了覺慶)。脫險後的覺慶投奔近江國和田城主和田惟政,隨即宣佈還俗,改名爲足利義秋。
爲復興幕府大業,足利義秋在永祿八年至十一年(1565-1568)間輾轉若狹、越前等地尋求支持,期間於永祿十一年(1568年4月)再度更名爲足利義昭,始終伴隨的和田惟政成爲其最堅定的支持者。同年七月,足利義昭親赴美濃國岐阜城與織田信長會盟。十月,隨着信長成功上洛擊潰三好勢力,足利義昭正式繼任室町幕府第十五代徵夷大將軍,重掌幕政。
戰後,和田惟政因功受封攝津國原屬三好氏的領地,與池田勝正、伊丹親興並稱"攝津三守護",共同承擔攝津國守護職。此後和田惟政形成雙重身份:既是幕府重臣參與畿內政務,又以織田家臣身份協助信長征戰,同時肩負着維繫足利義昭與織田信長同盟關係的重要使命。這種特殊地位使其成爲戰國中期畿內政局的關鍵人物。
永祿十三年(1570年)1月,三好三人衆突襲京都。織田信長藉此契機頒佈《殿中御掟》,通過限制幕府官員人數與軍力調動,徹底架空將軍足利義昭的實權。同年四月(元龜元年),信長親率大軍經若狹國進攻越前朝倉氏,雖成功攻陷金崎城,卻因淺井長政的突然背叛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史稱"金崎大撤退"。擔任殿軍重任的攝津守護池田勝正完成斷後任務返回領地後,竟發現其弟池田知,家臣荒木村聯合三好三人衆叛變,迫使其流亡。池田勝正在三好義繼陪同下投奔幕府,足利義昭隨即命和田惟政與細川藤孝率軍討伐叛逆。
七月,三好三人衆率兩萬大軍登陸攝津,在中島地區構築野田、福島兩座要塞。八月,織田信長親率主力馳援,於天王寺佈陣展開攻勢。戰事初期織田軍佔據優勢,但石山本願寺突然參戰牽制信長主力,同時淺井-朝倉聯軍突破坂本直逼京都。九月,信長被迫放棄攝津戰線回師救援,卻在比叡山陷入僵持,更遭六角義賢切斷與美濃的聯繫。此時三好軍獲得四國兩萬援軍,攝津全境幾乎淪陷,僅剩和田惟政仍在孤軍奮戰。
戰場位置大概這樣
此後數月間,面對第一次信長包圍網的全面爆發,織田勢力無暇顧及攝津。至包圍網瓦解時,攝津已實質脫離控制。自1570年9月野田福島之戰起,和田惟政以僅存兵力獨自堅守近一年,堪稱幕府最後忠臣。
元龜二年(1571年)8月,決定攝津命運的白井河原合戰爆發。三好方先鋒荒木村重率四千精兵駐守郡山北麓,和田惟政僅以五百兵力在耳原西側列陣。面對八倍兵力差,家臣郡正信提出緩兵計未果。惟政親率二百騎正面突擊,茨木重朝領二百騎側翼迂迴。不料茨木隊遭伏擊全滅,正面突擊的惟政部隊亦被圍殲。最終和田伊賀守惟政身中十餘箭陣亡,其首級被荒木軍高懸示衆。
戰場大概在這塊
按《細川兩家記》《足利季世記》等史料明確記載,和田惟政確係戰死於1571年白井河原戰場。這種死於正面戰場的應該也沒啥爭議。《刺客信條影》給和田惟政續了10年命,不過刺客信條並不是什麼嚴謹歷史遊戲,改改這些倒也無所謂。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