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篇:https://api.xiaoheihe.cn/v3/bbs/app/api/web/share?link_id=0c8e6fdf41c2
訓練篇上:https://api.xiaoheihe.cn/v3/bbs/app/api/web/share?link_id=094f6fe16eaa
本文適合想要提升跑步能力的進階跑者。
本文涵蓋了跑步訓練過程中的跑步數據分析、呼吸控制、跑姿矯正(腿部技術、擺臂技術、整體姿態)、跑步環境、熱身與拉伸、恢復訓練、有氧訓練、乳酸閥訓練、間歇訓練、力量訓練。
本篇是下篇,主要講訓練相關內容,主要考慮的是5km及以上的訓練。
一、跑步環境
室外長跑最好注意空氣質量,如果達到中度污染及以上,不建議出門跑步。
路跑主要是在道路人行道、綠道、非機動車道或者內部道路上進行。最好選擇車輛較少、道路平整寬闊的環境跑步,在人多的地方跑步要注意過往行人。
人行道容易有不平整的地方,在人行道跑步一定要注意腳的落點,避免踩到不平整的地方而崴腳。
綠道是比較合適的長跑環境,不過偶爾綠道的人很多,也要注意避讓。
非機動車道有着比較平整的路面,並且障礙物較少,但是要注意來往的電瓶車。
最佳的長跑環境就是車輛較少的內部道路,靠右沿路邊進行繞圈是很不錯的選擇。
田徑場適合進行16km及以下的訓練,超過16km建議進行路跑,繞的圈太多了。在公共田徑場跑步應該注意內側是快速道,外側較慢速(當然不遵守的人也很多,但還是希望儘量遵守),一般來說五分配已經可以在第三道跑步了。田徑場人少時可以考慮進行間歇訓練。
路跑適合進行有氧訓練,田徑場適合進行乳酸閥、間歇訓練,越高的配速對跑步環境的要求越高。
二、熱身與拉伸
簡單的熱身只需要進行壓腿、弓步動作,一般在有氧訓練前進行。
完整的熱身還需要進行慢跑、高抬腿、加速跑、馬克操,一般在間歇訓練前進行。
簡單來說,應該依本次訓練的強度來安排熱身,強度越高的訓練內容更需要充分的熱身。
跑後的拉伸動作可以讓恢復更加快速,防止第二天肌肉痠痛,也可以減少跑傷的情況。
跑後拉伸比較重要的是拉伸小腿和大腿,將腿部肌肉進行初步放鬆。在感受到某些部位肌肉痠痛的塊錢下,建議專門放鬆該部位,可以變換多種姿勢來嘗試拉伸到這塊肌肉。跑後拉伸過程中,如果感覺肌肉痠痛,說明拉伸到了,所以在拉伸時不要害怕疼痛(但也不要太不害怕)。
放鬆肌肉也可以使用筋膜槍、泡沫滾軸來進行,效果也是很不錯的。
拉伸小腿(腓腸肌)
拉伸大腿前側
拉伸大腿後側
更詳細的拉伸動作建議參考視頻。
三、恢復訓練
恢復訓練一般指的是傷後恢復、長時間停跑之後得恢復跑步。
恢復訓練要求較低,不需要過度在意跑姿,只要穿的跑鞋有一定緩震功能,讓跑者跑的舒適即可;對於場地要求也不高,在大多數環境都可以跑;配速一般是能讓跑者感到輕鬆愉悅的狀態,例如六分到七分配速。
真正開始恢復訓練是比較痛苦的,或許曾經你能跑四分配速,然而恢復訓練中跑到五分配就累得喘不上氣,從而必須放到六分配去跑。對於曾經能力較強的跑者來說,忍受那麼慢的配速,還跑不了幾公里是很難受的。在恢復訓練的時候,或許會感覺到跑姿有些難受,這是很正常的,身體還沒有重新適應跑步的節奏。
恢復訓練一般以輕鬆的配速跑五公里,每天都進行慢跑,跑六天一般就能恢復一些了,隨後可以適當增加距離和配速,調整呼吸,調整步頻和跑姿,再恢復一個星期,就可以開始準備正式的有氧訓練了。恢復時期要注意休息,可以跑兩天休息一天或者跑三天休息一天。
四、有氧訓練
有氧訓練是跑者訓練中進行最多的,這裏的有氧訓練是指跑者感到舒適的配速,能夠間斷說話的配速。可以看一下基普圖姆的課表:
基普圖姆課表
可以看到,星期一全天有氧,星期二一半有氧,星期三全天有氧,星期五全天有氧,星期六一半有氧。一個星期之中有超過一半的時間都在進行有氧訓練,證明打好有氧基礎是非常重要的。
有氧訓練可以分爲低強度有氧、長距離有氧、高強度有氧。
低強度有氧訓練的距離一般爲12km,在有氧時,要注意調整跑姿和呼吸,在長距離的有氧中養成良好的跑步習慣。配速一般是5kmPB(個人最佳成績)配速加一分鐘左右。比如說你5km配速4:10,那麼有氧訓練可以以5:10左右的速度去跑12km,這對提高有氧基礎是很重要的。這種低強度的有氧訓練一週可以進行一到兩次。
長距離的有氧訓練一般在20km左右,配速要求不高,能跑下來就可以了。主要目的是適應較長距離的持續跑步。一週可以進行一次長距離。
高強度的有氧訓練涉及到以10kmPB左右的配速,假如你10kmPB配速是4:40,那麼你可以選擇用4:50的配速跑10km作爲高強度的有氧訓練,一週可以進行一次。
有氧訓練一定要耐得住性子,可以找跑友和你一起進行訓練。在有氧過程中,儘量不要被打斷,也就是應當完整跑完一段距離,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在一個固定區域繞圈,比如繞着你家所在的街區跑步,這樣就不會遇到紅綠燈。
有氧訓練做得好的跑者,可以做到配速加12s距離能多跑一倍,比如5kmPB配速是4:12,那麼10kmPB配速應該是4:24,半馬PB配速應該是4:38左右,如果沒有達到這個成績,說明應當多訓練有氧,讓自己的速度能力能轉移到長距離上,充分發揮能力。
打好有氧基礎是一部分,光有有氧基礎但無法提升速度也跑不出理想成績的,因此需要進行乳酸閥訓練。
五、乳酸閥訓練
在運動過程中,身體會產生乳酸,隨着乳酸在血液中乳酸的濃度提高,你會逐漸感受到疲勞感,這就是跑步腿痠的來源。
乳酸閥並不是很確切的一個值,實際上是相對模糊的。專業跑者會用專業儀器測量乳酸濃度,大衆跑者沒有這個條件,一般可以將5kmPB配速慢5s左右當做乳酸閥配速來進行訓練。
進行乳酸閥訓練可以有效地提高乳酸閥,讓身體產生乳酸的配速提高,從而提高速度能力,能夠讓身體堅持更長時間的高配速,進而促進有氧能力,提升長跑綜合能力。
乳酸閥訓練推薦到田徑場或內部道路訓練。由於配速較快,路面不平整容易崴腳受傷,有其他干擾也容易影響跑步。
乳酸閥訓練的距離一般爲4km,跑兩到三次。中間休息時間可以自定,十分鐘左右即可。在跑前一定要積極熱身,跑後要注意拉伸和放鬆。
乳酸閥訓練和間歇訓練被稱爲強度課,強度較高,一週可以進行一次。
六、間歇訓練
間歇訓練是跑步訓練中最痛苦的一環,但也是提升跑步能力最高效的訓練。
間歇分爲短間歇和長間歇,一般採取1:1的休息策略,也就是目標跑多少時間就休息多少時間。在間歇訓練時一定要認真進行,不能摸魚,畢竟要狠下心進行一次訓練很難得。
間歇訓練只推薦田徑場進行訓練,並且短間歇最好找田徑場人較少的時候進行。
長間歇的距離通常爲1200m、2000m。1200m的配速需要比5kmPB快15s,2000m配速需要比5kmPB快10s。一般重複跑三次。舉一個例子,例如5kmPB配速爲4:10,那麼2000m*3組間歇訓練的配速應該爲4:00,每組之間的休息時間爲8:00(跑八分鐘休息八分鐘)。
短間歇的距離通常爲400m、800m。常見的短間歇方式有400*20,800*10兩種,如果能力不太足,也可以選擇400*10和800*5。800m的配速應該比5kmPB快15s,400m的配速應該比5kmPB快20s。假如5kmPB配速爲3:40,那麼400m間歇配速應該是3:20,也就是80s一圈。
間歇訓練可以有效提升跑者的速度水平,對於提高心肺能力、轉化身體力量有着很好的作用。間歇能力決定了一個跑者的上限水平。
跑步能力的一般邏輯是:力量->速度->有氧。這是循序漸進的,力量轉化爲速度能力,速度能力轉化爲有氧能力。
七、力量訓練
力量是跑者能力的基礎,沒有力量就是空談跑步。力量訓練可以幫助跑者在跑步過程中減少受傷、減少痠痛、支撐跑姿,好的跑姿一定是力量支撐得來的。
需要進行力量訓練的部位有:腳踝、大腿、小腿、腰腹、上肢。
本文用文字方式描述一下,具體動作可以看視頻。
先講自重訓練,訓練時也叫素質訓練。
- 弓步向前,這種方式對腳踝有一定的鍛鍊作用,同時有拉伸作用。
- 半蹲跳,即半蹲之後跳起,記得需要配合擺臂,對大腿前側、小腿有較好的訓練效果。
- 臺階交錯跳,一隻腳在臺階上,一隻腳在臺階下,然後使用大腿發力帶動身體跳起,交換在臺階上的腳,對大腿前側和腳踝有訓練效果。
- 高抬腿加速跑,快速進行100次高抬腿之後加速衝出去,主要訓練衝刺能力。
- 馬克操,鍛鍊協調性的好方法。
再講器械訓練,力量訓練一般指的就是器械訓練。
腳踝力量推薦訓練有:
- 深蹲提踵,即深蹲起來的時候抬起腳跟,這個方式也可以鍛鍊到足底筋膜和小腿。
大腿力量推薦訓練有:
- 壺鈴、槓鈴、啞鈴半蹲起,也就是在負重情況下進行半蹲起,可以有效訓練到大腿前側和臀部力量。
- 保加利亞蹲,這種方式也可以訓練到腳踝力量和核心力量。
- 交換跳,可以用槓鈴負重進行交換跳,技術細節看視頻。
腰腹(核心)力量推薦訓練有:
- 卷腹,在家可以使用仰臥起坐輔助器進行卷腹訓練,也可以訓練卷腹的各種變體動作,也進行一定的負重。
- 登山跑,扶着欄杆進行收腹提腿跑。
上肢力量推薦訓練肩膀、肱三頭肌:
- 啞鈴臂屈伸,可以鍛鍊到肱三頭肌。
- 啞鈴推舉,訓練肩膀的好動作。
以上訓練的具體細節看一看keep,不過名字可能不太一樣。
綜上,在家進行力量訓練推薦購買啞鈴、瑜伽墊、仰臥起坐輔助器即可。
八、結尾
本文涵蓋了跑步訓練的大部分內容,下面給出一個參考的一週課表:
- 週一,高強度有氧
- 週二,低強度有氧
- 週三,乳酸閥訓練
- 週四,力量訓練
- 週五,間歇訓練
- 週六,長距離有氧
- 週日,休息
不一定要一直這麼高強度,進行這樣一週的訓練可以很大地提升跑步能力。祝大家越跑越快,越跑越健康!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